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一场思想的游戏、语言的体操和理论的恋爱



《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

——第十讲:应用语言学家讨论

“学术论文的生产”

 

      以诙谐、暗喻的“浅谑”格调,阐述“正经”严肃的学术议题!2019年11月25日晚,应用语言学家、修辞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语言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资深主编、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当代修辞学》编委会主任胡范铸教授,在1-110教室为200余名同学们带来了《学术论文的生产》精彩课程。胡老师风趣而生动的理论和案例分析,时常引发课堂的“哄堂大笑”,可就在这阵阵笑声的氛围里,何为学术?为何学术?如何学术?这些严肃的规范议题,已悄然融入进同学们的现实学术操作的准备之中。该课程为研究生院课程建设项目(高水平通识课)。


 


胡范铸教授著作两则。


 一、学术:一种思想游戏 


     “帅哥,请你说一下,学术意味着什么?”胡老师把问题甩给了台下的一位男同学。

     “学术应该是一种志业,即学术事业”,帅哥果断地回答道。

     “好,不错,高大上!”胡老师回应道。


      胡老师接着说,我读大学时,老师教导说“学术是我的生命”,这令我肃然起敬。但经过多年的人生阅历和学术生涯,我会经常反思:人生下来的第一句关键词是什么?是学术吗?也就是说,难道不从事学术工作就没“命”了吗?显然,学术不一定就是一个人的生命。那么,学术意味着什么?胡老师从消极思维角度出发,告诉同学们“学术”的“四个不依赖”:不依赖权威话语、不依赖既有传统、不依赖媒体导向、不依赖个体经验。例如,使用“正告XX必须悬崖勒马,否则就会掉入万劫不复的黑暗深渊”,不用多说,我们在学术论辩中绝不可能看到这样的修辞。再如,某人说她发高烧,但喝下一杯红茶就退烧了。类似的个体经验并不具备普遍的病理和生理依据,因而就提不上学术的层面。

那么,可以被称之为“学术”的东西又是什么呢?胡老师借助社会学家劳伦斯·纽曼( William Lawrence Neuman )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认为“学术是学术共同体为了推动全人类的发展而进行的逻辑地、系统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产生新知识的游戏”。

 

劳伦斯·纽曼《理解社会研究——批判性思维的利器》,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年版。

      

     “游戏”的前提是必须认同和遵守规则,学术研究这种思想游戏也不能例外,加入到其学术共同体之中,也就意味着遵守其共同规范的承诺。其基本规则要义有五: 


● 第一是普遍主义。不论做研究的是谁,研究是在哪里进行,只根据科学价值加以判断。例如,中国特色语言学意味着不只是在中国应用,它由中国学者创造出来,但不仅仅能回答中国的语言学,也能回答全世界的语言学。

● 第二是组织化的怀疑论。任何学术不应毫不批判地就接受新的观念或证据,而应质疑每项研究所有的证据和主题,并进行严密审查。批判、检验的目的在于确保研究经得起严格的检验。

● 第三是无偏见。学者必须中立、公正、敏锐,广纳所有非预期的观察或新的观念,不应僵化地与某个特殊的概念或观点结合,应接受甚至主动找寻与他们立场相反的证据,并且应该诚实地接受所有高质量研究的发现。

● 第四是共享主义。科学知识必须与他人分享。科学知识是公有财产,开放给所有的人使用。研究的方式必须给予详尽的描述。新的知识在被其他研究者审查过,并以专门的形式与文体公开发表之前,是不会被正式接受的。即只有被他人审查过才会被正式接受。

● 第五点是诚实。科学特别强调诚实地做所有的研究。不诚实是科学研究的一项主要禁忌。


胡老师解释,这里之所以非要用“游戏”来说明“学术”,其本意有二。一是游戏好玩,有兴趣,上瘾,乐此不疲。如你对它没有兴趣,那它对你来说就很可能就是一种“迫害”和“折磨”;二是它具有可选择性。世界上的职业多了,创作、经商、从政、服务……行行出状元。但是,如若你选择做学术,包括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实习学术”,就必须满足从事学术研究的几个基本规则或条件:第一、说真话。凡是说假话的绝不是学术。虽然一些中性意义上的假话也有一定价值,但它不是学术;第二、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要有自己的发现,将别人的观点总结地再详细,那也只是研究综述;第三、有逻辑性地说话。不能“散议”和“断想”;第四、说有良心的话。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做到前两者较简单,但做到后两者,在逻辑一致性前提下、与证据相匹配地阐述自己具备起码良心的观点,系统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产出新知识,则是对学人条件的基本检验。
至于“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的联系与区别,他先简单地给出了二者的共同点:两者都包括一种假设或一个起点。不论是假设还是起点,都在解释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它是什么样的,它如何改变?为什么会改变?它们都会提供一套概念和一套思想体系,并且说明概念间的关系,并且解释其中的因果关系。但是,作为一位学者或者准学者,更要清晰明确地懂得二者的界限和区别。于是,胡老师以列表形式给出了它们之间的九大区别。


     

 二、论文:一套语言体操 

     

涉及到学术论文写作,胡老师认为,一般学者都会说出关于“问题—方法—资料(证据)--分析(解释)--公布发现”这样的一套研究程序,但他对此不尽以为然。因为在这样的一套“程序”中缺少一项十分重要,又十分具体的操作内容,那就是研究者自己的“既定目标”。道理很简单,不同的目标将产生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将选择不同的证据,不同的证据会需要不同的方法,最后整体研究就会产出围绕着与目标相关的若干结论。有鉴于此,胡老师不甚赞成“方法论优先”的提法和做法,而主张学术是在目标、方法、问题的统一。例如,你昨天在校园里遇到一位美女,在你的心中可能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目标:一个可能是期望这个美女充分地认识你,然后形成某种非常美好的那种关系,最后走完人生的漫漫长路);另一个可能是你的论文出现困难,而她数学建模的能力很牛,因此特别需要她“救死扶伤”,帮兄弟一把。显然,一个人面对同一件事其“目标”是不同的。因此,目标不同决定了不同的问题,进而决定你是“套近乎”?还是“装可怜”?这样“方法”不就不同了吗?所以,学术研究的范式不仅是方法的强势,甚至也不仅是问题优先,而是“目标+问题+方法”的综合。要有合适的目标设定,才会产生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就需要不同的方法设计。再具体一步,就是“问题从哪里来”?胡老师用最为简洁的概况说,大致可以分为“直接观察”、“专业期刊”和“科研项目”三个主要渠道。

   

● 直接观察:以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直接体悟,去从中提炼问题。这一发现问题的渠道最为直接,研究者要逐渐锤炼和提升对现实社会的敏感性。

● 专业期刊:通过对自己专业的中外学术期刊的经常性浏览,去分析目前学术界都在讨论什么问题?这些已有成果的研究趋向和核心问题都是些什么?作者们是如何呈现各自的研究成果的?从中去发现自己的问题。

● 前沿项目:一般说,每年国家、省市和其他单位都会发布大量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课题,分析和参考这些课题的分布,大致上也构成了一位研究者发现问题的渠道。



在谈及学术论文写作的综合议题时,胡老师用自己的论文《作为“事件”的流行语与中国“十字架身份体系”的崩裂 ——从“万元户”用法的兴衰看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为案例,对此展开了详细的分析。首先,结合国家的话语生态状况,去提炼影响最大的社会流行语言的关键词,正是在这些关键词中隐藏着重要的研究议题。例如,改革开放40年,所谓的“万元户”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关键词,其广泛流行的程度无有之二。其次,“万元户”这一流行语为什么会得到如此广泛的传播?在这种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信息?最后,一旦把这一流行语放到整个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之中去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万元户”其实体现的是一种中国改革开放中最为实质的一个成果—它标志着社会政治身份体系的巨大转变。      在论文的具体写作的问题上,胡老师对论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这研究论文的五大要素,以及文章“开头”和“结尾”,逐一进行的具体的解读,同时重点对“文献综述”的目的、步骤、归纳提炼,都做了详细的论述和示范。


 三、投稿:一场理论的恋爱 


     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的资深主编,胡老师也对同学们如何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用青年人日常生活的“恋爱”为生动比喻,把研究成果的发表和呈现归纳为“五大要素”:

      • 拒绝“网恋”:“恋爱”绝不是线上进行的“网恋”,而是与真实对象的恋爱。目前,百度首页上充斥着有着相同刊名、相同版面的假刊物,而许多年轻学者也不慎被蒙蔽。因而,一定要与真实对象“恋爱”,去图书馆翻阅官方出版的纸质刊物,查阅书中所示的联系方式、通讯地址。

      • 秉性相投:每个刊物都有自己的特色,要熟悉杂志,关注其过去发表的文章。投稿时要有针对性,“投其所好”,即投稿内容主题与其栏目偏向相符。

      • 诚恳介绍:自我介绍有各种方式,要突出自己的优点,轻易不要亮出自己的身份,大多数编辑会“看人下菜碟”,如果标明学生身份可能会轻视你的学术能力,从而不选择你的文稿。

      • 自我修饰:就像谈恋爱约会时打扮,对方穿西装走西洋路线你也得穿个裙子而非旗袍来搭配一样,投稿时要根据每本杂志格式规范的不同来修饰润色自己的文稿,符合其要求。

     • 适当礼物:与人约会最好带个小礼物,投稿时也一样。每个编辑对引用了自己本刊文章的稿件会有一种天然的欣喜感,进而增加被取用的机会。

      • 充分自信:最重要的一条是自信。正如恋爱一样,就算今天被拒绝了,也没关系,后面还会有“高富帅”等着。例如,学校一位老师的稿件被自己的学报拒绝之后,他又向更高的学术期刊投稿,结果被采用了。诸如此类的情况发生过多次。胡老师认为被退稿在学术生活方面很正常,影响因子很多,一本刊物不喜欢你的文章,并不代表所有的刊物都不喜欢,要多尝试,不能气馁而轻易放弃。总之,要有自信,人各有志,一个刊物不喜欢总有其他刊物喜欢。

     最后,胡老师概括说,学术是一种思想的游戏,论文本质上是一套语言的体操,而投稿是一场理论的恋爱,各有所爱,“恋爱”的机会有的是。祝福同学们“游戏快乐、体操如意、恋爱成功”。同学们则对胡老师精彩讲解和谆谆教导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生互动 



张同学:老师好,今天听到您的报告很开心。我有两个问题想问您,第一个是:您刚刚谈到的谎言的问题,我想问真相的不完全表达是属于谎言吗?第二个是:目前舆论界经常会强调“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那么您认为如何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呢?谢谢!

     胡老师:你的问题很有意思!

     第一个问题,真相的不完全表达当然是谎言。你知道有完整的真相,但你选择部分事实而把其余部分丢弃有可能与事实相矛盾。我们假定一个家庭里面家长跟孩子发生冲突,孩子拿棍子打他爸爸,这是十恶不赦的对不对。但是如果是家长喝醉酒了无缘无故地打孩子,把孩子打脑震荡了,孩子醒过来想不通用棍子打了爸爸,这样的事实是不是更全面?事物是一环套一环的,其中某一环是真实的,但把这些过程割裂开来,这当然是能全面还原和反映事实本身。

     至于你说的第二个问题,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但我以为,首先要清楚地定位:讲故事要讲给别人听,还是自己听?如果是说给别人听,那当然要用别人的语言!否则就会是“自说自话”。所谓“用自己的话语说好中国故事去讲给别人听”,这里面不仅存在巨大逻辑矛盾,而且一定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列宁说过“一个共产主义者就是用人类的全部知识来武装自己”,这就意味着我们所有的文明、科学,只要是真正的知识,一定是不分“东西南北”的,一定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知识,人类发明和文明,天下之公器也,我们是共享着人类文明的中国!21世纪,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大家庭,世界成为一个小村庄,网络时代正在来临。中共中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人类不仅价值要相同,情感也要想通。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只用自己的话语,而是用全世界都听得懂的话语,说好整个世界的故事。

     萧老师:由于时间关系,这个问题的讨论就先到此为止。胡老师最后的话我特别赞成。我们的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期望至少我们的研究生,作为华师大的学子、学人,我们要把自己锻造成一个守护良知底线,守诚至业的老实人。无论什么专业,诚实,是一个关乎真善美问题的不可突破的底线。


 学生感悟 


     胡老师的讲座令人耳目一新,看到题目定为“学术论文的生产”时我就觉得必有干货,“生产”预示着工业化的机械进程与产品化的结果,描绘论文这一学术圈流通的精致产品,精妙而恰当,必是大牛。果不其然,胡老师对论文所是阐发深入浅出且风趣幽默,可见大学确是看完相声思考后深喑了幽默之道。我觉得老师将论文所是界定为思想的游戏时,同时说明了思想的两种可能形态,思想游戏与游戏外的思想,思想在先而决定对游戏的参加,同时游戏的规则也限制思想的参与。游戏的规则不允许对规则自身的破坏,即使这种破坏可能是有益的远见。保持对现实有自由的思考是胡老师在思考的问题中传达给我们的教导,改革开放要深入到互联网领域,对于文化认同宣传的本末倒置,这些洞见与发声都令我大为感同,思想的游戏可能不是最终目的,保持自己对生存世界的自由思考与有担当地为现实问题提供思想范导才是远为重要的。





本文转载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公众号



往期推荐

话语分析:上海财大会计学副教授性侵案处理的样板性

完胜?!中美主播约辩:翠西,危险的不仅是话语陷阱

作为“事件”的流行语与中国“十字架身份体系”的崩裂  ——从“万元户”用法的兴衰看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

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干训楼622室

电子邮箱:hystyanjiu@163.com




话语生态研究 

向权力说真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