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图!敏求精舍成立60年大展重器集体倾出,一文尽赏中国艺术之美

带你一起学收藏的 在艺App 2021-09-25


聚道传承:敏求精舍六十周年展

2021.2.19/结束日期待定

香港艺术馆



想知道敏求精舍都有哪些名瓷、书画重器吗?一文告诉你


前天,我们推送了〈敏求精舍60周年大展开幕!这个“好古敏求”的社团为何能齐聚收藏群雄?〉一文,收到读者的积极回应,大家表示:展览作品没看饱!


今天香港艺术馆官网,刚刚公布了一批“聚道传承:敏求精舍六十周年展”图片。想知道收藏天团这次都有哪些重器出陈吗?一文告诉你。



历代陶瓷


此次展览,历代陶瓷为重要部分,通过从汉代到清代的诸多重要作品,完整呈现中国陶瓷史的发展脉络,观众可从陶瓷的题材、纹饰和制作工艺等方面,观察中西方文化技术的交流,以及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迁。




绿釉陶犬 东汉(25 – 220) 北方铅釉陶

高40 厘米 长38.5 厘米

怀恩堂藏品



最早的一件作品,是这件东汉时期的绿釉陶犬,造型简练生动,狗脖子上系着项圈,为家养狗的形象,反映了汉代流行畜犬的风气。


彩绘文武官俑一对  唐代(618 – 907)彩绘陶器

高91.5厘米 长28 厘米 阔17厘米

香港文化博物馆藏品

徐氏艺术基金捐赠 



这组唐代彩绘文武官俑,应出自唐代皇族贵戚的墓葬,作为男性墓主的随侍。这对俑体量高大,反映墓主身份地位显赫尊贵。一般来说,文官戴平巾帻,武官则戴鸟饰冠。



景德镇窑青白釉注子连温碗 宋代(960 – 1279) 

景德镇青白瓷 高23.5 厘米 径18 厘米

九如堂藏品




定窰白釉印花牡丹纹盏 金代(1115 – 1234)

河北釉瓷, 高4.5厘米 径16厘米

泰华古轩藏品



此金代(1115 – 1234)定窑白釉印花牡丹纹盏,为斗笠式口沿带铜扣以覆盖芒口,胎体坚薄,内壁印缠枝牡丹花卉纹。芒口反映了该器使用“覆烧”工艺烧造——该技术可极大提高产量,为定窑所创之技术贡献。



青花一把莲匜 元代(1271 – 1368)

景德镇釉瓷 高4.5厘米 长15.7厘米 宽13.3厘米

长青馆藏品



此元代(1271 – 1368)青花匜之发色和器型,均为典型元代作品。匜,是一种古已有之的器型,例如在汉代常和盘结合使用,为洗漱水器。但元代匜在器型和功用方面已大有不同,流下的系可穿绳系挂以方便携带,原型可能是中亚及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所用的金银酒器。




钧窰玫瑰紫鼓钉花盆托

“八”、“瀛台”、“兰室用”款

元至明初河南釉瓷 高7 厘米 径17.5 厘米

天民楼藏品



永乐甜白的看点,就在于它的低调奢华,虽看似轻薄素雅,但透光之后,就显示出华美纹饰。




甜白釉刻花龙纹盘 永乐(1403 – 1424)

“永乐年制”款  景德镇釉瓷 高3厘米 径16厘米

天民楼藏品



此天民楼藏甜白釉刻花龙纹盘,通体施莹润甜白釉,胎体洁白,器壁胎骨薄可透光, 仰光而视可清晰透见纹饰,俗称为半脱胎器。内壁锥拱五正龙纹,五爪行龙姿态 矫健威猛,火云缭绕,碗心刻“永乐年制”款四字篆书款,为永乐朝珍稀的甜白瓷代表作。


青花海水云龙纹寿字罐 嘉靖(1522 – 1566)

“大明嘉靖年制”款 

景德镇釉瓷 高52 厘米 径56 厘米

怀海堂藏品



郎窑红为康熙朝独具特色的一种铜红釉。




郎窰红长颈瓶 

清 康熙(1662 – 1722)

景德镇釉瓷 高18.5 厘米 径10 厘米

达文堂藏品



此达文堂藏郎窑红颜色浓艳如牛血,釉面光润,还有不规则细长开片和冰裂纹,相传为督陶官郎廷极的创造。




珊瑚红地洋彩万寿五福大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清 雍正(1723 – 1735)

景德镇釉瓷 高9 厘米 径50.2 厘米

达文堂藏品



本次展览的重点推荐之一,包括这件出自达文堂收藏“大清雍正年制”款珊瑚红地洋彩万寿五福大盘。它高9厘米 径50.2厘米,是景德镇为像雍正皇帝贺寿而制作的大型彩瓷。内外壁使用不同的装饰技法,对比强烈,有助于烘托贺寿的喜庆氛围。



黑地绿釉芝仙祝寿尊

“大清雍正年制”款 清 雍正(1723 – 1735)

景德镇釉瓷 高17.3 厘米 肩径8.3 厘米

达文堂藏品





青花釉里红九龙纹梅瓶 

清 乾隆(1736 – 1795)

景德镇釉瓷 高34.5 厘米 径23 厘米

达文堂藏品



以的青花细描汹涌的崖石海浪,衬托由发色妍丽的釉里红九龙纹,器底原有署款,现已磨去,呈砂底。该梅瓶青花和釉里红均发色上佳,又是稀见的九龙纹,保存至今更为难得。



“蜗寄唐英”款 墨彩云龙纹笔筒

乾隆初期(约1736 – 1756)

景德镇釉瓷  高9.3 厘米 径6.9 厘米

暂得楼赠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这件出自暂得楼的墨彩云龙纹笔筒,在绘画效果上,精彩非常,水墨龙形运笔自如,仿佛直接绘制于纸上。并录行楷七言律诗一首,末署“蜗寄唐英题”,以矾红彩描 “片月”及“陶”两印。与唐英为乾隆帝制作的各种“炫技”雕镂的瓷器相比,该笔筒更具文人气,在御窑重之外,更显示了唐英的个人喜好与才华。应为自用或馈赠亲友的文房珍赏。



青铜及珐琅器


与现代人研究青铜器的方式不同,古人收藏鉴赏青铜器,更多是以搜集青铜器上的铭文为目的,因为文化由文字记载,收藏文字就是传承文化。



兮仲簋

西周(公元前1100 – 前771 年)

高21 厘米 长31 厘米 阔22.5 厘米

怀海堂藏品



怀海堂藏品兮仲簋,制作于西周(1100BC – 771BC),器盖和器身均有铭文“兮中(仲)乍(作)宝 (簋),其万年, 子子孙孙永宝用。”簋为盛榖物的礼器,综观本器型及纹饰,应是铸于西周晚期的宗族重宝,反映西周时期对礼制的重视,和以宗族为中心的社会制度。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夔龙双耳盖杯

“乾隆年制”款 高11 厘米 径9 厘米

达文堂藏品


清朝以前,中国并无画珐琅这一技术。从康熙朝开始,为了与西方传来的画珐琅技术竞技,宫廷开始在各种材质上试烧画珐琅。铜胎画珐琅,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在清宫之中,其地位不输今日备受追捧的“珐琅彩”即磁(瓷)胎画珐琅作品。


此“乾隆年制”款铜胎画珐琅夔龙双耳盖杯,代表了盛清时期该技艺的成熟,更在开光之中会有乾隆帝十分喜爱的粉红色山水和西洋人物,再加上“三阳开泰”的纹饰母题,代表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华美漆器与精巧竹雕


漆器是中国的另一重要工艺门类,其制作成倍高昂,在贵族墓葬中才常有各种类型的漆器出现。




贴金灵兽卷云纹漆奁

汉代(公元前206 – 220 年)

思源堂(何思达)藏品



此的金灵兽卷云纹漆奁,为汉代作品。从漆奁盖顶外露的类似麻布网状织物的特点观察,为轻盈的夹纻胎漆奁,虽然体薄但牢固坚韧。此工艺,到西汉中期以后逐渐流行,取代了木胎漆奁。


戗金填漆赶珠云龙图菊式大盖盒

清早期“大明万历年制”款

漆 高20 厘米 径55 厘米

闲趣轩藏品



漆器在中国的发展历代不衰,每个时期在继承原有技艺的基础上,还有花样翻新之作。



黑漆嵌螺钿楼阁人物图案屏 

「状元己巳」、「吉安府庐陵县」、「郭显璋己巳记夏」款 1329 

漆 高58 厘米 长54.5 厘米 宽26.2 厘米 

清响楼藏品



此黑漆案屏,一面以螺鈿嵌道教仙境。三清天尊央坐殿堂,群仙各持法宝供物,同叙于天宫胜境。另一面镶嵌楼阁人物的欢庆场面,应为庆贺殿试抡元,衣锦荣归的士子。左方牌匾上刻有“状元己巳”(1329),则为状元牌坊落成的干支纪年铭——这种隐蔽的落款方式,是这段时期螺钿作品的一个特点。


此案屏独特之处,是两面均刻有相同干支纪年铭。一个刻于栏杆之上,一个刻于状元牌坊横匾上,分别代表了案屏制作及状元牌坊落成的时间。


玉器与杂项




玉 舞人佩

战国晚期(公元前3 世纪)

长8.2 厘米 阔3.1 厘米

喜闻过斋藏品



玉舞人,是战国时期新出现的玉雕人物题材,呈现舞者舒袖起舞的曼妙姿态。现存的玉舞人以汉代作品为多,战国时期的则较为罕有。


这件玉人物的五官、鬓发、服饰及布料,折痕皆用阴线仔细表达,细致华丽的琢磨风格,正是战国时期玉舞人的重要特色。 

 


透雕花木人物带饰

宋代(960 – 1279)

玉 长9.5 厘米 阔7 厘米

怀恩堂藏品


 
宋代绘画,往往展现对自然与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并且极为生动传神。此玉带饰,也显现出同时代的艺术特点。玉雕层次丰富,携琴童子与舞鹤相映成趣,地上的小龟抬头看着高士,桌上还有香炉,共同表现出送宋代人的优雅闲逸生活。


白玉梅花御制诗鼻烟壶

清 乾隆(1736 – 1795)

玉 高6.2 厘米

许建勳藏品



鼻烟壶是中国最后出现的一个艺术门类,为时人最爱的掌上珍玩。宋代时,带饰是身份地位和品味的象征。但到了清代,这些功能更多是通过鼻烟壶来实现。


此件白玉梅花御制诗鼻烟壶一面刻有绽放的梅花,另一面上半部缀以梅花,下半部刻有咏颂梅花的楷书诗文。清高宗喜欢在其所喜的艺术作品上题跋钤印,以示风雅。此诗文结尾的“御制梅花”表示此诗的原稿是出自皇帝御笔。


「乾隆年制」款 画珐琅花石纹透明玻璃水盂

 高3.5 厘米 腹径8.5 厘米

李景勳藏品



玻璃器现在虽为常见的日用物,但无论上至唐代,下到清代,玻璃器都是宫廷中的稀罕物。其中,玻璃胎画珐琅制作不易,因玻璃与珐琅料熔点接近,而成品率非常低。


此乾隆朝画珐琅玻璃水盂,材质通透,呈色鲜艳,画工优雅,为难得的文房珍玩。




砣刻泥金莲花寿字纹玻璃盖碗 

「雍正年制」款 清 雍正(1723 – 1735) 

透明浅蓝玻璃 高13.7 厘米 径17 厘米 

李景勳藏品



此透明浅蓝玻璃盖碗,碗形较大,碗盖的子口与碗口紧合,碗盖及碗身砣刻描金莲花寿字纹图案,刻“雍正年制”横款。其蓝玻璃色泽通透,造型独特,刻工精湛,金色花纹与蓝玻璃配色典雅大方,甚有皇室风范,有学者认为是万寿节祭祀时所用的器皿。 


此盖碗口沿下的雍正横行年款,常见于该时期陶瓷及漆器,同类型玻璃碗仅见三数例,完整带盖的更为珍罕。


本次60周年大展,另有数件纺织品十分值得一看。



黄缎绣团云龙纹补 

明代(1368 – 1644) 

纺织品 直径约29 厘米 

贺祈思藏品





明黄地二龙捧圣绸袱子 

清 乾隆(1736 – 1795) 

纺织品 113.5 x 109.3 厘米 

怀海堂藏品



十二章纹,为天子御用之物。象征天子之德,清代自乾隆朝才于袍服上出现,并为其定明样式和位置,而袍上所饰的九龙纹不论前后,均可见五条龙,寓意“九五至尊”。



蓝色绸平金银线绣缠枝菊金龙十二章纹吉服袍  正面

清 乾隆( 1736 – 1795) 

纺织品 长147 厘米 阔216 厘米 

怀海堂藏品



此蓝色绸平金银线绣缠枝菊金龙十二章纹吉服袍,大襟右衽,马蹄袖,前后左右四开裾,缀铜鎏金錾花扣四枚,内衬湖色缠枝菊暗花绫里,蓝色绸地上采用二色金银线交互换线的装饰技法,以平金绣于衣身饰九龙纹和十二章纹。为清高宗的吉服袍,用于重大吉庆节日、筵宴及祭祀活动。


束腰四足带托泥方香几 

明代(1368 – 1644) 木(黄花梨、桦木) 

高84.3 厘米 长59 厘米 宽59 厘米 

退一步斋藏品



明代高濂中曾描述两种不同规格的香几,本品尺寸接近其中高几之尺寸。制于明代的香几传世较少,此几面嵌桦木瘿子心,瘿木即老干盘根结瘿之处,该处所生木材有旋转的细密纹路,所谓“满面葡萄”就是形容这种花纹的自然之美。


书画珍品


看完本次大展器物部分的精彩展件,亦有敏求精舍会员所藏的明清时期名家书画真迹,值得仔细观赏。



石涛(1642 – 1707

写黄旅诗意册(节选) 

1701 – 1702 水墨或水墨设色纸本廿二开册 

各20.5 x 34 厘米 

香港艺术馆至乐楼藏品 



明末诗人黄旅曾两度游历岭南,足迹远至广西及海南岛一带,写了不少关于岭南山川风物的诗作。


而石涛此册页,以黄旅所写的闽、粤纪游诗为取材作画,再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想。此册是石涛晚年在扬州时所画,他尝试由奇山异水之中获得艺术创造的新灵感。



行书朱太常梅花诗、临晋唐各家书法合册(节选) 

董其昌(1555 – 1636) 无纪年 

水墨纸本十七对开册 各21.5 x 13.5 厘米 

乐常在轩藏品 



此《行书朱太常梅花诗、临晋唐各家书法合册》原为两组不同的作品,经重新装裱,合为一册,所以有部分诗文缺失及鉴藏印章被裁走。曾由清代藏家阮元收藏,后赠送给徽佳氏约斋,在清末流传于广东收藏圈,曾入藏潘仕成海山仙馆及罗天池修梅仙馆。


全册可分为两部份,第一部分为行书《中秋朱太常园梅花盛开诗以纪异》,用笔潇洒婀娜,在字里行间可见王羲之、颜真卿的影响;第二部分为董其昌80岁晚年临晋唐各家书法的选段,包括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唐代柳公权的《圣慈帖》、东晋王羲之《兰亭序》等。用笔浑厚老辣,又具有董其昌书法特有的萧散飘逸之气。


虽为临古之作,但皆出以己意。



文嘉(1501 – 1583) 

无纪年 水墨纸本立轴

55.5 x 28 厘米 

乐常在轩藏品



文嘉此画明显是追摹倪瓒风格的作品,描绘一座茅亭孑立于在疏林之间,构图舒朗,用笔疏放秀逸。寂静的画面空间,与自题五言绝句互相呼应。文嘉为文征明次子,少承家学,是明代吴门画派代表之一。




书画合璧移梅图 

沈士充(活跃於1602 – 1633)、陈继儒(1558 – 1639) 

1627 水墨设色金笺立轴 124 x 53 厘米 

陆率斋藏品 



沈士充此《书画合璧移梅图》以植梅为题材,裱边配以陈继儒以梅、竹为题材的题诗《澄鉴寺咏十二绝》。



溪山钓艇图 

髡残(1612 – 1673) 无纪年 水墨设色纸本

直幅 99.5 x 26 厘米 

喜闻过斋藏品 



髡残是清初四画僧之一,此《溪山钓艇图》画面布局丰满繁复,皴染浑厚绵密,可见髡残跟元人王蒙风格的渊源。此作曾由张大千收藏,并著录于《大风堂藏名迹集》第四集。


除明清古画名迹之外,本次大展还有现当代大师的画作,表现亮眼。



日本桥 

吴冠中(1919 – 2010)

1989 油彩布本 63.6 x 52 厘米 

祺甯阁藏品



吴冠中水墨上佳,质量上乘的油画作品更为稀见。1989年,吴冠中及夫人应日本西武百货店社长山崎光雄邀请到巴黎写生,画一批以巴黎风景为题材的作品,作为“吴冠中画巴黎画展”的展品。


吴冠中回忆当时展览的状况:“开幕40分钟,作品被订出十之八九,大部分是香港藏家和画廊闻讯赶来抢购的,日本藏家及喜爱者反而近水楼台未得月。”


在法国写生期间,朱德群夫妇驾车陪他们到吉维尼参观莫奈故居和花园。吴冠中被攀缘在日本桥桥栏的紫藤花藤枝缠绵的风景吸引,返回北京后,把景象画下来。


此件《日本桥》体现了吴冠中油画民族化的探索。其小巧尺寸,是为配合日本家庭居室小,挂不了大画的实际需要。



香港仔 

吕寿琨(1919 – 1975) 1963 水墨设色纸本横幅 

58.5 x 358.5 厘米 

香港梅洁楼藏品 



敏求精舍植根于香港这篇土地,亦有热爱香港的画家,为此地情景作画。


吕寿琨1948年移居香港后,曾任职香港油麻地小轮公司稽查员17年之久,码头的工作环境,让他十分熟悉香港独特的群山与海港景色。此画,以全景方式描绘1960年代香港仔的景色,也贯彻了他革新传统水墨的主张。



雪中犹劲爱清风及对联 

石鲁(1919 – 1982) 无纪年 

水墨纸本立轴三屏 画:178.8 x 64.8 厘米 书法:各177 x 46 厘米 

双瓴居藏品  



石鲁是"长安画派"的创始者, 文革中受尽迫害,其后重返画坛。此《雪中犹劲爱清风及对联》为且性格写照。



人民公社好吃饭不要钱 

江苏国画院 1958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146 x 96 厘米 

香港梅洁楼藏品 



此《人民公社好吃饭不要钱》记录了,1958年夏秋之季,中国发动的一次大规模人民公社化运动。


此画作由画家钱松岩、余彤甫、魏紫熙、宋文治、吴俊发、徐天敏、张文俊、 叶矩吾、亚明、傅抱石集体创作,而其中一位参与者书画理论家郑秉珊的名字则由于政治原因被挖掉。


外贸与艺术


清代有一类外销瓷,为满足西洋人对广州的想象,会在器物表面描绘十三行的景色,不过描绘十三行商馆建筑内部的作品却不多见



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房间 

佚名 约1830 年代 水粉纸本

34.9 x 45.1 厘米 

思源堂(何安达)藏品



此《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房间》描绘商馆辨公室室内陈设,是珍贵的图像资料。画作原属于约翰・里夫斯家族,因此推断画中的房间就是里夫斯位于广州商馆区内的办公室,亦有说是里夫斯儿子的辨公室。


约翰・里夫斯于1812年代表英属东印度公司,作为茶叶检查员前往中国,并于广州商馆区生活及工作。他亦是一个植物学家,为推动西方认识中国自然及博物学的重要人物之一。


鎏金累丝银茶具 

约1740 – 1750 年代 金属(银鎏金) 

尺寸不一 

沐文堂藏品



瓷器当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类的中国工艺收到西洋欢迎。十七至十八世纪的欧洲宫廷,如俄罗斯女皇凯瑟琳二世及法国的路易十四,就颇为喜爱收藏东方的累丝银器。再加上饮茶之风在欧洲风靡,各种成套茶具也销往欧洲。


这套鎏金累丝银茶具,约为乾隆时期作品。曾由荷兰朱丽安娜女王拥有,茶具包括盛载三个茶叶罐的匣子、茶壶、椭圆形 盒子、糖碗及糖夹、杯碗匙等,以累丝卷草和花卉纹装饰。


本次敏求精舍60周年展览,出陈了来自40多位会员收藏的,总计超过300件的展品。今又从历代陶瓷、青铜器、玉器、漆器及书画等诸多门类,臻选展件,以重点作品向读者呈现展览之精彩。从这些作品,亦能观察到中华文明之灿烂。



-END-
图片来源/
敏求精舍、香港艺术馆
©️归敏求精舍藏家所有,禁二改/盗用

文字、编辑 | 孙璐







相关文章回顾


拉锯五年,杰夫·昆斯和蓬皮杜艺术中心再败诉,“抄袭”被坐实?
美国顶级艺术赞助人藏品现身,1.5亿美元遗产收藏重磅亮相纽约苏富比
他是仅37岁就离世的海报设计之父,215件罗特列克力作展现“蒙马特之魂”
敏求精舍60周年大展开幕!这个“好古敏求”的社团为何能齐聚收藏群雄?





回到顶部点击 [在艺App] 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