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社区和居家认知障碍照护规范》发布,照护认知症老人有了133条“说明书”_服务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常青藤会客室”——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只要你在文章底部留言
邀请朋友给留言点赞
只要您有9个❤
即可获得奖品
注意是给您的留言点赞
不是给文章点赞哦!
送完即止
如果觉得不错 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好朋友哦~~~
养老服务是“老小旧远”民生工作之首。近年来,社区和居家认知障碍老人这一群体的照料问题日益成为社会聚焦的话题。上海连续两年将建设1000张认知症照护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并明确在养老机构中建设老年认知障碍照护专区。
为助力老年认知障碍照护从“有”到“优”,6月24日,《长宁区社区和居家认知障碍照护规范》正式发布,长宁区还同步成立了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联盟。
《长宁区社区和居家认知障碍照护规范》通过建立认知风险老人数据库、专家研讨评测、案例持续跟踪评测等方面,逐步梳理形成了社区和居家认知照护方面133条细分规范,并建立了五个维度的“HAPPY”照护模型,从社区照护服务、居家照护服务、康乐活动服务、膳食服务及照护者支持5个方面对服务内容、服务要求、管理要求进行了细化的规范,便于照护者按照“说明书”操作,给老人更贴合的照护。
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一般的认知服务指引,该标准在关注认知障碍风险老人本身的同时,也关注到了对照护者的服务,明确照护者要求、义务及应享有的权力,为照护者减轻心理压力和照护负担。
据悉,长宁区自2018年入选第二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以来,就将构建老年认知障碍分级照护体系作为推进全国试点的重点任务实施推进,通过率先在全区5个街道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率先开展社区全覆盖筛查、率先发布友好社区建设标准、率先建立老年认知障碍全链条服务模式,为上海乃至全国推动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提供“长宁经验”。
2018年,作为长宁区首批试点街道,江苏路街道在长宁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启动了江苏路街道老年认知障碍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社区认知障碍老人的照护服务。当年,江苏路街道对街道辖区内1.07万的老人开展了两个阶段的深度筛查,梳理出认知障碍老人居家照护的共性需求的同时,也了解到认知障碍老人长期照护者所面临的心理压力。
在此基础上,2019年,江苏路街道首创性提出“HAPPY”照护模型和核心照护理念,为长宁区制定社区和居家认知障碍照护规范提供了依据。该模型和标准系全国首份面向社区和居家认知障碍照护服务的标准,填补了社区和居家领域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标准的空白,对推动认知障碍友好社区氛围营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为帮助老人及照护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与其需求相匹配的服务,江苏路街道打造了以居民区为风险自测筛查点、网格为服务支持点、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照护枢纽点的社区认知障碍照护三级服务体系,此外还专门设置了一处社区认知障家庭支持中心,通过“3+1”的互联模式,构建社区认知障碍服务闭环。
近期,长宁区还将在其他5个街镇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友好社区建设覆盖各街镇,搭建友好社区联盟,率先建立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工具包,探索制定“一标准、一指南、一指标”。“一标准”即友好社区建设标准、社区和居家认知障碍照护规范为引领的标准体系,“一指南”即友好社区建设实践指南,“一指标”即友好社区建设发展指标。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佛教安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