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也许你正不小心破坏着孩子的天赋(干货文)——ki妈读书笔记之《剑桥男孩成长记》

2017-03-01 ki妈 跟娃一起玩
点击上面「跟娃一起玩」快速关注

KI妈说

    之前写过两期读书笔记,全彗星的《有奉献精神的人培养大人物》麻省理工超级妈妈—-《佩蓉的妈妈经》,今天带给大家的是胡萍《剑桥男孩成长记》的读后感。因为写读书笔记的缘故,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三本书,发现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妈妈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即便把孩子家庭看的很重,但是并没有完全丢失了自己,相反,她们在自己的妈妈道路上,越来越清楚自己的追求,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坚持不懈,她们通常在孩子成年之后,反而更加活跃在社会舞台上,我相信她们的人生已经很精彩。

    这段时间看到朋友圈的妈妈们仿佛纷纷在行动着,陪伴孩子的时候她们很认真,工作的时候能看到她们不同的风采,也有着各种不错的如绘画、摄影、烘焙的作品,这里我就想到了“螃蟹理论”,一篓子的螃蟹,盖子打开,反而一个都不来了,但是如果篓子里装一两只螃蟹,螃蟹反而就能爬出来。因为螃蟹越来越多的时候,相互踩踏撕扯,反而一只也出不去。朋友圈里也一样,如果朋友圈里都是一些负能量,悲观的言论,就好像那一大篓的螃蟹,那么我们就可能认为生活原本就是这样,但是,如果有妈妈一直努力的去做一些事情,带来正能量,那么朋友圈子里也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很高兴自己的朋友圈里能有各种不一样的精彩,同时给努力实现自我的妈妈们点赞。



胡萍的书也是在kiki两岁时候就接触了,当时最先接触的是胡萍的博客,她把自己家庭教育探索实践都会定期记下来。我被她的毅力深深折服,因为,从小到大,我都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应该产生经济效应,直到认识到胡萍,我开始懂得,原来一个人可以为自己的兴趣或者追求付出大量的心血,并非追求经济回报。

胡萍

独立研究人,中国儿童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研究先驱,家庭教育专家。著有畅销书《爱的误区》、《善解童贞》系列,现在经常在全国各地开展公益讲堂,她的目标是在全国100个地方办讲堂,前段时间看她的统计是目前已经在70多个城市开设讲堂,并且在深圳创立了“善解童贞”公益机构。

为什么是独立研究人?胡萍是医学专业毕业,做过校医,并不是正统的教育专业或者机构人士,但是那又怎样。胡萍十几年来坚持儿童及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和健康教育的研究,尤其在0到6岁幼儿性心理研究领域,可以说是最为深入实际的研究者。胡萍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仁爱善良的热情,顶住误解、嘲讽、冷遇等各种压力,以一己之力不停呼吁,尊重孩子生命发展的规律,善解童贞,从幼儿开始,为他们的一生打下幸福快乐的坚实基础。十几年的坚持研究已经让她在儿童教育尤其是儿童性心理这方面成为权威。胡萍的三本书我都买过,她的博客我也没有落下过,从她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深深的体会到她对孩子的爱,以及谨慎客观的想法建议。

    胡萍的儿子很优秀,前两年考上剑桥大学,我想这跟家庭环境也密不可分。但是本书中,胡萍对18年的育儿生活,并没有炫耀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多么成刚,而是把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得到与失去、付出与回报这些跟大家一起分享。于是,我想跟大家一起再剖析一下胡萍的育儿方法,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首先说一下书的概览,ki妈最近看书很喜欢看目录,看目录就能很清晰的了解到书作者的观点,比如育儿上面,孰轻孰重。很显然,全彗星觉得孩子的人品非常重要,对社会有奉献精神可以培养大人物;而佩蓉觉得,妈妈首先要自己成长,其次是夫妻关系的维护,最后才是亲子关系;而本书的胡萍,她跟我们有一样的忧虑,就是在现行的传统教育体制下,如何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天赋,其次就是孩子的品质如何培育。整本书都是围绕这两块进行,可见发现并保护孩子的潜能,以及孩子的品质对胡萍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家庭教育重点。

如何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天赋

作为父母,我们无法为孩子派生天赋,但是我们可以为孩子的天赋效力。那如何找到孩子的天赋,胡萍养育孩子的经验告诉她:跟着孩子的步伐,父母就能找到孩子的天赋才能。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进行盲目开发,那样只会破坏孩子的天赋。同时对于孩子,我们不要苛求“全面发展”,不要被“木桶理论”局限,不要纠结于孩子的短处,与其将更多的资源用来补短,不如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将长处延伸,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够帮助孩子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获得自尊和自信。我比较赞同胡萍说的,木桶理论更适合组织团队,不适用于个人成长。

1、如何发掘孩子的天赋?

   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对这个世界探索,他们对各种事情都存在着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让他们开始观察和探索世界。但是,实际生活中,孩子们经常受到各种限制,这个脏那个危险,于是他们对某事物的探索经常被中断。如果经常遭到非常多的限制,比如孩子会逐渐经历各种敏感期,每个敏感期其实都是孩子每一个阶段的发展计划,如果4岁被中断,那么生命计划的顽强很可能会让孩子7岁的时候还在寻找机会,期望弥补之前的发展缺失。所以,孩子的不正常行为就是给我们承认的信号——我需要帮助,行为越反常,孩子的信号越强。

满足孩子对一个事物的好奇心,承认的耐心陪伴和支持是保护孩子观察和探索能力的重要方法。——胡萍

    发掘孩子的天赋,就是跟着孩子的步伐,默默的支持孩子的各种探索行为,在面对孩子带着好奇心探索周围事物的时候,我们不能以简单的脏或者危险来阻止。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而在不安全的举动出现时,用语言和行为来提醒孩子,父母不能以安全和卫生作为借口,直接打断孩子的探索行为,只要不会对孩子生命安全产生威胁,都可以视情况进行支持。

   无论我们是否懂得育儿的知识,只要跟随孩子的步伐,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不对孩子进行太多的干预,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在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主动寻找各种发展材料来满足自己的发展,所以,在家里,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为他建一个工作区,为孩子喜爱的工作准备丰富的工作材料(这些工作材料并一定是各种塑料电子玩具,可以是一些简单的积木、橡皮泥,木条等,也可以是一些生活用品),给孩子自由而充足的时间,这就是我们在家庭中可以完成的早教,这样的早教给孩子带来的内在发展,是任何早教机构教学都不能替代的。

2、工作增强孩子的专注力以及意志力

     ki妈想最近不断的跟kiki做各种实验,以及增加持续观察的一些项目,让kiki有工作的感觉,这上面或多或少的受到两年前胡萍对我的影响。一直认为,孩子应该多尝试一下工作的状态,把自己的注意力持续集中在某件事情上,好像是在做一个项目,期间他会碰到一些问题,然后着手解决,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来得出某个结论。在kiki小的时候,我就比较少的购买一些电子玩具,这种按一下按钮就立刻有回应的玩具,在玩这些玩具的时候,孩子的探索能力是得不到发展的,探索就是通过自己的摸索,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通常这些探索需要费点力气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发展自己的思维,而电子玩具类对思维发展并不会有多大帮助。而且会养成一个坏习惯,就是在真正做事情的时候,孩子因为得不到马上的回应很容易焦躁不安,很容易知难而退。

     每个人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主要专注力和意志力,人类的意志力是从幼儿阶段的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他们无限热爱自己的工作,不知疲倦的搭建积木,玩乐高,或者拼装拼图。孩子在享受着精神愉悦的玩耍中,坚持达成自己的目标,这就是专注力和意志力构建的初级过程,是上天给孩子安排好的发展“程序”。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经常错误的认为: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意志力,就是让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用以锻炼孩子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于是,孩子被安排学写字、背古文、做算术,错过了通过兴趣爱好的工作获得专注力和意志力的机会,也成为他们生命中的缺失。

在孩子心智没有成熟之前,要想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就是让他做他喜欢的事情,喜欢是持久的基础,无论在旁人看来这件事情是多么的复杂、困难,对于喜欢这件事情的孩子来说,困难是挑战,会给他带来满足感,复杂是展现自己只会的机会,会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望.......这个过程让孩子享受到了人类的高级精神愉悦——发现自己!——胡萍

在最初的6年缺乏工作带来的后遗症,就是在小学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动力不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上课坐不住等。在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我们用6年的时间让孩子的专注力、意志力和创造力、身体与大脑协调能力得到保护和发展,然后,再将他们送入小学学习,他们能够在课堂里正常听课,不再有频繁的小动作,能够有意志力坚持完成作业,能够在克服困难中获得成就感。所以,为什么要在孩子6岁之后入学,这些都是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确定的,6岁前的孩子需要完成内在发展,为6岁后的更好完成学业奠定生理和心理基础。

如何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保护孩子

ki妈也是传统教育中出来的孩子,从我的个人经历来看,学习只是为了获得分数,而回答问题也只是为了让自己更贴近标准答案,特别是文科类的,语文、历史等等,我们不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只需要让脑袋中塞上正确答案就可以了,再加上更多频繁的考试测验,于是上课认真听、听完回去背书,背完考试,我们不能有自己的观点,因为自己的观点通常是错的,动脑筋很累,不如背书。

    胡萍在书中也表明了,传统的语文教学对孩子独立思考精神的破坏(因为只有标准答案),作文教学对孩子价值观有破坏(因为要揣测怎么样的说辞会让的高分,比如助人为乐等主旋律),孩子很有有自己的见解。一直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孩子用文字来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语文教学更深层次的是人文教育,目的还在于帮助孩子构建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孩子在作文中表达的真实想法是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自我的价值取向,有了孩子真实自由的表达,成人才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在这个基础上帮孩子建立三观。

    我们的教育总是在追求标准答案(语文),追求高效率(数学),完全忘了学习的初衷,衡量孩子的标准又比较单一,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体制内没有办法改变,但是爸妈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保护孩子的求知热情。

1、减掉分数的负担

孩子的学业是孩子人生的重要发展之一,在提倡孩子素质和人格健康发展的同时,孩子的学业依然重要。所以说,减轻孩子分数的负担,并不是对孩子的成绩不去关心,而是在孩子获得成绩的时候,家长不要太在意孩子的分数,而是跟孩子具体分析问题的所在,怎么样把存在的问题处理好。家长更应该明白分数背后,孩子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跟孩子一起拿出解决方案,而并不是一位强调没有好名次,没有考高分。一旦孩子努力应对自己的问题,争取下次改正错误的时候,他的分数便不再是家长关心的,毕竟孩子的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2、减掉作业负担

通常上了小学之后,孩子会有很多作业,因为作业的增加,孩子的自由活动时间非常少。胡萍的方式比较极端,他是直接联系老师,跟老师讲明原因和愿望,让老师给孩子减掉一部分作业,让孩子可以有其他的学习机会。这种方法有时候会招到老师的不满(但是大多数老师都很开明),但是对自觉好学的胡萍儿子来说,确实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他有更多的时间安排感兴趣的事情。

3、帮孩子理智应对老师的评价

当然胡萍的这种要求老师给孩子少布置作业的方式,引起某些老师的不满,让老师在学校也对她的孩子有意见。这个时候,胡萍的孩子也开始认为自己不努力学习,胡萍把孩子在家里完成的一些课外成果,如观察日记和论文拿到学校跟老师交流,当然,老师非常喜欢孩子做的功课,答应给孩子开一个专栏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孩子的信心,也因此让他学会了分析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完善了自我认知。

    胡萍老师还有很多细节的内容在书里讲述,感兴趣的可以看书。这里,ki妈也想指出一点,一个孩子或者家长如果敢于挑战学校的规则,那么需要很大的勇气以及家庭的努力。胡萍之所以提议老师减轻作业,是因为她有更好的方式让孩子成长,盲目的挑战学校的规则,会给孩子跟家长带来很大的压力。我想胡萍和她的儿子在大家眼里一定不是正常的学生家长,他们敢于挑战,是因为他们在平时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当然是更适合孩子发展的方式。所以,当老师质疑他们的时候,胡萍才会拿出更棒的作业来跟老师解释。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位更加睿智的父母。

摈弃伪道德,道德建构需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我们国家是一个讲究传统道德的国家,三字经的时候,就提到了,“融四岁,会让梨”,但是其实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来说,是违背发展规律的。一个人的道德发展其实是有阶段性的。

 道德建构需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人类的道德发展经历了那些阶段呢?科尔伯格的理论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层,每个孩子因人而异,但大致可以根据孩子年龄来花粉道德发展的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阶段(6岁前的孩子)。包括两步:第一步是惩罚和服从的定位,孩子在3岁前经历这一步,孩子不具备根本意义的道德观念,他们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选择服从父母意志;第二步是对有意者的定位,三岁之后,孩子自我认知进入重要阶段,对“我”的认知开始清晰,因此他生存的首要目的就是使自己愿望达成。儿童为了获得更有利的生存空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这是儿童生命的本能,也是儿童阶段的本我,本我状态下的内心充满欲望,以快乐原则为主导,面对物质的选择,他们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力的选择,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所以,我们通常说的“融四岁,会让梨”,可以理解为孔融喜欢最小的梨子,却被后来成年人的道德需要来编出违背儿童心理发展的到的故事。

      第二阶段:普通阶段(上小学的孩子)。包括两步:第三步是从众定位。孩子为了获得群体中他人的认可和接纳,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来迎合别人的评价,因此孩子会主动迎合主流规则:比如成人意志告诫的爱护弟弟妹妹。随着孩子的成长,道德教育开始抑制儿童的本我,他们希望成为父母老师的期待,做一个道德高尚的自己,这是孩子内心的超我。但是现实中很难做到纯粹超我,所以需要在本我和超我中找到平衡;第四步:法律和规则定位。孩子已经知道生活中又很多规定和约束,他们明白要遵守规则,当然一部分孩子会对约束进行反抗。

    第三阶段:规则阶段。中学时期的孩子处于这个阶段,他们思考公众认可的道德价值,并提出自己的质疑,又了自己的思想。第五步是社会烦噢安定位。这个阶段是青春期孩子进入发展自我阶段,他们努力寻求个人权利,也同时为自己的举动感到不安,因为他们仍想获得社会的认可,这让他们陷入矛盾,由此孩子出现反叛的行为;第六步是伦理规则定位。孩子成年后进入这个阶段。他们已经学会伦理学上的规则去面对事物,甚至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推进社会道德价值的进步,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入这个道德层面的。

    看了上面的这些阶段,就很清楚我们对孩子道德期待需要到什么程度,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有效的给孩子传达一些积极的道德规则,但是,可以在传达的过程中,考虑到孩子可以接受的程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用共情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孩子“没有道德”、“不懂礼貌”,孩子的利他性是在他获得认可,并通过自己的行为让他有了好的体验,而从孩子的内在对自己产生制约,只有这样的道德自律才能让孩子在道德品质的路上走的更远。

       品质培养最多的其实是在生活的细节中,胡萍例举到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她是如何在诚实、尊严、勇气、责任、规则、独立、友情、认真以及理性上,对孩子进行引导的,品质培育主要体现生活的细节当中,我们处理事情,面对周遭的时候就会碰到各种道德价值,不要忘了多多重视细节,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到这些优秀品质带给他们的美好体验。

后记

关于胡萍的《剑桥男孩求学记》一书,网上有卖,里面包含了很多胡萍育儿路上的各种细节,有更多想了解的可以看原著。本文,把书里的重点都提到了,如果你没有那么多时间,也许看我这篇文章就够了,当然育儿各有各的方式,不过,看一下别人的经验,也许对你也是一种帮助。


*******往期精彩推荐*******

麻省理工超级妈妈的养育秘诀——ki妈读书笔记之《佩蓉的妈妈经》

把六个子女培养成哈佛耶鲁妈妈的教子秘诀——ki妈读书笔记之《有奉献精神的人培养大人物》

diy“大自然水循环”展示瓶——ki妈科普启蒙之天气4

工程启蒙之“桥梁”作品展示

孩子地理启蒙,这招管用——ki妈地理启蒙之地形地貌

变身科学爸妈,简单实验却把宝贝深深吸引——ki妈科普笔记2之熔岩灯

边玩边学《fish color》(含鱼旗手工制作)——ki妈英语启蒙之fish1

边玩边学《my pet is a XXX》——ki妈英语启蒙之pet

自然拼读这样玩起来效果更好——英语启蒙之自然拼读周1

边玩边学《play with colors》——英语启蒙第一周3(topic:color)

边玩边学《color song》——英语启蒙第一周2(topic:color

我是怎么让孩子爱上画画的——一位妈妈绘画启蒙的真实心路历程

孩子的全球化视野从地理开始——系统的地理启蒙来啦


“儿童教育探索实践群”微信群

想加入“儿童教育探索实践群”,与热心的家长们共同探索学习各种儿童启蒙课程,实践并交流育儿心得,免费获取各种育儿资料,请

(1)分享本文至朋友圈

(2)截屏发送给微信号:maoerhutong

(3)受邀入群,一起学习吧。

很多的爸妈内心都期待给孩子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但是很多都卡在陪孩子玩什么的阶段,曾经我也是这样。育儿的道理大家都懂,看的也就更多了,为什么家庭教育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关键还是缺少一套系统的家庭陪伴方案,能够给予繁忙的爸妈一个参照与指导,“跟娃一起玩”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就是为了能让家庭陪伴系统化,孩子的玩、学习应该更系统起来,这样孩子的成长才会更快,陪伴才会更有效率。


微信号:跟娃一起玩

ki妈微信:maoerhuto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