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州>>>>苏州,南大新能源之星矢志报国!

南京大学 2024-06-14


他自苏州中学毕业

从有机化学到能源科学

海外十年的求

塑造了其扎实的专业素养

和超前的国际视野


怀揣对中国能源安全

与科技自立自强的无限憧憬

他毅然奔赴家乡苏州

立志在有机能源材料领域发光发热

为建设“第一个南大”挥洒青春


他就是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学院

最年轻的教师之一 颜亦超博士






海归故里圆梦,开启南苏新篇


颜亦超对苏州故土的深厚情感是他选择回国的重要动力。“这是根植在我们中国人心中的家国情怀”,他如是说。早在苏州中学读书时,他就对苏中校友、南大原校长匡亚明的教育理念和学术成就充满敬仰,对南京大学的学术氛围和育人理念产生向往,这都为他日后回国投身南大埋下了种子。


颜亦超在苏州


颜亦超的归国之路,也深受密歇根大学与中国之间深厚历史联系的启发。作为首批接纳中国留学生的美国高等学府之一,密歇根大学培养了诸如诺奖得主丁肇中、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任新民等众多对中国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人才。作为他们的校友,他深受前辈们光辉事迹的激励,坚定了他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2022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大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中,勉励青年学者们“在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他感受到了祖国对留学归国青年的期待与重视,更加坚定了其回国开展学术研究的决心。


恰逢南京大学在苏州成立能源与资源学院,他抓住这一实现自身价值、报效祖国的好时机,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刚好在苏州,刚好是南大,一切都刚刚好”,他回忆道。


颜亦超的选择,是对国家号召的积极响应,是对留学报国精神的现代传承,是对南大人才需求的热情回应,更是对科技进步民族复兴的热切期待。他的归国,不仅是个人根脉的寻回,更是对“报国正当时”的坚定实践。


革新能源材料,助力能源转型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能源安全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颜亦超以其独特的科研视角,将有机化学应用于能源材料的研发,为新能源发展贡献力量。


颜亦超获得香港研究资助局博士后奖学金


他的科研之路始于对有机化学的热爱。他提到:“我的背景是有机化学,但我一直好奇如何将有机化学应用于解决能源问题。”在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他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Melanie Sanford教授,开启有机能源材料相关研究,这进一步激发了他对这一新兴领域的浓厚兴趣。虽然有机化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但是他坚定地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方向,既能利用我的有机化学知识,又能探索一个较少人涉足的领域。”


颜亦超(右)与博士导师(中)合影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者,他深知,作为非产油产气大国,中国对新能源的需求尤为迫切。面对碳中和战略需求,他选择了液流电池作为其科研的主攻方向,因为液流电池的商业化示范项目,不仅展现了其技术潜力,更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他突破层层技术难关,最终成功开发了当时世界上电压最高的全有机液流电池,为长时大规模储能提供了新的潜在方案。相关成果是对有机材料稳定性和应用潜力的一次重要证明,更为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谈及未来,他对科研工作的前景充满信心。“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新能源行业得到了学术界、各级政府和商业界的全面支持,其发展前景无疑是一片光明。”他计划以有机功能材料为主轴,深入探索液流电池及其他能源器件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他坚信,这些领域的研究将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其不断向前迈进,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致力融贯交叉,跨域产学共鸣


在能源与资源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中,颜亦超特别强调学科交叉的重要性。他认为,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主要差异在于跨学科融合的理念推广和实践程度。在国外,跨学科合作已较为成熟,而国内则在迎头赶上,特别是在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学院成立后,跨学科的教育和研究已成为学院发展的重要方向。


颜亦超在实验室


在科研与产业结合方面,他认为高校在“0-1”的创新阶段起着关键作用,而企业则更擅长将技术从“1”扩展到“100”。他特别提到了“1-10”的阶段,即科研成果如何从论文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他希望依托学校更好地与企业对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技术和产品,这与苏州校区的产业化方向相呼应。


当谈及对想要从事能源与资源领域同学们的建议时,他微微颔首,仿佛是在回忆自己求学时的点点滴滴,说道“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偏交叉领域的学科,练好基本功是很重要的”。他提倡学生们在打好坚实基础的前提下广泛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并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一法通万法通”,他笑着说,“找到感兴趣的方向后,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课题展开研究”。


此外,他引用前人的智慧,把科研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发现前人未发现的新现象新发明;第二类是将一个领域的成熟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另一个全新领域;第三类则是承前启后、发扬光大式的研究。“我们应该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跨领域学习探索,将其它领域的成功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中。”真挚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科研探索的无限热忱与期待。



在南京大学这片学术热土上,颜亦超将继续他的科研追求,将个人梦想与国家未来紧密相扣,书写属于自己的归途心语和科研报国故事。他的故事,是科研创新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的典范。他的科研旅程,展现了个人对知识探索的热情,更体现了科研工作者对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感。 

精彩荐读

点击图片阅读:

速来观看!第二届新生戏剧节“奋进·先声”今晚开演

点击图片阅读:

奋进添新声!“我为管理来建言”留言板开通

点击图片阅读:

南京大学 ⇋ 新华社江苏分社:双向赋能,纵深合作!

来源:能源与资源学院

文字:何昊宇 查思思

  图片:颜亦超 金   彪  

编辑:黄炜淇 焦前程 步欣洁

校:毛懿凡 金   彪 郭亚红

责编:王   俊 李烨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