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云看展 | 织景·浅渡-蒋宛霖最新作品
织景·浅渡-蒋宛霖最新作品展
共同艺术中心荣幸的宣布:
由青年策展人、《流动艺术》执行主编李裕君策划的“织景·浅渡-蒋宛霖最新作品展”自2020年9月10日起,将在共同艺术中心官方订阅号、“有赞”、 “在艺云”、新浪微博等线上全媒体平台集中呈现;
2020年9月10日-13日在“2020艺术深圳”A15展位展出最新作品;
2020艺术深圳展览现场
艺术家蒋宛霖(左二)
共同艺术中心联合创始人鲍禹(右一)
与藏家在2020艺术深圳展览现场
展览期间,还将在不同线下空间陆续为大家呈现蒋宛霖最新作品及主题活动,希望能够更深入的展现蒋宛霖艺术创作背后的故事和心路历程!
对话:李裕君 vs蒋宛霖
李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虑用“牛仔物料”媒介创作作品?媒介的属性在你的作品中有着怎样的寓意?蒋
2017年就断断续续在做有关创作,2018年毕业之后有新的目标和新的社会角色,我开始了由中国传统文人画训练向更具探索性的当代艺术视觉表达的转换,之后就完全投入了这个媒介的创作,于2019年8月29日推出了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个展“贫穷的诗意”—以牛仔物料创作的山水作品。
在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时,觉察到自己从小是被当男孩养育的,很小就要照顾家里,到火车站边叫卖东西贴补家用。当我让家里人给我寄儿时的衣物时,发现牛仔最多。它们耐磨耐穿,那种韧性,像极了自己。再加上自己多年山水画的求学经历和训练,想做布料山水的想法就出来了。
我关心当今社会的状态,这个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当下。人们消费、淘汰东西的速度很快。我在想,所有过时的、无用的东西就都是垃圾吗?我可以把它们转换为更有价值和承载时代精神的东西。
参展作品 ///
Love系列—寂
李
此次云平台呈现的这批作品是你哪一阶段创作完成的?在创作过程中有哪些方面的思考?蒋去年年底到2020年疫情期间完成的,由于疫情原因,过年没有回家,一直待到工作室创作至今。艺术创作需要不断地突破自我,这个系列的创作,是对去年自己的个展《贫穷的诗意》的另一种尝试,我试着把斑斓的色彩和温柔如云的絮状纤维引入画面,以此冲淡上一阶段回收牛仔布料带给观众视觉的艰涩和粗砺。
参展作品 ///
李
“物欲山水”系列、“Love”系列在创作中的自我意识和观念表达上有怎样关系和不同?蒋
“物欲山水”系列是去年我的个展“贫穷的诗意”的创作母题,是那时自己的一个阶段状态的表达,作为一个素人艺术手艺人的表达。
在古典中国,对山水田园牧歌式的审美关照体现着农耕民族对自己土地持续不断的温情和眷念,文人画曾经长达几千年延续着中国人的审美经验,这种美学趣味也反过来滋养和铸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
在当下的中国,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眼睛被随处可见的影像和手机视频占据,已经无暇从传统的山水中获得视觉美感,我们远离了土地,远离了山水田园。随着城市化的浪潮,重商主义和消费主义深刻地改变和重塑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大量的乡村人口脱离土地进入城市,人群的无序集聚催生了都市中的乡村。我在作品中要表现的当代中国山水——一种由牛仔布料和商业美学引导的时尚工业混杂着无望青春的堆砌物,所形成的消费景观——年青人的欲望山水。
“love”系列,是今年的新作,也是这个大环境在遭遇疫情 “洗礼”后,我开始有了新的思考。加上疫情期间,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许多家庭有过生离死别的撕裂。在疫情间我也有过失去了家人的痛,种种原因,我的内心开始变的柔软,希望自己的这个阶段的作品能能传递一种温情与爱。所以我赋予了作品斑斓的色彩以及使用了新的材质—棉丝,一种在我们日常生活十分常见的物料—极其柔软的材质,希望我的作品能和我的心一样变得有人情味、能去温暖以及感染更多的人,让他们仍能感受到世间的爱与温情。“物欲山水”系列和“love”系列的不同的表达,主要是由我个人阶段性的心境的不同表达。
参展作品 ///
李
从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汲取灵感到创作语言的当代性转换,你有哪些方面的认识和思考?蒋
在西方,架上绘画艺术发展到今天,似乎穷尽了所有的可能性,但凭借自己长期传统中国画的学习和训练,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创造和突破还是有点可能性的;有句话叫大破大立,因为材质的特殊,我完全放弃了物质层面上的笔墨,放弃了笔墨背后一整套章法和部分美学理念,但保留了我觉得具有精神意义上的中国趣味,而牛仔布料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它在中国出现,在历史潮流中本来就是一道漫长而迷人的风景,我希望这一东一西,一虚一实的错位嫁接和混搭,能得出面貌独到的画面表达,能够承载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精神。参展作品 ///
李
在创作中,如何掌控内容、媒介和表现形式之间的当代性转换,你有哪些方面的认识和思考?蒋
我有八年的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专业训练,在文人画中,很讲究笔墨趣味和法式营造,文人画就很讲究主题,不同的文人画家擅长的主题不一样,比如板桥善画竹,仇英擅长青绿山水,赵佶善画花鸟......我其实是反主题的,不希望给人留下文人画家那种刻板印象,我更讲究不同材质组合,破碎,叠加等能够赋予画面的趣味性,也许这点其实和文人画中的笔墨有所接续,作为牛仔布料,其实很多人都使用过,但真正系统性地把它用来转换中国趣味的文人画,我是第一人。我工作中最困难的地方在于既要抛弃传统,又要接续传统,所有每件作品都很纠结;有句经典的美学术语,形式即内容,我深以为然,我作品尽可能祛除和画面形式感无关的元素,以前画画还有一点主题叙事或者小资情调,现在都简化掉了,但还不够,在《贫穷的诗意》展览中,我做了不少的加法,也因为刚毕业,初生牛犊不怕虎,力道比较猛,喜欢整大画,比如画面很大的重屏,二联,三联,四联,甚至五联画,在传统文人画中,重屏是一种很重要的内容,其实也算一种形式感,我喜欢重屏,而且是牛仔布料的重屏,这种传统和现代材质的错位别有意味。另外我把文人画中线描的运用转换成各种颜色的棉线,可以营造女性独有的内在气质。参展作品 ///
李
近期的创作有哪些新的思考?和之前的作品延续关系是什么?蒋
以前作品章法有点混乱,刚出来嘛,啥都不懂,画面构图都比较满,一件作品常常耗费数十条牛仔裤;很暴力,现在做减法,比较注重材质的选择和运用,比如一块岩石的布料上,我喜欢选择那种经过了日晒雨淋后局部泛白的部分,同样是平贴,用得好就能巧妙协调岩石的明暗转折,而且有温度,现代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材质进入画面会拉近观众和自己的距离。现在喜欢把文人画和牛仔布料营造的两个山水画面拼在一个正圆构图中,形成阴阳互喻,互为倒影的镜像关系,我知道这个来自于中国文人画训练的结果,这也是我的路径,随着时代的推进,用现代生活的材质作画,向渐渐消退入历史的文人画致敬。
参展作品 ///
李
通过这次展览的主题“织景浅渡”,你希望观众能在你的作品中体会到怎样的感受?蒋
2020年的开局极具戏剧性,大家都猫在斗室,如困兽斗,这对艺术家来说虽然有所影响,但独居斗室创作本来就是常态,纵观整个人类史,绝大部分时间段,瘟疫流行不是什么难见的事情,面对全球性的新冠流行,艺术何为?在此特殊时期,我希望通过《织景浅渡》这个展览,能够以自己持续不断的创作给大家带来艺术家对此追问的答复,那就是稳住内心,干好自己手边的事。以维护自己职业的尊严。
参展作品 ///
扫码关注更多详情
相关阅读
共同艺术中心Common Art Center诚邀您出席:2020年艺术深圳
展览开幕|游雯迪“暖暖”艺术展亮相王府半岛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