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专业留学生(全英文)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之路 2021-03-08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


(专业代号:030109)

一、学科、专业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以下称国际法学)学科具有悠久的教学科研历史,具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该学科一直坚持多学科交叉性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特色,经过多年学术积累和队伍建设,学科整体实力雄厚,在海洋法、WTO法、海商法、国际私法、国际环境法基本理论及国际民事诉讼与仲裁研究方面,均在国内处于前列,具有与国外同行展开全面学术交流与对话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

国际法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目标是培养精通国际法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国际法领域专业知识,同时对中国法有一定了解和研究,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法律人才。

三、研究方向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现设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1.国际公法

2.国际经济法

3.国际私法

4.国际环境法

(根据社会需求和研究需要,按照学校相关规定临时增设或变动的研究方向,将由研究生院及时公布)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期限为六年,超过六年未完成全部学业的,按结业、肄业等处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19学分。

(一)学位公共课(4学分)

中国法概论                     36课时              2学分

法律写作与检索                 36课时              2学分

(二)学位专业课(9学分)

国际经济法专题                    54 课时         3学分

国际公法专题                      54课时          3学分

国际私法专题                      54课时          3学分

(三)文献阅读与综述(2学分)

文献阅读与综述是博士生掌握本学科的学术传统、研究脉络和最新学术动态,训练博士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为博士生的学习、科研奠定一定理论基础和方法的重要环节。博士研究生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每学年应当以读书报告的形式(文献阅读与综述)提交1篇,共2篇(每篇不少于5000字)文献阅读与综述报告,由导师评阅后,计入学分。

(四)学年论文(2学分)

在学期间国际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应于每学年结束时分别提交1篇本专业的科研论文(每篇应在5千字以上),上述论文经导师评阅合格后,计2学分。

(五)社会实践(2学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因此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之前应提交一份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审核后计入学分。

(六)发表论文

学生在读期间应当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论文语言不限。如在中国境内刊物上发表,原则上该刊物应为我校认定的核心期刊。

六、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研为主,加强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博士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博士生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博士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及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具体方法为:

实行博士生导师个人负责制,同时组成博士生指导小组共同培养。指导小组由博士生导师负责,吸收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其他老师参加,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聘请外校或实际工作部门中有较高理论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协助指导。

慎重制定博士生业务培养计划并严格执行。

专业课的教学主要为专题讲座和专题研究。列出主要参考书目,提出问题和建议,联系实际和重大实践问题展开讨论,以提高博士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应结合博士生个人业务培养计划进行,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2.学位课考试采取笔试或口试的方式,口试由至少三位教授组成的考试小组进行。

3.博士生应撰写的相关专题论文、学期论文和学年论文等作为科研能力的考核。

4.学院按照规定应对博士生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三到五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校内外专家组成考核委员会进行。

八、毕业(学位)论文选题与撰写

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理论水平、专门知识掌握程度、科研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创新能力的主要体现。

博士研究生须通过博士中期考核合格并通过开题报告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在论文选题、拟定大纲、写作提纲及初稿等阶段,指导老师应精心指导,并严把质量关。

论文的选题应是国际法学专业范围的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学位论文选题与大纲需经导师审阅,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讨论,并经过开题报告最终确定。

4、博士研究生写作论文前,应到实际部门进行实践调查和搜集资料。学位论文写作须在导师的认真指导下,必须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剽窃。

5、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学术规范。要求结构合理、逻辑严谨、注释规范、文字流畅。

时间安排:博士生一般于第四学期进行中期考核,毕业(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可以同时进行;博士生通过中期考核、开题报告合格后,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毕业(学位)论文的撰写,论文正文字数应达到10万字以上,论文包括题目、摘要、正文、脚注和参考文献。学生应提供论文的中文概要,一般不少于1000字。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我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办理。

十、参考文献

(一)必读书目

Ian Brownli, Principles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7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Steven Ferrey, Environmental Law Examples & Explanations, 3rd ed., Aspen Publishers,2004.

Rene Provost,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and Humanitarian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Natalie Klein, Dispute Settlement in the 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Cheshire, North & Fawcett: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14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Paul Stephen Dempsey, Public International Air Law, McGill University, 2008.

Goldsmith, Jack L. and Eric A. Posner, The Limits of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Antonio Cassese: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Malcolm Shaw, International Law, 6th ed., Cambridge, 2008.

Peter Malanczuk, Akehurst's Moder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8th ed., Routledge, 2010.

(二)选读书目

1、D.J. Harris,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rnational Law, 7th ed., Sweet & Maxwell, 2010.

Oppenheim’s International Law, 9th ed., London, 1992.

Christian Toms Chart, International Law: Ensuring the Survival of Mankind on the Eve of A New Century, Hague Academy on International Law, Collected Courses (1999), Martins Nijhoff Publishers, 2011.

Lori Damrosch, Louis Henkin, Sean D. Murphy, Hans Smit, International Law, Cases and Materials, 5th ed., West Academic Publishing, 2009.

Boyle, Alan and Christine Chinkin, The Making of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Gelia Campbell Mohn, Barry Breen & J. William Frtrell,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law, West Publishing Co.,1993.

Niels S.J.Koeman, Environmental law in Europe,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Ltd., 1999.

David Hunter, James Salzman & Durwood Zaelk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2nd ed., Foundation Press,2002.

Philppe Sands,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2n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Alexandre Kiss & Dinah Shelto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Transnational Publishers, 2004.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理论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专业刑事诉讼法学方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