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60个雷锋日,记述南大校园里的TA!

传承雷锋精神的 南京大学 2023-03-18


          

重试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这是雷锋同志日记中,郑重记载下的感悟与箴言,亦是他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实践。正是这颗最小的“螺丝钉”,这位永恒的革命战士,铸就了力透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坐标。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所作的重要批示指出: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传承雷锋精神,奋进志愿青春,这本日记已由一代代“雷锋”,接续谱写了整整60个年头。在学雷锋纪念日和中国青年志愿者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们的故事,一同聆听在奉献中成长、在服务中历练的青春之歌,一同领略雷锋精神在南大的闪光!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

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

——“我们在祖国西部,

传承雷锋精神”


投身西部、扎根基层,矢志不渝、接续奋斗。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相传的薪火,已然传递了24年。


南京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长高俊丰看来,研支团的价值在于搭建起一座连接南京和西部支教地的“圆梦桥梁”这座桥梁能够充分发挥东部的师资、人才、课程资源优势,为西部山区里的孩子们带来改变,帮助更多西部学子通过教育走出大山,走到外面的世界,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同时,研支团的每一位成员,也希望身体力行传递出扎根大山的信念,希望更多从山区走出的优秀人才关注家乡、回到家乡、反哺家乡,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西部、了解西部、并力所能及地为西部发展做贡献。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这句话便是每一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最真实的写照。他们在祖国西部挥洒汗水,传道授业解惑之余,亦让南雍之风融汇进西部的土地,用教育帮扶赋能乡村振兴,以40分钟的“小课堂”筑起乡村未来的“大梦想”。

“这里很苦,但也很酷”,于研支团成员们而言,跟孩子们朝夕相处的一年,是在支教地同甘共苦的一年,也是在群山之间开展自教的一年。在西部,会感受两种青春的精彩碰撞、感悟两种生活的奇妙相遇。“我们虽然是孩子们的老师,但他们身上的乐观精神和奋斗精神也教会了我们许多。”高俊丰认为,这是一场体察真实中国的旅程,“我们增进了对祖国广袤大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了自身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坚定了日后投身基层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决心。

青春因选择服务人民而更加绚丽,青年因担当强国使命而更显勇毅。一届届南大研支团志愿者前赴后继、踵事增华,用青春足迹将教育公平书写在西部大地上。在三尺讲台上,在群山之间,他们共同的心声会时时回响:没有人永远在路上,但永远有人在路上。“历经60年,雷锋带给我们时代的感召和力量,带给我们西部支教人的激励和鼓舞,历久弥坚、永不褪色。”




以己所学,奉献社会

——“我们用法律专长与人文温情,

传承雷锋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青春大有作为。南京大学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团队,是一个“向上向善”的群体,他们因对法律援助工作的一腔热忱凝聚在一起,共同为这项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在法律援助服务过程中不断完善、提升自己。

成立于1998年的南京大学法律援助团队秉持着“以己所学,奉献社会”的宗旨,奔走在法律援助服务的第一线,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从提供法律咨询到撰写文书,从代理案件服务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法律援助是一项充满获得感和成就感的工作,看到来访者的法律问题得到解决、需援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收获当事人的一声感谢、一面锦旗,都是我们将志愿服务继续开展下去的动力所在。”项目负责人、法学院2022级硕士生印维琛这样说道。


“炼理性之法眼观世界,持正义之法律辨是非”,对于印维琛等投身志愿服务的法学生而言,做好法援志愿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并不在于专业水平和理论深度,而在于“沟通”,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点往往是倾听和共情。在法律实践中,人民群众的诉求是形形色色的,表达也是多种多样的,既要从法学专业的视角出发,还要结合人民群众朴素的法感情,从中梳理出当事人表达的重点、诉求的实质是什么。志愿服务的过程,是助人,亦是自助,他们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青春力量,也在砥砺自我中收获了成长

“雷锋精神启发着我们,虽然我们做的事情谈不上惊天动地,但只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件件小事汇集,就能为社会带来一些向上向善的力量。”南京大学法律援助项目团队将继续履行法学学子的社会责任,以奋斗的姿态汇聚成法治中国建设的磅礴力量。




传播大气知识,传递爱与能量

——“我们传播大气科学知识,

传承雷锋精神”


“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志愿者,把大气科普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大气的志愿青年时刻践行雷锋精神,通过多样的志愿服务,学以致用,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


自2014年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以来,“风云气象”已与南京市北极阁气象博物馆等十余家单位建立合作,多次获评校十佳志愿服务项目。2022年度累计开展志愿活动次数19次,志愿者近230人次,累计服务校内外群体1万人次/年。

谈到志愿初衷,大气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2020级本科生杨丽洁认为是“让大气科学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这群拥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北极阁博物馆科普、气象科普进校园、涂长望讲师团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志愿服务,希望通过科普的形式引导公众认识身边的自然现象,激发青少年对大气科学的兴趣,为气象领域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气象灾害知识的科普,提升公众气象安全预警认识,进而减少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一项项服务中,志愿者们相互团结,不断前进,持续奋斗。“雷锋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时才最有力量这也是我们大家秉持的信念。”丽洁说,“很多志愿者从最初的偶尔参与,到后来的长期服务,不断尝试更多志愿类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需要帮助的人们贡献力量。部分志愿者也促使自己从一个参与者逐渐成为策划组织者,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也更体会到志愿服务的意义。”

今年,团队面向江苏南京、云南双柏和宁夏隆德的中小学开展云支教,“通过薄薄的电子屏幕,面对网线另一边的小朋友们,感受着他们好奇专注的目光,那一瞬间我切身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深远意义”,丽洁向我们分享志愿中的闪光瞬间,我们传播的大气知识,我们传递的爱与能量,会随我们的努力永不消散,我们也正用实际行动,诠释我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关注环保、服务社会

热爱自然、行胜于言

——“我们守护绿色地球,

传承雷锋精神”


“绿色课堂、绿色校园、绿色实践”,校环境协会的志愿者们从公众生态环境科普教育、美丽校园建设和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在项目负责人、环境生物专业2020级本科生苏可欣看来,环保科普的初心就是普及环保知识,让更多人了解祖国乃至全球的环境现状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项目的价值在于让每一个受科普者都能更了解绿色环保,让每一个志愿者都因使地球母亲越来越美好而感到自豪,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一次次活动中收获的满满的成就感

“希望”是这项志愿的关键词。苏可欣表示,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事业,当下所做的一切可能要在未来的几年、十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让人们切实感受到现在的努力成果,而一直激励着志愿者前行的,就是“希望”——发挥我们大学生群体的力量,为我们坚持的环保事业作出贡献,为未来播撒更多的希望。

心怀“美丽中国”的希望,志愿者们收获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绿色课堂中,积极传递环保精神的内涵;在绿色校园里,利用校内环保实践平台为环保事业增添光彩;在绿色实践中,以实际行动为绿色与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青年力量。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保护紫金山生态,向环卫工人送去冬日温暖,体会小举动带给地球的大反响

可欣分享了她在志愿中的难忘瞬间,“在紫金山文化生态保护活动中,我们遇到小朋友,他们跟随我们一起捡拾登山道上的垃圾,一起听带队老师讲解紫金山的特色植物,一起为建设更美好的紫金山做努力,“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志愿的火种悄然播撒,服务精神在一代代中国青少年间传递

“我们的青年志愿者不仅要深耕于奉献之中,更要志存高远,心怀家国,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理念。”绿色地球生态科普志愿者们磨砺自我,发挥特长,在点滴服务中为绿色环保事业添砖加瓦




南大人服务南大人

——“我们建设美丽校园,

传承雷锋精神”





“维护校园之隽美,守护你我之生活”,校园里有这样一群“紫马甲”,在志愿服务中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发扬南大人服务南大人的公益精神。

“小蓝鲸”义工岗项目是目前校内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公益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超8000人次,总志愿时长2150小时,曾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南京大学“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岗位涵盖了校园生活的学习、生活、环境等方面,生态美化员让校园环境更加美观、超市见习经理优化师生购物体验、图书馆管理员和座位清理员打造更加洁净有序的学习空间……所有工作的核心都是为南大人服务,让同学们通过志愿劳动建设更好的南大校园。


更重要的是,义工岗为同学们树立了一种观念——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通过自身的努力,共同建设更加和谐美丽的校园,为自己、为他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志愿者能够积累各种实用的劳动技能和经验,并且在亲自参与校园建设之后增强“主人翁”意识,对南大校园有了一份责任感。

社会学系2021级本科生施宇主要负责“小蓝鲸”义工岗项目的运营,从大一时协助义工岗的开展,到如今统筹义工岗的具体工作,义工岗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底色


“每次义工岗的报名都是供不应求,问卷发布不到一小时就达到填写上限,每次义工岗工作刚一结束,就会有同学主动询问我之后还有没有服务工作,担心自己错过下一次义工岗的报名,同学们对于义工岗的热情让我非常感动。”

从诞生以来,“小蓝鲸”义工岗为南大人创造了无数不胜数的珍贵回忆。“校庆与我们每个人有着深刻且持久的联系,让同学们对南大更有归属感,这也是我们组织义工岗活动的‘意外之喜’。”

施宇的理解中,义工岗项目要求志愿者放弃一些课余时间,投身到为南大服务的工作中,项目中的很多工作并不轻松,特别是在户外工作的生态美化。“志愿者们自愿参与到这些工作中,便是在新时代发扬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志愿服务,正是雷锋精神的生动体现。



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岁月荏苒,雷锋精神在岁月长河里永远闪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南大师生必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心怀热忱,向雷锋同志学习,在校园里挥洒汗水、服务师生;在校园外施展所长,燃烧自我,全心全意服务,青春砥砺奋斗。这是新时代炽热的雷锋精神,这是吾辈对志愿情怀最好的诠释!



精彩荐读

点击图片阅读:

传承雷锋精神,奋进志愿青春!35个南大公益组织明日齐聚亮相


点击图片阅读:

一场激荡未来的大讨论!《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聚焦南京大学


点击图片阅读:砥砺奋进,雄创一流!这场会议聚焦高质量就业

来源:“南大青年”公众号

文字:梁罗茜 张亦洋

资料搜集:常嘉铭 谢立媛 卜   凡 陈祎

编辑:张了戈 刘   怡

审校:宗   和

责编:李烨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