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艺·对话 | 桑火尧:破而后立,方见境象

保持理性观看的 在艺App 2020-09-01


桑火尧说:“相较于北方,我更喜欢南方这种温润的感觉,温度和湿度都很适宜。虽然因为工作原因而留在北京,但我也会频频往返与两地,朋友们都说,我的工资几乎都花在路费上了... ...”

创作中的艺术家 桑火尧


桑火尧是绍兴上虞人,对江南水乡景与物的眷恋,在与他的交谈中时刻都能感受的到。他说,地域性对于一个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的影响太大了。的确是这样,在他的创作中,他给予水墨在绢上最大限度的自由,因为水的流动性会给画面带来无限的可能,而江南湿润的空气为这种可能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水”这一元素所有的特征也都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之中,可以说是其创作的灵魂之所在。画面中色块的层层叠加,犹如水面微波荡漾的光影,给人带来无限的光明和希望,即使在他所创作的巨幅作品面前,你也不会感觉到任何压迫感。他把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巧妙的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力量,像水一样流淌到人的心里,润物细无声般的慢慢弱化所有的情绪,使观者感受到一种平静和安详。


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言:“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像大海航行中的灯塔,给人带来光明、希望,同时也可以抚慰人的灵魂,让人变得宁静。”

  桑火尧,《千重境》,绢本水墨,546×218cm,2016



境象空间的回响

除此之外,桑火尧在艺术创作中,立足东方哲学思想,集宋元绘画艺术之精髓,经过二十年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境象主义艺术观和方块积叠的方法论,并成为其作品极具辨识度的艺术语言和绘画符号。

中国人讲“无规矩不成方圆”,”方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理性的、克制的象征,但在为人处事上又讲“八面圆通”、“ 言方行圆”等。桑火尧将东方哲学中这一矛盾观融入到其水墨创作中,利用水墨自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去对话画面中方块形的笔触,展现出一种控制与反控制的对抗性力量,同时在这种力量的催化下,形成犹如中国陶瓷自然裂变的画面效果。而积墨法则受“米家山水”的影响,特意减弱传统水墨中“线”的禁锢,而凸显墨色在堆积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层峦叠嶂的飘渺感,并将观者带入到一个神秘、崇高、深邃而又静谧的空间,这也正是艺术家所提出的“境象主义”艺术中的审美语境。

“境象主义-桑火尧作品展”现场,龙美术馆,2019

此次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的“境象主义-桑火尧作品展ㆍ上海”,共展出52件作品,包括绘画、装置以及新媒体等形式,其跨度为二十年,这次展览可以说是对艺术家所提出的“境象主义”艺术观的完美诠释。作品《千重境》墨色深重,其深邃而又宁静的厚重感充斥着整幅画面,而作品中间若隐若现的微光带来的神秘色彩,让观者产生无限的遐想,引人入胜仿佛被带入到一个多维度的空间之中。而装置作品《二十四史—关于时间与空间的回响》由24块方形焦木组成,而木块虽被烧焦但年轮纹路依然可见,它是生命痕迹的见证者。“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是历史的见证者,艺术家以此来命名也是因为二者担负着同样的使命。世间万物即使随着时间的更迭消失了,但是却会在时空中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被记录、被感知,就如同被烧焦木块上的年轮,随着木屑的脱落却愈显清晰,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一定会在某个特定的时空中作出回响。

而此次展览由著名国际策展人格雷ㆍ杨森(Gregor Jansen)策展,桑火尧认为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东西文化理念相碰撞的机会,他会从一个不一样的切入点去理解和认识这些作品,最后展览也会呈现给观者一个不同的视角。
 

 “境象主义-桑火尧作品展”现场,龙美术馆,2019


艺术不破不立

在  艺:这次展览您主要想表达一种怎样的艺术观念和思想?

桑火尧: 作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在知识构建和作品的表达形式上必须是丰富多元的。自1998年以后,我一直在探索如何从传统水墨走向当代性水墨的转变,如今,转眼二十年过去了。那么这次展览是我二十年以来对“境像主义”艺术观和方块论相结合的一个探索的总体呈现,“境像主义”既是我创作时的思维方式也是我所提出的一种艺术观念。

桑火尧,《恒 0.9》,纸本水墨,122×122cm,2003

在   艺: 境象主义”的主要内涵是什么?想要向大众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绪呢?

桑火尧: 我的“境象主义”作品里面是没有形的存在,只保留东方那种虚无的空间感觉,但空间里边是有观念性的。这种观念是我这一代文人和艺术家要表达的形而上的思辨性。同时我也希望给观者提供一种精神上的食粮,让他们能够在作品当中更好的改变自己对艺术、对人生、对社会的这种理解和看法。希望我的作品可以给他提供一种心灵上的交流。当你快乐的时候能够看到我这里边是千山万水有很多情绪所在,痛苦的时候也会给你调节一下,让观者感觉似乎里边有点儿光、有希望。
 

创作中的艺术家 桑火尧

在   艺:  在您的艺术创作中是否有尝试去打破传统艺术中的一些禁锢?

桑火尧: 中国传统水墨画中讲求用线,书法也是用线来表现的,从北宋开始,中国文人画中的线性文化有书写性、写意性。线当然是很好,但是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呢?艺术不破不立,只有破了以后才有可能性,而这根线也一直是统治和禁锢了艺术的转型.所以,我要把这个禁锢打掉,用方块来替代这根线。所以我的作品每一张都是从一个方块开始的,而且方块基本上都差不多大小。

在   艺: 作品中“方块符号”的创作理念是什么?

桑火尧: 我的“方块符号”也是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说天圆地方,中国汉字是方块字,易经八卦、六十四卦,卦相都是方形的,不是随意什么形状都可以的。同时中国很多的空间一眼望上去也都是方形的,中国有句话叫: “无规矩不成方圆”,方形是有棱有角,是一种很坚硬的,有规矩的形状。另外,我作品中的块面其实是用工笔晕染方式来画的,并非以一笔代之。在南方创作的好处就是,一笔下去,墨会慢慢干,在这个过程中水墨有一个控制和反控制、规矩和自然性的关系,在水墨自然生发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瓷器中叫窑变,水墨亦是如此。墨在纸或绢上,你会感觉它在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不可预知的结果,也是我的作品中具有生命力和灵动性的地方。

桑火尧,《世界的希望-1508》,纸本水墨,398×398cm,2015



一半靠悟性,

一半靠“天意”


在   艺:艺术家的创作跟其所生活的地理环境有关系吗?

桑火尧:太有关系了,我是绍兴上虞人。绍兴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是很多的,其实这个是跟环境有关系的。当年王羲之、谢安,包括明朝的徐渭以及陈老莲都在绍兴这个地方隐居过。一方水土培养一批艺术家,艺术家其实是一半靠自己的悟性,还有一半是靠“天意”,这个“天意”就是环境,当然不是说别的地方不能产生伟大的艺术家,但是半部中国美术史,基本上是以江南地区的艺术家为主的。

在   艺: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的笔墨在您的作品中是怎样体现的?

桑火尧:在传统绘画中,我们讲墨分五色,那在我的作品中墨色的运用也是非常注重其丰富性的。同时,在创作中,我也喜欢用淡墨入画,很多人看到我的作品时,会觉得有些地方墨色偏青,但其实用是一种墨色,因为用笔的不同会造成墨色在画面上呈现出来的色调产生差异。我的一件作品通常要画一个多月的时间,所以,用墨一遍一遍的叠加,在这个过程中,墨色的丰富性就表现出来了。

  桑火尧,《云之上》,绢本水墨,546×218厘米×3,2018


在   艺:不同地域的水与墨调和后,因为水质的差异会造成画面中的墨色有所不同吗?

桑火尧:有不同。黄河水、长江水、西湖水、喜马拉雅的水我都用过,这里面因为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不同都会使得水的颜色会有微妙的变化,比如黄河水,因为里面的矿物质元素而造成了水是黄色的,而纯粹的黄河水即使不调任何颜色直接画在纸或绢上后也会出现不同层次的色相,所以在与墨调和后的墨色肯定也是不同的。再比如说喜马拉雅那种矿脉当中出来的水,水质会比较硬一些,将它与墨调合后在绢上呈现出来的感觉与沉静的西湖水调出来的色相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水本身也是墨的一种。那么在中国水墨画中,水可做文章,墨可以做文章,水和墨合在一起各种浓淡不同的比例可以做文章,水和墨里边不同的元素,不同的金属和其他矿物质可以做很多的文章,所有的这些因素最后成就了画面中墨色的丰富性。

  桑火尧,《理想的世界》,绢本水墨,398×1090cm,2019



大海中的灯塔

在   艺:您的作品中色块模糊向周围扩散的过程中体现了一种张力,这种力量让我想到了罗斯科的作品,您是如何理解他的作品?他是否对您的艺术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桑火尧:首先,我认为罗斯科的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悲悯的情绪,悲怆的元素会比较多,这跟他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大的社会环境有关系。我的创作始终坚持从东方根性文化出发,更多想表达的是希望、一种正能量的情绪,以及高山仰止的状态,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像大海中的灯塔,对观者具有一定的指引性,能够抚慰人的心灵

另外,我很崇拜罗斯科,他虽然对我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却有殊途同归的感觉。这次展览中,我创作的一件作品其主要用意是在向罗斯科致敬。艺术是无国界的,中西方文化在某个时刻总是会由于不同的契机而相互交叉或相互交融。

桑火尧,《浩瀚宇宙》,绢本水墨,360×360cm,2017

在   艺:当代水墨艺术家需要具备诗书画印这方面的素质吗?

桑火尧:诗书画印是古人在艺术创作中的基本要素,但是作为当代水墨艺术家不一定非要具备全部诗书画印的能力,但他一定得具有非常深远的文化思想和艺术思考以及全新的艺术观念,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思考的东西一定是深层的,基于本国的以及世界的文化思考,同时又有自己独特而又强大的个性和面貌。一位艺术家具备诗书画印的能力,说明其内涵和文化修养是丰富的、全面的,这个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   艺:您认为在国际语境下,当代水墨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桑火尧:我觉得未来中国水墨应该是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今天,在这个东西文化交汇的时刻,具有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的艺术作品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中国水墨具有东方独有的个性,是属于我们民族根脉血液里的精神所在

在   艺:您希望您的作品最终的归宿是在哪里呢?

桑火尧:我认为他们是属于大众的,属于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我希望能够让国际艺坛可以认可中国当代水墨在国际当代艺术中的地位。



桑火尧


桑火尧,1963年生。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画院副院长,境象主义艺术的创导者,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获硕士学位。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重要机构收藏,并被中国杭州G20峰会主会场、中国上海进出口商品博览会主场馆永久收藏与陈列。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10月26日,艺术家桑火尧与策展人格里格·杨森就此次展览进行了深入的对谈,剖析了中国艺术当代性以及国际化转型的可能性,为大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点击下方图片观看对谈直播回放





-END-


采访:苗晶
文字:苗晶
编辑:苗晶
图片提供:龙美术馆,在艺APP



-MORE-



在艺·对话 | 李贵君:绘画,就是人的生命痕迹
在艺·对话 | 张绎潍:温度、态度、尺度,用设计讲述人生轨迹
在艺·对话 | 倪有鱼,将错就错
◇在艺·对话 | 闫冰,他把土豆和蘑菇放大,说它们像极了人类的童年






点击下方小程序观看更多热展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