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一个编辑的自我修养

2017-11-25 专注报道出版创新 出版商务周报


文/ 胡彦双 四川辞书出版社

本文约3500字  预计6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刚入社的年轻编辑如何实现自我提升?四川辞书出版社胡彦双根据个人经验,提供了“三步走”法则,帮你轻松拿下编辑工作,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编辑。

2014年12月,我以实习生的身份来到四川辞书出版社工作,到现在从事编辑工作两年多的时间。为了让自己快速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我做了很多尝试,有过失败的教训,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在这里我仅分享几点自己的体会,供与年轻同行们交流。


在决定做编辑工作之前,我曾和一位老编辑聊天,我问他,成为一名成熟的编辑需要多长时间?他告诉我说至少需要五年。我心想,五年的时间真的有点长。但因为编辑工作是一份我喜欢且对其充满温情与敬意的工作,经过思考之后,我还是拒绝了其他公司的offer,抱着先埋头苦干五年再说的念头来到了四川辞书出版社,成为了一名编辑。


为了尽快实现由门外汉到成熟编辑的转变,入职之初我便设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通过高效地工作,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科学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从而让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编辑。



高效的工作


编辑工作是一份比较琐碎的工作,经常都是同时操作两三本书同时操作,这本要审稿、那本要排版、那本在制作封面……如果没有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难免会产生拖延、遗漏等情况。


为了高效地工作,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寻找各种方法,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便是记工作日志。


我会根据工作情况,把每周的工作目标详细列出来,然后根据轻重缓急分配至每一天,同时,每天从到办公室开始,我便记录每一分钟的工作情况。明确了每天的工作目标后,便可以有的放矢地工作,还可以协调重要的事和不重要的事。同时,通过整理每个月的工作记录,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这样结合自己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便可以不断修正自己时间的分配,不断提高自己工作计划的科学性。


保持高效工作的方法有很多,每一种方法各有利弊,不断地去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不断的学习


除了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之外,快速成长的另外一种方法便是不断地学习。作为刚入行的编辑,不懂的知识、不熟悉的流程、不了解的方法实在太多太多,一定要自觉地学,系统地学,多渠道地学,才能快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那么如何去学习呢?我主要有三点体会:


一是要大胆地去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第一次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时,我有幸和我社李晓副社长住在一个房间。李社长是有30多年发行经验的“老发行”,对市场情况非常了解。所以,我便找机会向李社长请教如何分析市场、策划选题,他以我社的工具书为例,结合实际经验,给我讲解一本工具书如何确定开本、纸张、用色,选取哪些内容,都有哪些定价策略,如何确定目标读者,等等,并给我列举了一些成功的案例,通过李社的一番讲解,我意识到了选题策划和市场调研需要掌握全面有效的信息。到了展场后,我铆足劲去搜集和翻看多一些的同类书。通过这次展销会,我对做工具书的几家出版社的主要产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工具书的细分市场也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


二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仔细去观察和体会其他有经验的老师是如何处理相关细节的,从中总结经验。


我刚入职时曾负责过撰写我社微信公众号上的推送文章,当时,我写了一篇介绍我社app的稿件。王祝英总编辑当时直管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审核,我的当时的定稿1000多字,但是王总编的批改却多达20几处。


我看到批改的稿件后,第一个感觉是无地自容,接着就马上开始比对每一处改动,找出出现硬伤性错误的原因,找出表述不够精准的地方,然后以更高的要求重新审读,看自己能否再提高修正。


改了一稿后,可能改动会少到10处左右,然后再改。一般都会有两到三稿,多的时候可能需要五六稿才会定稿推送。通过修改微信稿件的过程,我意识到了,做编辑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


在开始正式编辑书稿后,我所编的稿件都会经过杨正波主任或王总编的手。杨正波主任和王总编都在复审或终审、检查书稿后都会与我交流,将稿子中存在或忽视的主要问题一个一个地给我讲,比如常见的硬伤该怎样避免,可改可不改处该如何处理,提高性修改该不该改,作者提出的不同意见如何沟通处理,等等。


在这样一些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学习和总结的经验非常多。


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讲座、交流会等学习的机会,扩展思路和视野。

新华文轩公司举办的所有讲座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中信出版社卢俊老师的讲座,他的分享很有启发性。每当我策划选题没有思绪的时候,我就会把他的课件拿出来看一看,他操作图书的方法并不一定对我们每位编辑都适用,但是,他在总结了很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后提出来的一套系统的方法,可以在我们没有思绪的时候给我们一些的启发。


除了讲座之外,其实每个出版社都会有自己的学习资源可供每位编辑使用,这对于年轻的编辑来说也格外重要。


我社的编辑有个微信群,社领导安排固定的人在群里不定期的转发一些有关编辑校对、选题策划和行业动态等方面的知识,一段时间后,大家逐渐适应了这种学习和分享的习惯,便把自己看到的相关资料也转发到群里,这样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便营造了起来。其实这些文章都很短,读完一篇也就是十多分钟,把这些文章搜集到一起后,专门抽出时间学习这些内容,日积月累,便会减少自己在编校书稿时犯的错误。

2015年7月,在杨斌社长及社领导的支持下,我有幸以普通编辑的身份参加了公司举办的出版社中层干部提高管理技能的培训。


三天的培训使我对中层的职责及基本管理能力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使我意识到要去学习和提高相关的管理知识和技能。2015年12月,我被破格提拔为编室主任,这次培训的收获刚好有了用武之地。


在我成为编室主任之后,我重新翻看了当时的课件,一边梳理自己学到的内容,一边把这些内容同接下来将要面对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我把中层最重要的职责总结为“承上启下”四个字。何谓“承上启下”,我把它理解为以下三层含义:一是把中层该履行的承上启下的业务职责履行好,这个职责要求你要很好地完成部门的工作任务,并领导部门成员完成每个人的个人任务,并制定合理且持续的部门发展计划;二是把领导和老出版人的传递下来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等传承下来;三是把四川出版及本社的光辉历史和优秀传统讲给部门里的同事,让他们了解四川出版的发展历史,了解本社的发展历史,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温情与敬意。


科学的规划


一般来说,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在高效地工作、不断地学习之前就必须要完成,但是,对于编辑来说,我的经验是先以前两者为重,夯实基本功,对编辑工作有了基本的了解、对图书市场有了宏观的认知之后,再进行自我定位、科学规划。或是在社里的规划下,先夯实基本功,再进行自我规划和探索发展。


我刚到四川辞书辞书社时,因所学专业是历史学,社里给我确定了以主题出版、传统文化类图书为主的选题策划方向。在确定了这样的选题方向后,我积极搜索相关材料,梳理出在未来几年里的时政热点,我社已有相关图书及自己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充分整合的基础上,策划选题。


2015年,倡廉反贪是当时的热点,省委宣传部曾到我社专门调研倡廉反贪图书的选题策划情况。结合这个主题,我策划了《清心直道——历代廉政故事录》《廉语清风——古今廉政名言警句录》两本图书,获得了省委宣传部的专项资金支持;2016年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社里的规划下,于2015年底我便着手策划《长征中的川籍女红军》一书,该书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主编,10余位川籍女红军后代亲笔撰稿,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有关川籍女红军的故事,不仅被列为四川省2016年度重点出版项目,而且出版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16年底,基于四川大学文化素质公开课“中华文化”,与杨正波主任合作策划了“中华文化丛书”,该项目后被列入四川省“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


我策划的《清心直道——历代廉政故事录》以及《长征中的川籍女红军》。


同时,结合社里的规划,要大胆探索,敢于尝试,敢于创新,要走出去接触优秀的资源和作者,与相关机关、高校、作者建立普遍的联系。通过这样的努力和探索,才能成功策划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选题,从而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作者队伍,形成了比较固定的选题方向,为未来三到五年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我从事编辑工作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经常会问自己:怎样才能当好编辑?其实,每次问自己这个问题时,都是在提醒和警醒自己,不能忘了自己对编辑工作的那份温情与敬意,同时,在默默的付出下,要知道自己要去的远方在哪里。所以,从一开始就找准自己前进的方向,知道自己想要做的书是什么,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书,知道在什么时候怎样做这些书,知道这些书能够给读者和社会带来什么,并且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有能力做出自己想做的好书来,这些才是我们出版人的本分,也是我们年轻人的本分。


相关阅读

编辑如何寻找合适的插画师?

编辑的底线在哪里?

做编辑那些年,遇到的奇葩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