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渡十娘|马斯克上天入地,到底靠的啥"绝技"?

渡十娘all 渡十娘 2020-09-17

你做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文字|陈茶,Sunny,王芫,伊可

编辑|渡十娘 Eric.T





都说庚子年不太平。


然而,就在世界各地发生的灾难还历历在目之时,有一个人却"逆势而上":先是家中小六呱呱坠地;然后自家在中国的工厂率先开工;紧接着公布"星链计划",说要绕过5G,直接在天上给地球做一件"外衣",为全世界提供无线互联的服务;而上个周末他的人生再次开挂,继把特斯拉送入火星之后,他的Space X成功地将载人火箭送进了外太空...Elon Musk,到底有什么三头六臂?难道是外星人不成?!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龙飞船的宇航员到达空间站


渡十娘中有三个是特斯拉车主,妥妥的钢铁侠拥趸。其中陈茶是特斯拉"外脑",伊可则在硅谷目睹一切创业公司的传奇经历......我们都觉得有必要写一篇关于马斯克的文字来。


我们想了很多选题,但最后焦点还是集中在了他说的那句话上。我们抛开一切政治因素,只就事论事来跟大家聊一下:为什么马斯克会面对媒体吐出这句话。








马斯克说—

除了美国,没有一个地方能成就我的今天



陈茶:马斯克在上周接受彭博新闻记者访谈时说,美国至今仍是一片充满了机会的土地。除了美国,再没有另外一个国家,能够让他成为今天的他。

 

今天的马斯克是什么?他没有用“成功”二字,但无论按世俗的观点,还是按理想主义者的定义,他都是非常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美国对马斯克而言,特别在什么地方呢?他没有直说。我觉得在这里,用美国国歌里唱的两句来回答这个问题再贴切不过——这是“自由的土地,勇敢者的家园”。满腔热血的马斯克带着梦想来到了一片自由的土地上,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他。
 
美国是崇尚并热切鼓励自我实现的国家。美国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孩子寻找梦想发现自己的激情所在,并为之奋斗,若还能让世界变得更好,那就是很有成就了。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因为一个人,只有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才可能全身心投入,百折不挠,并从中获得深刻的快乐和满足。
 
他们能将这样的鼓励做到什么程度呢?我举个小例子。我在美国念研究生时,作为研究助理,免学费后,每月能拿到近900美元的生活费。是从NASA(美国航天航空总署)拨发的研究项目里开支的。这对于当年从人均月工资不到20美元的中国来的留学生,真是雪中送炭。我有次跟导师聊天时提到了自己复杂的心情。我说如果我将来毕业后要离开美国的话,真的会很内疚。导师马上说,你完全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这笔钱是对你才华的鼓励,是不求回报的。你将来自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干嘛就干嘛,只要遵从你内心的呼唤,做自己喜欢的事,实现自己的理想,那就是最好的回报。
 
我花了好多年,才慢慢回过神来。所以今天,我很能理解马斯克关于美国的那番话。
 
与这个精神相匹配的,是它的一整套制度措施,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Sunny:马斯克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另外一个国家能像美国一样让我取得今天的成就。


这番话,喜欢“政治正确”的人很容易理解到“爱国层面”,其实我体会到他同样作为一个新移民,对美国这个国家当中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观,乃至教育体系,硅谷的创业机制等等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当然,狭隘的“爱国主义者”们会跳出来说,那不是“抹黑”他的“祖国”南非么?对不起,如果不是今天他这么讲,我都忘记了他来自南非了。在我心里,他就是一个美国人,一种美国精神的很好的体现:充满想象力,积极进取百折不挠。跟同样具有争议却大大改写了人类历史的乔布斯一样,他们用自己的人生告诉世界:活着,就是来改变世界的!


我的儿子今年七岁,前面六年是在上海渡过的。来美国以后我发现“突然之间”他思考的问题已经跟以前大大不同:抛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美国铺天盖地而来的“学习”氛围是非常关键的。当图书馆和博物馆随处可见,当孩子们不再每天回来做功课,不用纠结于“的地得”用得是否准确的时候,他们开始有大量的时间接触大自然,研究科学问题,探索历史和人文,包括通过很多影片,书籍等来改变自己对世界的一点一滴的认知。


我是带他去科学博物馆,在世界上最大的环幕电影院看马斯克的纪录片“登陆火星”的。马斯克要移民火星,还把特斯拉送上了火星,这确实是特斯拉车主们特别觉得自己也跟着牛逼的地方。


我跟很多特斯拉车主聊天,都有同样的感受:开过特斯拉你不会再要开其他车了。


确实如此。不过,儿子跟我说,他将来长大了就是要让特斯拉能够“飞起来”。我觉得很好!无论能不能实现,但是至少他“敢想”,马斯克不也是从“敢想”开始的么?!


这次中国从美国撤侨,首先都是一些小留学生。看着那些小小的身影在机场晃动,感慨现在的孩子留学的年龄越来越小:一方面是中国的老百姓确实富裕了;另外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是仅仅把孩子送到美国学习课本知识(这一点,中国真的更加厉害一点),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更丰富的见识(中美两地的),以及探索世界的兴趣不要太早被应试教育扼杀了。(BTW,我并不反对应试教育的。尤其在故宫偶遇一群打着"清华北大班"旗帜的毛坦厂的孩子们,我更加坚定:如果没有这个尚且相对公平的高考机制,这些农村孩子哪里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让人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很多美国科技大佬都喜欢“东方神秘文化”:小扎就不说了,中文杠杠的;乔布斯更是佛教徒,打坐,练瑜伽,吃斋;可见东方文化中有很多的东西会给到他们灵感和启发。比起那些喊着"全盘西化"的人来说,我更主张年轻的一代能够学贯东西;而中国的“后浪”们更能够在探索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重拾东方文化中的精髓。否则久而久之,也只能沦落为不东不西的"四不象“而已。


再说马斯克。马斯克这次给他的飞船起名“龙飞船”,惹得央视直播的时候很多可爱的“爱国者”们误以为华为(或航天部)发火箭了,留言六万多条,一声一声惊叹:我们又厉害了! 这都哪跟哪儿啊?他们也许忘记了一点:所有的“厉害”都是靠“学习”和“成长”来的,而不是靠贬低别人,或者嘴巴上叫叫得来的。(BTW,这里绝对要给央视点赞!在中美关系如此剑拔弩张的当下,还能把宝贵的时间留给“美帝国主义”的火箭发射—因为这不仅仅是美国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一个进步!)


有人说,你来美国,如果没有进入美国的大学校园,就Get不到它的“强大”的原因所在。深以为然。很多国人到美国走马看花一番,就感叹:纽约哪里比得上上海那么现代?!但他看到的,绝对是表面的:因为你不去华尔街的办公室,不去百老汇的后台,不去SOHO的小店,甚至Chef Chang的厨房,你都很难理解这样一个社会系统在如何运转。


一方水养一方人,美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养就了一群"马斯克"。




王芫:转学,美国教育制度给学生更多机会。

 

我对马斯克的学历特别感兴趣。马斯克18岁那年从南非来到加拿大。当时他身无分文,为生存做过各种工作,包括种田、伐树。打了两年零工之后,他进入了加拿大的女王大学。这所学校在加拿大排名10至15之间,世界排名250至300之间。在女王大学读了两年物理之后,他获得了宾西法尼亚大学的奖学金,转到了宾大。宾大对马斯克的成长非常重要。宾大有个著名的沃顿商学院,马斯克用了两年时间,从沃顿商学院和宾大物理系取得了经济学和物理学双学士学位。在商学院的一份作业里,他表达出了对新能源的兴趣,而且为新能源如何挣钱规划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份作业得到了98的高分,教授评价说:“(马斯克)展现出了将艰深的物理学概念用于发展营利性企业的能力。”马斯克还在这里找到一个小伙伴Adeo Ressi。Ressi后来也来到硅谷成为一名实业家,两人至今保持友谊。


所以谈到马斯克,我特别想指出他是一个转学生。当年他申请大学的时候,做不到一步到位上宾大,所以他就走了一条转学的道路。众所周知,报考美国的好大学要有出众的GPA、标准化考试成绩,还要有各种竞赛成绩、社会活动记录。我们的孩子全职上学都忙得不亦乐乎,马斯克当时要打工养活自己,根本无法准备这套材料,所以他只能选择申请手续简便的加拿大公立大学。另外,女王大学经济实惠。加拿大居民只需要交每年6000多加元的学费(现在的数字,不是1990年代的数字。现在对国际生收费两万多加元)。这个价格是当时的马斯克能够负担得起的(作为加拿大居民,如果他属于低收入,是可以减免学费的)。


说到制度,我们可能一下子会想到选举等等制度安排。其实允许转学也是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安排给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上升通道。有些学生就是比较晚熟,在高中的时候没有把精力放到正业上。如果在中国,那就是一考定终身,只能在研究生阶段再找出路了。但是在美国,转学制度使得学生在进大学两年后又获得了一次选择的机会。


我身边转学成功的例子很多。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女儿是加州居民,高中毕业上了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两年后转到了康奈尔。另一个朋友是北京人,女儿高中毕业从中国考上了瓦萨学院,两年后转到了哥伦比亚。我还认识一些本土美国人,他们根本不把高中毕业时的大学申请当回事儿。他们直接主张孩子上社区大学,在社区大学里学习基础课,获得了见识和方向之后,再转学到一个合适的四年制大学去。这种想法在华裔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恐怕不是主流。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想让孩子高中一毕业就申请到心仪的大学。这当然没错,我只是想说:在美国的教育体制下,就算你没能一步到位,也可以一步上一个台阶。是金子总会发光。

 


 伊可:马斯克的经历,让我感触最深是他一直不停往前走。创业从Zip2X.com and  PayPalSpaceX,他从来没有停下来过。

 

24岁创建Zip2,拿到天使投资,做的是城市网络指南,拿到《纽约时报》和《芝加哥论坛》的合约。后来象乔布斯一样被撵出,不过在1999年公司被收购,他的原始股份让他分到了两千两百万美金

 

两千两百万美金,对很多人是财务自由了,可以歇了。可是他没有,他拿了一千万美金出来创建了X.com,一年后和另一家公司合并有个共同产品PayPal。2001年公司改名成PayPal,2002年被EBay收购。

 

这里给大家说一下PayPal和EBay,万一有人不知道:PayPal相当于支付宝,EBay相当于淘宝。当然马斯克早早卖了PayPal,支付宝今天做得比PayPal成功,可是网上支付这个方式,鼻祖是马斯克

 

马斯克卖PayPal套现一亿六千五百万美金。如果两千两百万美金不够多,那么一亿六千五百万呢?够财务自由了吧?大多数人应该会选择退休,可是马斯克没有。他花了一亿美金创办SpaceX。航天技术基本上所有国家都是国家出钱,因为太烧钱了,而且完全看不到回报。马斯克拿出一亿美金来烧,这个勇气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所以他今天功成名就,在人类历史上写了一笔,大家也不用艳羡,成功不能复制,因为你想想如果你财务自由了,你会这么玩么?玩得那么有理想,还玩成功了。

 

他自然是聪明绝顶的,他也是异常努力的,天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阵子他把特斯拉的首席营运总监气跑了自己卷起袖子自己来,连着几天不眠不休解决特斯拉3型生产问题。。。我仍然觉得聪明的人很多,努力的人也很多,可是能够有魄力拿一亿美金出来玩看上去没有回报的梦想的人,没有别人。

 

再说创业,大家都说硅谷是创业天堂。马斯克创了一次又一次,都成功了。如果在别的地方,结果会不会一样?答案是不一定。硅谷的优势别的地方很难取代。一个是人才聚集,附近有史坦福伯克利两家世界顶尖学府,还有世界顶尖高科技公司。新毕业的学生,或者是在高科技公司做腻了想出来自己闯,一下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人才宝地。不但是想创业的人才,还有想进初创公司赌一把的人才。因为有好的主意,有投资,没有足够相应人才帮你一起做也是白搭。


还有一点是理性面对失败。初创公司成功率只有10%,失败是家常便饭,重新再来,硅谷还有的是别的机会,人才可以继续初创。玩腻了初创,也可以去500强大公司过低风险稳定爬梯子的生活。


在硅谷,失败永远不是结局





锁定渡十娘,回复“成为”获得最新视频



不要错过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


  1. Sunny:这才是最美的风景线

  2. 陈茶:你们根本想不到60后的童年有多狂野

  3. 她宅在硅谷山中桃源,怎会怕隔离的寂寞?(上)

  4. 黑人之死与警察集体下跪:向一切歧视说NO

  5. Sunny:我在后院种了点葱

  6. 伊可:有个"懂事听话"的孩子千万别高兴得太早

  7. 沙田山居:我的又穷又馋的童年

  8. 陈茶:你们根本想不到60后的童年有多狂野

  9. 伊可:“制裁”中国,硅谷答应么?

  10. 她住在硅谷的山中桃源,怎会怕隔离的寂寞?(下)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图片 I 网络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周仰之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