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经四年试点 长期护理险能否成为安心丸?

医疗养老就关注→ 常青藤会客室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常青藤会客室”——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虽然已历经四年的试点,但长期护理险要真正落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具体而言,这些工作主要涉及四个重点问题:评估认定、服务范围、资金来源、区域差异。

今天,与许多国家一样,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的人口正在由高出生、高死亡、低寿命、低流动向低出生、低死亡、高寿命、高流动快速转变。这就是全社会近年来高度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的浪潮下,我们对自己的长寿可谓是既欢欣鼓舞、又紧张担心。欢欣鼓舞的是,人生七十已经从“古来稀”变成了很平常,我们将拥有更长的生命历程与更丰富的生命体验;紧张担心的是,随之而来的健康风险,特别是失能失智带给自己和家人的生理折磨、心理痛苦和经济负担。有人形象地将这种困境称为“长寿时代的烦恼”。

长期护理险,无疑是帮我们化解这种烦恼的药方之一。2020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在上海、重庆、广东广州、四川成都等15个城市和吉林、山东两个重点联系省份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新增了北京市石景山区、天津市、山西省晋城市等14个试点城市和地区。这是有关部门对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任务要求的贯彻落实,也是国家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自2016年在部分地方开展试点以来的进一步深入探索。

试点扩容,惠及千万家

长期护理险,概而言之,是一项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解决重度失能老人基本护理服务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相比,长期护理险有更强的关怀性和保底性,也因此被舆论称为社保“第六险”。

长期护理险的好处?

直接来看,长期护理险将大幅减轻失能人员及家庭的经济负担。《指导意见》要求,对符合规定的长期护理费用,基金支付水平总体上控制在70%左右。这意味着,失能人员享受长期护理险后,最多只需要花30元,就能买到以往花100元才能得到的服务。

以此次试点新增的北京市石景山区为例,根据该区此前发布的《石景山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方案(试行)》,因年老、疾病、伤残,经过不少于6个月的治疗(康复)并经失能等级评估,失能程度达到重度失能的参保人员,可以享受的服务包括:1.在机构享受符合规定的护理服务的,每天支付标准为70元,其中基金支付70%,个人支付30%。按照每月30天计算,个人每月只需支付630元,就可以在机构里享受到原本2100元的护理服务。2.由机构提供符合规定的居家护理服务的,每小时支付标准为85元,其中基金支付76%,个人支付24%,每月限支付30小时。按此标准,个人每月只需支付612元,就可以在家里享受到由机构提供的2550元上门护理服务。3.由亲属(家政护理员)提供符合规定的居家护理服务的,每小时支付标准为50元,其中基金支付64%,个人支付36%,每月限支付30小时。按此标准,个人每月只需支付540元,就可以在家里享受到1500元的家属或家政护理员护理服务。

虽然长期护理险提供的是基本保障,并不能完全覆盖个人和家庭的护理费用,但70%左右的报销水平,无疑将大幅缓解个人和家庭的负担。

更重要的另一个间接好处是,长期护理险将带动更多的服务企业、头部企业、平台企业、科技资本和金融资本投身其中,进一步拓展养老服务、老年用品等老龄产业的市场空间,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成长路径。

目前,全国普遍存在养老护理人员紧缺的问题。据民政部今年3月数据,现在全国有200多万名老人入住在约4万个养老院,但是工作人员只有37万人,其中真正的护理员只有20多万人。平均1个护理员要服务近10个老人。为什么被视为朝阳产业的养老反而有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根本原因就是从业人员的付出与收获不匹配。因此,长期护理险的出台,有助于养老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有助于我们享受到更多种类、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我们对长寿时代红利的获得感,降低我们对长寿时代风险的担忧。

真正落地,仍存四大问题

虽然已历经四年的试点,但长期护理险要真正落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具体而言,这些工作涉及四个重点问题:

一是评估认定。目前,享受长期护理险相关待遇的对象,必须是经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规范诊疗、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经申请通过评估认定的失能参保人员。并且,要根据护理等级、服务提供方式等不同实行差别化待遇保障政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全国统一的评估标准、长期护理需求认定和等级评定标准体系,并制定待遇申请和资格审定及变更等管理办法,规范评估操作流程,加强评估机构建设和评估人员管理,确保评估工作准确高效、公平公正,使失能老人及时按规定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二是服务范围。长期护理险到底提供哪些服务呢?是单纯的医疗护理,还是涵盖生活照顾?对此,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德国、日本等国家使用的说法就不是长期护理险,而是长期照护险。相对而言,护理侧重于医疗,使用场合多见于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照护则更强调生活照料,使用场合多见于养老院、照料中心等养老助残机构。对此,我国的表述是,长期护理险涵盖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两个方面,是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仍然有必要厘清护理与照护二者间的区别,充分认识到生活照料对失能者的必要性,以及现代医学在一些疾病上的局限性。

三是资金来源。无论哪种保险,可持续的资金来源都是其根本所在。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实践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发展,长期护理险的压力也在持续增强。2016年试点之初,长期护理险主要是通过优化职工医保统账结构、划转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余、调剂职工医保费率等途径筹集资金。也就是说,长期护理险更多是在医疗保险里开了一个口子。未来,随着长期护理险试点城市和地区的增多,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将越来越大。为此,此次《指导意见》提出:“坚持独立运行,着眼于建立独立险种,独立设计、独立推进。”“探索建立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不过,为了不增加单位和个人负担,《指导意见》还提出,单位缴费基数为职工工资总额,起步阶段可从其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中划出,不增加单位负担;个人缴费基数为本人工资收入,可由其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代扣代缴。

四是区域差异。此次《指导意见》对各试点城市和地区的服务范围沿用了以往的要求,即有条件的地方可随试点探索深入,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资金筹集能力和保障需要等因素,逐步扩大参保对象范围,调整保障范围。2016年开始试点以来,许多城市都进一步拓展了服务范围,如江苏省南通市将医疗辅具纳入长护保险服务范围,广东省广州市为符合相应条件的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提供高龄照护商业保险。这样的放宽对当地群众是好事,但同样加大了长期护理险的支出。未来,在长期护理险推向全国时,如何兼顾不同发展程度、不同区域的城市与农村,需要我们未雨绸缪,提前谋划。

更多推荐

为何选择当养老护理员?7位90后的答案

杜鹏:积极应对老龄化政策的四个方面

加速布局养老产业:房企盈利难题待解

《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发布

人难招、人难管、人难留——养老家政服务之痛如何解?

安徽:滁州市民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

人民日报:多层次养老 生活更美好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佛教安养院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