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安心的是,他走之前,没有太多痛苦,我一直陪在他左右……”
回忆起老伴生前的最后一段日子,唐奶奶表现得很平静。
01 最后这段路,想让他走得平静一点
年三十,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88岁的吴爷爷与家人们正守在电视机旁,迎接新年钟声的到来。然而,突发的剧烈腹痛,打乱了这一切……
到医院检查,老爷子被查出了直肠癌,晚期。
7月份,唐奶奶陪着他一起住进了浙江医院医疗照护病房,接受安宁疗护。
相濡以沫一辈子,唐奶奶比谁都了解老伴儿。
“他年轻时就怕生病,怕痛,我不想他走得太痛苦。”
吴爷爷年轻时在空军做机械师,身体一直很硬朗。但吴爷爷也特别“娇气”,非常怕痛、怕去医院。
“有一年他发烧,高烧39度,躺在床上嚷嚷:太难受,不活了。”
唐奶奶知道,把老伴送去做手术,那意味着漫长又痛苦的治疗:手术、放疗、化疗……一级一级的疼痛,吴爷爷肯定撑不住。考虑到老伴的病情已是晚期,唐奶奶和孩子们商量后,做出一个决定:放弃手术,安宁疗护。
“我们这辈子,前半生奉献给国家,奉献给家庭,奉献给子女,人生最后这一段路,只想没有太多痛苦,好好地走完。”
02 区里的同志刚走出病房门,他就闭眼,睡了
做出决定后,唐奶奶陪老伴一起住进病房,两张床位紧挨着。那个时候,吴爷爷几乎不能进食,每天只能挂营养液。
期间,吴爷爷也有好转的时候,回家小住了几天。只是再次回到医院后,身体又一天天坏下去,他终日闭着眼,在沉睡。
“他的体力不行了”,唐奶奶知道,“那一天,迟早会到来”。吴爷爷天天撑着,只是因为唐奶奶的一句话:“你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快下来了,一定要等着。”
10月25日,纪念章送到了医院,吴爷爷在等待的时候一直睁着眼,家里人劝他休息会儿,他也摇摇头。
就在收到纪念章的第二天,10月26日中午,吴爷爷走了。
“那天早上查房时,他的指标都不算糟糕。可是临近中午,突然嘴唇发白……”吴爷爷走得很安详,没有吃苦,这是唐奶奶最慰藉的。
“我最安心的是,他最后这段时间没吃苦头,而且我一直陪在他身边。”唐奶奶说,他们一辈子没有分开过,生命的最后一段路,她依旧能陪着他。
03 安宁疗护,让病人有尊严地离世
很多人都听说过“安宁死”,但对“安宁疗护”还是知之甚少。
安宁疗护,也被称为临终关怀,是为现有医疗水平无法救治的患者提供护理。临终关怀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治愈,而是为患有绝症、长期疾病和慢性疼痛的患者减轻痛苦和不适症状,让这些患者尽可能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温暖、平和、没有痛苦的生活。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刘端祺表示,老百姓要学会慢慢接受自己衰老、死亡是非常自然的一个现象,并非活着就是好,很多人到了临终就插管、拼命抢救,有些时候其实没有必要,花钱、受罪、痛苦不说,最后生命也没有延长。
04 安乐死及立法化问题,专家这么看
安乐疗法不仅是为患者减轻绝症带来的痛苦,也是为了让患者在最后的人生路更有尊严地离去。
尊严死亡,意味着对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尊重其意愿,停止延命治疗,让他/她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安乐死”。
对于“安乐死”人民大众的接受度到底如何?沈德咏表示,约有超过8成的人群对安乐死持基本赞同态度,明确反对安乐死的仅占4.3%。但“伦理道德”和“法律”这两方面是推行“安乐死”最主要的障碍。
他表示,推进“安乐死”在我国立法及实施工作,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要树立人民群众正确的生死观,积极宣传“安乐死”相关知识,全面正确地认识“安乐死”,从而进一步筑牢民意基础。
临终关怀和尊严死亡,是老年化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否“立法化”只能交给时间和社会去验证。
关于安宁疗护您又有哪些想法呢?
参考资料:
[1]专访沈德咏:临终关怀和尊严死亡已无法回避,建议适时立法规制. 政事儿.2020-05-23
[2]沈德咏:推进安乐死立法,才能减少滥用风险.中国新闻周刊.20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