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十娘|2020大选:你是选人还是选价值观?(下)

渡十娘all 渡十娘 2021-01-22


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陈茶

编辑|渡十娘 Eric.T








  



在这座房子里,我们相信:

  


黑人的命也是命


女权是人权


没有人是非法的



科学是真



爱就是爱



善意是一切






相关链接:  2020大选:你是选人还是选价值观?(上)

之五


扯远了,还是讲回“红脖子”吧。


我在去年秋天回了一趟爱达荷州。那是我踏上美国大地时,第一个落脚地。过去说到“红脖子”,我常会想到我曾经熟悉的爱达荷的那些种土豆,麦子的质朴的农人。


再次站在爱达荷西部属于著名的 Palouse 地区的麦地边


爱达荷民风保守,白人占压倒性多数,宗教势力强大,是美国政治版图上酱红色的地盘——民主党人从来都不可能在此地有翻盘可能。就算在2016年的统计中,很多美国的传统红州,面对25岁以下的年轻选民的民调显示,如是他们作为选民,那些红州会翻蓝。而全美就只有爱达荷,哪怕全由25岁以下的选民来选举,仍会是深红色,可见此地保守力量的强大、深入人心。


我在1989年的早春带着中国传统价值观到达爱达荷时,发现中国文化里看重的很多东西,比如勤奋,自立,谦逊,节俭等等,与当地民众的价值观相当契合。我在学校里的教授们清一色铁杆共和党人。周围民众多为新教徒,摩门教徒也不少。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他们的信仰和生活实践让我原有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得到加固。这是共和党推行的理念中令人感到亲切的领域。


母校座落在酱红色的地盘上


爱达荷的“红脖子”们跟曾经是民主党铁盘的锈带产业工人也是完全不同的一类人


我们大学城所在的地区基本没有工业,当地的“红脖子”们祖祖辈辈在地里林间耕种,质朴勤劳,不曾经历过工业化的洗礼。那里地广人稀,除了地方教会之外,基本没有其它可依赖的机构和组织。他们精神上靠宗教,生活中靠自己。当然也没有过产业工人失业的痛苦。就全球化而言,甚至可以讲,他们还是受益者——美国的农牧产品无疑是全球市场的硬通货。


在这里,除了种地之外,工作机会不多。但人们看上去并不那么悲观。而且在深红州里,政府本来就小,基本职能降到最低,长久下来,人们也不对其抱有幻想。如果走过那里的乡村,房破车旧的环境,确实有些悲凉,但辛劳种植的农人都可温饱,无所事事,吸毒吃救济的人很少见到。


Palouse 大地上的农舍 / 鲁鸣  摄


所以爱达荷乡间虽也灰颓,却不是《乡巴佬的挽歌》里的那样的败象。所以“红脖子”跟“红脖子”也是有别的。川普在此地得势,并不意味着这里的红脖子们喜欢他,而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投民主党。这是美国相当一部分农业红州的底色。


由于文化的局限性,这些红脖子们的目光让土地圈住了,他们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也不想了解。基本是以身份选队站。民主党近年对环保的强调,对绿色农业的推广,也让农民们恐慌和抵抗。


左和右的选择——爱达荷红脖子们的幽默 /鲁鸣 摄


说到这儿,我想到了在那儿认识的越战老兵Ted。


回到了系里的楼前,现在已不能随便出入。当年Ted就是这里的清洁工


我上学时,经常夜里会到系里自习,一是我住得离学校近,二来研究生们在系里都有办公室,大家在一起热闹好玩。系楼里的清洁工是参加过越战的老兵 Ted 和太太。每天夜里去自习,基本都会跟他们碰上


Ted身高一米八十几,戴副眼镜,花白的头发剪成平头,总是穿着工装裤,配色彩鲜艳的大格子衬衫。他和太太总在傍晚开始工作,工间吃吃三明治,直至下半夜才回家。Ted 很健谈,又幽默,最爱跟我们聊天,东拉西扯的,每天看着都很开心。Ted告诉我,他在越战战场上做汽车修理,在战场上受过伤,伤过的腰不时会疼。回来后,也干过些别的活。临老了,来大学里做起清洁工,是生活需要还是打发时光呢,他没有说。


在大学校园里当清洁工的收入很可能拿的只是最低工资,但Ted做得很高兴。他和太太没孩子,住在离大学城二十多分钟车程的乡村小镇上,我想是因为生活费用更便宜。他说太太早先经营一家小礼品店。自从他做了清洁工总是上夜班,两人的工作时间岔开了,两人相处的时间就少了,太太就将礼品店关了,跟他一块来大学里当清洁工。


Ted 太太话不多,总在那儿闷声干活。Ted 则兴头很高,一边干活一边跟我们聊天开玩笑。他告诉我,他有个兄弟是美国著名的绿色巨人食品公司的副总,事业非常成功,住在洛杉矶。兄弟俩关系也不错,过年过节会通个电话什么的。对那时仍是美国新鲜人的我,这一切实在有些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每每谈到一些令他不满的政府政策,他就会激动地说,作为纳税人,他非常愤怒——“那是我付的税!”说得理直气壮。Ted当然是铁杆共和党支持者。也是红脖子代表之一。


时隔近三十年回到大学城,看到母校有不小的变化,还是令人欣喜的。


在学校新改建的图书馆里


但是,校外那似乎完全不曾变化的一切,却令我非常惊讶。


我想起在我离开后,也已离开那里的导师曾在信中说,他刚回去了一趟,一切都那么平静,安宁,“但是,这儿却很缺乏机会”,年轻人的机会。我将那信一扫而过,作为一个跑到了加州去的年轻人,我并不在意那里的机会。现在我再回来,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我深受触动。


如果我们对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是对历史过于快速的“抛弃”持着负面的评价,当我面对这里三十年几乎不曾变动的生活,不知该是喜是悲。


当年大学城里热闹的Palouse Mall,如今一派萧条。


我专门去了以前和女同学们最喜欢闲逛的购物中心,本想的是重寻当年“橱窗购物”的乐趣,可看到的却是电商冲击下的一派萧肃。整个购物中心显得如此败落,里面已没几家店子开门了,那家曾经让人流连忘返的总部在西雅图、代表中产阶级雅致生活品味的 The Bon Marché 早已退出不说,连 JCPenny 这样的百年老店也养不活了而我匆匆走过小镇的街区,几乎没有看到任何新的建筑,我凭记忆去看了过去喜欢的居民区,感觉一切看着都那么老旧,令人伤感。


不变的只是大自然。



Palouse 的秋天


朋友带我去看西北著名的麦地风景地标。一路风景如画,十里百里才有稀落的人家。久居加州,忽然会为在这样的旷野里农人的寂寞忧心起来。同去的美国人告诉我,这些农人——共和党永远的支持者们,喜欢这样的生活。他们靠信仰生活,并不要世俗的繁华。


我想起了Ted。他还在吗?面对今天的这个世界,他会有什么意见?



Palouse春色


之六


“谁要去加尼福利亚呢?——那么混乱,污浊,恐怖!“——这是我当年毕业时,告诉这儿的人们我的去向时,他们说的话。可是,这儿没有机会啊——对年轻人,对漂洋过海来看世界的人,这儿真的不能提供更多的机会了。


这是我如今辨识出的另外一抹红色。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在广西南宁跟年轻的美国女教师学着英文。那个来自科罗拉多小城中产之家的美国姑娘Beth,成了我亲密的朋友。她那个寒假刚从西双版纳旅行回来,跟我讲起她们在那儿迷路后,如何被乡间的傣族人热情接待。Beth在她长长的叙诉之后,很重地叹了一口气,说她看到那些在一旁忙碌做饭,喂鸡带娃的傣家妇女,好感慨。对漂洋过海去看世界的Beth而言,看到这些傣族父女可能一辈子就住在那遥远闭塞的山间、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当然难过不已。


我那时正要赶着出门去看世界。听了也一起长叹。


我在后来看世界的旅程中,常会想起Beth当年的叹息。我今天已经能够明白,没有看过,也许并不一定就会错过什么。但我还是觉得,看或不看,应该成为人有机会面对的选项,而不是无法更改的定案。这就叫机会。人要有选择的机会。


重回爱达荷,竟让我想起了Beth的西双版纳之叹。


我当年离开爱达荷,在美国东南西北绕过一圈之后,来到硅谷定居、工作,转眼,这里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是美国的另一副面孔。是世界眼中的另一个美国。


更多来去匆匆的各色人等,更多更强烈的观念碰撞。我像一个跌到了海洋里的人,摇摇晃晃地在甲板上站起来,看到的是一片汪洋。


蓝。深蓝。


在九十年代早期,我曾到位于首都华盛顿郊外的NASA GSFC 短期工作过。至今难以置信的是,当年哪怕是在美国航天航空总署(NASA)这样高大上的工作环境里,白人老科学家和老工程师们,在谈到少数族裔,特别是谈到非裔美国人,甚至是在涉及两性关系话题时,按今天的标准,都是如此的“政治不正确”。在工作场所里拿非裔来取笑时,“黒鬼“这样的用词脱口而出,作为社会新鲜人,我隐隐觉得不适,却无所适从。


他们当然也不会不敏感,见到我尴尬的脸色,总会马上说,华人是美国社会的模范少数民族,大家对你们特别尊重。我对这样的解释,却越来越不能满足。到了今天,美国社会经过一波波对“政治正确”的强调,我们已面临与九十年代完全不同的政治氛围,我更喜欢这样有自觉边界的环境。


奥巴马参选总统的2008年,在那个历史关口上,因为对奥巴马所承诺的“希望”有着困惑,我放弃了投票。奥巴马执政八年的结果,美国的政治环境发生了更为重大的变化,我也一直在消化中。我个人同意,这些年对政治正确的过度强调,真有矫枉过度之嫌,其结果带来的对不同意见方的压制,是值得警惕的。而一个共生的、相互平衡、妥协的政治生态,应该是我们的追求。


直到2016年,当美国有可能出现女总统的时刻,我决定为她投出自己的一票。历史作出了与我的意愿不同的选择,川普做了四年美国总统。我无意在此评说他的是非功过。我更在意的,是川普的出现,让我有机会看出了常规视野之外的东西,并且让我下决心回了一趟爱达荷。


2020的过山车现在在总统大选的站台停下了。上车和下车的交接,当前仍在风暴眼中。凭着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我们将再次上车,向下一个站台奔去。



(完)




你是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我们是认真的!— 写在《渡十娘》破万之际



昨日更新:

客厅热文:


热门文章:


十娘专栏:


其他: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陈茶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