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6 月阅读书单和观影片单
全文 2278 字,读完仅需 6.6 分钟
开通这个号,懒懒散散也写了几十篇了,本心是希望满足下自己的表达欲,同时倒逼自己学点东西。
我从现在开始每个月底发一篇总结,记录下当月看过的书和电影,非客观推荐,纯主观分享,争取把这个总结坚持下去,除非号停更了,每年 12 篇,先预定了。
《乌托邦年代:1968-1969》
这是 2018 年读库套餐里的一本小书,不厚,一两天就读完了。作者让-克劳德-卡里耶尔,机缘巧合中,作为亲历者一个不落的见证了纽约、巴黎、布拉格正在发生的学运,纽约的花儿运动,巴黎的五月风暴,布拉格之春。提到 60 年代,总少不了摇滚乐、反战、嬉皮士、爱之夏等,这些带有极强时代背景的集体情绪和流行文化,不断地出来在后来的影视作品里,《阿甘正传》里珍妮就是个嬉皮士,用流浪的生活方式来反对战争、反对民族主义、反对权威和规则,美剧《无耻之徒》里也有反映嬉皮士尝试过公社式的乌托邦生活。乌托邦终究是虚无的,随着时间消逝,但我们至今享受着乌托邦年代的精神遗产,反战,平权,自由主义,一个理想主义的年代。
《读库 1802 》
第一次知道读库主编老六,是看柴静的《看见》发布会视频,觉得这个人挺有意思,之后很久没再留意,今年订了一年的读库,每季度寄书过来,都是小开本的。这期第一篇文章就很厉害,将当下火热的区块链和比特币的技术原理,用一篇文章就说得清晰易懂。紫砂壶大师吴小兔口述生平也很有意思。讲述朝鲜半岛的历史信息量很足,越读历史,就越觉得以前的历史教育太受限,世界是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最令人咋舌的是讲改革开放初年北京宾馆不足的那篇,难以想象改开初年,诺达一个中国,连建几个像样的宾馆的经费都没有。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
这本书是王小峰去珠海的一个书店做签售时买的,现场提了个问,要了个签名。这本书就是他过往采访的合集,断断续续挑着看,最近崔永元处在风口浪尖,我就拿出来把崔永元的采访挑出来看了。一些采访是将近 20 年前做的,放在当下丝毫不过时。
《人间滋味》
汪曾祺素有最会写吃的现代作家之名,是陈晓卿最喜欢的写美食的作家之一。我想大概没谁不爱美食吧,我也写过一篇谈起吃还是挺来劲的,比是肯定没法和汪曾祺比,但和汪老同有一颗吃货心。我们都学过一篇讲高邮咸鸭蛋的课文,也收录在这本书里。汪老写野菜的时候看得特过瘾,因为我觉得很熟悉,大部分我都知道。通过一篇篇文章,了解到很多南北饮食的差异。友情建议,千万别在饿的时候读这本书。
《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
自诩文言文还不错的我,读过多次《史记》失败了,好多不懂的地方,阅读效率太低就没读下去了。这次读《资治通鉴》先读原文,再看白话文,读的挺顺畅,当小说看,苏秦张仪也是厉害,三寸不烂之舌,合纵连横,把各国国君忽悠得团团转。读完,是肯定读不完的,哪天不想读了就放弃。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同样是一本不厚的小书,几个小时就可以看完。因为偶然看到一条豆瓣广播说埃及翠玉录的故事,并且说这个翠玉录在书中提到过,上一次读是几年前,我一好奇又读了一遍。这次再读时,觉得挺受启发的,这样的寓言式小说,是能予以我精神力量的,不畏惧前行和改变,人生也是一趟奇幻之旅,过程或许比目标结果更重要,背井离乡去到一线城市奋斗的青年人,总直接或间接听到过类似于「反正最后发展不下去还是要回老家的,还不如一开始在老家好好发展,人脉资源积攒的更多」这样的话,死是确定的,但我们不能因为会死,而放弃了生。道理很简单,有时候却忽视了。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
在京东阅读上看的电子书,这本书是曹政的文章合集整理的。每次读曹政关于互联网的文章,我都觉得很实在,这个行业太多喊口号,造概念,瞎忽悠的人了。可以先关注他的公众号@caoz的梦呓,如果觉得有收获,可以买本纸书看。
GQ
去年说想重新开始看杂志,就选择了 GQ ,也订了一年,每月初邮寄过来。易烊千玺、陈凯歌的专访我都认真看了,男装时尚杂志,主要还是看各种摄影,图片,简直就是用一整本书引诱你花钱,好在我买不起里面的豪车、金表。
《大佛普拉斯》
看完才知道这是导演基于自己之前的短片《大佛》的再创造,所以普拉斯就是 Plus 的意思,影片形式上挺新颖(也可能是我阅片量低,孤陋寡闻),导演通过旁白音轨时不时出现在电影里。影片描述了几个没有希望的台湾底层男人的故事,特别讽刺的是,底层人的故事线用黑白画面呈现,切到有权有钱的人时画面就成彩色了。情节上有些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比如对故事发展起到十分重要作用的行车记录仪,有多处不合理设定,但瑕不掩瑜。林生祥为电影所作配乐和歌曲十分好听,《有无》获得金曲奖最佳单曲制作人奖。
《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 1500 日元的年轻人们》
这是日本 NHK 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关于深圳龙华三和人才市场及日结一天,阔以玩三天的「三和大神」。在看这个纪录片之前,我看过触乐网杨中依写的那篇在三和玩游戏的人们丨触乐,也看过花总关于三和的文章(已被删),对三和大神有了基本的了解,看完纪录片,影像的冲击感依旧很强,不知道该怎么说,我曾经距离三和大神最近时只有不到三公里,但我完全不知道深圳还有这样一个没有存在感的群体,纪录片最后接受采访的「三和大神」也开始考虑未来了。
《燃烧》
韩国导演李沧东时隔八年再次执导的电影,神奇的是,他竟然是韩国前文化体育观光部部长,不敢想象中国那群躲在后面审查电影的老头们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就此打住吐槽之魂。电影改编自我们熟知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烧仓房》,我没看过小说,不知高下如何。女主角全裸床戏和在夕阳下舞蹈的那两段拍得太美了,从女主角消失以后,电影就仿佛进入悬疑惊悚,拉着我目不转睛的往下看。结局是隐晦而暧昧的,我倾向于认为结局是男主角这个作家的小说情节,而非真实发生的(这不造成剧透)。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不知道是官方宣发还是自来水,网络上一时间到处都在谈论这部片子,看片前也知道了是一部讲男同性恋的片子,看完觉得男同性恋不应该成为阻碍观影的标签,影片不过搭建了一个乌托邦的社会环境,讲述了两个年轻人的爱情,男一号对情感的懵懂和探索。败笔在于结尾,完全可以去掉,在两人打完电话后就可以结束了。男主角在《伯德小姐》里也出演了。
《忍者蝙蝠侠》
朋友和我聊漫画时,推荐给我的,一部蝙蝠侠动画,喜欢日本战国历史和忍者文化的一定会喜欢。各种元素混搭,脑洞大开的一部动画电影。
《一次别离》
伊朗著名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的电影,我第一次看伊朗电影是《小鞋子》,一部片子让我不敢忽视伊朗电影。我算不上影迷,和我朋友睿爷一起去香港电影节看电影,看了我的第一部法哈蒂电影《推销者》。《一次别离》里依旧关注伊朗社会,伊朗女性地位低,被各种宗教规定钳制,但整个社会都不自由,压抑。故事层层推进,十分精彩。
这个月都没去电影院看过一场电影,没什么想看的,观影量远不比之前。我看书看得慢,稍微厚点的书,看个把星期才看完。
就这些了,2018 年的一半又过去了,接下来的半年,努力多读书,多写文章,多琢磨,少玩手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