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硚口奇妙地名,原来武汉处处有传说
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名称代号,也承载着一地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美好寓意,反映出当地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深情,而且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丰富。在硚口区,也有一些地名的美好传说,颇为有趣。
舵
落
口
位于硚口区与东西湖区接壤处。据《汉阳县志》载:“舵落口,名拖落口,清代以前,涢环支流及沧湖诸水,常年由此达汉。后以口岸淤塞,惟夏秋水涨可通舟,古渡今犹存也。”舵落口地处汉水河沿,是各地到汉阳的必经口岸,古时即为水陆交通码头,明清之际为汉阳县凤栖里辖地。
1909年的汉水码头
传说,数百年前,有一老翁,童颜鹤发隐修于此地湖上。常踞舵头或垂钓或独饮,有时喃喃作语,有时狂放高歌,怡然自得。渔民偶见老翁的船顶云烟缭绕,感到很神奇,大家一传十、十传百,都认为老翁为神仙。
一天清晨,湖上渔民正撒网捕鱼,只见老翁闭目停立船头,手捧的褐色葫芦中,放射出一股黑烟,霎时一声雷鸣,船沉湖中,老翁腾空升起。渔民们惊奇,于是大家一起捞起沉船,只是船舵落于湖底泥沙之中,没能取出。
第二年,天大旱,数月不雨,湖水干涸见底,沉船的地方泥土呈赤红色。渔民们聚集在此用锄头往下挖,发现船舵,同时泥土中喷出一股水流,落舵一下子变成一条红龙腾空遨游,龙须、龙爪、龙鳞清晰可见。接着大雨倾盆而下,旱情随即解除。人们为感激老翁之舵落于湖而化龙降雨,故称此地为舵落口。
旧时舵落口集镇
还有一说:相传古时襄河边住着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他见往来的人群过河不方便,很想在门口设个渡口,因无钱买船,常看着河水发呆。
一天,老人在河边睡着了,梦见一仙翁对他说:“吴家山上有只金船舶,你去挖来就可以摆渡了。”醒来后,老人在吴家山上挖了九九八十一天,果真挖出一只金船。
正在老人高兴的时候,不知何处飞来一只乌鸦叼起金船就向河对岸飞去,老人急忙捡起一块石头猛砸乌鸦,正好把船舵打落岸边。乌鸦一惊,调头往上游飞,老人急得大叫:“拦住它,我的船……”河边一个打渔的老人听到喊声,扬手把网向空中一撒,连乌鸦带船一起网落在河边。
金船落水,马上变成一只大木船,老人划船顺流来到船舵落下的地方,把舵捞起重新安装好。从此,这条河上有了摆渡的船只,给往来行人带来了方便。为了感恩上苍降福人间,也为了纪念这位做好事的老人,人们把他砸掉船舵的地方叫做舵落口。
五
彩
正
巷
清末汉正街街景
系清代古巷,始名五彩坊。据说此巷是因为这条巷子以前有很多扎制纸人纸马的作坊而得名。
另外一个传说就是从前有一只凤凰栖息在龟山上,由于凤凰羽色艳丽,被视为吉祥之物,让很多人都为之向往。有一个财主贪恋凤凰的姿色,就在夜色朦胧的一天,悄悄地来到龟山上,准备把凤凰活捉,占为己有。
正在休息的凤凰被惊起,于是展翅向汉江北边飞去,在忙乱挣扎中脱落了身上九根五彩缤纷的羽毛,羽毛落地后两根并排而列,七根纵横散落。当地居民就按照这九根羽毛排列的方向盖房子,建大小巷道,并以五彩作为巷名。附近小巷,也是由此派生而得名。该巷为五彩诸巷中的最长巷,称五彩正巷。
石
码
头
正
巷
20世纪70年代的汉正街老街巷
此巷成于明清之际,位于硚口区东南部,利济路东侧,汉正街与沿河大道之间,东南起沿河大道,穿汉水街,西北至汉正街。
据传清顺治年间,有一位在归元寺修行的和尚,想从此处渡河回到汉阳,见到河岸泥泞,商人旅客往来通行不便,便下决心要在此处修建码头,以利百姓出行。
这位和尚四处化缘,历经辛苦,终于筹得资金。为使码头能够经久耐用,和尚又去湖南丁字湾采石为料,在此筑成渡河码头,因此这码头称为“石码头”。因为修筑码头的钱由十户人家捐资而成,故又名“十码头”。此巷以直通石码头而得名石码头正巷。
来源:阅读武汉
出品: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
传播硚口好声音
讲述硚口好故事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持续推进行业健康发展——硚口区召开第二季度安全文明施工工作部署会
完美收官!“奔跑吧少年”夏令营让体育成为青少年成长的“标配”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