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详解中国老龄产业:6波发展浪潮与3类46种发展模式(重磅雄文,读懂则把握未来)

医疗养老就关注→ 常青藤会客室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联盟”——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六年,是中国老龄产业快速起步的六年。六年来,围绕中央确定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指示和讲话精神,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各类市场主体踊跃参与,老龄产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

(一)开发老龄产业形成共识

巨大产业的开发需要高度一致的共识,如此方能凝聚力量,形成产业起步阶段所必需的人气。老龄产业是一个新概念,自从1999年提出以后,学术理论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对此的认识并不统一,企业界则是“摸着石头过河”,完全根据现实需要摸索前行。

新世纪以来,在21世纪80年代一些爱心人士兴办老龄服务机构的基础上,越来越多有眼光的企业界人士加入到提供老龄服务的行列中来。这些不乏爱心又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士嗅觉敏锐,在公办老龄服务机构运行弊病中看到了老龄服务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大胆试水。他们历经市场考验,是中国老龄服务产业的“种子”。与此同时,从事老龄用品生产的企业组织也逐步增多。这些企业家们富于实业精神,虽然经营困难,但胆识让他们最终发现了一片新天地,这就是老龄制造产业。

此外,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面向中老年人开展保值增值金融服务,不仅创造了使中国成为储蓄大国的奇迹,也衍生出一些富有战略眼光的金融精英。这些金融精英们不满足于仅仅为老年人提供简单的储蓄服务,而是力图从中发现可能的新金融业务。这实际上正是老龄金融产业的较早萌动。

至于商业保险机构这种天生的老龄金融机构,在它们自己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引领其他金融机构努力探索新的更大业务空间,并和银行一道为中国老龄金融产业的开拓打下初步基础。

老龄宜居产业特别是老龄房地产业从20世纪的空白状态发展到了21世纪头几年的零星动作。2008年之后,随着房地产业的艰难运行,一些富有创见的地产商把眼光投向中老年人群,养老地产开始兴起,并在十八大之前就已形成如火如荼之势。

总的来看,从20世纪80年代到十八大以前,中国老龄产业的先行者们已经作出艰苦探索。虽然人们对于这一产业的名称不一,说法众多,但其实践是扎实的。党的十八大是中国发展老龄产业的新起点,之后,随着党中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决策的落实,各级政府密集出台强力政策措施,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中国迎来老龄产业遍地开花的局面。

此后,虽然老龄产业的名称比以前更为纷纭不一,但其实践轰轰烈烈,国内外各路企业纷纷涌入,投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经过实践的不断发展和理论的不断探索,社会各界对于开发老龄产业已经达成高度的共识。大家都看到了,老龄产业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

(二)老龄产业扶持政策密集出台

老龄产业巨大潜在市场开发的前提是强大产业政策的引领和扶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老龄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13号)对此都有战略性安排。中央连续五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也有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进行具体安排。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专题研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对老龄产业作出系统性部署。

各级人大和政协高度重视,提出许多可行议案和建议。国务院在多次常务会议上对发展老龄产业进行研究,指导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出台的发展老龄产业的相关政策文件超过300项。许多地方还把发展老龄产业作为地方政府工程,引导社会力量广泛投入。

从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来看,各级政府就某一产业密集出台如此众多的政策文件,其采取措施的力度,各方面的关注度,对老龄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都是其他产业所少见的。这些文件的出台,不仅引领国内外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推动形成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新一轮投资热潮,而且标志着世界上第一老年人口大国利用市场决定性机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决心。这些政策的总导向也表明了中央兜底解决老龄问题的决心之坚定。

在强力发展老龄事业的基础上,主要依靠市场化、产业化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大力建设老龄产业市场,既是中央遵循老龄社会经济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标志着发展老龄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老龄社会条件下新的国家意志。

(三)各类老龄产业组织迅速涌现

产业组织是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人才、资本、土地和技术等所有产业要素的整合者,是产业从零散、自发、碎片状态走向连锁化、集团化、行业化进而走向规模化、集群化、系统化直至宏大产业体系的核心担当者,是产业从起步走向繁荣进而走向成熟鼎盛的主角,更是未来老龄产业巨大市场潜能的挖掘者、变现者和实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除已经在老龄产业深耕的企业外,各类产业组织如雨后春笋,迅速涌现,并呈现出六波潮流竞相涌入的态势。

第一波是房地产商高调入场以及各类产业组织竞相涌入老龄产业。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发展受到限制的背景下,拥有巨大投资动能的房地产商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口。一些房地产商从已有的“养老地产”的成功经验中嗅到了其中若隐若现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和一系列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养老地产”逐渐成为巨大商业投资的新大陆,许多房地产商对此开始高度关注,其中一些直接下海排兵布阵。“养老地产”一度成为新的投资热点,老龄产业市场上涌现出一大批“养老地产”企业,许多大型项目开工运行。

“养老地产热”中虽然存在一些房企打着“养老”的幌子跑马占地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其对于房地产业乃至老龄产业的推动作用不容否定,为老龄产业的全面发展作出了新的尝试。

与此同时,一大批规模各异的老龄服务机构(其中包括民非机构,但更多的是商业性机构,许多机构同时拥有民非机构和商业性机构的双重身份)快速成立,少数老龄教育培训机构、老龄服务咨询机构、老龄服务投资机构也迅速注册成立。其中,发展院舍型机构服务的老龄服务产业组织相对较多。在这些机构中,不乏海外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老龄服务集团的身影。

第二波是金融机构介入老龄产业带动更多产业组织积极涌入。

一些金融机构市场嗅觉灵敏,通过借力发展“养老地产”和老龄服务推动自身业务快速扩张。例如,商业保险机构采取商业保险+养老地产+老龄服务的模式,银行采取储蓄+老龄服务的模式。如此不仅在老龄房地产领域开疆拓土,在发展老龄服务方面带来新的机会窗口,更重要的是对发展老龄金融产业进行了有益探索。大多数规模金融机构对此高度关注但持观望态度,其中企图从规模越来越大的养老金切入老龄产业者大有人在。许多在华或海外各类金融机构也对此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与此同时,一些中小规模金融机构(如各类投资公司)也不甘落后,纷纷成立组织开始探索;一些传统产业组织(如家具企业)也从日益升温的老龄产业热中努力寻找发展机遇,并纷纷成立相关部门或独立机构下海试水。

第三波是信息和智能类企业的介入给老龄产业发展带来前沿性产业组织。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化的快速推进,面向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互联网公司、信息技术咨询公司、智能化服务公司陆续问世,一度形成“互联网+养老”“智能化+养老”的投资热潮。

与此同时,一些智能化产品制造企业也纷纷涌入。再加上上述三波中的院舍型老龄服务机构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对设施、设备的刚性需求,一些国外老龄制造产业机构纷纷来华寻找落地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而国内一些制造商也纷纷开始关注老龄用品市场。药品、医疗器械、康复护理器材、康复护理高值耗材类制造业厂商也注意到了未来老龄产业将带给他们的新机遇,其中有些已经形成自身销售网络,产值也已达到相当规模。


第四波是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之后,特别是医养结合新政出台之后,老龄产业领域迎来大批新的专业化的健康管理、医疗、康复、护理企业组织,从而改变了以往发展老龄服务以生活照料服务为主、缺少医疗康复护理等核心技术和功能的发展导向。

第五波是旅居和康养服务的兴起带来了许多综合旅游、休闲、娱乐、医疗、养生乃至农业、种植业等混合业态的老龄产业组织,标志着老龄产业客群从高龄失能老年人进一步扩展到更大的中老年消费群体。与此同时,随着院舍型老龄服务机构特别是“养老地产”发展面临瓶颈,在政策的引领下,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开始较多涌现。

第六波就是目前正在酝酿发力的国有企业,预计他们将携其他任何组织所不具备的有形无形资源大举进入老龄产业,这可以说是真正的产业集团军。

在这六波老龄产业组织纷纷面世的同时,国家和地方相继成立各类行业组织,服务老龄产业组织的管理咨询公司(面向新机构开展投资规划和业务咨询的公司)也迅速成立。

总的来看,十八大以来,老龄产业组织呈现大幅增多趋势,比改革开放以来到2012年的34年中成立的涉老企业总和还要多。除极少数组织外,其他产业所拥有的产业组织类别,老龄产业都已建立。这标志着自1999年提出概念以来,开发老龄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界的经济自觉,同时也标志着作为中央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导向的市场导向已经卓然显现并初见成效。

(四)老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产业发展模式是产业组织在综合需求取向、需求结构和供给要素、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动员生产要素对接市场需求的基本方法,是市场中供给方与客户、合作方形成信息流、产品供应流、服务供应流和资金流的持续动力安排,是可重复的有效解决供求矛盾的供给方式,包括客户定位、供给设计、资源和能力配置、成本控制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供给方要在投资结构、成本结构和盈利结构等关键要素上建构流动性安排机制,能够在突破盈利拐点后持续形成现金流,实现盈余连续增长的根本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老龄产业作为未来最大投资新大陆,迎来了诸多产业发展模式,其中有的已经运行较长时间,有的刚刚浮出水面,有的已经取得初步成功,有的正在深入探索,有的运作艰难,还有一些已经难以为继。


大体说来,老龄产业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单业态运作的产业发展模式。

单业态运作老龄产业是传统产业发展思维的产物,是主要依托单一资产、产品或服务开展单一重点业务为主、其他少数业务为辅的产业发展形态。

在下面的分类介绍中,模式是对同类的概括。每一种模式下面还有具体的存在形态,这里主要介绍其中最大的类别,对其具体形态不作分析,留待以后探讨。

在老龄金融产业领域,老龄产业的业态主要是依托单一金融资产形成具体业务形态,其主要发展模式有以下五种。

一是银行储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因为客户投资渠道狭窄仍然处于盈利状态,但在金融脱媒效应下,目前面临的其他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模式带来的客户转移压力与日俱增。

二是证券业模式。股票投资特别是基金业投资养老模式目前正在探索中,有望大力发展,空间巨大。

三是商业保险模式。目前正在积极运作,虽然暂时发展缓慢,但未来将成为老龄金融的中流砥柱。

四是信托业模式。其发展起步较晚但生命力旺盛,未来可能成为老龄金融的重要力量。

五是社会保障基金等的资产管理模式。这是未来老龄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老龄制造产业或者老龄用品产业领域,老龄产业的业态主要是依托同类单一物质产品形成具体业务形态,主要发展模式有以下十一种。

一是中老年日常生活用品生产或销售模式。其产量惊人,未来空间更大,但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开发受限。

二是中老年保健用品生产或销售模式。其产量和销量巨大,未来需求趋势看涨,但中高档保健用品的利润蛋糕分享较少,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因占据技术管理优势而赢得较大利润份额。

三是中老年休闲文化用品生产或销售模式。其市场空间日渐扩大。

四是传统辅助器具和护理用具及耗材生产或销售模式。其产销量不断扩大,但由于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不高,大多属于中低端产品,高端市场无从入手。

五是西医医药生产或销售模式。其发展相对成熟,未来转型发展空间更大。

六是中医医药和相关器材生产或销售模式。其发展基础较好但盈利空间有待扩展,未来可以大有作为。

七是殡葬用品生产或销售模式。其未来的市场可以预见。

八是各类老龄用品实体店销售模式。其经营惨淡,渠道狭窄,但未来空间不容小觑。

九是各类老龄用品的电商销售模式。其前景看好,但由于客户对体验要求较高,面临的发展障碍较大。

十是老龄用品租赁模式。其发展刚刚起步,考虑到团体租赁基础上的终端个体客户租赁的发展业态,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十一是老龄用品会展模式。其刚刚起步且有所收获,未来形势看好。

其中,第八、九、十、十一种模式虽然涉及综合性物质产品,但其业态重点是销售、展示或租赁的单一性。

在老龄服务产业领域,老龄产业的业态主要是依托重点对象的重点需求形成非物质性的具体业务形态,主要发展模式有以下八种。

一是面向半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单体医养结合式老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目前已经相对比较成熟,潜含强劲扩张动能。

二是面向半失能老年人的居家入户式老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风声很大,未来空间可见,但起步阶段发展困难。如果没有单体机构或多个单体机构作为支撑将会难以为继。至于面向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居家入户式老龄服务则属于高端服务,没有规模经济且对客户不经济,很难成长为方向性的发展模式。

三是依托社区以照料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老龄服务模式。其发展举步维艰,未来需要进行较大的战略改进方能健康运行。

四是面向低龄健康老年人的在地生活文化体育综合性老龄服务模式,也就是市场上所谓面向活力老年人的综合服务模式。目前的运行十分困难,但未来创新空间巨大。

五是面向可移动老年人的异地旅游老龄服务模式,市场上也称之为活力老年人康养模式或旅居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看上去很好,但运作起来容易出现异地得益较多,运作者获利空间则需要创新开拓。

六是共享性互助式老龄服务模式。目前其发展势头缓慢,未来结合战略转型将有较好预期(各种抱团养老即属于此类)。

七是延续性时间银行式老龄服务模式。这是未来老龄服务的一个重要方向,前提是需要政府作为服务信用担保,并对区域范围有更高要求。

八是一条龙综合性老龄服务模式,实际上也就是以单体机构为支撑、兼顾社区照料服务和入户式老龄服务的融合模式。这是未来最被看好的老龄服务发展模式,具备形成服务网络的基础。

在老龄宜居产业领域,老龄产业的业态主要是依托房地产业形成具体业务形态,主要模式有以下六种。

一是以“养老地产”为主的老龄房地产模式。目前风声很大,但因随着房地产市场波动而运行艰难。

二是以房养老的老龄房地产模式。因其起步阶段的本土化不足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发展缓慢,未来将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发展形态。

三是个人租房养老的老龄房地产模式。目前在业务上已经开始出现增长态势,这也是未来房地产中介组织业务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

四是换房养老的老龄房地产发展模式。目前的业务量有限,但未来将会有较大增长。

五是适老化建筑改造的老龄房地产模式。这是未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发展模式。

六是企业租赁地产的老龄房地产模式,也就是租赁企业运用巨额资金租赁老龄服务设施或是老龄服务社区,再将其租给服务运营方运营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目前还只是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将有较大发展潜力。

第二类是混业运作的产业发展模式。

工业革命以来,单业态运作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成熟完善,在产业分工和市场细分到了无以复加的水平之后,特别是随着服务业超越制造业,尤其是在市场竞争空间日益狭小、物质形态的产品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日益联动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巨无霸跨国公司的成功运作表明,混业运营越来越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在老龄产业领域,当许多企业还在埋头单业态运作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单业态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和未来扩展的约束,纷纷试水混业运作老龄产业发展模式。

从现实来看,目前市场中正在运行的老龄产业混业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十二种。

一是银行储蓄+老龄服务的混业模式。其核心在于资本品与服务品的融合,既扩大了自身传统储蓄的业务能力,又为客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老龄服务。

二是保险+房地产+老龄服务的混业模式。其关键在于保险资本品、房地产和老龄服务的融合,不仅保险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三者融合也为老龄产业提供了新的业态。

三是房地产+老龄服务的混业模式。其主要创意在于,在为客户提供房产的基础上承诺市场上稀缺的老龄服务(特别是医养结合服务、老年教育服务、休闲养生服务等),为房地产运营提供了新的发展领域。无论房款和服务费用趸交,抑或是会员制费用趸交,皆属于具体运作方式。

四是本土化持续照护社区(CCRC)的混业模式,即在房地产基础上重点发展老龄服务(核心是长期照护)。其新的发展趋势是,在房地产和老龄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老龄金融产业和老龄用品产业。这是值得努力探索的重要模式。

五是本土化的RIETS模式,主要是在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运作基础上的房地产+老龄服务模式,简称“金融+房地产+老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正在积极探索当中,未来将会成为一种重要的老龄产业发展模式。

六是物业+老龄服务的混业模式。这种模式正在探索中,未来将会为物业的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机遇,也将为解决老龄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带来希望,代表未来老龄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七是家政+老龄服务的混业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面向家庭,目前正在艰难探索,是值得探讨的重要的老龄产业发展模式。

八是反季节性旅居+养生+老龄服务的混业模式。这种模式蕴含潜力,值得挖掘。

九是旅游旅居(围绕温泉、空气等特色而开展)+医疗(如中医、特色医疗)的混业模式。这种模式同样别具特色。

十是农业观光种植+生态旅居旅游+老龄服务+老龄用品的混业模式。这种模式值得深入探索。

十一是海内外旅居旅游+房地产+老龄服务的混业模式。其中既有引进海外来华老年客户的开发,也有对出国老年客户的培育,其特点在于利用国际或地区成本差、海外投资动机、出国旅行愿望等。这一模式值得深入探索。

十二是老龄产业园模式。这是真正的也是比较成熟的老龄产业混业发展模式,目前尚在积极论证,是未来的必选发展模式。

第三类是新型智能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产业发展模式。

自从“互联网+”理念特别是相关政策出台以后,“互联网+老龄产业”的模式也迅速涌现。

一是互联网+老龄金融的发展模式。主要是银行、保险、基金等领域的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特别是智能手机APP面向中青年客户开展老年期金融准备活动的发展模式,目前也出现了金融机构利用智能手机APP面向老年人开展基金、理财等老龄金融服务。

二是互联网+老龄用品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APP开设老龄用品网店开展网上销售,老龄制造业厂商也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咨询销售活动。

三是互联网+老龄服务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各类老龄服务机构利用互联网搭建服务信息平台,一些地方政府和地方老龄产业行业组织也搭建老龄服务信息平台,吸纳老龄服务机构开展服务。

四是互联网+老龄房地产。主要是养老地产商和少数适老化改造机构搭建信息平台,开展老龄房地产服务和适老化改造服务。五是互联网+老龄用品+老龄服务的发展模式。主要是老龄制造业厂商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APP连接智能化老龄用品开展老龄服务以及信息监测服务。

上述发展模式虽然代表未来老龄产业的发展方向,但总体上还需要进一步与老龄产业具体业态深度融合,才能最终赢得发展空间。

(五)老龄产业投资规模迅猛增长

投资规模是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自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各路资本竞相投入中国老龄产业。这些投资大多分布在老龄宜居产业(其中养老地产是较集中的业务板块)、老龄服务机构、互联网信息平台以及智能化老龄用品上。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加大投入,对社会力量投入老龄产业发挥重要引导作用。总体来看,由于统计制度的不完善,特别是由于老龄产业统计制度缺失,目前我国对于老龄产业投资规模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

但根据经验判断,十八大以来,在政府投入的引导下,各路资本在开发老龄产业的投资规模上是巨大的,如果加上不动产,这个规模将更为庞大。从发改委、民政部和商务部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的政策性直接引导投资和间接性投入(补人头)来看,十八大以来的老龄产业投资共达3000亿元以上,再加上其他社会资本的直接和间接投入,其投资规模已经超出1万亿元。可以预计,今后随着国有企业大举进军老龄产业,相应投资规模将会出现大幅增长。

(六)部分老龄产业企业迎来盈利拐点

盈利状况是产业发展的终极判断尺度,也是衡量企业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数。十八大以来,作为新兴产业,老龄产业的整体盈利态势比较复杂。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盈利状况良好的老龄产业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开展银行业务+老龄服务的混合运营企业;二是开展商业保险+房地产+老龄服务的混合运营企业;三是开展保健品+老龄服务的混合运营企业;四是开展医疗器具+药品+老龄服务的混合运营企业;五是部分开展老龄房地产+老龄服务的混业运营企业;六是开展医养融合的单体老龄服务机构及其连锁企业;七是部分老龄用品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八是在老龄服务建设热过程中转型发展的传统企业(如家具企业);九是部分提供互联网和智能化管理服务的IT企业。

除此之外,其他企业尚在艰难而努力地迈向成本收益拐点。

总之,任何一个新兴产业走向全面盈利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奋斗。老龄产业目前的盈利状况虽然离投资者的预期尚有差距,但从发展历史和产业内部积淀来看,这种盈利状况已实为不易,整个老龄产业界宜保持头脑清醒,对形势作出客观研判,以利再战。


作者:党俊武(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本文摘自《超老龄社会的来临》(党俊武著,华龄出版社2018 年出版);

更多推荐
中央投14亿支持普惠养老!首批119个项目中北京有两个
观点 | “以房养老”诈骗案为何频发?鼓励供给势在必行
老人受虐案频发,"恐惧老年"成社会一大隐忧
中央六部委发文支持:“田园+康养+文旅”是发展主题
【谢柏宏专栏】高强度精准复健,有效改善失能与逆转认知症障碍
       


END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佛教安养院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随手转发亦是功德


    

在吗?在看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