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 | 范仲淹《岳阳楼记》(李山)
【往期选链】
“中华经典资源库”是一个展现、阐释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型公益视频资源建设项目,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为贯彻十八大“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启动的重大项目。其意义就在于从思想、情感和艺术等多个角度展现经典的独特魅力,发掘经典的时代意义,引领大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华经典,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讲解专家: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大家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
我们读这篇作品,我们的感受好像是作者登上了岳阳楼,然后想四时光景,然后产生了激情澎湃,然后说名言。但是种种迹象表明,范仲淹没有,起码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没有在岳阳楼,这是他的朋友,也就是这篇文章谈到的滕子京,给了他一张什么呢,洞庭晚秋图,然后请他写这篇记。
这里边涉及到庆历四年,这是仁宗的年号,庆历。范仲淹庆历新政也发生在这个年头,实际上它是一个纪年。滕子京这个人叫滕宗亮,他的名叫宗亮,字子京,古人称谓人总喜欢称字,朋友之间称字,称名太生分,谪守巴陵郡,注意这个谪字就是被贬了,到巴陵做太守,也就是洞庭湖所在。过了一年,越明年,就是过了一年以后,政治兴旺,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我们今天还在用这种词,于是怎么样呢,于是就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这个楼在洞庭湖北侧。那么这个楼的出名不是从这儿开始的。这个楼的出名是从唐代开始的。
接着下面就是写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说而不说,不说而说,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所以这个观有可能是看这个图,这儿很含蓄。我看巴陵的这个胜状,就是这种江山之美,它这个气象万千等等,但是前人说多了,已经说的不少了。我不再说了。
虽然他说不说,实际上前面说了一说,这儿还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把洞庭湖地理,交通,位置说了,但是更强调,“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也就是说我下边写景不是为了写景,是要找这个异。
说当我们阴天的时候,有风浪的时候看这个洞庭,我们看到的是什么,这就是主观,情人眼里出西施,主观上我们一切景语皆情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注意,这都是有夸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带有夸张色彩的。忧谗畏讥,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满目什么,满目萧然,我们内心世界是什么,迁客骚人,什么叫迁客,抱歉,这儿没出现。写到了什么,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注意,这些景象,虎啸这种景象洞庭湖未必有,但是他抓过来,营造这种景象,为的是跟下边对比,说在这样一个阴天的一个气候不好的情形下,登到这个楼上,会引起我们很多消极情绪。我们的畏惧情绪,这个时候感集而悲,就会引起极度的悲伤。这个景象是它的负面描写。
你看这多漂亮的景色,注意这句子,这是吸收了骈体文,以四字句,你像波澜不惊,上下天光。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对偶。岸芷对汀兰,这都属于过去骈体文的加法。把这些引到了他的文章里面。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这写洞庭湖太好了,等到洞庭湖波光粼粼一片宁静的时候,满月照耀,长烟一空,长烟就是云,皓月千里,多漂亮的景象。所以这个浮光跃金指波光,波光粼粼,里边有银色的,有金色的,这个时候静影沉璧,就是写月亮,这个时候人们在洞庭湖采藕,打鱼,渔歌互答,你一声我一声,说这个时候怎么样,此乐何极!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
登上这个楼以后高兴的不得了,什么朝廷、政治、个人名利的宠辱得失,都可以忘掉。这个时候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两段对比着写,一段是看到洞庭湖波涛汹涌的时候,阴天下雨的时候,把人的情绪弄的很低落,忧谗畏讥,觉得这个世界上恐怖,战战兢兢。然后洞庭湖又呈现它非常美丽的那一面的时候,人们又开始扬扬自得,宠辱皆忘,真正是得意忘形。所以这两段文字对比,把人在自然面前,在自然景象的影响下那种情绪的波动非常鲜明地,甚至是突出地把它表现出来了。而且这个笔法随着所要描写的现象特别好,写阴天下雨,写刮风,注意他用的是很多这种消极的词儿,表现消极情感的词儿,写积极的时候他又一幅如诗如画的笔来描写。总而言之对比中突出人的情绪的变化。注意这儿为下文实际上在做铺垫。
说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非常去求,去摸索,去寻找,去体味古仁人,就是古代有仁者志向的人,他们的心。或异二者之为,他们可能跟这些人,在洞庭湖这些迁客骚人,这些商旅之人不一样,不一样在哪儿,注意下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才是他要强调的人,这就是说你看了阴天你就消极,看了晴天就积极,你这种人,当然你是正常人,你不是坏人,但是你是一个气帅志的人,按照孟子的话说你是被情绪左右的人,但是范仲淹所要追求的是一个什么,志帅气,人格坚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乎什么,超乎这种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波动的之上,有一个主心骨的人。
所以这篇文章到这儿以后,开始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了。接着又是引申,说这种人怎么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实际上这也是互文形式,他居庙堂之上忧其民也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忧其民也忧其君,这个都是互相映衬的,这个就是中国在语言句法上的一个独特之处,你不要片面理解,说在朝上班就把君主忘得干干净净,不是那个意思。那么是进亦忧,退亦忧。注意这就是范仲淹的性格。进,升进了忧,贬退我,忧,这就是北宋士大夫主体精神,历史主体精神的一种展现。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是没有乐,人整天忧,精神偏枯,也要乐,但是一定是公事在前私事在后,这就是什么,士大夫对得起国家。
我们往下看,说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要是没有这种人,微就是假如没有这种人,我跟谁一起同路呢,我跟谁一起完成我们人生的,归就是归去的意思,归去,趣味。所以这个强调的是什么,强调赞美了这种,他没有说我,实际上范仲淹本身就是这样的,但是他认为有这样志向的人,才是我,我愿意跟他结伴走完我们的人生,归去,实际上带有价值追求,就是一个人的活着为什么,就是归。归去也可以说一起去,有点儿目的地的意思,但是他代表是价值追求。
【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