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崛起的超级智能:是否会是下一个“麦克卢汉式”预言?

墨菲家的小M 中信出版墨菲 2022-05-12



21世纪以来,前沿科技领域呈爆发式增长:从云计算到区块链、从谷歌大脑到华为EI智能体、从工业大脑到农业大脑、从城市神经网络到智慧社会……各种新技术和新概念层出不穷,如潮水般不断涌现,无论业界学界还是行业产业,科技领域探索者的知识容量都不得不呈指数式扩充。


当今时代,“5G+AI”被公认为是科技创新的下一个“超级风口”


7月22日,这两个备受瞩目的前沿科技领域分别传来新消息:华为手机正式宣布,中国首款获得5G终端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的华为5G双模手机将于4日后正式发布;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则在当日的《人民日报》刊发了署名文章《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国战略的科创板鸣锣开市,首批25家公司亮相,其中多数为有发展潜力的成长期科技公司。在科学探索中,有两种重要的促进力量:第一种是鼓励和认同,会帮助研究者增强对探索方向的信心和勇气;第二种是反对和批判,会帮助研究者获知探索路上的障碍和陷阱。



尽管前有华为5G海外建设屡屡碰壁,后有百度AI开发者大会“泼冷水”事件,更有不少人直言“不看好科创板”,可在当下这股愈发强势的科技浪潮之中,真正勇于探索的前进者无人退缩。


当科技发展的列车驶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一个在2000年前就已被人类发明的词汇——大脑,突然在前沿科技领域爆发。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脑风暴,正像2007年时便有人做过的那样,唱衰互联网的声音再度响起,称“互联网已死,人工智能让互联网进入历史的尘埃。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作为当下最为火热的科技话题之一,人工智能其实同样历经过诸多坎坷。在过去的60年里,人工智能经历了多次从“乐观”到“悲观”、从高潮到低潮的发展阶段。自1992年日本第五代计算机计划无果而终,人工神经网络热潮在20世纪90年代初“退烧”,从此便进入了寒冷而漫长的“AI之冬”


直到2006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杰弗里·辛顿提出深度学习算法之后,情况才发生转变。从2014年开始,人工智能逐渐被科技界、企业界和媒体界广泛关注,并且不断与互联网结合,引发了新一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这不禁使人在心中发问:沉默近20年的人工智能技术重新爆发,这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历史的浪潮来得如此猛烈,在5G和AI这些早已不算陌生的字眼之外,是否还有下一个所谓的“超级智能”正在背后悄然崛起?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发展观阐明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警示我们事物发展是无限的,螺旋式的辩证运动也不是一个封闭的,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辩证链条,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同样是螺旋式发展、波浪式前进的,要意识到我们时刻身处于某一场漩涡之中,又必须将眼光跳脱出所在的单一螺旋里。


对此刻以及未来科技发展的认识当诚如此。当前,已有一种特别的声音,对未来的科技前沿作出了某种预言:互联网正在从“网状结构”向“类脑结构”发展,由此产生的互联网大脑将数十亿人类的群体智能和数百亿设备的机器智能连接在一起,形成大自然前所未有的超级智能。这个声音的发出者是前沿科技趋势领域的研究专家刘锋。在他看来,互联网大脑决定性地影响了科技的未来,并且互联网大脑将会不断沿着智力能力、连接数量和覆盖范围三个方向进化,成为智商达到无穷大(IQ智慧宇宙=∞)的智慧宇宙或宇宙大脑。



历史的车轮总会轧出相似的痕迹。面对眼下科技领域正发生的一切,我们不禁会回想起40年前历史上发生过的一幕。1964年,马歇尔·麦克卢汉出版了著名的《理解媒介》,因其超前的媒介研究思想举世瞩目,却也饱受批判。直到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加速使人赫然顿悟:麦克卢汉的预言竟被证实了!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一切媒介都是人体的延伸”,而刘锋则认为互联网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是人类自己的延伸”。如今,麦克卢汉的预言已经实现。当人们开始回过头来重新审视麦克卢汉,并称其为“超越时代的预言家”,是否又正视了眼前这一场可能正在实现的前沿科技预言?崛起的超级智能,又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麦克卢汉式”预言?


刘锋曾说:“望着前方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宏伟的互联网大脑架构,我们惊叹于大自然‘看不见的手’的威力。50多年来,人类从不同方向推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并没有统一规划将互联网建造成什么结构,但有一天,当人类抬起头来观看自己的作品时,发现这个作品与自己的大脑高度相似,而且连接了数十亿人类群体智慧和数百亿设备的机器智能,共同形成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超级智能体,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这个宏伟的“人类的作品”,便是“互联网大脑”。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大脑”呢?


在新的世纪里,互联网已经突破了网状结构。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互联网正在向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


如果用文字描述互联网大脑模型,那么它的定义是这样的:互联网大脑实在互联网向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类脑巨系统架构。互联网大脑具备不断成熟的类脑视觉、听觉、感觉、运动、记忆、中枢和自主神经系统。互联网大脑通过类脑神经元网络(大社交网络)将社会各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人、AI系统、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自然各要素(包括但不限于河流、山脉、动物、植物、太空)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交互,互联网大脑在云群体智能和云机器智能的驱动下通过云反射弧实现对世界的认知、判断、决策、反馈和改造。


基于人类大脑的构造,刘锋在《崛起的超级智能》一书中描绘了互联网的未来架构。书中还对于科技前沿领域与互联网大脑的发展与关联等问题进行了厘清与解析,并为身处于当今21世纪科技浪潮之中的企业与个人总结、贡献了10条规则,昭示了互联网大脑如何影响科技企业的命运。“看不见的手”像幽灵一样盘踞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时隐时现。


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看不见的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看不见的手推动了生物的自然选择;而在刘锋看来,互联网大脑的形成过程同样存在这样一只“看不见的手”,悄无声息地牵引着21世纪前沿科技的演进与发展。因此,学会洞悉产业、科技与人类未来的风险与机遇,是应对正在崛起的超级智能时代的关键所在。


由图可见,互联网大脑的结构日趋复杂,越来越多的新元素、新概念开始相互交织。而这些代表着前沿科技、行业产业、科技企业、社会与哲学等诸多领域的若干名词,无不与互联网大脑架构的形成和发育有关。如果说连接计算机的世界之网是互联网的原有架构,那么由这些图示概念交织而成的互联网大脑结构则构成了超级智能的运行机制。在这一新兴崛起的科技名词“超级智能”的运行轨道里,人成为互联网定义中新的重要元素,传感器的加入使互联网产生感觉神经系统,云机器人和智能设备构成互联网的运动神经系统,构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大社交网络架构则是类脑神经元网络的技术基础……



互联网的进化:无尽探索


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曾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相对于每个“当下”而言的“未来”,往往可能是爆发式的、出人意料的。诚如前文所说,在通往未来的这条路上,无论身处哪个领域,都必定会受到许多阻碍。但前进者们只会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地向着更遥远的地平线进发。无论企业还是个人,无论是行业的领军人物还是心怀理想的跟进者,都有必要找准当下的定位,有决心且有信心成为推动这个时代前进的先驱者、当下预言的未来见证者,甚至创造者。


毕竟,谁又敢断定,此刻关于超级智能的预言在未来的某一天不会成真呢?


刘锋著

中信出版集团

-END-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崛起的超级智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