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第一把“苏恒泰”雨伞,出现在硚口关帝庙
清朝同治元年,即公元1862年,湖南长沙人苏文受自制的雨伞,在硚口汉正街关帝庙一出现,就为汉口市民所钟爱。这个名为“苏恒泰”的雨伞,伞骨、伞柄加粗,伞面裱褙三层净料纸,漆三重油,雨伞坚固,质量好,使用寿命长。在汉口的雨季,撑起一把“苏恒泰”雨伞,走在幽深的街巷,还是别有风致的。“苏恒泰”雨伞,可以说是汉口手工业史上最早的日用生活品牌之一。
苏文受最早是在汉口租用关帝庙附近的棚屋,“苏恒泰”雨伞挑担在卖,也帮人修理雨伞。同治三年(1863),苏文受在汉正街关帝庙魁斗巷口租了一间铺面,开设了汉口苏恒泰纸伞坊。苏文受雇佣工人12名,还带了3名学徒,每月生产“苏恒泰”雨伞500把至600把。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苏恒泰”雨伞的质量上了一个档次。原来苏文受让制伞工人加班,但没有提加工钱的事,工人为表示不满即在纸伞上多漆了几道桐油。桐油多了,在太阳底下干不透,苏文受即将雨伞存放在库房。没有多久,这多漆桐油的雨伞,伞面油光透亮,一上市即为人抢购一空。“苏恒泰”雨伞这一品牌在武汉三镇就更畅销了。
“苏恒泰”雨伞在汉口俏销,吸引了不少雨伞同行参与竞争。在汉正街关帝庙附近,从湖南湘潭、长沙迁来的雨伞同业者已有10多家,竞争十分激烈。“苏恒泰”雨伞为了确保在竞争中的优势,在制伞工艺上严格把控质量关。“苏恒泰”雨伞的伞骨、伞柄,必须选用湖南茶陵所产竹子;雨伞撑盖桐油,必须选用湖南常德特产桐油、湖北罗田的柿油;“苏恒泰”伞纸,必选用陕西郧皮纸。“苏恒泰”一把伞由五个工人分五个部位分工制作完成,专业、精致而综合质量高。
“苏恒泰”雨伞在武汉销路广,苏恒泰纸伞坊的生产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光绪十六年(1890),苏文受病逝,其妻接手伞坊,制伞工人已有100名,月产“苏恒泰”雨伞4000把至5000把。光绪三十二年(1892),苏恒泰选派制伞工人左云程到湖南湘潭开设了“左祥和”制伞作坊,产品由汉口苏恒泰包销。到清朝光绪末年,汉口苏恒泰的业务已经遍及黄陂、孝感、黄冈、汉川、襄樊、麻城、罗田,后扩展到河南、河北两省。
清宣统三年(1911),“苏恒泰”与汉口的“叶开泰”、“老九如”、“牛同心”等被誉为“十大品牌”之一。辛亥武昌起义,汉口镇为北军焚烧,苏恒泰损失惨重。民国初年,苏恒泰卖掉湖南长沙70亩地获纹银2200两,在汉口重建伞坊、货栈,和“左祥和”、“朱德泰”订立包销合同,年产苏恒泰雨伞2万把至2·5万,伞业再臻辉煌。到苏恒泰第三代传人时,采用全面纸浸油工艺,伞品有花纸、蓝面、蓝面钩柄、红面木柄四大类21个品种,制伞工艺愈趋精致,“苏恒泰”雨伞的抗湿性、耐用性也大大提高了。
作者:王晓清
来源:硚口发布
出品: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
传播硚口好声音
讲述硚口好故事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