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银盛、乐刷深陷二清“罗生门”:交易资金去哪儿了?
数百名商户近1亿元资金经由Pos机走支付机构通道后不翼而飞,支付机构却声称不曾清算过这批资金,那么,钱去哪儿了?
近期银盛支付、乐刷支付密集曝出商户资金大面积不到账情况,导致全国各地近百名资金受损商户前往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以下简称“央行深圳中心支行”)寻求解决方案。
《中国经营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截至发稿商户和支付机构方仍未达成相关协议。而央行深圳中心支行在电复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该事件正在核查之中。乐刷支付对记者表示,“此事件存在诸多疑点,公安还在进一步调查中,我司积极配合。如果查实投诉人确实是因为我方违规导致其损失,愿意按流程做相关赔付,但赔付必须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
一方面是商户坚持走支付机构通道的钱就要支付机构赔付,另一方面是机构坚持Pos机不属于支付公司,对交易真实性有效性存疑。机构、商户僵持不下,各执一词的背后,暴露的是盘踞收单市场多年的“二清”乱象难以根治以及利用信用卡套现被机构“默许”的尴尬现实。
Pos机“吞没”9000万
从事电脑配件批发生意的西安商户芦先生今年2月经由网络购买了一台声称为银盛支付的Pos机,虽然机具上并无相关商标,且D+2(即交易完成两个自然日)到账,但由于其0.06%的费率远低于0.6%的行业正常水平,其出于“贪便宜”心理购入。此后Pos机资金到账稳定,通过交易商户代码可以看到资金结算是通过826开头的银盛支付通道,但商户名称全部跳转省外。3月底,资金开始出现不到账情况,共涉及12笔39万元。而此前,该Pos机已经出现了有一笔代码为乐刷支付的交易未到账。
“我向银盛和乐刷都提供了交易流水存证,但他们在要了这些审核资料后就没了回应。”芦先生告诉记者。
在郑州做小吃店生意的唐先生与此类似。去年12月,通过业务员推销,其购买了D+2天到账,费率为0.08%,号称银盛支付的Pos机。唐先生告诉记者,购置Pos机时业务员拍了其身份证件和营业执照。一开始到账正常,但在3月30日时出现资金不到账。他查询交易流水后确定商户代码是826开头的银盛支付通道,但商户名称和地址却显示是哈尔滨的各类公司。
据记者了解,类似芦先生和唐先生这样的资金受损商户遍布全国,达到三四百人,基本是在3月底出现资金不到账情况。这些商户大多是从互联网、业务员、代理公司等渠道购入Pos机,且未签署相关合同协议。据芦先生透露,不完全统计涉及银盛支付通道的金额或超过9000万,涉及乐刷支付的金额约为800万。
为寻求赔付,清明节后起,已有累计百余名商户分批前往银盛支付和央行深圳中心支行。4月18日上午,记者在央行深圳中心支行看到,仍有商户聚集向涉及此次事件的支付机构寻求解决方案。
银盛支付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公司调查情况显示资金已按照央行的规则清算给应该清算的商户(合规特约商户),没有截流。“金额与投诉人声称的9000万有很大差异,目前在调查,数字在变化。”此外该负责人表示,投诉商户的Pos机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且没有和银盛签署过任何协议合同,其并非银盛特约商户,资金也不是通过银盛结算的。“我们全国有34家分公司,200多个地区,每年交易量2万亿笔,不会去截流。”
该负责人进一步举例称:“比如A店是我们特约商户,后面A店转让给B。我们不知道,还是正常就划款到A,那A是否转让给B,这个就说不清楚,也没法确定,但我们是已经做了清算。”
但对于为什么刷卡商户代码显示的是826开头的银盛支付通道,该负责人表示:也弄不明白。
根据央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收单机构应对特约商户的真实性负责、确保所拓展特约商户是依法设立、从事合法经营活动的商户,并承担特约商户收单业务管理责任。央行在《关于加强银行卡收单业务外包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因外包服务机构原因导致特约商户、持卡人或发卡银行资金损失的,收单机构应全额承担先行赔付。
而上述规则成为维权者们寻求解决方案的依据。
谁在违规?
在维权商户看来,资金不到账是银盛支付的代理和外包商涉及“二清”,最终出现交易安全问题。但银盛支付方面则坚称这些商户并非公司的签约商户,机构不涉及“二清”,卖Pos机给商户的人与商户之间是什么关系需要调查,因此必须立案处理。
记者在采访现场获得了一份银盛支付对维权人出具的受理投诉回复函。文件显示,银盛支付提出要求商户提供包括公关机关立案回执、未到账Pos机、办理机具的说明材料、未到账交易的纸质签购单据、未到账交易在银联的交易查询结果等五方面材料。并承诺“上述材料经我司和公安机关确认真实、完整、有效后,我司将在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内对商户真实性、合法性及资金未到账情况完成核实,核实无误后30日内完成先行垫付程序。如果无法核实商户相关情况,将延迟垫付。” 但该函未盖章签字。
记者采访多位维权商户和银盛支付发现双方分歧点主要围绕两方面:首先,银盛希望商户先报案,立案后按程序解决,但商户不愿立案,因为“调查时间会拖延很长,短时期拿不到赔付,且拿到的赔付要按照追回金额比例分摊;另一方面,银盛在回复中指出“该事件涉及信用卡套现、非法经营、诈骗等犯罪行为,公关机关已介入调查”,而维权商户对该定性不认同,拒绝签字。
芦先生和另一维权商户张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与pos机售卖方并不认识,完全是出于费率便宜,甚至当时不明白什么是“二清”。但银盛支付方面认为,是否存在关系需要调查。
而对银盛支付提到的“信用卡套现”,则有商户表示:这种被机构“默认”的个人套现不应该成为机构不进行赔付的依据。
事实上,收单机构通过“套现”获取高额利润已经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一位从事收单业务的行业资深人士曾向记者透露:这种方式几乎没有成本,每笔虽然同样切走0.6%左右的费率,且与一般性正常消费不同,套现每笔流水通常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利润可观很多。”而在基本的信用卡费率之外,通过手刷和Mpos等终端进行“跳码”(即跳转到医院、学校等公益性免费率行业代码),则可以截获更多利润。
因此这成为了机构和商户“默认”的一种灰色玩法——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一方套现另一方拿费率看起来是一种短期“双赢”的买卖。但一旦资金发生风险,双方都不甘自认倒霉,于是纠纷层出不穷。
记者拿到的此次商户出具未到账交易流水显示,每笔交易普遍在1万到近3万元不等。且跳转的商户多种多样,均不是真实刷卡商户的名称和地点。跳转的除了公益性的医院,也不乏旅馆、餐饮、美容、建材、超市等并不在优惠类别中的商户名称。
一位支付行业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有的跳码不仅仅是为了费率,是为套现中的商户多元化,“这样信用卡账单就会好看一些,真实一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09年出台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规定,违规使用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在受访过程中,银盛支付相关负责人表示:会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回复作为指导意见。所有的规则还是要以调查结果来看。交易真实,且满足行业的赔付标准,银盛会尽责任。“像信用卡套现这些是违法的,就没办法符合我们的标准。”
不过就记者了解,这一标准是否具有法律依据仍不明确。
前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现宝付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风控法务人员王豫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涉及信用卡套现的交易出现资金不到账是否需要支付机构赔付目前没有明确法律依据。而《关于加强银行卡收单业务外包管理的通知》指出因外包服务机构原因导致特约商户和持卡人资金损失的,收单机构应全额承担先行赔付。“关键是如何认定兜售pos机的确实为支付机构的外包机构,如果无法认定,则先行赔付就无法成立。
而芦先生认为:“pos机的编码都是有密钥的,没有机构授权,不可能拿到密钥,就不可能刷出机构对应的代码。”
乱象为何难禁?
事实上,这并非银盛近期首次陷入“二清“纠纷。
去年六月,大批商户反应涉及银盛支付、中付支付的通道交易多天未到账,且跳码情况严重,涉及金额或达5000万。
而去年1月和7月,银盛支付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以及银行卡收单业务相关法规,分别被央行地方支行处以3万、9万和18万元的罚款。而12月7日,央行福建中心支行对银盛支付基于2016年的业务情况处以140万元的罚款,并对1名相关责任人员罚没13.6万元。
所谓“二清”,即一些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签约的特约商户、外包代理机构(一次清算方)出于扩大收益考虑,通过套码复制出很多pos机后卖给下线商户。办理这些pos无需复杂审核,但刷这种pos机的资金通常是两到三天才到账。这是由于商户的钱是由复制该POS机的上游商户(一清方)进行结算,而非持牌第三方机构通过银联合规清算。而在二清之下,由于代理层层转包,还有可能出现更多三清、四清,产生巨大资金风险。
但现实情况是第三方支付中的收单机构对这种代理模式的依赖度极深。
有支付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代理商模式之所以被大多数收单机构所采用,根本原因是通过代理模式可以迅速占有市场、做大增量,而直营模式自建渠道意味着更大的投入风险,需要牺牲较大短期利益。因此在竞争白热的收单市场,成为获取利润拓展生存空间的普遍玩法。
事实上,央行近年来对收单市场的二清违规情况一直进行严厉整肃,包括收紧支付牌照、费率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底,央行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非银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基础上,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217号文),明确取缔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持证机构为无证机构违规提供支付业务行为。
记者注意到,中国银联近期透露,自2016年4月启动银联卡支付应用软件未报备黑名单制以来,两年内已有超过300家公司上榜,对整肃支付行业违法违规起到了警惕作用。
虽然监管围剿二清的力度一直较强,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收单行业发展多年来,乱象已经深植行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整治过程肯定异常艰难,不可能一蹴而就,市场重整仍然需要时间。
【版权说明】
本文为原创内容
作者:《中国经营报》
记者 李晖、刘飘
如欲转载请联系我们
如想加入琥珀金融帮社群,请添加微信号15618974925为好友,为保证社群质量,添加时请附上个人信息“公司+职务+姓名”。
[琥珀原创热文]
定了!赵薇夫妇被“禁足”5年,这对明星夫妻背后有多少糟心事儿?
独家丨票据融资“庞氏骗局”跳票 受财源宝祸害的不乏东北下岗职工?
重磅| “皇阿玛”张铁林代言的鑫琦资产被爆陷19亿兑付危机!
琥珀金融帮
hupojrb
中国经营报旗下垂直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全媒体平台。已经入驻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百家,网贷之家,新浪财经头条、网贷天眼、网易、腾讯等媒体平台。致力于为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