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三个三战略” 推动硚口高质量发展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
火热,是对硚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写照。
2万余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聚集汉正街,参加完“服博会”又马不停蹄穿梭各大服装市场扫货;近千商家、200多个直播间正同时直播卖货;一批批商品通过跨境电商销往全球;草莓音乐节在园博园激情唱响;恒隆广场、宜家荟聚、凯德广场等商业综合体人气火爆;武汉同济汉江湾医院加快建设,确保明年投入使用……
回望过去,硚口被称作汉口的“城市之根、商业之源”,拥有被誉为改革开放“试验田”和“风向标”的汉正街、新中国“一五”“二五”时期布局的古田工业基地,商业繁荣、工业发达。
近年来,硚口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的殷殷嘱托,牢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汉江沿线化工企业搬迁、生态治理和产业转型,先后获批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不断推进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区域转型。
曾经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如今的“城市秀带”。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武汉的“拼搏赶超年”,也是 武汉的“城市更新年”。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争创全市城市更新先行区的硚口,按照“三个三战略”,加快创新驱动、绿色转型,踔厉奋发、克难攻坚,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重点行业运行好于预期,民生保障持续加强,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冲刺三季度、决胜下半年。
接下来,硚口区将持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稳增长与抓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全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抢抓发展的强大气场提振了信心,真抓实干、比学赶超,以“汉正街的扁担”的创业精神、“集家嘴的筏子擂到趟”的奋斗精神、“世界冠军摇篮”的争先精神,奋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
建设两江四岸核心区
《关于加快推动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提升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水平,高标准建设两江四岸核心区。
我们坚定不移把城市更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唯一路径,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城市更新。
”今年一开年,硚口区就召开了“城市更新年行动”启动大会。会上,硚口区相关负责人掷地有声。
2023年,是武汉的“城市更新年”。
硚口区发布的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聚力强功能、补短板、提品质、优服务,力争到2024年,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质整体提升,打造武汉市城市更新先行先试的示范区。
根据武汉新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两江四岸核心区规划研究,硚口将城市更新划分为三大片区: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将建设高端服务业聚集区,打造长江西岸的核心;汉江湾城市副中心将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建设数字经济聚集区,成为中心城区的三大副中心之一;汉水畔将推动两岸联动发展,成为汉江生态经济带最靓丽的城市景观带。今年将启动汉正街中央商务区片、崇仁健康生活片、古田商贸产业片三大城市更新单元。
近几年,恒隆广场在原工业学院片上拔地而起;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武汉BFC复星外滩中心在车水马龙的汉正街上建立;凯德西城在武汉啤酒厂原址上落成……一座座地标建筑拔地而起,刷新着硚口的天际线。
沿着汉江向西行。
汉江湾,是武汉中心城区唯一位于长江以北的城市副中心,是衔接江南、向西辐射大临空的桥头堡,延续了城市发展的十字轴线。
曾是新中国老工业基地的硚口古田地区,一度聚集了99家化工企业。经过改造搬迁,昔日的老工业区正变身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生态新城,多家新兴服务业企业入驻,吸引了宜家、凯德等大型商业体,高新园区、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原地兴起。
今年5月20日,硚口区召开城市价值推介暨汉江湾城市副中心规划发布会,将汉江湾地区定位为“汉江智湾,活力绿厅”。硚口区将提升成果转化能力、人才集聚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要素配置能力,展现创新、现代、生态城市气质,将汉江湾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生态生活典范。
据悉,未来大汉江湾片总体结构为“一轴一带两湾”,围绕解放大道发展主轴,坐拥世界级滨江文化展示带,形成东湾、西湾两个发展节点。
东湾引入数创企业总部及大数据中心,形成华中数创中心,配以市民之家服务功能,建设城市客厅。
西湾依托周边医疗资源,结合数字智能技术,打造康养云谷。区域内配套建设武汉英中、武汉外校、同济汉江湾医院等优质教育医疗资源。
城市更新,硚口只争朝夕,却不只看朝夕。
在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里,硚口区将实施规划引领更新、房屋征收拆迁、老旧小区改造、民生补齐短板、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美化、历史文化保护、产业转型升级等八大行动,推进18个类型368个项目,总投资1651亿元。
“留”下城市老味道,“改”出城市新面貌,“拆”出城市新天地。“规”画城市新蓝图,“建”强城市新功能,“治”优城市新品质。硚口区将全面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健全公共服务,增强生态功能,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到2024年,硚口区将完成征收拆迁5.2万户、供地1200亩;老旧小区改造54万户,400万平方米;建设国际教育园区、区级三甲医院、体育中心、图书馆、城市客厅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1100亩控规绿地、道路19公里。
此外,硚口区还将加快汉正阳台、中央绿轴、汉正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系统;提升“两带三园十廊百景”,打造“湿地之城、花漾硚口”;修缮21个优秀历史建筑、14处工业遗产;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商贸、健康服务、科技服务三大主导产业。
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包括硚口在内的五个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打造高端服务业和数字经济高地。
硚口区越秀财富中心16层的斯泰兰蒂斯(武汉)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今年格外忙。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出口额逾1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0%,发挥着提升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韧性,助推湖北汽车全链企业协同发展的关键作用。
硚口区外贸进出口可见一斑。
今年上半年,硚口区进出口完成36.7亿元、同比增长77.8%,全市外贸进出口计分排名第一。
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今年上半年,硚口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7.3亿元,同比增长5%,超额完成市级下达拼搏目标;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社零总额同比增长6.7%……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也是一份奋力拼搏的成绩单。
恒隆广场、宜家家居、宜家荟聚、凯德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中国技术交易所医疗技术中心建成运营,年交易额突破1亿元;成功举办武汉大健康博览会金融展,环同济大健康产业园、高投创慧大健康产业园、同心健康产业园等园区集聚各类健康服务企业百余家;全区规上健康产业营收达到514亿元,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硚口产业特色不断彰显。
近年来,硚口区把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关键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商贸、健康服务、科技服务三大产业,建设高端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数字经济新高地。
现代商贸业
▲ 第六届中国·汉正街服装服饰博览会
7月18日,第六届中国·汉正街服装服饰博览会开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2万余家的服贸专业客商进行商贸交流和商务合作,交易额突破120亿元。
这是硚口区不断推进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区域转型的缩影。
“敢为天下先”的汉正街曾以“买全国卖全国”的“小商品市场模式”闻名全国,被誉为改革开放的“风向标”和“试验田”。
如今的汉正街从“全国小商品市场”转型升级为以服贸为龙头的时尚创意产业。汉派男装与粤派、杭派男装三分天下,占超三成的市场份额,年销量全国第一。
线上线下结合、省域协同发展、内贸外贸并举、批发零售融合,是汉正街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特点。
通过每年定期举行服博会和服装原创设计大赛,引进、孵化优质设计师;200多个直播间和千余名主播在武汉最大的服贸产业直播基地,为新汉派服饰直播带货。
全省4000多家服装企业100万产业工人为汉正街进行服装生产加工配套,形成全产业链条;2019年武汉跨境电商服务资源中心落户,汉正街的货品从此坐上中欧班列销往全球……汉正街正快速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链接,重塑新时代“货到汉口活”的竞争优势。
硚口区将持续提质发展现代商贸业,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实施扩大消费三年行动,大力发展首店经济、便利店总部和跨境电商,引领高端消费、品质消费、个性消费和时尚消费潮流,建设武汉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核心区。
健康服务业
今年11月,硚口区将承办科技创新大赛“汉口赛区”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专场,通过赛事活动,促进大健康领域创新创业项目转化落地。
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建设环同济健康城,加快医疗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近年来,医疗资源丰富的硚口,不断提升健康产业的引领力、带动力、凝聚力,卫生健康事业和生命健康产业在硚口双翼齐飞。
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在硚口区设立分支机构,远大医药、深圳迈瑞、迪安诊断、美年大健康等20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聚集各类医疗服务实体4000余家……
硚口古田片区,矗立着全市首个大健康产业高端甲级写字楼——高投创慧大健康产业园,拥有全国首家医疗技术交易转换平台——中国技术交易所医疗技术转化中心,通过深耕技术交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产业有序发展。中心里展示着数十项生物医药科技转化成果,累计技术交易额突破亿元。
硚口将继续坚持以健康服务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全面聚焦“双轮驱动(转化医学和健康服务)、三医融合(医学、医疗、医贸)”总体思路,深入实施“两链并举(现代医学转化链、健康服务产业链)、四业协同(医学转化服务、特色精准医疗、数字医贸流通、健康管理与金融)”的“2+4”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大力构建华中转化医学中心和解放大道健康服务轴、古田二路融合创新轴为一体的“一心两轴多园”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打通“医学—转化—流通—医疗”全产业链,加快形成转化医学创新策源地、特色医疗服务共享地、现代医贸企业集聚地,奋力打造中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医疗健康服务业先行示范区。
科技服务业
近年来,硚口区坚持不懈推动创新转型,数字经济加快聚集,引进蚂蚁链产业创新中心,腾讯云首个智慧低碳示范数据中心启动建设,推进建设跨境电商标杆示范园区。
7月8日,在武汉科技创新大赛第一场季赛中,硚口区项目——桥科院“城市桥梁智慧管家”、蓝海科创“大型复杂装备运维数字赋能系统”、普罗格“数字孪生平台、助力智慧物流的数字化升级”和同济医院“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废物暂存系统及设备”获得总决赛训练营资格,占全市获奖总数的66%,共获奖金60万元,占总奖金数额近50%。
硚口区将持续突破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吸引更多核心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落户,大力引进平台型、创新型、功能型企业。大力发展以金融、保险、法律、财务、商务、文创、体育、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突破性发展“数云智链”新产业,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加强完善社会治理
建设民生幸福示范城区
斑驳老院变成了文化长廊,渗水的墙体修补了“筋骨”,“蜘蛛网”全部入地,幸福食堂两荤一素只要7元,还有智能化门禁、修整一新的草木……一派清爽、和谐的景象,让如今的硚口区六角亭街道荣东社区完全没有了40年老旧小区的痕迹。
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荣东社区,历经16个月改造,脱胎换骨、迎来新生,打造成全市改造项目最多、工程体量最大的老旧社区改造样板。而这些改造都是街道、社区党组织带领居民共同缔造而来。
不仅是荣东社区,硚口区11个街道都在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特色路径,大事小事都有群众参与,治理成果人人共享。
在基层治理方面,硚口区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以共谋汇民智、以共建聚民力、以共管顺民意、以共评听民声、以共享惠民生,激发居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基础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硚口始终走在全市前列。
对社会治理“必答题”,硚口区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持续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近年来,硚口区发挥特色优势资源,努力打造四个强区,建设民生幸福示范城区。
教育强区:
硚口区设有公立幼儿园30所、小学43所、初中15所、高中8所,以及全国一流的国际学校武外英中,教育水平全市名列前茅。聚集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海军工程大学、湖北警官学院等一批高等学府,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储备人才。
健康强区:
硚口区是武汉市医疗资源最为丰富、最为集中的中心城区,拥有同济医院、市一医院等6家三级甲等医院和400余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聚集各类医疗健康服务机构、企业、实体4000余家,被授牌全省首个健康保险创新示范区,医技人才众多,先后涌现出两院院士9人。
文化强区:
硚口区是汉口城市之根、长江商业文明之源。500年前,硚口开创了商业重镇“大汉口”厚重的商业文明,缔造了“货到汉口活、天下第一街”的不朽传奇。100年前,这里发展了以南洋烟草、宗关水厂、既济电厂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工业,成为武汉近代工商业的发祥地。50年前,这里成为红色工业经济的沃土和全国闻名的重工业基地。
体育强区:
硚口区先后走出了韩爱萍、伏明霞、李娜等15位体坛世界冠军,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近年来,硚口区积极发挥冠军文化优势和世界冠军的影响力,制定了由体育强区走向体育产业沃土的战略规划,大力宣传推介硚口创新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硚口创新创业。
锚定目标生态优先
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15公里汉江绿带,10公里张公堤城市森林带,园博园、张毕湖、竹叶海等5个千亩城市公园,警察公园、小黄鹤楼游园、蛋壳公园等精品口袋公园形成“两带四园十廊百景”生态格局,公共绿地面积从200万平方米增加到700万平方米,硚口在生态建设上大手笔推进,让居民“开门见绿,出门见园”。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硚口区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不仅如此,硚口区持续开展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建设管理并举,实施汉江岸线综合整治,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累计搬迁民垸居民508户,砂石厂、码头65家,关闭排污口31个,优化调整码头18个,集并拆除码头12个,腾退滩地120万平方米,防洪清障100万平方米。宗关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汉丹铁路沟、园博园导流沟等黑臭水体整治,实施张毕湖、竹叶海水生态治理,张毕湖水质由劣五类提升至四类。汉江湾连续两年入选C40全球城市气候领袖群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硚口区大力开展零碳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建成红旗村小学、水厂路小学等零碳示范校园。
下一步,硚口区将锚定目标不动摇,全力以赴稳工业、促消费、扩投资,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同时,硚口区将加快建设汉江湾生态治理试验区,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硚口经验”。
深入推进生态治理。坚持生态高标准,持续实施化工企业搬迁片区土壤修复,启动实施三期修复工程。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推进雨污分流、截污控源、源头治理,加快推进配套排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全面提升辖区水环境质量。
创新驱动产业转型。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三大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更加注重在城市更新中导入产业,结合重点地块开发建设,对标国际标准,围绕主导特色产业搭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产业服务平台,构建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打造产业生态系统。
加快建设绿色城区。落实“双碳”目标,积极推进节能降耗。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更新、新建项目全面贯彻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探索综合排水防涝新模式。加快城区绿化景观建设,全面完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任务。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节能、生态技术应用,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快建设配套公共停车场。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
观察
克难攻坚
加速硚口全面复兴
今年上半年,硚口区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战略部署,全力应对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挑战,迎难而上、克难奋进,经受住了复杂形势的考验。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7.3亿元,同比增长5%,超额完成市级下达拼搏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社零总额增速等主要指标也超出预期,全面实现了双过半、争一流。这些成绩,是硚口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克服超乎想象、超出预期的困难环境和严峻形势下取得的,实属来之不易。
上半年硚口区表现亮眼,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开了好头。下半年硚口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片刻不可松懈,丝毫不可放松。500多年汉正街商埠史享有“不特为楚省咽喉、亦为天下四聚”的美誉,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的重要讲话中,更是把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开放搞活与深圳对外开放并列,把汉正街创新创业精神与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并提,极大增强了硚口在新时代勇立潮头、创新发展的信心与决心。硚口区要坚决贯彻国家和省市战略部署,全面推进城市更新、产业更新,发力新赛道,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中奋勇争先,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加快硚口全面复兴。
推进城市更新,实现“锈带”变“秀带”。近年来硚口区通过实施化工企业搬迁、传统市场搬迁改造、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整体正处于城市更新和转型期。转型给城市发展带来阵痛,也带来了城市转型升级、进入新的城市发展快车道的机遇。要把城市更新作为主要任务和唯一路径,树立人民城市、未来城市和全生命周期理念,推进拆改留并举、规建治一体,破解融资、平衡、拆迁难题,拆出新空间、改出新天地、建出新功能、留下老味道,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应积极在城市更新中实施产业创新变革,打造创新街区、创新园区,构建创新导向的企业政策服务体系,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蜂聚”发展态势,探索具有硚口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新路径。通过不断完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建设美丽生态硚口,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推进产业更新,构建梯度有序迭代产业体系。在现代商贸文旅等传统产业领域,突出重大产业项目、首店、旗舰店等优质主体的引爆功能,实施创新驱动和数字赋能,加快发展原创设计、电商直播、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充分发挥海军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顶尖院校在海军工程装备和医学专业领域的优势,依托高校院所拥有的专利技术、高端人才和平台资源,发展基于大健康和军民融合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立足硚口科创基础条件,把握未来科技前沿热点,积极培育发展未来健康、未来空间(深海)、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建构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序迭代更新的产业体系。推进数字赋能,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新时代激发新动能还需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要加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应用示范,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传统赛道上的商贸服务业态,向新一代电商、数字文创、AI服务等转型,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积极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效率和创造价值,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数字化融合创新,在智能服务、智慧生活、科技创新等方面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互促共进、联动发展的良性循环。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培育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人工智能产业,释放数字经济放大、叠加、倍增效应。
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打造宜居宜业新硚口
观察员: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陈进
文/杨蔚 李放军 张惠菊 詹鸥
图/硚口区委宣传部
来源:长江日报
出品: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
传播硚口好声音
讲述硚口好故事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