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东社区:守护好小区改造后的“下半场”
南抵中山大道,西至武胜路,北靠京汉大道。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荣东社区,因毗邻武胜路商圈,曾经令老武汉人艳羡。
武汉第一座5A级写字楼泰合广场在这里竖起,武汉商业新地标恒隆广场在这里迎客……然而,“渐渐老去”的荣东社区却在一众“繁华”包围之中褪去光环。
周边建筑竖一幢,心理落差就低一截。
2021年底,荣东社区经过长达16个月的改造后,面貎焕然一新,这也是全市改造项目最多、改造难度最大、改造效果最突出的老旧社区。
焕新的社区让居民们萌生出一个共同心愿:用自己的双手,守护小区的面貌,守护身边的幸福。
“反对者”变身志愿者
9月25日清晨,62岁的居民邹美蓉,为瘫痪在床的老伴翻身、洗脸后,下楼买早点。买完早点,她没有立刻回家,而是绕小区一圈。
哪里有垃圾和杂物堆放,哪里有电动车飞线充电,她都会掏出手机,拍下照片发到网格群,叮嘱物业前来处理。
小区改造完成后,居民参与管理成为一大特色。社区网格员王颖回忆,“小区改造前,无论我们说什么,居民们都会反对”。
邹美蓉曾经是反对者中的“典型代表”。
王颖说,改造征求意见,她拒绝;发问卷调查表,她反对;征集志愿者,她推辞;“有一次,我们联系区残联工作人员上门给她家安装无障碍设施,还吃了‘闭门羹’。”
“我们在改造‘硬环境’的同时,同步推进‘软环境’建设。”荣东社区党委书记潘丽娟说,社区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街道“流动网格长”在社区的5个网格进行挂点指导,挑选出19个党员中心户作为“轮值楼栋长”对楼栋轮值管理,引导辖区单位、企业、商户等成为“社区合伙人”,参与社区建设。
潘丽娟说,通过“轮值楼栋长”的走访,社区了解到邹美蓉的家庭情况:老伴因脑溢血瘫痪在床十多年。
要解心结先解决困难,“流动网格长”为邹美蓉老伴协调申办了残疾证和居家养老服务,还安排家庭医生定期上门问诊。
荣东社区开办幸福食堂后,在家里照料老伴的邹美蓉,还能享受“小巷顾问”们的义务送餐服务。
王颖发现,邹美蓉的态度有了转变。
“第一次感受到她态度的转变,是有一次一位居民在网格群里询问水务局电话。”王颖说,自己当时正在忙,没能及时回复,邹美蓉主动把街道、社区、水务、供电、天然气等单位电话号码发到群里,并叮嘱对方保存。
去年11月,小区改造过程中,需要统一更换防盗网。拆除旧防盗网,遭到一些居民反对。
邹美蓉发现自家一楼一户房子常年空置,便主动帮助社区和房主协商,在其阳台做一个新防盗网的“样品”供居民“观摩”。又主动挨家挨户上门劝说,防盗网更新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因为家里长期有病人,加上以前小区又乱又挤,心情哪里好得起来。现在居住环境变好了,家里状况也改善了,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关怀。”邹美蓉说,越来越多居民也像她一样开始“管闲事”,维护小区环境。
“好的环境也可以改变人”
小区改造完成后,潘丽娟开始思索一个问题:如何做好老旧小区改造的“后半篇文章”,让居民持续拥有幸福感。
而像邹美蓉一样的一批热心快肠居民、商户和新就业劳动者纷纷响应,让潘丽娟感觉有了依靠。
25日,荣东社区幸福食堂门口的核酸检测点,居民赵佑香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章维持秩序。看到大家都自觉配合,她笑着说:“还是老街坊好。”
在幸福食堂隔壁的电动车棚里,赵佑香的丈夫正看守着十几辆电动自行车,神情悠闲。新改造完成的小区儿童游乐场上,3岁的小孙子开心地玩着滑梯。
半年前,荣东幸福食堂还是一处大车棚,高峰时能停满30多辆电动车。
赵佑香说,丈夫是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她的退休金也不高,过去她靠在外面打工补贴家用。社区看他们家困难,就帮忙办理了低保,还让她的丈夫照看车棚,每月能增加500多元收入。
幸福食堂建设选点时,社区工作人员在小区里选来选去,觉得大车棚的地方最合适,但又不想给赵佑香添麻烦。
见社区为难,赵佑香主动提出,让出车棚建幸福食堂,“我们这里老年人多,平时买菜做饭不容易。社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拉了我一把,现在社区有需求,我要全力支持”。
幸福食堂建成后,为解决居民的停车需求,社区收回旁边一家商铺改造成电动车棚,还是由赵佑香的丈夫负责看管。而赵佑香也加入了社区的楼栋妇女小组,参与志愿服务。
今年,荣东社区建立了16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党员突击队、治安巡逻队、邻里守望队、敲门服务队、环境护卫队、巧嫂调解队,关照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帮助困难群众、调解居民纠纷……
9月23日傍晚,不少居民来到活动广场,听辖区内的小学生广播——“5点半话筒”,这一期播报的是本周文明晾晒的楼栋单元。受表扬的家庭,是居民们通过社区“最美合伙人”投票评选出来的。
“好的环境也可以改变人。”73岁的老党员刘国珍是荣东社区的银发监督员,她说,过去楼上楼下的居民经常为了晒衣服而拌嘴,旧改后,现在家家户户都装了雨阳棚,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矛盾,邻里之间和睦不少。
三次协商议定“U”型楼小花园
在荣东社区的一块休闲场地旁,一棵参天大树上挂着一块“大树下的议事会”的牌子。
社区旧改已完成,微改造仍在进行。居民们常聚在这里为小区“软装”支招。
“社区就是我们的家。家里硬装做好了,软装怎么摆,我们可得好好设计。”居民韩思东说。9月13日,荣东社区在这里召开第三次协商议事会,议题是“‘U’型楼小花园的设计方案”。
荣华东村28号至37号楼成了一个“U”型。这里曾经被大家称作“一线天”。由于旧改之前,绝大部分住户都在外面搭建了“吊脚楼”,将原本宽敞的楼间距挤成了“一线天”,直排地面的生活污水让人无处下脚。如今,违建被拆除殆尽,楼间豁然开朗,也留下一块半个篮球场大小的空地。
今年8月,荣东社区聘请第三方调查机构上门发放调查问卷,10%的居民反映社区休闲娱乐场地不足,建议增添。社区初步考虑在“U”型楼下的空场地上修花坛和桌椅,再添置几张乒乓球台,打造一个休闲场所。
近一个月里,荣东社区召集“U”型楼一至三楼近40户居民在“大树下的议事会”开了三次协商议事会,大家各抒己见。没想到居民们在商议过程中推翻了此前的想法。
低楼层的居民反对摆放乒乓球台,高层居民则觉得桌椅板凳不如晒衣架实用。
有专业维修经验的韩思东说,旧改时,他观察过埋入地下的自来水管距离地面的距离,他担心空地不能承受重压,建议把花坛改成花箱。
“我建议在墙面和地面种些绿植,我可以帮忙照料。”在荣东社区经营渔具店多年的商户郭宝兰说,自己养过十几年花花草草,她主动请缨义务照看公共绿植。
最终,社区采纳了大多数居民的意见,将“U”型楼空地打造成小花园。几经修改,小花园的设计方案也得到了“U”型楼所有住户的同意并开始动工修建。
“荣东社区现在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我们会把发言权交给居民,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发动居民一起营造美好环境、创造幸福生活。”潘丽娟说。
硚口区六角亭街道党工委书记杨丽说,为居民提供好的生活环境,也要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这样的社区才会越来越好”。
@来源:长江日报
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
传播硚口好声音 讲述硚口好故事
推荐阅读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