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困难易退缩就是挫折商低?我发现自己也一样啊…
真巧,我也喜欢你,点上面蓝字加个关注吧
后台回复“见面礼”,历年奥斯卡获奖短片送给你!
不久前有个妈妈留言问我:“孩子总是遇到一点儿困难就退缩,怎么说都没用,平时给的鼓励也不少,怎么办呢?”可能怕我看不到,在朋友圈又问一次,还私信我一回。
我挺理解她的焦急,但又觉得一两句话回复说不清楚,其实不少妈妈都有这样的难题,我就答应她写个文章好好答复。
其实我也遇过数不清的「孩子知难就退」的经历。
去年我写过一篇《在每天被孩子怼的日子里,我是怎么活下来的?》,在里面贴出了果果3岁一次发脾气时被我录下的小视频。上面的动图就是从中截取的。
她发脾气的原因是:玩磁力片积木,因为技巧不足,每次刚拼高点,一碰就倒了。重复四五次以后,孩子受不了,情绪崩溃了,开始发脾气、扔积木——不干了!
我在《孩子和爸爸玩游戏后大哭,竟然是为这个原因……》中也提到,有天果果和老公在玩桌游,谁知没过10分钟,果果就尖叫着跑进我屋里发脾气,哭着说“不和爸爸玩了”,因为一直输……
就是这个“推砖块”的游戏,让孩子输到抓狂
这两件事都发生在果果三岁前后的时期。那阵子,老公对孩子的性格也有担忧,觉得在我们大人眼里“没什么”、“再来就好”的事情,怎么孩子却完全无法接受?
“一点儿困难和挫折都受不起,什么都要赢,什么都要顺利,不然就不干了——这样怎么行?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不肯挑战、半途而废,以后怎么办?”
反倒是我,非常地镇定,告诉他:“孩子在这个阶段就是这样的,就是有这样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
老公觉得我是不是“护犊子”。还真不是。我这么说是有科学依据的。
还记得上次和大家聊「指哪专门不打哪」的反抗期吗?
两岁后,孩子有了自我的意识(self-conception),知道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对掌控自己和掌控外部世界的欲望都有所增强,开始想自己做主,爱说“不”、逆着父母的意愿。
其实孩子的「知难就退」也是这个原因。
这个时期孩子的自主性(autonomy)在飞速发展,他们要实现自我意志,实现自我价值感,急于表现“我能行,我长大了”。
特别明显的表现就是——孩子想要参与大人的生活活动,模仿爸爸妈妈做的事情,觉得别人能干的事情自己也能干,还很喜欢听“你真棒”这种表扬。
所以,这时候遇到困难、打击,会让孩子对“自主性”丧失信心,甚至产生不安全感和焦虑。出于本能的保护意识,他们就有可能拒绝继续尝试。
那是不是就要顺着孩子,他说不做就不做了呢?总是顺着孩子,他以后遇到困难就退缩怎么办?
当然不能一味让着孩子。培养孩子的挫折商也很重要。良好的抗挫能力、坚强的意志,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孩子未来成长中必不可缺的素质。
那到底怎么做好呢?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和养育果果的经验,我觉得可以和大家分享下面几个小方法。
1、孩子退缩,比起谈鼓励,不如接纳情绪
不少妈妈说,孩子遇事退缩,怎么鼓励也没有用,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我觉得,比起鼓励,在那个场景下,我们不如先接受孩子的情绪。
因为孩子会想要退缩、放弃,其实就是有不安全感,有了诸如恐惧、焦虑、挫败等等情绪。
想想当我们自己有这类情绪的时候,旁边有个人说:“你能行的!你很棒的!我相信你!你再试试!”我们是什么感受呢?会不会更加烦躁,甚至更有压力?
所以,当果果遇到挫折沮丧,或是发脾气的时候,我都是先对她表达理解:“积木一碰就倒,怎么都堆不好,让你觉得很伤心,所以着急了。”
“果果也很想赢一把游戏,可是和爸爸一起玩游戏却总输,让你不开心了。”
在和果果共情时,我经常用PET父母效能训练中,这种描述“事实+感受”的句式,而且发现特别好用。小家伙通常会过来抱着我,哭两声。一旦孩子觉得自己被接纳了,情绪也很快宣泄没了。
等抚平孩子的情绪之后,我才会和孩子聊“要不要再尝试”的部分。没了情绪阻抗,引导就更加顺利了。
2、比起一味鼓励,不如传授方法
等说到“要不要再尝试”的时候,我也觉得鼓励的作用是有限的。
还是拿我们自己举例,当生活中真正遇到困难时,虽然起初听别人说“你能行”,可以给我们一些温暖,但时间长了,在屡试屡败中,我们也会对这些“空话”变得麻木。
所以,与其一味给孩子鼓励,不如在鼓励之余,给予真正有意义的支持——教授克服困难的方法。
还是拿果果搭磁力片积木那次举例,我发现孩子的问题在于不懂重心和支撑的概念,所以每次都一碰就倒。所以我就教她观察和尝试:“至少用几个磁力片最稳固?你如果想盖二层、三层,下面应该怎么搭?”
学会了技巧,果果终于能成功自己搭建“高楼”了,孩子开心得不得了。我知道她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真的无可取代。
更重要的是,在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因为磁力片坍塌而崩溃、放弃过,而是默默尝试和解锁各种新的搭建方法。
在我看来,这真的是孩子心智的大提升,因为她明白了——这不是我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我动脑、动手,坚持尝试,就能做到!
3、没必要故意制造困难
网上有人说:为了培养孩子的挫折商,可以故意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
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培养孩子的挫折商也很重要。而在我看来,挫折商一定是建立在自信心的基础上的。
还记得写福原爱成长历程,小小的福原爱就算一遍遍被妈妈打败,也不肯放弃练球,一边输一边哭,一边哭也要一边打。
福原爱这种坚韧不拔、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是她能够成为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的原因之一。
但这样的挫折商,并不是在妈妈一味的“打击”下培养出来的,相反,正是因为妈妈在平时给了福原爱许多正能量,让她对自己有信心,她才能不轻易言败。
所谓的挫折商不就是这个意思吗?我不怕挫折,因为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如果我连自信都没有,我拿什么底气对抗挫折呢?年幼的孩子不愿意面对挫折,不就是因为缺乏自信吗?
所以比起花心思给孩子“制造困难”,我们不如教孩子如何积累自信,来面对生活中本来就有的困难——其实已经足够锻炼他们了,不是吗?
4、平时标准别太高,知道怎么“夸”孩子
这一点,我想从自己的切身感受说起。
不久前,吉吉和我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她发现我每次一开学都会跟她哭诉课程特别难、要被作业和考试逼崩溃了,但后来都做的挺好的。
我以前真没注意到这个规律,她这么一说,才发现好像还真是这样。
截止上学期,拿到的最低成绩是A
例如这学期有门课是“精神障碍诊断”,开学前我就开始怵头、害怕。
首先,在国内这属于精神科范畴,心理咨询是不做这类诊断的,所以我没有系统、细致的知识打底;教授又特别牛,做了40年诊断,被不丹的皇宫请去做心理咨询,可以说是“教授们的教授”,一眼就能把我们看透。
而且,书读起来也难,太多医学专有名词了。英文版特别贵,所以我买的电子版,对970页没有直观感受。直到另一个中国同学建议我买个中文版,方便对照疾病名称。
中文版辗转到手后,我才恍然大悟——这哪是教材,就是个辞海:
可我没想到,就是这门一开始让我想起来就心虚的课,后来我却越上越有兴趣。
因为真的去做了我就发现,不难啊。原本担心做不好的案例分析,因为有故事性,从枯燥的理论知识中脱颖而出,吸引着我。
那为什么我起初总是觉得难,甚至怵头呢?就是因为我把目标设定得太高了,一旦觉得自己有劣势、可能拿不到好成绩,就会预想很多困难。甚至因为觉得做不好,就不想做、想逃。
仔细想想,我和孩子们“遇到困难就退缩”也没什么两样啊!
所以,我现在很注意如何和果果交流,不想让孩子因为过高期许,有无形的压力,而逃避尝试。
例如,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很爱批评孩子“你这个没做好”、“你那个没做到”,孩子就不愿意面对有困难的事,因为怕没做到而受批评;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总给孩子判断和评价式的夸赞,例如“你好棒”、“太聪明了”,也可能让孩子自我评价过高,依赖外部表扬,怕做不好就不棒、不聪明了。
孩子做得不对时,就事论事,说明下次怎么做能更好;
夸孩子的时候,用“事实+鼓励”——“你这次一个人完成了拼图,拼得又快又好,我真为你高兴!”
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这样和孩子交流,那么等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会因为担心他人的反应而受影响,能够勇往直前了呢。
—END—
花时间说
写完这篇,觉得其实理解小家伙们也没那么难。其实我们可以多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想想自己遇事的心理感受,孩子们其实也是一样的。所谓“共情”,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话说,果果现在四岁多,因为挫败而拒绝继续的情况越来越少了,有时还会自己对我说:“妈妈你别管,我能做到的!”从「知难而退」到「迎难而上」,也就这一年多的时间。
所以说孩子们真是一天一个变化,妈妈们不用太过担心。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总有静待花开的那天。
最后,可以加我私人微信,没有小助理,除了发圈,有时也会语音回复哦▽
欢迎你来
和花时间一起与挫折共处
更多绘本推荐文章,点标题即可阅读:
【英语启蒙】英语启蒙路上90%家长都头疼的难题,要解决就这么简单!
【亲子阅读】你和真正的“亲子阅读”之间,就差这把钥匙!
【敏感期】孩子变身“十万个为什么”?千万别嫌麻烦错过了敏感期!
【噩梦】孩子做噩梦了?生气、恐惧、嫉妒、寂寞?他不是变坏了,而是长大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