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观点 | 高歌、卫乃兴 :英国语言学传统下的意义研究——从Firth、Halliday到Sinclair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八万学者关注了语言学通讯


英国语言学传统下的意义研究——从Firth、Halliday到Sinclair



摘    要:意义研究始终是英国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具有独特的理论模型、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本文以英国语言学代表人物Firth、Halliday和Sinclair的意义研究为核心,从Firth的情景语境思想出发,讨论Halliday和Sinclair如何继承、发展及重构Firth的理论设想,从而梳理三位语言学大师的学术渊源、承继关系以及重要区别。通过文献考证和讨论,可见该传统下意义研究的学术传承脉络,以及不同阶段意义研究基本观点和路径的重要区别,以期对当下及未来该传统下的意义研究给予启示。

主题词:英国语言学; Firth; Halliday; Sinclair; 意义研究; 

文献来源:高歌,卫乃兴.英国语言学传统下的意义研究——从Firth、Halliday到Sinclair[J].中国外语,2020,17(01):25-34.    

作者简介: 高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料库翻译; 卫乃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1 引言




意义研究一直是英国语言学的焦点和深度关切。20世纪40至60年代,英国语言学界中心人物Firth(1968:111)强调,对意义进行描写是描写语言学的主要任务。Firth之后,Halliday和Sinclair继承和发展了Firth的思想,被称为新弗斯学者(neo-Firthians)(Matthews,1966;Stubbs,1996;卫乃兴,2008)。他们分别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既发展与验证了Firth的理论设想,又基于新的语言事实和技术手段,对意义产生、实现机制进行了深入考察和探索。本文评述从Firth以来英国语言学关于意义研究的发展,梳理Halliday与Sinclair对Firth思想的承继、发展及区别,以期对理解英国语言学传统下意义研究的学术传承脉络、核心思想与方法,及其未来发展有所助益。




2 Firth:情景语境




作为英国现代语言学之父,Firth(1957:181)从经验主义(empiricism)出发,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与做事方式,反对langue/parole二元对立的语言观直接影响了与其共事的语言学家,形成了伦敦学派(the London School),并熏陶、启发了后来的新弗斯语言学家们,Halliday、Sinclair即为其中代表。纵观Firth的语言学思想,对意义的强调贯穿始终,Firth多次重申“make statements of meaning”为描写语言学的首要任务。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是贯穿Firth思想的核心概念,而这一思想又具体表现为意义语境理论(contextual theory of meaning)(又称情景语境理论)、意义方式(modes of meaning)以及受限语言说(restricted language)。

2.1 意义语境理论

意义语境理论是Firth语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和概念。Firth认为,“语言是人类的生活方式”(Firth,1959:146),意义根植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活动中(Firth,1968:13)。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意义存在于语境中,离开了语境的意义并不存在。他(1935:37)说,“...the complete meaning of a word is always contextual,and no study of meaning apart from a complete context can be taken seriously”。这就是说,词的完整意义存在于语境中,离开完整语境的意义研究不是严肃的研究活动。另一方面,语境对意义具有决定作用,每个词进入一个新的语境即为新词(Firth,1951/1957:190)。在Firth的概念体系中,语境不仅包括言语和非言语在内的一组抽象范畴,还包括这些范畴彼此间的相互联系。因此,意义可视为“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的集合,意义理论的构建应将语言与社会经验结合,对语言与社会经验重建联系(renewal of connection)(Firth,1968:129、192)。

这一理论深受同时期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ław Malinowski)的影响。作为人类学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根据对原始部落语言的研究,指出言语和情景密不可分。情景语境,即言者说话时所在群体、文化和传统,对意义的理解不可或缺(Malinowski:306-309)。然而,需明确指出,Firth的情景语境具有三方面新的意义:第一,对马林诺夫斯基而言,语言仅为人类学研究的一方面。他的情景语境概括指言语行为发生的社会文化环境,并未将语言内部组成成分(如句法、语音等)与社会文化相结合(同上:433)。而Firth的情景语境实现了这一结合,将关注点放在语言内部联系、语言同社会文化联系的重建上。第二,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情景构成要素蕴含于(embedded in)实际经验中;而Firth(1968:154)认为情景要素为实际经验的抽象,并非单纯蕴含于实际经验中,而存在于语言与社会经验关系的重建中。第三,马林诺夫斯基视情景语境为一种“行为矩阵”(behavior matrix),语言置于这一矩阵之中便有意义。而Firth(同上:176)将语境抽象为一种“图式构念”(schematic construct),以适用于具体语言事件分析。可见,Firth虽借鉴了马林诺夫斯基的思想,但将其进一步抽象为适用于语言研究的一组相关概念。

对Firth(1950/1957:182)而言,情景语境包括以下三种要素:(1)言语事件参与者:个人、个性,包括参与者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2)关联对象;(3)言语行为的效果。可见,Firth(1935)的语境其实包括两种:一种来自语言内部,即语言内部的结构(structure)和系统(system);一种来自语言外部,即个人过去、现在、将来的全部经历和文化历史。如此,意义语境理论将语境进一步范畴化和概念化,以用于分析具体的语言事件。同时,Firth还明确强调,这一语义理论是实证性的意义分析,可对事实进行连续语境化(contextualization),即语境中包含语境,每一语境都是更大语境的一项功能或构件(organ),所有语境均能在文化语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上)。由此,语言内部的系统和结构得以和语言外部的社会文化建立联系。

2.2 意义方式:联系重建

在意义语境理论下,意义方式(modes of meaning)进一步细化了语境理论并提供了意义分析的方法和策略。在Firth(1951/1957:192)看来,“...the suggested procedure for dealing with meaning is its dispersion into modes,rather like the dispersion of light of mixed wave-lengths into a spectrum”。意义弥漫于语言结构和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及不同层面,像原本混合在一起的光束散布到光谱中一样。因此,应从不同层面对意义进行研究和表述(卫乃兴,2008)。Firth(1951/1957:197-199)开创性地提出意义研究可从五个层面进行:语音方式(the phonetic mode)、音系方式(the phonological mode)、词汇方式(the lexical mode)、语法方式(the grammatical mode)和文化语境方式(context of culture)。五种意义方式组合成如同光束一般的意义,可视为意义光谱。在实际分析操作中,研究者既可自上而下,从高层面的文化语境出发,下降至最低层面的语音方式,也可自下而上从语音方式出发,上升至社会文化层面。

具体而言,前四种为较低方式的意义,分别对应于语言形式中的语音、音系、词汇、句法,而文化语境为最高方式的意义,对应于社会环境。在语音层面,语音方式的意义来自于声音与形状的相互联系或音质特征,如Firth(同上:192)所言,“像美国人那样的发音构成美国人意义的一部分”。在音系层面,Firth(1948/1957)提出了独树一帜的韵律音位学(prosodic phonology),既重视音位的聚合关系又重视音位的组合关系。戏剧对白中固定化的重音型式、语气和语调均为传达言者态度的具有意义的特征(Firth,1951/1957:194)。而高层面的文化语境方式,则与Firth一向的社会语言观一致,指社会和文化语境中的意义。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Firth词汇意义方式中的搭配(collocation)和语法意义方式中的类联接(colligation)为之后新弗斯学者的意义研究确定了重要的关键概念。在意义方式的词汇层面,“meaning by collocation”(搭配产生意义)是重要的意义实现机制。由Firth(同上:196)的论述“meaning by collocation is an abstraction at the syntagmatic level and is not directly concerned with the conceptual or idea approach to the meaning of words”可知,搭配产生的意义是语言组合关系层面的抽象,同词汇本身的“概念意义”无直接关系。在Firth的经典例子dark night中,dark和night相互期望(mutual expectancy),彼此选择,dark的意义产生于与night的搭配中,反之亦然。需明确注意,Firth(1968:107)虽然提出搭配产生意义,但从其具体讨论看,搭配研究的焦点仍在于单个词的语义,可从词汇的习惯结伴行为得知该词的意义。换言之,尽管dark的意义来自于同night的可搭配性(collocability),但Firth关注的仍然是单个词的语义,而非dark night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

在意义方式的语法层面,Firth(同上:181)指出意义可从词类、句型和其他类似语法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描述。由此,他提出了类联接这一概念,以描述横组合轴上语法范畴之间的相互联系。如“I watched him”的类联接范畴包括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主格、及物动词过去时和第三人称单数。这些语法抽象描述了肯定句中相互联系的范畴。关于Firth的类联接产生意义,这里有两点需要表明:第一,与搭配类似,类联接亦为语法范畴间一种相互期望的关系;第二,与搭配不同,类联接为结构中语法范畴的共现,这些范畴很可能超越词界,不等同于具体的词。在Firth(同上:182-183)看来“collocation stares at you in the face just as it is”(所见即为搭配),而类联接却累加于某词之上,在句子中具有不连续性,更类似语法范畴的一致性(“concord”or“agreement”)。除类联接外,Firth(1951/1957:197)认为重复的语法标记,如Swinburne诗歌中多次出现的the、their、-ing等也构成语法方式下的意义。

可见,就整体而言,不同方式的意义虽互相区分,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综合一体,重建语言同社会经验之间的联系(Firth,1968:177、192)。就每一层面而言,结构与系统组成语言内部关系网络,每一层面的构成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同时与外部的经验世界重构联系(同上:184)。在音系层面,Firth指出在设置语音范畴的“范例”(exponent)时,应给出“范例”的可识别语音和可能的书写形式。而语法方式的意义分析旨在通过语言内部系统化的确定性,重建语言同外部经验的联系(同上:191)。如Firth所言(同上:90),意义可从两套联系进行陈述:一套为语言内部结构和系统的联系;一套为语言结构和系统与外部情景之间的扩展联系。意义语境理论即通过这些联系的重建,实现对意义的描写和研究。可见,重建联系(renewal of connection)是语境理论中的关键分析技术,缺失了它,情景语境就是不完整的,对意义的研究也不是严肃的(见2.1所述);对各意义方式之间联系的关注和重建贯穿了情景语境理论。Firth(同上:108)也将情景语境作为意义研究的社会科学基础,这既反映了Firth的结构主义取向,也恢复了语言学人文和社会取向的研究途径(Widdowson,2007:404)。

2.3 意义语境理论的发展:受限语言

在Firth的意义理论中,情景语境是核心概念,意义方式将之可操作化,而受限语言则是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由情景语境三要素不难发现,语言交际事件的参与者、话语行为、非话语行为,乃至相关对象及话语后效其实都是受限的,都指向一个有限范围的因素。所以,Firth进一步提出了受限语言的概念。受限语言的鲜明特征是事件参与者使用了专门化的词汇、语法和风格,在相关情景中起着重要作用。Firth所谓受限语言的主要界定特征包括:(1)语言中界定良好的有限类别或形式;(2)专门化的词汇、语法和风格;(3)使用权宜结构、微观语法和微观词汇(Firth,1968:98、106、112;参见卫乃兴,2016)。在Firth(1968:87)看来,描写语言学涉及被描写语言(language under description)、描写语言(language of description)和翻译语言(language of translation)三类。这些本质上都是受限语言,而描写语言学只有集中于受限语言时才能呈现最佳状态。

受限语言说是意义语境理论的必然发展。从Firth对受限语言的具体研究可见,任何语言都是受限的,意义研究应从“受限”的视角去处理语言。譬如,从受限语言的视角研究英语,那么英语就是“embedded in characteristically English social life,in typical English situations”(同上:109),即典型英国社会情景中使用的英语。换言之,对于意义分析中的任何语篇或语言事件,其情景语境三要素、五种意义方式,乃至具体语法结构、词形和语音,均受当前语境限制。这一限制使得该语言事件中语言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而具有独特的词汇形式和语法结构。Firth(同上:106、116、135)多次倡导研究者从受限语言的路径出发,对科学、技术、政治、商业、某一体裁、某一作者特有作品等,设立专门的结构和系统进行描写。他(同上:118-119)本人曾尝试对英语、法语和德语数学著述进行研究,关注了这一受限语言中受限的代词和动词系统。需要指出的是,Firth的受限语言说是一种研究路径,并非简单地指普通语言的受限子集。受限语言不仅为意义研究的对象,更是意义分析的视角和路径。在这一路径下,意义语境理论得以进一步深化,独特的语法和词汇作为受限语言意义表述的关键,由受控的描写语言进行描写,最后由充分考虑的翻译语言进行补充(同上:202),从而形成Firth描写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和整体设想。

受限语言说后来发生了重要演进。在1956年之后的一系列论文中(1),Firth扩展了受限语言概念,包括了语言变体(卫乃兴,2016)。然而,这些在不同国际会议上宣读的论文直到1968年才正式付印出版,以至于即使是Firth的学生和同事,也并不特别了解这些发展(2)。然而,如Sinclair所言,“Firth的学说虽为之后的语言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很多时候只提供了一些忠告”(Sinclair et al.,2004:xviii)。意义语境理论、意义方式和受限语言诚然对系统功能语法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Firth未能建立更加精细的意义研究模型,也缺乏更加精密的分析和描写技术。




3 Halliday:语域与语言元功能




作为Firth的学生,Halliday继承了Firth的意义思想,并将其系统化为一套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具体而言,Halliday参考Firth的“情景语境”,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将语境进一步明晰化,形成语域(register)思想。他(1979/2007:198)在Firth“意义方式”的基础上,将意义分析的五种方式进一步概念化为层次(stratification)思想,并发展“功能意义方式”(functional modes of meaning),形成系统功能语言学核心概念——元功能(metafunctions)。

3.1 语境和语域思想

如前所述,Firth虽明确了情景语境的基本要素和意义方式的分析手段,但并未实现对语境的系统化精细描写。Halliday(1999:6)继承Firth的基本思想,从应用语言学关切出发,提出功能语义学的概念(functional semantics)。首先,在对“语境”的理解上,Halliday将“情景语境”界定为语篇的语境。Halliday区分作为系统(system)的语言和作为语篇(text)的语言,视语言系统为抽象的语言结构,语篇为具体的语言实例,语篇与系统之间为例示(instantiation)关系。由此,他将“情景语境”界定为“the context for language as text”,即由具体语篇构成情景语境。而语言系统,尤其是语法构成了语言的“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是与语言系统相关联的语境。可见,于Halliday(同上:10)而言,“情景语境”通过语篇与语言发生联系,是解释语篇与语篇所在社会过程如何关联的理论建构。事实上,这一语境观不仅受Firth“情景语境”影响,且借鉴Malinowski(1935)“文化语境”概念,同时吸纳了美国“Sapir-Whorf假说”中关于文化与语言,尤其是与语法系统相互作用的思想。Halliday对“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进行区分,表明与“文化语境”相关的语言系统提供意义潜势,使用者基于“情景语境”,通过具体词汇、语法选择,将意义以语篇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建立了语境和语篇之间的联系。

其次Halliday(1964/2007,1977/2007,1978,1999)进一步描写情景语境特征,概括情景类型,提出了三个情景变量: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又称语场)、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又称语旨)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又称语式)。简而言之,语场、语旨和语式三变量分别概括了话语事件的本质(Halliday,1964/2007:19)、参与者关系以及符号组织的情景特征。三者的结合构成了语篇的情景,即“情景语境”(Halliday,1977/2007:55)。可见,Halliday本质上将“情景语境”解读为一种社会符号结构,是构建社会体系的意义的实例或体现。

再次,Halliday在语境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语域理论,实则是对Firth受限语言思想用不同技术参量进行的表述。作为一个语义概念,语域是与某一情景类型相关的典型语义资源配置(configuration),由上述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情景变量进行定义和区分(Halliday&Hasan,1985:38-39)。从Halliday的系统—语篇连续统来看,语域位于语言系统一端,指向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中可供选择的意义潜势。而语篇为语域的示例,语域为同类语篇的集合,因此语域可从语篇特定的词汇和语法选择中进行辨认,也可基于语域对可能出现的语言进行预测(Halliday,1978:32、110-111,1995/2007:248)。

在此基础上,Halliday(1978:35)将受限语言视为语域的极端情况。然而,结合本文2.3小节讨论可见,语域思想与Firth的受限语言路径多有重合。从本质上看,二者均关注语言在不同情景中的功能,将发挥同一功能的语言变体归于同一受限语言或语域。从研究手段上看,二者均基于情景语境对受限语言和语域进行界定和描写。Halliday提出的用于界定和描写语域的情景变量,与Firth所述情景语境描写要素存在较大程度重复。可以说,Halliday的语域思想实则与Firth的受限语言为同一思想,只是在具体表述时使用了不同的描写技术参量。

3.2 功能意义方式

Firth意义方式的思想和策略由Halliday进一步抽象为语言的层次(stratum),由此处理意义的复杂性(Halliday,1995/2007:256)。值得指出的是,Firth并没有区分系统与语篇,意义研究对象并无抽象的语言系统和系统的例示语篇之分。故Firth的意义方式将语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层研究,而Halliday虽不采纳语法与语篇的二元对立,但他认为应将语言视为系统和语篇两种程度或阶段的例示(Halliday,1995/2007:247)。因此,Halliday的层次实则关注于语言聚合系统,是对语言意义潜势的分层,而非严格意义上语言使用层面的意义。他假设语义系统由语义(semantics)、词汇语法(lexicogrammar)和音系(p h o n o l o g y)三个层次构成(Halliday,1977/2007:23)。语义层为语法和语言外部世界的交界,经验和人际关系在这一层面转化为意义。随之,这一意义在词汇语法层转化为“措辞”(wording)(Halliday&Matthiessen,2004/2008:24-25)。最后,意义由语音实体或书面文字呈现。可见,Halliday虽接纳了Firth意义分层处理的思想,但他的理论显示出一定程度的系统与语篇两分的趋向,意义研究针对抽象的语法系统。

在层次假设基础上,H a l l i d a y进而假设语义系统由经验(experiential)、逻辑(logical)、人际(interpersonal)和语篇(textual)四个成分构成。前两者同后两者相比更紧密相关,因此统称为概念(ideational)成分(Halliday,1977/2007:23)。在其看来,语义系统由不同类型的意义潜势组成,这些意义潜势同语言最一般的功能紧密相关,由此提出功能意义方式。概念元功能作为反映方式(the reflective mode)的意义,是对外部世界及内在意识世界经验的表达。其中,经验次范畴是“直接”描述事件、参与实体和环境特征的功能,而逻辑次范畴是用基本逻辑关系“间接”表达经验的功能。人际元功能作为行为方式(the active mode)的意义,指语义系统表达交际中参与者的态度、评价、期望、需求以及角色的功能(Halliday,1979/2007:198-199)。语篇元功能是语言的关联功能(language as relevance)。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通过语篇功能才得以与某种真实语境相关联,也即概念、人际两种意义只有通过语篇才能实现(Halliday,1977/2007:57)。值得指出的是,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均由特定语法系统实现:概念元功能由及物系统实现,人际元功能由语气系统实现,语篇元功能由主位-述位结构实现(Halliday,1979/2007:202-209)。同时,经验、人际和语篇三个功能语义成分分别对应上文提及的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语境变量。语场决定经验意义的选择,语旨决定人际意义的选择,语式决定语篇意义的选择(Halliday,1977/2007:55)。由此,Halliday将意义与语境中的功能等同,从功能的角度抽象语义系统的组成成分,建构起以语法系统描写意义的理论框架,实现了意义、功能和语境的统一。




4 Sinclair:意义单位与局部语法




作为语料库语言学创始人,Sinclair坦承自己早期学术研究受Firth及Halliday影响(Sinclair,2004:vii;Teubert,2004:xviii)。然而,Sinclair在实证语义(empirical s e m a n t i c s)探索中,形成了独立体系的意义研究思想和方法。意义单位(u n i t o f meaning)为Sinclair意义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局部语法(local grammar)为Sinclair在Firth受限语言说基础上对意义单位的进一步结构化,以实现结构-意义融合一体的词语法(lexical grammar)。

4.1 意义单位

Sinclair的意义单位思想源于搭配研究。Firth和Halliday虽亦关注搭配研究,但仅视搭配为一种语言现象。而在Sinclair看来,以单词为意义单位的传统思想需要修正,搭配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自己的意义。Sinclair(1991:110)基于搭配研究的发现,提出了用于解释语言操作的两大模型:成语原则(idiom principle)模型和开放选择原则(open-choice principle)模型。前者是解释意义产生的主要模型,指说话者选择大量预制词组表达意义;后者是一个次要模型,指根据语法规则进行的“空位填充”活动。这两者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形成一个短语趋势(phraseological tendency)和术语趋势(teminological tendency)连续统,中间充满丰富的词语法(Sinclair,1996,2004:29)。在此基础上,Sinclair提出了意义单位的工作方法——扩展意义单位模型(model of extended unit of meaning),包括节点词(node word)、搭配、类联接、语义趋向(semantic preference)和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五要素。其中,搭配揭示词与词的共选;类联接揭示词与语法的共选;语义趋向揭示词与语义的共选;语义韵揭示词与功能的共选。这一模型奠定了意义单位的研究途径,将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结合起来,确定了意义单位为共选产生的多词单位,且语义韵决定了意义单位的边界。值得指出的是,Sinclair(2007,2010)在逝世前进一步强调了共选型式对意义改变的核心作用,对扩展意义单位模型进行完善,提出了意义移变单位这一新的表述。意义移变单位从意义动态变化的角度阐明了共选型式尤其是语义韵对意义的决定性作用,并用局部语法将意义单位更加结构化。至此,意义单位清楚地确立为由词汇—语法—意义共选产生的多词序列(高歌、卫乃兴,2017)。

从Sinclair的意义单位研究中可见Firth“情景语境”思想的体现和深化。在概念层面上,Sinclair并未过多探讨语境的本质、组成要素等内容。然而,他更加直观地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意义分析中。Sinclair(1992:83)曾言,“each utterance provides a framework within which the next utterance is placed”,语篇中的前句即可视为后一句的语境。可见,语境于Sinclair而言,指向上下文语境的互文性。在操作层面,Sinclair将“情景语境”发展为更具操作性的“语境中的关键词”(keyword in context)这一语料库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Sinclair,2003:176)。节点词词语索引(concordance)便捷又直观地呈现了上下文语境。节点词、词语索引与结构清楚地呈现了形式、语境和意义。在词语索引的基本观察方法“词项-环境法(itemenvironment method)”(Francis,1993:146;Sinclair,1998)中,每一词项本身既为词项,又构成了其他词项的环境。而这里的环境,即为节点词左右两边较大的语境(卫乃兴,2015)。可以说,Sinclair将Firth的意义语境理论进一步与语言实证研究和意义分析操作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与方法体系。

4.2 局部语法

Sinclair倡导的基于意义(meaningbased)的局部语法(Hunston&Sinclair,2000)以及逝世前提出的基于词形(word form-based)的局部语法(Sinclair,2007,2010)均为Firth受限语言说的发展。Sinclair采用受限语言路径,为更加系统、精细地描写意义进行了局部语法探索。其中,基于意义的局部语法从某一特定意义的实现方式出发,描写共选关系所形成的型式及其相关联的局部功能(张磊、卫乃兴,2018);基于词形的局部语法从某一特定词形出发,描写词汇实现意义时所涉及的共选型式及其结构化(高歌、卫乃兴,2017)。目前,前一种局部语法使用功能范畴描写线性序列的词汇-语法共选,已然提高了意义描写的精确度(见Barnbrook,2002;Allen,2005;Bednarek,2008等)。而后一局部语法表述在Sinclair逝世前的两篇遗稿中,其雏形已预示了对提高意义描写系统性和精确性的潜力(见Warren&Leung,2016;高歌、卫乃兴,2017等)。表1和表2分别为这两个路径下的局部语法描写示例。

由表1和表2可见,这两种局部语法均从微观层面对结构、意义和功能给予直观描写。这一描写同Firth的受限语言思想一致:从受限语言观看,情景中出现的词汇、语法结构、意义和功能均受限制,因此得以用有限的局部功能范畴进行精细描写。在表1所示评价局部语法中,评价意义即指向一种受限语言,联系于有限范围的词汇、语法和功能。表2所示基于词形的局部语法,从受限的路径出发,对该词局部语境进行词语分析和语法分析,描写出该词所属意义单位在组合轴上的实际选择和聚合轴上的可能性。可以说,这两种局部语法从不同侧面实现和发展了Firth的受限语言思想,聚焦局部功能和结构,提高了意义描写的精细度和系统性。




5 结论




纵观Firth、Halliday和Sinclair这一传统下的意义研究,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英国语言学从伦敦学派到新弗斯语言学、新弗斯语料库语言学三个重要阶段的学术传承和发展脉络,又看到了Halliday和Sinclair在不同语境下对Firth语言学思想的承继和发展。总体来说,Firth的情景语境思想,包括意义语境理论、意义方式和受限语言为意义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确立了英国语言学的实证主义传统和社会学取向的研究路径。Halliday和Sinclair在Firth理论思想的启发下,分别从语言系统和语言使用出发进行意义研究。前者界定了“情景语境”及其描写参数,形成语域思想,创立了功能意义方式理论框架;后者建构了全新的意义单位研究思想和策略,提出了受限语言的局部语法描写路径。另一方面,Halliday和Sinclair虽同属Firth创立的语言学传统,但两人的思想与方法存在明显殊异,尽管并非大相径庭。Halliday侧重于语言系统,所做的意义研究属系统层面(聚合层面)的意义/功能研究,显示出系统与语篇的两分趋向,探索意义的语法实现机制;而Sinclair的意义研究侧重于结构层面(组合层面)的语言操作探索,组合的、线性的选择是意义之所在。在方法论上,Sinclair主张严格由语料库数据驱动研究意义,探索真实语境下意义表达所涉及的各种共选;Halliday的意义研究则呈现更多理想化的理论建构特征,虽然他也表示出强烈的基于语料库进行研究的主张(见Halliday,1992/2007,1993/2007,2002/2007等)。

同历史上哲学和语文学领域的意义讨论,以及Bloomfield的行为主义、Chomsky的心智主义相比,该传统下的意义分析均强调文本或话语,而非从不可观察的内心世界或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解读意义,具有独特的学术理念和研究内涵,走上同欧美其他传统不同的发展道路。如今,Firth、Sinclair、Halliday相继走完了他们的学术探索历程。斯人已逝,思想永存,探索以他们为代表的英国语言学传统下意义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推荐阅读

学术观点 | 苏杭、卫乃兴:评价语言的局部语法研究

学术观点 | 王冰昕、卫乃兴:认识论、学科文化与语言使用——以评价语言为例

学术观点 |卫乃兴、陆军:基于语料库的二语学习研究述评:范式变化与挑战

学术观点 | 雷蕾: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句法复杂度研究

学术观点 | 许家金、徐秀玲 :基于可比语料库的翻译英语衔接显化研究

学术观点 | 许家金、刘洁琳:中国学习者英语口头叙事中的动词方位构式研究

学术观点 | 李文中:局部语义韵与话语管理

学术观点 | 姜峰 、Ken Hyland:互动元话语:学术语境变迁中的论辩与修辞

编者按


参考文献略,欢迎查阅《中国外语》2020年第1期纸质原文

图片编辑:语言学通讯

本文编辑:上海理工大学 孙雨

本文审核:吉林大学  王峰

公众号外联: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会议、讲座、研修等项目。收费项目与商务合作需支持劳务费,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商谈

科研网课种草

中外学术文献检索27讲

SSCI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35讲

20世纪中国小说100讲


欢迎加入语言学通讯读者群,添加时请自报实名,单位和研究方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加群联系人:sflsy0803 孙老师

文学与翻译加群联系人:Nicole2397471433 李老师


继续为各位提供有益的学术资讯

长按二维码赞赏语言学通讯

科研助力 | 学术研究方法网课集锦

科研助力 | “中国文学的趣读与研究” 网课推荐

期刊征订 | John Benjamins旗下语言学电子期刊征订

学术观点 | 2020年第1期《学术文摘》

文化解读| 历史不应忘记:王力先生的“故事”(1900-1986)

科研助力 | 香港中文大学的统计学课,他搬到了互联网上,文科生再也不愁学统计啦!

科研助力 | 研究设计35讲重磅上线!浙江大学耿曙教授亲授

科研助力| 王宁教授的方法课:30讲带你搞懂质性研究方法

科研助力 |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刀熊博士:7大实证研究方法逐个击破

文学悦读 | 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徐贲教授: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经典为何有必要精读?

学术杂谈 | 牛津大学博士严飞:社会学看待“污名化”与社会突发事件

文化解读| 同济大学孙周行教授:福柯、海德格尔的思维方式

文化解读 | 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用故事讲透全球史

文化解读 | 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讲解中国史

文化解读| 复旦大学韩昇教授讲解《史记》

文化解读 | 复旦大学任军锋教授:如何理解政治?25部经典重识西方文明

八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通讯

科研助力|学术观点|专著推荐|期刊动态|教师研修|招贤纳士|博士招生|读书小札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情怀的公众号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