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求更好,是一个人朴素的愿望 | 2019年7&8月总结

凡不易 少记笔记 2020-01-06

全文 1000 字,读完仅需 4 分钟

上个月初,心情不佳,没写总结,两个月一起写了。


这两个月,世事纷杂,我个人生活也很不顺遂,工作内容有了一次调整,生活中,有意识的开始疏离中文互联网平台,关闭朋友圈,几乎不再用微博,转战 Twitter 和 YouTube ,我注册 Twitter 其实也就比微博晚一年多,大概是英文不好,之前一直不怎么用,现在重新拾起来,虽然也没多大意思,大概是对微博类产品脱敏了,但比现在的微博好多了,微博最有意思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我经常说人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的,脑子是靠社会环境所产生的信息所滋养的,人脑是行为的决策层,糟糕信息的长期浸泡,是会把脑子给弄坏的,脑子坏了,行为就有问题了,这是我很在意信息质量的原因,每天总是要读大量的内容的,我要依靠这些信息,慢慢地了解所生存的这个空间是怎么一回事。


这种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工作,天天做,多少也有些心得了。相信我,若不是想研究商业模式或者工作需要,卸载掉包括今日头条在内的所有新闻 App 以及 UC 浏览器、百度 App 这类带有信息流的产品,你获取信息的质量至少提高三成,在当下,真正的热门新闻,是不想知道也做不到,不用去看什么新闻门户或者 App ,微信里就会有大量讨论文章满天飞。


公众号里糟糕的文章,也越来越多,但依然是个可用的信息获取渠道,因为是主动订阅,随时保持筛选,把糟糕的作者取关掉,给能产生有价值内容、带来不一样启发的作者以赞赏,支持他们持续写下去。即刻 App 被关,至今还没回复,好奇心日报关了三月,出来发篇声明又被删,优质的内容越来越少,或者说越来越难被发现,有个叫做刷屏的 App ,是个不错的信息获取渠道。


关于信息这块,不多说了,之前写过我的信息食用清单。最近看到一条新闻,《江城》、《甲骨文》、《寻路中国》的作者,美国人何伟和他的华裔妻子张彤禾定居四川了,张也是作家,写有《打工少女: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我很喜欢何伟,第一次去重庆时,我还特意留意了涪陵这个地方,《江城》书写的地方。何伟,作为一个外国作家、人文学者,选择在中国定居,是个很好的选择,生活即是田野调查,随处可及皆是写作素材,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与我们社会若即若离的观察者,忠实的记录当下,这样的视角是珍贵的,期待何伟关于中国的新书。


曾经有朋友和我说,他喜欢在公交车上观察人,猜测他的想法和一举一动,这种仿若人类学观察的兴趣,在网络上,我也有。我虽然有意与中文互联网保持一种疏离,但依然观察到一些言论,比如在微博上,有这么一种言论受到支持——赞扬文革,认为那是人人平等的年代,知识分子就是看不得和老百姓平等,不再有身份感,认为知识分子、精英群体在那个年代被整,都是因为自己有罪,而现在对文革不好的言论,都是一种污蔑。


初次看到这种言论,点赞支持者众多,我还挺百思不得其解的。偶然在反派影评,听刘三解说到中国人近百年的反智主义传统,我顿时豁然开朗,特别是当下,技术的革新,抹平了身份上的不平等,人人都有公共空间的发言权,不再是作家、学者的专属,人人都能获得差不多的信息,这时,反智主义的群氓,会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听到不懂的东西,会嘲讽知识分子装逼掉书袋,而不是反思自己是不是要学习进步,这样的一部分人在社会上大有人在。


还有一种言论是支持「墙」,给予「墙」的存在赋予各种合理化的理由。也不过十年前,刚开始玩微博那会,网民都是在声讨这堵无形的屏障,提及方校长,那可是群情激愤,虽然大家都知道于事无益,但总不吝表达愤怒。大概是新一代网民成长起来了,自己明明是受害者,还为肉食者谋。现在我在网络上看到兔子就犯恶心,《那兔》以一己之力毁了兔子的美好形象。追求更好,一度是所有人的朴素愿望。


再有一种,就是总是试图用绝对来消解所有意义,没有绝对的 XX ,言下之意,这件事毫无意义,这是一种智力上的懒惰,认不清世界的复杂性,妄图以绝对来消解任何的积极行动。常人行事,不是为追求一个绝对的结果,哪怕能够往前一厘米,也是可以的。若每个行动都要指向一个绝对的结果,那世界不用运转了。


《黑镜》里对技术革新的那种恐慌描写,似乎在慢慢成为现实,人工智能( AI )被滥用,这几天一个换脸的 App 疯狂刷屏,阵势像极了当年的脸萌,有创业者从它的团队投入 700 万买服务器,开发投入很多,就赞同它能够获取用户的数据使用,我实在不敢苟同。它能活多久不知道,但用它风险太高了,数字支付普及的今天,风控是十分必要的,人脸识别是能够被破解的,所以我是不会去用这种换脸 App 的,现在能够不用手机绑定的我都尽可能不用手机绑定。另外一项技术,是旷视公司的人脸识别,被用在学校里监视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打瞌睡、举手多少次等,全程都一览无遗的在监控之中,孩子仿佛进入楚门的世界,被家长、老师们当直播在看,我无意批评技术,但使用技术的人和组织,请善良。


七月,我最喜欢的博主之一,也是长沙老乡,全家移民枫叶国了,为他高兴,又有些担心他不再更文了。院线电影最乏善可陈的两个月总算过去了,除了哪吒,今天好像刚刚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排名第二,其他基本没啥可看的,姚晨的《送我上青云》还不错。


上海开了第一家 Costco 会员制超市,开业第一天,大爷大妈们使出浑身解数,仿佛不要钱的抢各种肉类产品,网友称行为不雅。有人翻出 1997 年中国第一家易初莲花在浦东开业吸引来百万客源,其中近半鸡肉被在厕所里吃掉而没付钱,此处存疑,是我在想超市内应该不会设置厕所,但同类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黄章晋微博提到《南方周末》1996年9月26日第11版,有篇记者陈朝华写的文章《厕所鸡宴》,可以找来看看。


腾讯出了一个公益广告,我看哭了,腾讯煽情还是有一套,关于给弟弟买鞋子,让我想起了伊朗的电影《小鞋子》,留守儿童兄弟攒钱买手机,为了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我虽然没有过留守经历,但也有那么一两年,我爸在家种地,照管我,我妈在城里打工挣钱,我妈要去街市里的收费电话庁,花几毛钱还是一块钱,给我和我爸打电话,我后来去过那个电话庁,靠墙一个个小隔间,每个隔间里一台电话机。

拉拉杂杂说了一些这两月的想法和观察,下面还是记录下这俩月看的书和影视作品。


《威尼斯日记》,中华书局版

读过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以及《闲话闲说》,这次花了小半天时间一口气读完了《威尼斯日记》,这随笔集真是文笔凝练,读的时候就有种感觉,真想当面听阿城聊天,感觉听一年都不会重样。1992 年就用上笔记本写作了,真早。


《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中华书局版

放在单向空间的滞销榜里,大开本,我一眼就看到了。这是阿城给美院学生上课的讲义整理出来的书,文字不多,主要是各种图片,大概是我没有了解过洛书河图,这个从古至今世代知识分子都关注的东西,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看起来非常新奇,网络上有称主要论点来自冯时的《中国天文考古学》,没看过,感觉可以找来看看。


《纸上中洲》,上海人民出版社版

我很喜欢托尔金创造的魔戒宇宙,也很喜欢《指环王》三部曲电影,这本书是书本插画和电影艺术设定艾伦·李的素描集,对于一个爱好者来说,看得太过瘾了。


《我们与恶的距离》

我对贾静雯的印象还留在苏有朋版的赵敏上,这是一部十分值得一看的电视剧,HBO参与制作,对社会问题考虑的角度十分独特,据电视新闻从业者称,设计新闻职场的戏份是高度还原的,五星推荐。


《蜘蛛侠:英雄的远征》

看完复联4,说好的短时间不去看漫威电影了,还是跑去看了,剧情、特效都平平,最近有新闻说现实世界里索尼和迪士尼闹分歧,蜘蛛侠要脱离复仇者联盟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

我写了一篇《别被这个丑哪吒误导了,不看会后悔的》,就不赘述了。


《黑社会》

很喜欢杜琪峰导演,《枪火》的枪战无比经典,久闻这个系列的大名,终于看了。王天林已逝,梁家辉的演技超好,任达华也很厉害。


《黑社会2》

续作也很好,挺多政治暗喻。


《哪吒闹海》

民乐配乐太美妙了,画面也很美。


《送我上青云》

据说很多男性都觉得被这部电影冒犯了,我毫无感知,就是觉得前面节奏有些慢,略无聊,后面很精彩。


《美国工厂》

一部据说是奥巴马夫妇担任制片人的纪录片,记录曹德旺带领福耀去美国建厂的经历。我很钦佩曹德旺能够这么坦诚,让纪录片工作人员如此近距离拍摄和记录。


纪录片中低人权、无安全措施分拣玻璃垃圾,明里称兄道弟,暗里拉名单等等,这些都没突破我的认知,作为中国人,对这些有熟悉感。不论中美,全世界蓝领都不容易,最终是机器人胜了,看完我在想消费主义到底是什么,消费有多少意义,我现在能不买就不买东西。


就这样了。


回顾阅读

2018 年 6 月阅读书单和观影片单

2019 年 5 月总结:体验过好之后诉求会更多

2019 年 4 月总结-迷雾与挫败感

2019年3月总结-记录是我们这辈人的使命

2019年1月&2月总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