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动态|《外语教学》2020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八万学者关注了语言学通讯

《外语教学》双月刊


主编:王军哲 

主办:西安外国语大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AM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期刊邮箱:xisuxb@163.com;

欢迎邮局订阅2019年《外语教学》

国内统一刊号(CN):CN61-1023/H,
国际刊号:ISSN1000-5544

期刊网站:http://teac.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teac

往期目录

期刊动态 |《外语教学》2020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期刊动态|《外语教学》2019年总目录
期刊动态 |《外语教学》2018年总目录
期刊动态 |《外语教学》2017年总目录
期刊动态 | 《外语教学》2016年总目录
期刊动态 | 《外语教学》2015年总目录

本期目录


01

·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同题新闻评论文体对比研究| 张德禄  郝兴刚(1)

语用学研究的边缘化问题及新趋势、新特点| 赵林森  冉永平(8)

战争影片的多模态转喻批评分析| 潘艳艳(13)

外语生活能力:缘起与内涵| 孙小春  陈新仁(19)



02

·学术英语研究专题·(栏目主持人:姜峰)




互动元话语:学术语境变迁中的论辩与修辞| 姜  峰  Ken Hyland(23)

学科性与学术语篇| 胡光伟  刘焰华(29)

学术词表研究综述| 刘迪麟  雷  蕾(34)



03

·主语问题研究专题·





主语的语法性质和语言类型学意义| 高明乐  潘晓颖(39)

作格性与作格语言的“主语”问题| 王  遥  李景娜(44)



04

·外语教学与研究·




英语经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 杨鲁新 张  宁(51)

中国外语金课的内涵及其建设方略| 冯智文(59)

高校英语学习者技术接受与在线自我调控学习的结构关系研究| 郑春萍  王丽丽(64)

英语母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篇修辞性研究| 刘东虹  唐丽君(71)

输入频率和语义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格习得的影响

——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分析方法| 祁  晶  王  华(76)



05

·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新路径:数字人文新释|   贇  张  政(81)

文学译者的修辞认知转换动因研究| 冯全功  张慧玉(87)

艾柯文艺阐释学视角下的认知翻译批评模式研究| 姚振军  冯志伟(93)

宋朝至明朝译者地理分布规律的社会文化理据| 贺爱军  侯莹莹(98)



06

·外国文学评论·




焦虑·转换·认同:石黑一雄《浮世画家》中身份问题的三重视域| 韩  伟  何琪萱(103)

空间视域中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

——以托尼·莫里森的《秀拉》为例| 赵辉辉  黄依霞(108)




本期摘要



同题新闻评论文体对比研究

张德禄  郝兴刚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新媒体时代,同题新闻竞争策略与方式的探讨成为热点。本文以功能文体学为理论基础,建构一个同题新闻对比分析框架,通过全面探讨词汇语法层面的突出特征及其前景化,对《卫报》和《华盛顿邮报》中有关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两篇同题社论进行功能文体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文化语境决定了情景语境对语义层的选择呈现出较大文体差异,体现不同的意义建构策略:前者建构了一场世界性灾难,语气较为严肃,劝说策略上偏重品德(ethos),以树立权威为主,互动性受限;后者主要聚焦国内社会问题,语气较为缓和,劝说策略上侧重情感(pathos),以拉拢人心为主,互动性较强。本研究还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新闻评论虽然同主题,但不一定同目的、同视角,从而可使它们大相径庭。 

关键词:功能文体; 同题新闻评论; 对比分析; 美国大选



语用学研究的边缘化问题及新趋势、新特点

赵林森  冉永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

摘要:当代语用学的话题范围、研究视角、发展趋势等深受全球化浪潮的影响,出现了对语用学研究的西方与非西方、中心与边缘、全球化与本土化等的反思与批判。本文基于当代语用学的前沿成果,结合第十六届国际语用学大会的专题内容,梳理语用学研究围绕交际实践、社会现实等方面的内容拓展,尤其是边缘化问题的语用学研究,总结所出现的新趋势与新特点,以期在选题、视角等方面为我国语用学研究提供国际化的前沿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语用学前沿; 边缘化问题; 新特点



战争影片的多模态转喻批评分析

潘艳艳

江苏警官学院基础课教研部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摘要:作为国防话语的一部分,批评话语分析视角的战争影片研究目前并不多见。本文根据战争影片的语类特征,从转喻的表征功能、语篇功能、评价功能以及定位功能这四个方面将中美战争片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论,揭示中美战争片在交际目的、主题思想、对战争和死亡的思考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讨论。本研究扩展了批评话语分析的语类类型,探索了转喻分析在多模态话语分析中的具体分析方法,是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转向在多模态领域中一次新的尝试。

关键词:战争影片; 转喻的功能; 认知批评; 对比分析



外语生活能力:缘起与内涵

孙小春  陈新仁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提出,表明了中国拥抱世界、沟通全球的愿望。在此背景下,中国公民如何在国内、国外过好"外语生活"便成为一个现实话题。本文从"语言生活"这一概念展开,剖析什么是"外语生活",进而提出了"外语生活能力"一说,分析了"外语生活能力"的构成,包括运用、学习和研究外语语言、外语知识、外语技术能力等在内的九个方面,并逐一解释其具体涵义,讨论了外语生活能力与国家外语能力的区别与联系。希冀本文为进一步探讨如何培养公民外语生活能力,积极参与国际语言生活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言生活; 外语生活; 外语生活能力



“学术英语研究”专栏主持人语

姜峰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学术英语,作为英语教育的一个分支,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聚点。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我国对学术英语教学和研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大体而言,学术英语是在社会建构主义观照下,突出目标话语共同体,以文本为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挖掘目标话语共同体共享的特定语言特征、体裁资源和话语实践,并以此组织教学,提高学生体裁与修辞意识,使其了解交际目的和学科文化,从而更好地加入目标共同体,构建学术身份。本期专栏我们邀请学术英语方面的国际知名学者,从劝谏修辞、学科间性和词汇资源三个焦点话题共议学术英语研究。姜峰、Ken Hyland分享其最近颇有影响力的学术语篇历时研究成果,报告互动元话语标记在多学科学术论文中的历时变化,揭示论辩修辞、知识建构和话语共同体等学术语境的动态发展。胡光伟(Guangwei Hu)、刘焰华在阐释作为学科间性重要理据的“知识-知者结构”基础上,报告学术语篇和修辞实践学科差异的两项最新研究,深刻展示知识-知者结构的学科性与学术语篇的关联。刘迪麟(Dilin Liu)、雷蕾全面系统地综述AWL、AVL等学术英语词表,并讨论词汇选择、词形还原和标注等词表开发中的关键问题。本专栏集合实证与综述文章,为我国更多关切本土实践的学术英语教学与研究提供视角和参考。



互动元话语:学术语境变迁中的论辩与修辞

姜峰  Ken Hyland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

摘要:元话语是作者组织语篇、表达对概念和读者的态度与评价,是构建学术互动的重要资源。本文采用元话语的人际视角,考察互动类元话语标记50年间(1965—2015)在不同学科学术论文中的历时变化。基于源自文理四个学科期刊论文的自建语料库(约220万词符),研究发现互动类元话语资源呈下降趋势,人文及社会科学领域逐渐减少元话语的使用,而理工学科则不断增加元话语的投入。这反映出学术论辩与话语实践随社会文化等语境变迁而发生变化,同时本文也对学术写作和学术英语教学提供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学术语篇; 元话语; 历时研究; 语料库; 人际互动



学科性与学术语篇

胡光伟  刘焰华

香港理工大学英文系  宜宾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首先从宏观上探讨学科知识建构与学术语篇的关系,讨论在不同学科中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知者"结构如何影响学科成员在学术交流中使用的修辞和语篇策略,然后详细回顾两项探寻学术修辞与学科差异的实证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学科认识论和话语实践联系起来。最后简要阐释上述研究对学术英语教学的启示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术语篇; 学科性; 认识论; 知识—知者结构; 修辞策略



学术词表研究综述

刘迪麟  雷蕾

阿拉巴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学术英语词汇在学术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术成就。本文对AWL,AVL,ASWL等学术英语词表进行综述,并就词表开发中有关学术词汇还是通用词汇、词族使用、词形还原、词形标注等重要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本文就未来学术英语词表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学术词表; 学术词汇; 学术词表开发; 综述



主语的语法性质和语言类型学意义

高明乐  潘晓颖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摘要:主语原本属于表层句法概念,由于常被不同的语法范畴借用,其语法性质一直模糊不清,往往跟底层句法的外论元、语义的施事角色、语用的话题混为一谈。事实上主语和外论元、施事角色、话题之间并不存在对应关系,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语法层面。英语作为构型性强的语言,其表层句法要求句子必须有主语。英语句子的主语在性、数、格等特征上和定式谓语动词构成一致关系,比较容易从形式上识别和定义。而汉语作为构型性弱的语言,凸显的是话题;另外,汉语主语很难识别,从语义特征和句法形式都无法给汉语主语下一个明晰的定义。基于以上因素,本文认为汉语分析可以摒弃主语这个术语。 

关键词:主语; 话题; 构型; 论元; 语义角色



作格性与作格语言的“主语”问题

王遥  李景娜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主语、宾语等受格语言的句法概念在作格语言中的确仍是解读作格语言的关键,而作格语言内部的形态和句法差异却决定了很难找到一个统一适用于受格语言和作格语言的"主语"概念。本文指出作格分裂的本质在于作格语言的受格化倾向,并以此为视角论证了作格性的连续体特征。作格性的强弱差异制约了作格语言的句法组织方式:作格性弱的作格语言在句法表现上倾向于与受格语言一致,而在作格性强的作格语言中,受事性成分取得了成为话题的优先权,通格成分与谓语的关系成为句子的主要语法关系,也因此更具有典型主语的形态和句法特征。汉语的主语在形态和句法上与作格语言的"主语"有诸多相似之处,研究希冀可为汉语主语问题的讨论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关键词:作格语言; 作格分裂; 作格性; 通格成分; 主语



英语经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

杨鲁新  张宁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西藏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经验教师正处在专业发展的关键期,亟待实现高阶发展或二次成长。然而,英语教师研究却较少结合教师经验来探讨,针对经验教师专业发展关注较少。基于教师发展文献,本文回顾梳理了近20年英语经验教师的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从经验教师的概念、研究脉络、发展特征与需求、发展形式等方面展开评述,并对英语经验教师的发展目标、路径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经验教师; 英语经验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外语金课的内涵及其建设方略

冯智文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中国要实现教育强国梦,一流本科教育是根本,而办好一流本科教育的着力点便是建设专业优质课程,即建设中国金课。外语是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外语金课关系到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阐述了中国外语金课产生的背景,分析了外语金课的内涵、分类及其特征,并讨论了当下建设中国外语金课的时代意义和建设方略,旨在为教育管理者、外语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提供思考路径,为研究中国外语金课的建设抛砖引玉。 

关键词:外语金课; 一流本科; 有效课堂; 英语教学



高校英语学习者技术接受与在线自我调控学习的结构关系研究

郑春萍  王丽丽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与自我调控学习理论,随机抽取国内某综合大学289名二年级高校英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揭示了学习者技术接受与在线自我调控学习之间复杂的结构关系。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英语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环境的技术接受包括感知的有用性、易用性与乐用性三个构成要素,其在线自我调控学习则包括目标设定、环境管理、任务策略、时间管理、求助策略与自我评价六个构成要素。路径分析进一步显示,学习者感知的有用性可以显著地正预测其在线自我调控学习,表明技术支持的语言学习环境越实用,学习者在线自我调控学习的努力程度越高。与之相反,学习者感知的易用性却与在线自我调控学习之间呈现显著的负预测关系,表明技术越简单易用,学习者在线自我调控学习所需的努力程度越低。而学习者感知的乐用性与在线自我调控学习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预测关系。研究结论增强了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和自我调控学习理论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的解释力,为技术支持的语言教学提供了相应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技术接受; 自我调控学习; 在线自我调控学习; 高校英语教学



英语母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篇修辞性研究

刘东虹  唐丽君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

摘要:有些学者认为当前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在语篇修辞层面几乎没有差异、没有必要再进行语篇修辞方面的研究。本文针对这种观点,选用中国英语学习者和美国英语母语者议论文语料库中的电影语篇共100篇,从命题间修辞关系的视角考察两组语篇修辞关系的特点。研究发现,两组学生均大量使用"详述"和"联合"关系来发展语篇。但在语篇修辞性方面仍存在显著性差异,如中国学生在修辞关系总频数上超过美国学生;中国学生偏爱使用"评论""因果""对照""动机"等关系,而美国学生偏爱使用"比较"和"总结"关系。 

关键词:修辞性; 中国英语学习者; 修辞关系; 写作教学



输入频率和语义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格习得的影响——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分析方法

祁晶  王华

运城学院外语系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研究表明,输入频率和语义特征是儿童克服泛化错误准确习得语言的根本机制。然而,对于输入频率和语义特征如何影响语言习得,现有研究还未做出针对性回答。本研究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格习得为例,使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方法,从使用的语言习得视角深入探讨输入频率和语义特征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输入频率和语义特征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格习得均有影响,前摄频率最能预测与格习得,其次是动词总频率和语义; 2)对不同语言水平组的分析表明,前摄频率和语义特征可显著预测不同水平学习者对与格语法可接受性判断,动词总频率对不同水平受试与格语法可接受度呈非线性变化,学习者对介宾与格的偏好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而递减。 

关键词:输入频率; 语义特征; 与格习得



翻译研究新路径:数字人文新释

王贇  张政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太原学院外语系

摘要:本文厘清翻译研究中数字人文的定义,溯源数字人文理论,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进展,讨论了数字人文的运用领域及优势,并依据霍姆斯翻译研究分类,对数字人文运用于翻译研究不同领域的案例进行了论证,分析该领域研究的局限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推进数字人文路径下的翻译研究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数字人文; 翻译研究; 霍姆斯; 研究路径



文学译者的修辞认知转换动因研究

冯全功  张慧玉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摘要:文学翻译中,修辞认知的转换模式有三种:修辞认知转换为概念认知,修辞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和概念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转换动因主要包括客观层面的语言、文化和思维因素以及主观层面译者的翻译观、翻译目的、语言素养、审美能力等。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译者经常把原文的修辞认知转换为译文的概念认知,尤其是抗译性较强的修辞认知,导致一定的审美损失。然而只要译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把一些概念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就能减少翻译过程中的审美磨蚀,提高译文作为独立文本的价值。 

关键词:修辞认知; 概念认知; 文学翻译; 转换动因



艾柯文艺阐释学视角下的认知翻译批评模式研究

姚振军  冯志伟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德国学者阿曼的翻译批评五步功能模式以其明确的批评目标和清晰的批评步骤而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对比梳理艾柯的文艺阐释学理论和阿曼的翻译批评模式发现:该模式因为将翻译批评中关注的要素、认知语言学的框架—情境模式以及艾柯的文艺阐释学理论相融合而具有系统性和跨学科的特点;模式的评价步骤充分体现出艾柯的模范读者、文本意图和过度阐释等概念特征,因此可以视为借助文学批评理论构建翻译批评理论的经典案例。本文认为,文学批评理论丰富的内容能够为翻译批评理论的构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独特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认知翻译学; 认知翻译批评; 阐释学



宋朝至明朝译者地理分布规律的社会文化理据

贺爱军  侯莹莹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宋朝至明朝期间,译者主要聚集于丝路地带、译馆与译经院所在地、文化中心地三个区域。丝路地带往往是多民族佛教文化交汇碰撞地区,民族语佛经译者和汉籍译者因此大量涌现。馆及译经院的原因在于——统治者为创制与推广本族语言文字,高度重视民族语翻译,加之政权巩固与治世所需,提倡翻译儒家经典,民族语译者和儒学译者于是涌现。在当时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文人志士和外国传教士大量聚集于文化中心地,从事科技翻译,使得这些地方成为科技译者产生的文化土壤。宋朝至明朝三大译者集聚地形成的原因折射出译者分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地域内异质文化交汇程度越高,译者集聚程度也越高。 

关键词:译者的地域分布; 文化交汇; 丝路地带; 文化中心地



焦虑·转换·认同:石黑一雄《浮世画家》中身份问题的三重视域

韩伟  何琪萱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兰州大学文学院

摘要:石黑一雄的《浮世画家》以战败后的日本社会为文本背景,以小说中主人公的身份问题结构全文。本文认为,小说主人公小野的身份焦虑产生于"自我抉择"与"他者权威"二者话语的激烈碰撞之中;在转换身份时,其不断地在"自我感"和"道德感"中取舍;在进行个体身份认同的过程中,主体小野又兼有"自我意识局限性"和"身份反思被动性"两种特征。文章试图从身份焦虑、身份转换与身份认同三个视域出发,对作品叙事表象之下潜藏的人物身份认同危机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以此挖掘小说蕴含的深刻哲理意味与精神价值。 

关键词:《浮世画家》; 身份焦虑; 身份转换; 身份认同



空间视域中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以托尼·莫里森的《秀拉》为例

赵辉辉  黄依霞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摘要:《秀拉》是美国非裔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作为一位空间政治意识浓厚的作家,莫里森在这部作品中通过描绘黑人女性在社会空间缺失和家庭空间伪在场的双重困境下,不断与有限空间互动、对抗、逃离从而构建自我身份的不同策略,揭示了黑人女性在权力充斥的压抑空间中的生存困境。本文聚焦于作品中黑人女性与空间的不同互动关系,研析了空间规训背后所隐含的男权性别秩序暴力运作的阴谋,空间改造中所潜藏的女性尝试打破零度空间拓展女性疆域的对抗力量,以及空间解构中女性所展现出的极力逃离并消解传统性别规约的颠覆行为。通过对文中不同空间隐喻的解码,探索了在男性主宰空间的文化辖制之下黑人女性生存以及身份建构的不同策略。 

关键词:《秀拉》; 托尼·莫里森; 空间; 权力; 身份


编者按


感谢《外语教学》编辑部的支持,欢迎邮局订阅《外语教学》。

本文编辑:上海理工大学 孙雨

本文审核:吉林大学  王峰

公众号外联: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会议、讲座、研修等项目。收费项目与商务合作需支持劳务费,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商谈


继续为各位提供有益的学术资讯

长按二维码赞赏语言学通讯

科研助力 | 学术研究方法网课集锦

学术观点 | 2020年第1期《学术文摘》

期刊征订 | John Benjamins旗下语言学电子期刊征订(中国官方代理)

科研助力 | Bloomsbury出版社语言学书籍征订(中国官方代理)

科研助力 | 如何提升文献检索能力?告诉你…

科研助力| 王宁教授的方法课:30讲带你搞懂质性研究方法

科研助力 | 研究设计35讲重磅上线!浙江大学耿曙教授亲授

八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通讯

科研助力|学术观点|专著推荐|期刊动态|教师研修|招贤纳士|博士招生|读书小札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情怀的公众号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