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分钱交易对峙”理论的提出——以“蒜你狠”变“蒜你贱”为研究对象

赵广开 学术之路 2021-03-12

“一分钱交易”原指股权交易市场,利用协议转让制度的漏洞,将股价定价为“一分钱”,从而实现超低价交易。该交易本身并不违规,但对监管层而言,这种行为与制度设立的初衷相违背,因此会受到相关监管部门的治理与处罚。而本文提出的“一分钱交易对峙”理论则是指农产品价格低迷时的一个交易状态,一方面农民的农产品卖不到合适的价位,另一方面居中商贩盈利空间有限,其造成的结果是两者频繁询价,但是成交量超低。

以下为“一分钱交易对峙”理论的经典对话场景:(其中甲指居中商贩,乙指农民,本次交易的对象为大蒜。)


甲:恁想啥价?

乙:你说呗。

甲:恁这蒜有点小,还有点散头,不好卖啊!4毛2怎么样?

乙:昨天人家给俺4毛6都没有卖。

甲:哎,今天又降价了。俺雇人装车2分钱,油钱1分钱,找人捡捡2分钱,(有时还有给中间人1分钱),恁也知道县里面的价钱,不赚钱啊。

乙:恁看着办吧,4毛6,少一分钱俺都不卖,昨天隔壁的蒜还卖4毛7嘞!

甲:别说了,俺不赚钱4毛3给你拉走,中不中?

乙:不行,俺也不4毛6啦,最低4毛5,恁要不要就算了。

甲:那恁再等等吧。

中间人:4毛5给他拉走呗,差不多啦!

甲:不行,不行。(开车走了)


一、背景介绍


2016年大蒜价格走高导致大蒜种植增加,2017年大蒜市场供过于求形势加剧,价格下跌,2016年大蒜的平均收购价格在每斤5元以上,2017年这一价格在2元左右。2018年,作为大蒜重要种植产地的河南杞县农民又种了大面积的大蒜,想通过种植大蒜脱贫致富。据悉,2018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过大,大蒜产量过剩,大蒜价位从刚收获时的6毛一斤不断下滑,近期大蒜价位维持在4毛多。蒜农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一年,低三年,稳三年。”


中国大蒜的主要产地:中国大蒜之乡——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济宁兖州的漕河镇、临沂市兰陵县、莱芜市、济南市商河县、东营市广饶县、聊城市茌平县、菏泽市成武县,潍坊市的安丘,江苏省邳州市5万公顷大蒜示范区、丰县、射阳县、太仓市,河北永年县、大名县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仁东镇,河南省的沈丘县冯营乡、中牟县的贺兵马村及开封东部等县区,其中以杞县面积较广,祥符区东南大部及通许县北部区域也同样是大蒜产区,上海嘉定,安徽亳州市、来安县,四川温江区、彭州市,云南大理 陕西兴平市及新疆等地。


农民自身文化水平较低,跟风种大蒜现象比较普遍,同时这也是农村种地的现状(即为了种植、收割及销售的方便,一个地区的种植作物呈现统一化的趋势)。据悉河南省杞县常年种植大蒜40多万亩,年产量60万吨,每年出口大蒜及制品25万吨。2002年5月,“金杞”牌大蒜经国家质检局审核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原产地标志认证的蒜类产品。农业部于2009年7月14日对“杞县大蒜”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二、大蒜交易模式


近些年来随着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居中商贩进村收蒜,因此农民的家中成为大蒜交易的重要场所,一般大蒜的交易流程如下:首先是蒜农收割大蒜,并晒干处理好,放在的院落里;其次是居中商贩下乡进村收蒜,如果蒜农觉得价格可以就将蒜卖给这些居中商贩,由居中商贩找人(或自己)装上车,拉到上一级商贩那里售卖;一级经销商再将几个居中商贩购买的大蒜装到大货车上销往外地的世贸市场(或者囤积到冷库中日后再销售);接着由各地的分销商购买并批发给商贩,最后是进入千家万户的消费者餐桌。


三、理论的提出


根据市场交易的供求关系理论,当一个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将下降,紧接着是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再次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形,如此循环往复。但是在大蒜等农产品上,上述理论存在一定的偏差,特别是上文已经提到,蒜农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一年,低三年,稳三年。”从现实情况来看,蒜农圈流传的这句话已经基本被市场所验证。只不过在缺乏替代作物及侥幸心理的影响下,市场交易供求理论在大蒜种植及销售上呈现“高一年,低三年,稳三年”的现象。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这里面有冷库囤货的影响。


在上述大环境下,本文所提出的“一分钱交易对峙”理论主要发挥作用的时间段为“低三年”。即限于有限的商业交易规律知识以及过去一年较好的市场卖价,蒜农不愿意超低价位销售大蒜,又怕最终大蒜卖不出去,生活没了着落的矛盾状态。与此同时,部分商贩在去年大蒜价格较高时为了炒作,囤积了大量的大蒜,并于新大蒜上新之前大量抛售,进而造成市场上大蒜供应充足,新大蒜无法卖上好的价钱,蒜农大量囤蒜在家中。而作为政府部门往往限于销路限缩,积极的践行“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蒜农的大蒜销售作用有限。


同时考虑到大蒜的种植费时费力,投入巨大,蒜农七八月份相对较闲,有大量的时间与居中商贩讨价还价,因此“一分钱交易对峙”也就成为常态。


四、核心问题


1.大蒜种植的经济成本


大蒜的种植是一个投入巨大的农业生产活动,大致的经济投入主要有:蒜种(200-1000元每亩)、耕地(500元钱每亩每年)、肥料(播种时+生长期,200-500元每亩)、人工种植(纯人工,当前没有机器种植,当前成本为每亩200-400块钱)、耕地与浇灌(浇5次水左右,平均每亩100元,不算人力成本)、滴蒜苔(劳动强度大,如果雇人每亩200-500元)、收蒜(150-300元每亩)、晒干处理(人力成本100-300每亩)以及其他成本(200-1000元),大家可以简单算一下账,会发现种植大蒜的投入对于年收入平均1万多(除非外出打工,其实仅靠种地,一年一亩地挣1千元就不错了,所以我非常怀疑这个数据)。那么在销售大蒜时也就可以理解蒜农的那种“一分钱也不能少”的心情了,特别是在蒜价低靡的情形下,卖蒜钱基本上无法填补成本时,更是不要小瞧了这一分钱。


2.居中商贩的盈利困境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大蒜的交易模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价格低迷时,居中商贩的盈利空间是非常小的,特别是在当前各方面开支都比较大的情况下,他们的盈利空间也就是5分钱以内,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一分钱也是不少的,是无法用“不在意资金”理论解释的。


3.市场销售的物流成本


很多人看到上述困境可能想到了农村电子商务,这也是我之前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写作本文之前我也专门就快递行业的收费做过简单的查询,也查询了一下在淘宝上售卖大蒜的商户的售价。然后我自己进行了简单计算,发现在当前的农村物流途径比较便捷的邮政(即便比较快捷,也还不是那么快捷,当前还是只能抵达乡镇,无法直接触达村庄),而其最便宜的资费套餐如果不打折的话,对于农民售卖笨重的农产品也是非常不利的。如我查询到一个商铺售卖10斤大蒜,包邮。售价17.9元,相当于单价1.79,跟市场上的售价基本持平,而按照5KG的重量发邮政平邮(最便宜,最慢的)需要15块钱,如果再除去其他成本,你会发现这样并不能挣到钱。所以当前的物流成本对于农产品的网络零售并不有利,再考虑到很多蒜农本身就不懂网络销售,因此这个销售模式是行不通的,只能部分人才能做。


4.大蒜种植规模的风险调控悖论


其实说白了,大蒜价格的低迷是由于大蒜的种植面积过大,供过于求造成的,但是如何合理的调控种植面积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在上文背景介绍中,我们已经知道中国大蒜的主要产地分布是比较广,彼此之间的信息联络,特别是蒜农之间的信息沟通是非常弱的,也可以说基本没有,而当地的政府部门往往也不会主动沟通协调,且作为一种地方主要经济作物,如果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作物,哪个政府赶直接建议蒜农不要种那么多呢?即便说了,有人能信吗?所以仅靠信息发布并不能解决问题,更比较理想的办法是找到预防价格低迷对蒜农的冲击措施。在这方面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走期货与保险。消息人士称,近期山东地区已经布局开展金乡县2018年大蒜、蒜薹目标价格保险工作,2018年金乡大蒜目标价格为1.7元/斤,蒜薹目标价格为1元/斤。


五、问题的化解


限于本文的核心任务在于提出“一分钱交易对峙”理论,而大蒜种植等问题的化解涉及面广,问题的化解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与引导,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够解决的,也不是简单的列出几个解决办法就可以为本文画上句号的。同时也考虑到本文主要还是从事法律研究,这些经济问题还是留待经济学家进行研究、政府部门积极引导解决吧。


在此我们也想提醒,大蒜仅是我国农产品经济作物的一种,很多农产品经济作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上述问题,希望各地政府积极调研,及时发布相关建议,在农产品深度加工上下功夫,在农产品销售途径拓展上下功夫,这样我们的农民才能真正摆脱上述困境,真正的实现“真脱贫”“长期脱贫”,而不是“年度脱贫”“三年返贫”。

新功能上线预告

天津大学法学院简介

王世洲:科学界定法益概念、指引刑法现代化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科目一览表

“新时代法理的理论想象”暨第三届“法理研究行动计划”学术研讨会南开举行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司法专题任务)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江苏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的完善与推广” 论文征集暨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第十届全国法律语言学研讨会暨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公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