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伯岳儿科经验琐谈

医疗养老就关注→ 常青藤会客室 2023-03-08

写给粉丝的话:

微信改版后,青藤会客室每天辛苦推送的好文越来越少人看到,为了能继续为大家服务,请喜欢和支持本号的朋友,千万!一定!要记得多给“常青藤会客室”关注、评论、在看、分享哦~~~


详情:  【报名】北京大学康养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报名中

详情:圆你一个北大梦---北京大学医疗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报名中


I导读:王伯岳老从事儿科临床多年,学验俱丰,对中医儿科造诣很深。作者曾随王老学习,并将所学经验知识整理出来,供大家学习。(编辑/闫奇峰)


王伯岳儿科经验琐谈

整理/幸良诠 李年春


中医研究院研究员王伯岳老师,从事儿科临床50余年,学验俱丰,对中医儿科造诣很深。近年来,我们有幸随师学习,蒙受教诲,现将老师诊治儿科疾病之一斑,整理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治外感用药轻灵    寒温并用


小儿肌肤薄弱,卫外功能较差,寒温不能自调,所以易患外感病。外邪初犯,出现表症,解表法为其主要治法。


王师指出:“小儿一般多里热,一经感冒,易寒从热化,或热为寒闭,形成寒热夹杂之证。单用辛凉,往往汗出不透;单用辛温又往往汗出而热不解。介于此况,则采用辛温辛凉并用,自能风寒风热两解”。“在具体运用时应权衡轻重,灵活掌握,寒邪重则辛温应重于辛凉;热邪重则辛凉应重于辛温。总之,应随其偏胜而选方用药。小儿发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但总以热证实证为多,并往往兼夹里热或食滞,形成表里同病,表里不和。单独使用解表药往往出汗热退,但汗后复发热,所以用解表药的同时,必须要佐以清热药。如伴食滞则佐以消食运脾药。小儿脏器清灵,随拔随应,治疗表证时用药要轻灵,克伐峻削之品,不可妄用。”


王师在治疗外感性疾病方面,习用参苏饮、九味羌活汤、麻杏石甘汤、藿香正气散等方。在使用上述方剂时王师有独到之处。如用麻杏石甘汤治表寒肺热咳喘,不用生麻黄而用炙麻黄,炙麻黄与甘草等量,这样既能发挥麻黄的平喘作用,又能避免其过汗之弊。王师用麻杏石甘汤合白虎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并取得显著的疗效。用九味羌活汤必去生地,乃嫌其滋腻恋邪碍脾里热甚者多加知母外感性疾病往往兼挟食滞,这在儿科中显得十分突出,所以在治疗外感的方剂中往往佐以运脾之品,诸如炒山楂、炒麦芽、神曲、枳壳、槟榔等。

调脾胃贵在健运    消补兼施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犹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对水谷精微的需要较为迫切,所以相对形成了“脾常不足”这一生理特点。由于小儿饮食不能自节,寒温不能自调,稍有不慎,就容易损伤脾胃,产生许多脾胃疾病。


王师十分重视小儿脾胃功能,在治疗脾胃疾病中,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遵古而不泥古,并有创新。提倡以运脾为主,消补兼施,寓消于补,补不碍滞,消不伤正,顾护胃阴,切忌腻补和峻削克伐的治疗原则。现以小儿腹泻为例:


王师指出:一般腹泻往往伴有小便不利,所以需要利水,而利水必须升提,才能升清降浊,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用开肺气的方法以升提。肺主气,为水之上源,肺气一开,膀胱的水道就通利了。但对于热泻则不宜过早地分利,如早分利,会更多地耗伤津液


治热泻时常用泻下法,即“通因通用”的方法,使热去泻止。寒湿泻多选用加味理中汤,湿热泻多选用香朴散加减,伤食泻多选用保和汤加减,脾虚泻多选用钱乙白术散加减,王师治疗脾胃疾病很少用党参,多用太子参或北沙参代之,主要是嫌其恋邪。白术必配枳壳或陈皮,使补而不滞,消补兼施,即张洁古枳术丸之义。吐泻并作,口干舌燥者,在上述处方中多加入竹茹、石斛、花粉、淮山药、知母、葛根等以和胃养阴。


疗盗汗遵古不泥    创立新法


王师通过几十年的临床,对小儿盗汗一症有一定见解,指出:小儿盗汗属阴虚者有之,但更多的是食滞化热,湿热蒸腾所致。证见消瘦,五心烦热,长期低热、盗汗、颧红,舌质红少津、苔少或无苔,是为阴虚盗汗。治以滋阴清热止汗。常用《小儿药证直诀》地骨皮饮合生脉散加减。


证见盗汗、面色黄或颧红,偏食而纳呆,时有腹胀,夜寐不宁或梦呓齘齿,大便或干或溏,舌苔厚腻。乃属食滞所致盗汗。治以消食导滞运脾化湿。常以《丹溪心法》保和丸加味,无止汗之药,而有止汗之功。

治低热驱邪匡正    善用“达原”


长期低热是小儿常见病。王师指出:“小儿长期低热,虽有阴虚发热,外感湿热等病因,但多因饮食所伤,积滞日久,郁而化热。饮食失节,损伤脾胃,影响脾胃的升清降浊和水湿的运行,而致湿从内生,与热胶结,伏于膜原而长期发热。”其临床特点为:低热(体温37.5°~38℃)大多午后热重,面黄肌瘦,腹胀纳呆,夜寐不安,口臭,舌苔厚腻。


采用驱邪匡正的方法,以达原饮为主方,加入藿香、炒三仙等运脾消食之品,多获良效。如王师曾治一患者,王×,女,8岁。午后低热(体温37.6°~38℃),历时8月,面黄肌瘦,纳差,夜寐不安,多汗,口臭,便干,苔白腻,脉弦细。曰:“诸症皆系积滞化热,因病在膜原,保和恐不奏效,宜师达原饮加减为治。”处方以厚朴、槟榔、枳壳、知母、黄芩、苏梗、佩兰叶各9克,炒三仙、青蒿、藿香各10克,竹茹、草果各6克。四剂热退而病愈。



  • 本文摘自《新中医》,1984年第6期整理/幸良诠 李年春编辑/闫奇峰,校对/李兆祯、炳程。

更多推荐

590元一粒,10分钟售罄!谁在炒作“药中茅台”?

脾胃受伤,嘴先知!嘴巴出现这六种迹象,最好检查一下!

“三孩”来了,对提高生育率、应对老龄化意味着什么

美国癌症研究所:详解26种真正的抗癌食物!(2021更新)

老年人暑湿发热,用清暑祛湿反而错了?

“我用了宾馆里的毛巾,会得病吗?”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

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常青藤养老会客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