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大王余洪元:唱堂戏,巧改名,一炮走红
三百年汉口“戏码头”,承载着无数的戏剧传奇,也流传着许多迷人的逆袭故事。从无名小辈到舞台名角,从戏曲票友到汉剧大王,续写着武汉汉剧表演史的辉煌。而余洪元这位中国汉剧史中上承先启后的扛鼎人物,他惊天的逆袭,改写了汉口“戏码头”的神秘传奇。
▲ 余洪元饰《四进士》中的宋世杰
余洪元(1871~1938),咸宁孙家畈人,父母在沙市开了一家八景酒楼,生意十分兴隆。余洪元从小生活优越,衣食不愁。晚清时期,沙市是内陆开埠港口,商贸繁盛,也是汉剧之荆河派的重要起源地。余洪元常常跟戏班子哼唱戏段,业余师从荆河派著名末角胡双喜学艺,属于玩票性质。光绪十三年(1887),余洪元16岁,父亲病死,八景酒楼歇业,少爷生活结束了,即返回老家咸宁成婚。余洪元曾偶尔在武昌金口镇搭班唱戏,但很不理想。随后余洪元返归沙市,跟随师父胡双喜跑草台乡班,历练自己的舞台表演功力。
余洪元原名余金宝,到汉口闯“戏码头”以后,碰巧改了这个名字。这个“碰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光绪二十七年(1901),余金宝在沙市戏码头有多年乡班经验后,即投拜汉剧福兴班到汉口跑戏码头,客串演出。咸宁商帮在汉口汉正街经营棉花业、海味业,咸宁会馆也很雄壮气派;余金宝是咸宁人,即随福兴班在同乡会馆唱戏,但名气还是不怎么大。
▲ 1930年代,余洪元(前排左四)与梅兰芳(前排左三)、吴天保(前排左一)等合影
一次,福兴班班主、著名丑角袁心狗接到汉口钱业公所春酒堂会,公所戏台上唱戏,戏台下布席饮酒。当时余金宝在台上演唱的剧目是《乔府求计》,歌声苍凉,举止稳庄。当时钱业公所会长刘殿卿正端着酒杯,细品韵味,而此时袁心狗端正上一道红烧狮子头大菜。刘殿卿问“他叫什么?”,袁心狗以为刘殿卿问的是菜名,随后答道:“这是红园了”。刘殿卿接着问:“他姓什么?”袁心狗这才理会刘殿卿是问戏台上的戏子,即立即回答说“他姓余”。刘殿卿哦了一声道:“余洪元么?这是新角儿呀!从前没有听说过呢!”袁心狗趁机讨好刘殿卿说,“他原在荆州、宜都一带很有名的,此次路过汉口,我特地为会长邀来助兴的,还请会长多照应照应这小子。”
因为钱业公所会长刘殿卿的错喊,余金宝就改为了余洪元;因为汉口钱业公所势力大,春酒还邀请有其他商帮,余洪元的名字就在汉口行帮中叫出了名。以后每次公馆、会所、行帮邀约唱堂戏,袁心狗必带余洪元上场。余洪元的名字在汉口戏码头名气越来越响震,演出戏码的叫价也越来越高。
▲ 余洪元率“福兴班”到上海演出戏单
余洪元作为汉剧泰斗级人物,在清末首创汉剧、京剧、同台演出;汉剧公会成立时,余洪元被推举为首任会长。余洪元曾应邀到北平参加赈灾义演,民国大总统黎元洪赠以“慷慨悲歌”的匾牌,名气享誉京城,甚至连京剧大师谭鑫培、梅兰芳皆赞誉余洪元饰演《群英会》的诸葛亮为“活孔明”。余洪元是将汉剧荆河派、汉河派唱腔表演艺术融为一体的戏曲大师,他将汉剧的生、旦、末各行的“板”“眼”和行腔加以精湛研究,创造了深沉苍劲的“余派”唱腔,是汉剧一末唱腔的经典。
作者:王晓清
来源:硚口发布
出品: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
1.“硚口发布”公众号不仅是硚口区委区政府唯一的官宣平台,也是硚口区融媒体中心官方新媒体平台,凡注明原创推文,均为版权作品。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视为抄袭侵权。
2.非原创推文中使用的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原作者的合法权益,请与“硚口发布”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3.欢迎向“硚口发布”投稿。投稿邮箱:qkxxfb@126.com。
传播硚口好声音
讲述硚口好故事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