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发文支持医院、养老机构互设医养机构 足额拨付补助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联盟”——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编辑前言:在中国日益加速老龄化的今天,推荐一篇文章 《从门可罗雀到医养结合样板,一家医院的成功转型之路》,详情附后。
正文——
日前,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发展。全文如下。
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老龄发〔2019〕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民政厅(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医药局: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深化医疗和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发展,现就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通知如下:
一、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政策宣讲及指导工作
医养结合机构是指同时具备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和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医疗机构审批备案、养老机构登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通过政务网站、办事服务窗口、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布。各地卫生健康、民政部门应当根据医养结合机构申办人的需要和条件,在审批备案事项及流程、受理条件、材料清单、办理时限等方面,为其提供准确、详细的政策解释和业务指导。
二、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
养老机构申请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38号)要求,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申办人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
养老机构申请举办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不含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港澳台独资医疗机构),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19号)规定,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不再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在受理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申请后,经公示、审核合格后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养老机构申请设立三级医疗机构的,应当向所在省级或地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法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申办人收到《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后,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并提交相关材料。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后,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属于社会办医范畴的,可按规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卫生健康及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足额拨付补助,兑现有关政策。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营利性医疗机构应当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登记注册,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应当到民政部门进行社会服务机构登记。
三、支持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
各级民政部门不再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不需另行设立新的法人,不需另行法人登记。
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备案,应当依法向其登记的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办理章程核准、修改业务范围,并根据修改后的章程在登记证书的业务范围内增加“养老服务”等职能表述。
社会力量举办的营利性医疗机构申请内部设置养老机构的,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备案,应当依法向其登记的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申请变更登记,在经营范围内增加“养老服务”等表述。
公立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备案,应当依法向各级编办提出主要职责调整和变更登记申请,在事业单位主要职责及法人证书“宗旨和业务范围”中增加“养老服务、培训”等职能。
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享受养老机构相关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其他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民政及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足额拨付补助,兑现有关政策。
四、支持新建医养结合机构
对于申办人提出申请新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的,即同时提出申请举办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需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的类型、性质、规模向卫生健康、民政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交申请。涉及同层级相关行政部门的,当地政务服务机构应当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未设立政务服务机构的,由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合办理工作机制和操作流程,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市场准入环境。各省(区、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商有关部门制订统一的筹建指导书,为医养结合机构申办人提供咨询和指导,方便申办人到相关部门办理行政许可或登记备案手续。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工作配合,提高信息共享水平,让申办人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各级卫生健康、民政和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卫生健康、民政部门要分别负责对医养结合机构中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取消及内设医疗机构实行备案制后,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医养结合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医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指导、监管和考核,民政部门要创新养老机构管理方式,建立养老机构综合监管制度,共同推动提升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民政部办公厅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
2019年5月27日
从门可罗雀到医养结合样板,一家医院的成功转型之路
2008年,北京隆福医院开始真正向老年医院转型。此时,北京市中心城区逐渐进入老龄化,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越来越多。基于这一点,隆福医院制定了20年的规划,并开始实施。如今10年过去了,隆福医院初步建成了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涵盖了老年人从健康管理到安宁疗护的全过程。
隆福医院是一家有近百年历史的老院,曾经也是北京市颇受患者信任的医院,当时被称为“四小龙”之一。按说那时候这里的患者也是摩肩接踵,但“老年”两个字让医院的门诊量骤降,一度门可罗雀;很多患者走到门口一看这里变成了老年医院,琢磨着自己也不属于老年人,就不打算在这里看病了。为此,当时的老院长愤怒地砸坏了“老年医院”的牌子,然后将四个字苫盖得严严实实。2000年,北京市隆福医院成为北京市首批试点的老年医院。为此,医院的门口安放了一块花岗岩的牌子。在这个大牌子上,“老年医院”四个字特别醒目。
动动手指就有医生上门服务
在隆福医院有个老年医疗客户服务中心,这里有全科医生和护士专职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其实,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并不新鲜,但大医院能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少之又少,隆福医院院长卢艳丽说,目前隆福医院是全市少有的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公立三级医院。
“隆福医养结合服务队”入户诊疗。
老年病科开设老年综合评估门诊,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服务。
赵欣是隆福医院老年医疗客户服务中心负责人,也是一名全科医生。现在,每年他都要到居民家中出诊1000多次。万事总有第一次,赵欣现在还记得第一次出诊的缘由:那是在2010年,有一位家住景山社区的老年患者的家属打来电话进行咨询。这位80多岁的老年患者长时间卧病在床,需要定期复查血液指标来调整用药。别看就是简单地抽一次血,但对于老人和他的家属来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老人住在一栋老式居民楼的6层,楼里没有电梯,老人自己不能上下楼,儿女年纪也大了。要想去一趟医院,必须要请很多人来帮忙,还要打电话叫来一辆救护车。到了医院,核心的诊疗就是抽一管血。家属来问,可不可以为老年人上门提供服务?赵欣认为“没问题”。于是,他背上出诊箱,带着一名护士,登门入户为老年人抽血,然后将血液标本送回到医院的检验科进行化验。
入户医疗服务就这样开始了。院长卢艳丽说,入户医疗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向医疗机构外拓展的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探索。“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患者对入户医疗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入户医疗服务不仅解决了行动不便老人的医疗问题,而且使老人就医的闭环式管理成为可能。不论从时间还是经济上,都大大降低了患者及家属的就医成本。”
现在,隆福医院客服中心的小分队,每天都会行走在周边的大街小巷,到居民家中出诊。赵欣说,需要入户医疗服务的患者或家属动动手指,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进行预约即可。入户服务医疗小组会根据每天出诊的地点以及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制定当天出诊的路线图:需要空腹抽血的通常安排在早晨,以便减少老年人空腹等待的时间;不太着急的比如换尿管、换药等项目安排在上午或者中午。遇到有“急诊”情况,他们也会临时调整路线,“前天有一位老年痴呆的患者在谵妄状态下,将胃管拔了出来。”老人的家属先是找到了附近的社区医疗机构,请社区医生上门来重新安装胃管,但没有成功。他们只好紧急联系隆福医院的入户团队,这支有经验的小分队,到了患者家中,很快就为患者安好了胃管。赵欣说,目前入户团队能够提供的服务包括静脉抽血、更换鼻饲管、更换导尿管、静脉导管的维护、术后拆线、清创、换药、健康指导等。
隆福医院还在老年医疗客户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了八支“医养结合服务队”,设立服务专线,实施公开承诺服务。服务队由涵盖医院老年病、中医、康复、营养、临床药师、心理等专(兼)职的医护人员组成,配备了便携式专用移动医疗设备服务包。接受过入户服务的老人都说医养结合服务队就像一个“流动医院”,不用自己跑医院,在家就可以就诊,真的很贴心!
为“共病患者”减掉10种药
老年人“共病”情况非常普遍,一位老人同时患有两到三种疾病,服用六七种药品并不少见。这些药品互相“打不打架”?是否会“抵消疗效”?是否会“增加毒性”?服药的老年人并不了解。为此,隆福医院建立了老年医疗综合评估中心,面向疾病急性、亚急性老年患者开展综合评估。别看“评估”只有两个字,但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是一个庞大的团队,涉及的科室包括老年病科、内科、康复科、中医科、营养科、心理科医生、药师、护士等,他们组成跨学科团队,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手段,优化治疗方案,有针对性地给予全面干预,预防和治疗老年相关疾病,最大程度维护老年患者的功能状态,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81岁的李老先生身体看起来还算硬朗,但他常年服用22种药品。他所患的疾病都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前列腺增生、糖尿病肾病、骨关节炎……为了治疗这一系列疾病,不同科室的医生一共给他开了22种药品,其中仅治疗糖尿病的药品就有4种。几个月前,李老先生听说隆福医院老年病科可以进行评估,于是他就挂了老年病科的号,打算也为自己“估一估”。评估前,他在医生的帮助下完成了一系列量表,包括对日常行为能力、跌倒能力、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评估。评估当天,老年病科根据李老先生的身体状况,邀请了内分泌科、心内科、肾病科、骨科、药剂科、营养科、心理科等8个科室的医生共同为李老先生制定方案。隆福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宋清扬说,李老先生不知道,其实早在医生团队为他进行现场评估前,他的基础评估资料就已经通过微信群分享给所有参加评估的医生、药师、护士等医务人员,他们在充分了解李老先生的情况后,现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由老年病科的医生汇总意见并给患者进行讲解。评估团队进行综合评估后,将李老先生的药品优化到12种。经过两三个月的实践,李老先生发现自己现在虽然每天只吃12种药,但各项身体指标完全正常,“少吃10种药,身体一样好。”
宋清扬说,给患者进行评估减少药品种类,并不是单纯的减药,而是根据患者的情况或者换药、或者停药、或者加药,“最终目标是优化患者的用药方案。”以李老先生为例,他的用药方案不仅仅是减少用药,还有换药。比如降糖药数量从原来的4种减少到2种,其中有一种降糖药换为另外一种药,“主要是李老先生有糖尿病肾病,而他以前使用的一种降糖药不适合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所以要换掉。”
让老人安详地走完最后一程
如果一个老年人病入膏肓,在大医院治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到哪里去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隆福医院或许是选择之一。隆福医院除了东城区的老院区外,还在天通苑和北苑分别开了两个院区。2017年,经北京市卫生计生委遴选,隆福医院天通苑院区和北苑院区被确定为首批北京市临终关怀试点单位和示范单位。尤其是北苑院区,以“安宁缓和医疗”为方向,为重大疾病无法治疗、中长期照护、康复需求、临终关怀需求的老年人群提供“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的临终关怀服务,让患者能够安详而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我们希望患者和患者家属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舒缓,生死两相安。”
北苑院区是在政府支持下与汇晨养老公寓合作的一所“医养融合”型示范院区,入住老人可同时接受医疗和养老服务。每天,隆福医院的医护人员为入住在汇晨老年公寓的老人提供巡诊服务,进行胃管、尿管、膀胱冲洗、静脉抽血、肌肉注射、血糖监测、健康咨询、慢病管理等服务。老人出现任何不适,需要住院治疗时,可以转至五层病房进行系统检查和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回公寓。
隆福医院天通苑院区则以康复为方向,接收的患者多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出现肢体活动障碍和认知障碍,或是骨关节手术后的患者。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开展小组康复训练及康复运动会等多元化的康复训练形式,让患者在训练和娱乐中进行肢体功能康复,以及注意力、记忆力、计算能力等认知功能的康复,一些有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的患者也得到了舒解和放松,使老人重拾回归社会的信心。
卢艳丽说,18年前,隆福医院转型为老年医院,坦率地说有些超前,特别是没有后续政策的支持,没有财政上的支持,医院举步维艰。18年来,随着老龄人口比例的快速增加,随着社会对老年医学需求量的增加,老年医院也迎来了最佳发展时期。如今的隆福医院已经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从健康管理到临终关怀的全方位支持,让老年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可以过得更健康、更祥和。
北京晚报记者 贾晓宏 文并图
▲
END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佛教安养院 |
赠人玫瑰
随手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