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旁观者

凡不易 少记笔记 2020-01-06

全文 2071 字,读完仅需 5 分钟

昨晚在一个群里,刷到一个视频,一名 17 岁男孩与妈妈发生争执,开门下车,毫无犹豫的走向路边,翻过围栏跳了下去,了结了自己短暂的生命。我看到视频里追过去却没拦住儿子的妈妈亲眼目睹儿子跳下去,崩溃地捶地,嚎啕大哭,我眼泪一下就流出来了。


我不忍再去搜查背后发生了什么,因何而争执,母子关系是否长久不睦。我太过于去带入情景,忍不住去想这位母亲余生都将生活阴影里,旁人指责,自我追悔,如同《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男主角。前两年,有一个新闻,爸爸抱着两个孩子在没防护的情况下,失手让两个孩子相继坠落而亡,我也曾代入过,那位爸爸该是多么痛苦。


在这些新闻面前,我实在很难置身事外去评头品足,不知道该说是矫情,还是太过敏感。


- 01 -

自杀不该被批评


看完那个视频,不少网友批评男孩都 17 岁了,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一言不合就自杀,还不忘举例说自己曾经历过的挫折,暗示自己心理承受能力之强,我不评价这种行为,只是不能理解。我们作为旁观者,是无法感同身受 17 岁当时的心情的,在我们看来芝麻大的事,可能确实那一刻他迈不过的坎,对于我们自己何尝也不是,青春期时,我也有过很压抑痛苦的时候,觉得这个世界不会好,还曾动念过自杀,如今回头去看,我都想不起那时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了。


歌手陈琳自杀后不久,北京下了一场雪,曾想过,要是这场雪来得早一些,陈琳会不会因为美丽的雪景,而转念放弃自杀呢。自杀的名人举不胜数,海子、顾城、科特·柯本、瑞凡·菲尼克斯、张国荣,但我们绝对不能浪漫化自杀


我们这个社会压力越来越大,都应该重视心理建设,必要的时候去看心理医生,不是多丢人的事。看完那个视频我禁不住会去想,这位男孩在跳下去之前脑海里有过那么一瞬,不把自己当做完全独立的个体,而是充满羁绊的社会、家庭组成成员, 会不会放弃这一行动呢。很遗憾,这一切没有发生。


年岁稍长,我越来越怯死,不仅仅为了自己,不敢想象假使失去我,爸妈该是多么痛苦,我从曾经的独立的个体,变成了社会的我、家庭的我,因为意识到这件事,这几年兜兜转转换了一些城市和工作,不在父母身边,但我尽一切可能让自己避开可能的危险,打架不围观、不与人争执、路上保持警惕注意安全等等。


自杀不该被批评,不论是自杀未遂的生前还是既成事实的身后,但我们要时刻重视心理教育和心理建设,尽可能的避免和减少自杀的发生,相关数据显示,在自杀前进行干预,挽救成功率是很高的,当一个人把自己困在一个孤岛一个漩涡中,是希望有人拉他(她)一把的,很有可能因为一句话一个拥抱就让他(她)放弃了自杀。


- 02 -

个体行为,上升不到群体行为


我一直对见微知著、以小窥大等大词的使用场景表示怀疑。有人看完视频言之凿凿称现在孩子(00后)抗打击能力太差,玻璃心,看似很有道理,实际上评论者却忘了自己身为 90 后,也曾在十来年里被 70、80 后批评为垮掉的一代。


通过新闻看到的几个孤例,就推演出 1.5 亿 00 后这一代人的群体特征,这未免过于草率而欠缺考虑,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自己或者他人这种看似有道理的结论给唬住。


这其中不能忽视时代的进步,信息传递越来越快,以前农村里不少自杀事件,籍籍无名的农民自杀,谁会知道。这就是个信息黑洞,没有记录、没有文本信息,不代表事件没发生过。


若反其道去用这种「幸存者偏差」,我这两年见到太多厉害的 00 后了,年轻有朝气、有想法、有执行力,那是否就一定能得出这一代人远超上一代人呢。


- 03 -

别指责男孩的父母


或许我太幸运,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并非炫耀,在父母能力范围内,我所期望的几乎从没有落空过,这也是为什么我几年前得知「父母皆祸害」豆瓣小组时,十分震惊。有网友会猜测男孩父母如何不称职、如何不善待男孩,原生家庭问题等等。


可我只看一遍,就很难忘记那个崩溃捶地,嚎啕大哭的母亲,我无法想象这样一位母亲会是极端情况里不爱自己孩子、不负责的妈妈,父母作为未成年人子女的监护人,尽教育义务,不论言辞如何激烈,都无法成为我们旁观者在事后指责的理由。


或许社会的话语权掌握在父辈这些中年人手中,而在网络上活跃着的主要是年轻人,自以为掌握话语权,在这类新闻里不乏抨击父母教育,乃至上升到原生家庭。做中国父母实在太不容易,从生活经验里可得知,中国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往往都有很大可改进之处,但这不应该成为旁观者的我们谴责这位男孩父母的理由,不全然因为「他们是爱孩子的」这种陈词滥调和道德绑架。


我很少为了所谓热点时事去写作,但刻意回避我想也大可不必。这次触动太大,想用自己的方式聊聊看法,为了避免有消费这则事件之嫌,我已尽可能回避去写这则新闻的细节。


我有时候会想,技术的发展,视频直观的展现,比文字描述冲击更大,这个时代是否会减弱我们作为情绪生物的共情能力,一次而又一次直至麻木不仁。


不表达,至少不轻易表达,审时度势,体面表达,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旁观者应该具备的特质。不拿自以为是的正义感,去对事件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是合格旁观者的行事底线。


推荐阅读

我只想认识些心智成熟的人,三观没那么重要

2019年3月总结-记录是我们这辈人的使命

记一次封号经历

聊聊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