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观察能力——ki妈科普启蒙之儿童科学观察深度剖析

2017-02-06 ki妈 跟娃一起玩

 点击标题下「跟娃一起玩」可快速关注


   很多的爸妈内心都期待给孩子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但是很多都卡在陪孩子玩什么的阶段,曾经我也是这样。育儿的道理大家都懂,看的也就更多了,为什么家庭教育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关键还是缺少一套系统的家庭陪伴方案,能够给予繁忙的爸妈一个参照与指导,“跟娃一起玩”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就是为了能让家庭陪伴系统化,孩子的玩、学习应该更系统起来,这样陪伴才会更有效率,孩子的成长才会更快。 

公众号:跟娃一起玩

私人微信号:maoerhutong

KI妈说

   之前给大家推了一些科学实验以及一些自然笔记类的文章,但是,现在回过头来想了很多。 孩子的的知识构成应该是思维方式加知识容量,纯粹的提高思维方式,没有知识储备量,知识结构很单薄。但是如果没有获得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没有好的思维方式,而只是一味地增加知识量,那么以后孩子碰到问题的时候,还是不能自己解决。所以,我想,孩子的家庭教育上,也应该注重学习技巧的传达,思维方式的提升。我一直尽量的搜罗各种题材,希望尽可能的提升孩子知识的广度,但是如果他们能够有一些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技巧,并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更容易触类旁通,活学活用,故而,思维方式和学习技能高于知识储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后面ki妈也会在各种启蒙中,提炼一些引导方法,供大家参考,以达到更好的引导孩子的效果。




     昨天我们做了一个实验,然后我就在想,虽然不要求kiki记住这些原理,但是如果只是这样简单的玩一下,也许对孩子来说,跟玩一样新玩具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我更想通过实验能够让她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各处翻看了一些权威资料,也了解一些孩子的思维方法,写下这篇文章,跟大家共同来探讨学习一下。

1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思维的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和逻辑性,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有了较多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语言发展也达到较高水平,这样就为思维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还是要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才能更好的利用这些条件和工具。当然孩子不是一开始就能掌握的,所以爸妈可以引导宝贝,遇到问题如何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做出逻辑的判断、推理来解决。一旦孩子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插上了思维发展的翅膀,抽象思维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但是思维能力是非常宽泛的,我们就先抓取其中的一点吧。考虑到我们最近在如火如荼的做着各种儿童实验,那么我们就从科普启蒙中最基本的出发,有科学研究就有科学方法,那就先从科学方法入手。

2 什么是科学方法

在维基百科上,对科学方法有专门的表述:

(以下翻译至维基百科)

科学方法需要依赖于对自然的观察来提出构想假设以及测试其是否成立,它包含以下的步骤:

1、提出一个关于自然现象的问题

2、对这个自然现象进行科学观察

3、对这个现象提供假设推断

4、对尚未进行调查研究的假设进行逻辑预测,预测可能发生的结果

5、通过实验、科学观察、实地调查或者模仿学习来测试这个假设

6、从实验的数据中形成一个结论,或者形成一个新的假设,然后再重复上述步骤验证

7、写出详细的研究方法以及得出的最终结论。

3 孩子的科学方法培养:

真正科学研究每个步骤里面设计的细节都是非常多的。对于低年龄的孩子,也许并不需要进行如此专业的研究,但是在平时的实验和生活中,有一个科学方法的流程来指导他们的解决问题,对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是有很强帮助的。这里也介绍一个简化版的儿童科学方法指导供大家参考:

对孩子来说,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还是在通过实验观察到的,他都可以通过下面的步骤来分析问题,解决疑问。

    1、从观察中提出问题(我想知道....... ; 我想找到......原因)

    2、收集信息(我已经知道了哪些;阅读一些资料;仔细思考一下问题)

    3、提出一个假设或者预测(在自己掌握信息的基础上,我认为......)

    4、做相应的实验

    5、观察,并记录(通过自己的感觉或者借助仪器设备)

    6、通过数据,画出结论或者报告结果(原因是 ........我发现.......我学到了....... )

4 什么是科学观察

(以下权威解释来自于百度百科)

不难看出,在上面的科学方法中,就用到了科学观察,实际上,科学观察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科普启蒙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观察的方式,除了感官观察之外,科学仪器作为人的感官的延长和补充,对科学研究有着巨大的作用。

科学观察不只是感性活动,而且是由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武装起来的认识活动,理性思维渗透于观察过程的始终。正因为如此,科学观察才能达到客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才可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

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5 如何培养孩子科学观察能力

从科学上来说,观察就是把事实或者数据收集、认识、关注、记录下来。当然,对于孩子来讲,通过观察,我们开始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我们也通过观察来推断事物,观察让我们能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问题和研究。学会观察是科学技能里面最重要的一项,而观察是也最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拓展的技能。

我们都知道科学观察的重要性,那么怎么样才能引导孩子去进行真正的科学观察呢?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让他们自行进行一个完整的观察也许很难,不过,只要这里做到下面五点就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拥有强的观察能力。

1、 教孩子学会观察事物,就是让他们对其进行最密切最全面的关注。用他们的感官:看、听、触摸、闻,尝等去观察,当然必须提醒的是,爸妈们要告诉孩子,注意安全,触摸或者品尝只能在大人应允下才能进行

2、提醒孩子,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观察事物。告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地点、时间观察,有时候,需要长时间观察,观察的时间越长,获得的信息越多。

3、提供给孩子不同的观察工具,比如放大镜,望远镜、尺子、温度计、时钟、秒表等等。通过不断的练习,孩子将会了解到哪个工具是最能够帮助他们了解物体的。

4、强调记录的重要性。记录跟观察同样重要,当我们记录事物的时候,可以用绘画、文字、数字、图片、照片和视频来进行。实验观察的时候,用不同形式的图像组织记录下来,尽量简洁明了。

5、通过提一点比较好的问题促进孩子们的观察

比如:

    1、我们怎么来测量它?

    2、我们应该数哪个部分?

    3、我们怎么记录下来?

    4、你看到了什么?

    5、它看上去像什么?

    6、它是怎么看上去跟昨天不一样的?

    7、它会发出声音吗?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了解了上面的这些科学方法,就可以让我们在平时引导孩子的时候,更有底气。父母不一定什么都要懂,但是多了解一点一定不是坏事,且好处多多。

“儿童教育探索实践群”微信群

想加入“儿童教育探索实践群”,与热心的家长们共同探索学习各种儿童启蒙课程,实践并交流育儿心得,免费获取各种育儿资料,请

(1)分享本文至朋友圈

(2)截屏发送给微信号:maoerhutong

(3)受邀入群,一起学习吧。


**往期科普类原创推荐**

“火山喷发”实验周末玩起来——ki妈科普笔记4之模拟火山喷发

儿童工程启蒙第一弹——ki妈科普启蒙之自制手机支架1

简单自制水晶Q弹的橡皮泥——ki妈科普笔记4之硼砂制水晶泥

小小蒲公英蕴藏的自然秘密——ki家的自然观察笔记1

寒假在家化身小小化学家——ki妈科普笔记3之冒泡的石头

雾霾天跟宝贝一起做彩虹水实验——ki妈科普笔记之彩虹水2

变身科学爸妈,简单实验却把宝贝深深吸引——ki妈科普笔记2之熔岩灯


**往期精彩原创推荐 **

把六个子女培养成哈佛耶鲁妈妈的教子秘诀——ki妈读书笔记之《有奉献精神的人培养大人物》

爆红TED演讲:新年从学会沟通开始——ki妈读书笔记之交流技巧10法

kiki是如何摆脱上台恐惧症的——ki妈亲历的育儿心得分享1

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怎么破?——正确帮助孩子疏导情绪的深度好文

边玩边学《my pet is a XXX》——ki妈英语启蒙之pet

边玩边学《the wheels on the bus》——英语启蒙第二周1(topic:travel)


很多的爸妈内心都期待给孩子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但是很多都卡在陪孩子玩什么的阶段,曾经我也是这样。育儿的道理大家都懂,看的也就更多了,为什么家庭教育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关键还是缺少一套系统的家庭陪伴方案,能够给予繁忙的爸妈一个参照与指导,“跟娃一起玩”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就是为了能让家庭陪伴系统化,孩子的玩、学习应该更系统起来,这样孩子的成长才会更快,陪伴才会更有效率。


微信号:跟娃一起玩

ki妈微信:maoerhuto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