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 追寻红色根脉 “硚”见建党精神
★ 前言 ★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
凡水有源,方能奔涌。
只有找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之根,
才能坚定立志千秋伟业的信心。
今年上半年,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按照中共硚口区委部署,硚口区档案馆(区史志研究中心)开展了查找硚口最早中共党组织及最早中共党员的寻根行动。让我们一同翻开一本本尘封已久的文献资料,追寻硚口党史的“根脉”,触摸那虽已远去却永远汩汩跳动的红色脉搏……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同年秋,中共武汉地方党组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相继成立,在党的领导下,武汉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作为工人集聚地的硚口,工人运动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了武汉罢工潮和全国工人运动第一次罢工高潮向前发展。
硚口是工人运动的热土。
在这里,林育南、项英成立工人识字班,以提高工人的思想觉悟,促进工人之间的互助团结;在这里,工人俱乐部相继成立,为武汉正式建立工会组织提供支持保障;在这里,还诞生了汉口既济水电工会这一湖北最早的电力产业工会。
硚口是武汉工人运动的主力军。
全国第一个区域工会组织——武汉工团联合会的成员中有硚口的汉口既济水电工会;联名发出《劳动立法请愿书》,19条劳动法大纲有硚口智慧;声援粤汉铁路武长段、京汉铁路罢工有硚口力量。
党在武汉集中精力开展工人运动,有效促进了武汉工人运动的大发展,迅速掀起了武汉罢工潮。特别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更是将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汹涌澎湃的罢工怒潮,使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惊慌失措。北洋政府直系军阀吴佩孚及其爪牙对工人运动进行血腥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带来了沉重打击,许多手无寸铁的工人倒在血泊之中,京汉铁路全线工人先后被惨杀40余人,受伤300余人,被捕40余人,被开除流亡在外1000余人。
其中,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著名“劳工律师”、共产党员施洋被捕牺牲。
▲ 施洋烈士像
施洋,湖北竹山县人,1922年6月,经林育南、项英等人介绍加入共产党。
他立志为劳苦大众伸张正义,毅然决定由学农转为学法,一心专注保障劳工人权,无偿对贫苦劳工进行资助。
他身先士卒领导工人运动,发起组织平民教育社,参与创办平民学校,先后组织或参与领导汉阳钢铁厂工人罢工等数十次罢工斗争。
他甘愿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一切,在武昌洪山脚下刑场上,面对敌人的枪口,他无所畏惧,慷慨陈词:
希望中国劳动者早点起来,把军阀官僚资本家食肉寝皮!你们杀了一个施洋,还有千万个施洋!
他是“劳工律师”,是共产党员,是人民英雄!他还是我们要找寻的最早在硚口活动的中共党员!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成立以后,施洋多次被聘为工人组织的法律顾问。《湖北电业工运百年大事记1893-2000》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情况,
“1922年8月30日,汉口既济水电工会在硚口四明公所召开选举大会,王福生当选会长,杨炳连、李厚金、何泽生、李忠文、朱阿生、费相宝等6人当选为副会长。同时聘请著名劳工律师施洋为法律顾问。” |
四明公所在哪呢?
《宁波帮大辞典》中明确记载:
四明公所在汉口居仁坊杨家堤街。翻开旧地图,可以看到居仁坊杨家堤街即今硚口区中山大道义烈巷附近。就此敲定了施洋与硚口的深切联系。
施洋烈士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贞不渝让人动容。施洋外孙女施琳波撰写的《追忆我的外祖父施洋》一文中写道,在施洋被逮捕之前,已经有许多朋友劝他到上海或者其他地方避避风头,他却说:
“ 我哪里也不去,怕死不革命,革命就不怕死。”
施洋牺牲后,军阀残酷地折磨他的家人,密令男孩要斩草除根,女孩就让其沦为娼妓。就这样,施洋年仅5岁的女儿被强行送进武汉一家妓院,施洋的妻子郭秀兰在孙中山先生的帮助下才赎回其女。
施洋烈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军阀官僚巧取豪夺的奸佞嘴脸形成了鲜明对比。施洋无愧于“鄂中英俊”之称,他是为人民自由而死,是为劳苦群众而死,是为社会主义而死,是与黑暗势力斗争而死!他牺牲了,却永远活在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中!
京汉铁路大罢工惨遭军阀残酷镇压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认识到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够的。1923年6月,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后,为适应环境和全国的革命形势,武汉党、团组织将工作重心逐渐由领导工人运动转向发动组织各界民众进行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随着国共合作的深入、革命形势的发展,1924年秋,中共中央派彭泽湘来汉,成立中共武汉地方执行委员会,整顿、壮大党的组织,恢复、发展工人运动,加强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硚口作为汉口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聚集了大量的现代产业工人,自然成为中共武汉地方执行委员会发展党组织的重点地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硚口最早的中共基层党组织——中共硚口工人支部应运而生。
由中共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编著的《湖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有一封信明确提及硚口,记载了中共硚口工人支部诞生的缘由。
在《林根致团中央信——关于武校、湘区整顿团组织情况》这封信中,时任团中央委员的林育南写道:
“今日午后开地委会(泽湘、昌群和我都参加)……昨与C地商议,决请C中派周兆秋兄来鄂,任硚口方面之运动。C.S,两方工作可由他一人担负,此地极可望发达,工作非常重要……因此一面由西地请西中派周来,一面请兄向西中请求派周来此,不胜切盼之至……”
林育南对硚口工人运动抱有极大的希望,经与中共武汉地方执行委员会协商,希望党中央派周兆秋到硚口负责工人运动,并担任硚口党、团负责人。根据省、市组织史、彭泽湘口述等多方文献资料考证,该信写于1924年11月20日。因此可以确定中共硚口工人支部成立于1924年冬,其书记为周兆秋。
在中共硚口工人支部成立后不久,硚口地区群团组织蓬勃发展,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这一时期,共青团硚口特支、共青团硚口工人支部、湖北妇女协会硚口分会、硚口地区劳动儿童团等组织先后成立,党在硚口地区的基层组织不断扩大,党员人数不断增多。其中,宗关水厂成立党支部,并秘密发展党员数十人。
随着党、团组织的全面整顿和加紧发展,硚口成为中共领导的武汉工人反帝反封建罢工斗争的重点区域,逐步成为“领导工人群众行动之实际中心”之一。在这场英勇的斗争中,硚口紧紧跟随党的领导,紧紧团结各界人民群众,同武汉人民一起冲破政治高压,展开了硚口英美烟厂工人罢工和泰安纱厂工人罢工等一系列反对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英勇斗争,这些斗争的浪涛最后与北伐战争的巨大洪流汇合。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壮口号中正式开始。中共武汉党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全力支援策应北伐,武汉工人代表会负责人李昌荣率领硚口工人代表团到汉阳慰问北伐军,欢迎他们进驻汉口。工人们迅速修复汉水上的浮桥,准备好划子驳船迎接北伐军。9月7日,北伐军在万众欢呼声中进驻汉口市区。硚口泰安纱厂工人打着“泰安纱厂工会”的大红旗和汉口各行各业的群众一起,组成浩浩荡荡的欢迎队伍迎接北伐军。
北伐战争启动之际,有一位硚口籍中共党员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时至8月,国民革命军攻克长沙,挥师直指武汉。武汉反动军阀垂死挣扎,到处捕杀革命党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陈定一奉命与丁觉群至军阀部队策反,奔走三镇,组织武汉市民反对军阀统治。可惜的是,他来不及见证北伐军攻克武汉,无缘见证家乡的新面貌。他就是最早的硚口籍中共党员——陈定一。
在位于洪山区的石门峰烈士陵园里,在群山连绵、苍松环绕中,静静地竖立着陈定一烈士墓,墓上篆刻着他光辉的一生。
▲ 陈定一烈士就义纪念碑
“陈定一(1907-1926年),原名学灏,湖北汉口易家墩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武汉途中,陈定一奉命潜入武昌城内,深入反动军队做宣传策反工作。8月13日被反动军阀逮捕,经党组织八方营救无效,8月27日凌晨陈定一在武昌长街火巷口英勇就义,反动军阀悬其首示众三天。北伐军攻克武昌后,革命军民将陈定一的身首聚合,易棺改葬于武昌贡山东南麓街道口处并在烈士就义火巷口竖碑纪念……”
短短生命十九载,董必武称赞他是“武汉青年的楷模”。他幼时聪明好学、成绩优异;他关注时政,积极投身于武汉青年学生运动;他善于联系群众,时常深入学校、工厂、商店,动员工人、商人、妇女开展革命活动;他在多个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从一名普通的青年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领袖。
短短生命十九载,武汉学联代表张伯衡说他是“为革命而死”。他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严讯数次,毫无口供”出狱;他不顾安危深入军阀开展策反,组织武汉市民反对军阀统治;他行刑前大义凛然,毫无惧色,仍高呼“打倒反动军阀!”“中国革命万岁!”
1927年5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的第二天,武汉各界发起公祭陈定一烈士活动。公祭当天,尽管大雨骤至,场面却盛况空前,前来参加公祭的5万多学生民众,衣履尽湿,但“精神反而愈形悲愤,高呼口号,甚为激昂”。
人间浩然气,千秋尚凛然。
陈定一烈士生命虽短暂,留下的光芒却是永恒的,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青春之歌!陵园中与陈定一烈士并列而立的这一座座的墓碑,代表着一份份的忠诚。他们倒下了,却让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牺牲了,却用自己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他们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了祖国大地。
1926年北伐军进入武汉,北伐军的节节胜利,带来了革命势力的大发展,武汉的党组织建设迅速加强。同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中共湖北地委改组为湖北区委,随后建立中共汉口地方执行委员会。
1926年9月,硚口最早的中共地方委员会——中共硚口部委员会成立,书记为张季骞。办公地点设在宗关一带,下辖泰安纱厂支部、申新纱厂支部、武汉烟厂总工会支部、硚口工人子弟学校支部等若干基层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党组织逐步健全和加强,党员数量急剧增加,至1927年5月,硚口地区约有党员1500余人。
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久受军阀残暴统治的工人立即迅速组织起来,投入改善生活待遇和争取政治权力的斗争。1926年9月14日,在项英、许白昊的主持下,武汉总工会成立,其下辖的工会中四分之一以上都在硚口境内。随着工会组织的迅猛发展和逐步统一,从当年10月开始,武汉工人罢工斗争的浪潮几乎席卷了所有的工厂。1926年11月至12月硚口英美烟厂反对无故开除童工的罢工、1927年5月泰安纱厂反对欠薪的斗争均在党的领导下取得胜利。1926年11月及1927年2月既济水电公司两次劳资谈判取得成功;既济水电公司工会得到壮大,会员达到1300余人,成为当时湖北电力行业中最大的工会组织;舵落口新成立区农民协会,汉口地区农民协会会员增至4000多人;硚口组织女工联欢大会,通过要求政府规定女工保护法、男女教育平等、工作平等等多项决议案。
在此期间,硚口工人运动气势磅礴,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妇女运动除旧布新,硚口地区党组织及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
北伐军攻占武汉后,随着北伐战争从珠江流域向长江流域的延展,广州革命政府决定由粤迁汉。在武汉国民政府建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在武汉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斗争局面,工作任务异常繁重。一方面,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空前高涨;另一方面,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统一战线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也日益尖锐。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从1926年9月开始,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从各地抽调大批干部到武汉工作,在这种环境下,张季骞服从工作安排,来到硚口。
在中华英烈网的烈士英名录上可以明确的查询到烈士张骥骞,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人,生于1904年5月,牺牲时年仅24岁。那么此张骥骞是彼张季骞吗?在杨青山口述文章《忆张骥骞》中可以找到答案。
▲ 张骥骞(张季骞)烈士像
张骥骞,又名继骞、季骞,1924年在县城帅家新屋参加革命,次年春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期间,结识广州体育学院舞蹈班的女学生杨青山,在北伐战争前夕结成革命伴侣。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一师三团一营营长、三团团长和一师参谋长。后服从革命工作需要,被党组织调到地方工作,1926年9月至12月任中共硚口部委员会书记。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镇压工农群众运动,他随第四军东下九江。1928年上半年,在江西的一次战斗中,中弹牺牲,时年24岁。他牺牲后,党组织派人送信到他老家,字条上说张骥骞在江西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请他爱人相信,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张季骞文武双全,可称得青年才俊。在年少时,他积极参加革命,是少年黄梅学会积极分子,考入黄埔军校,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无所不能;在战场上,他出生入死,英勇杀敌,屡建奇功;在工作中,他经常进工厂、到码头、下郊区,领导工农群众运动,风格大胆泼辣,善写文章,各方面工作都十分出色。
张季骞爱情美满,可谓是琴瑟和谐。妻子倾力支持,知道他要上前线,说“他要为祖国、为民众贡献出血肉之躯,我要为他奉献出全部纯真的爱”;二人共同进步,张季骞在部队工作,整天为北伐而忙碌,而杨青山在硚口搞工人运动,忙得“不亦乐乎”;爱是永远怀念,两人因革命形势分开,杨青山独自面对丈夫牺牲、女儿亡故,祭奠曰“生死永别,肝肠寸断,泪尽啼血”!
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张季骞革命信念坚定,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奔赴战场,为祖国、为人民、为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杨青山用小爱守护大爱,全力支持、共同进步,将爱化作激励丈夫英勇杀敌的力量,他们是鹣鲽情深的伴侣,也是毅然决然为国家独立奋勇向前的战友!
★ 后记 ★
伟业蒸腾向上,精神世代承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鲜明提出并深刻阐释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硚口最早中共党组织及最早中共党员产生的过程,是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真实呈现。林育南、项英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这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施洋秉持初心,为社会国家牺牲,为劳苦群众流血,这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张季骞先锋北伐,身受重伤,不下战场,这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陈定一“严讯数次,毫无口供”,保守秘密,这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指出:
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我们要以史鉴今,开创未来,发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传承者、“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者、“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奋斗者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模范者,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切实把强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来源:《武汉党史》、武汉市硚口区档案馆
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
传播硚口好声音 讲述硚口好故事
推荐阅读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