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律科学》2018年总目录

学术之路 2021-03-09

《法律科学》2018年总目录

一、法理学、法史学

1、法治为何失败:迈向全球背景下的法治转型学(叶竹盛)

2、法条主义如何穿越错综复杂(孙海波)

3、国家建构视角下的中国司法——以国家能力为核心(郑智航)

4、中华法系之法律教育考——以古代中国的律学教育与日本的明法科为中心(何勤华,袁 也)

5、存在做错事的权利吗?(陈景辉)

6、律令体制抑或礼法体制?——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法(俞荣根,秦 涛)

7、论党规的概念、范围与效力等级(魏治勋)

8、“比”的思维传统与当代中国的司法适用技术(李拥军)

9、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法律地位探究(彭中礼)

10、典卖与倚当:宋代法律的逻辑与生活原理——以会要体文献为中心(陈景良,王天一)

11、网络熟人社会的逻辑及其法治意义——从熟人社会规范式微说起(黄金兰)

12、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宪法保障(公丕祥)

13、晚清制定民法典的始末及史鉴意义(张晋藩)

14、论司法公开的价值取向——对《人民法院报》409篇报道及评论的分析(钱弘道,肖建飞)

15、论人工智能时代法律场景的变迁(齐延平)

16、新时代中国社会权利发展及其法治化保障(朱继萍)

17、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的表达(刘志强)

18、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的法哲学思考(龙文懋)

19、《资本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吕世伦)

20、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法哲学辩证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龚廷泰)

21、马克思法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科学意义(蒋传)光

22、作为先进典型的“枫桥经验”及其当代价值(何柏生)

23、人工智能的社会风险及其法律规制(马长山)

二、宪法学、行政法学

1、诠释“国家所有”宪法意涵的二元视角(韩秀义)

2、调解检察监督若干争议问题之再思考(王杏飞)

3、服刑人员生育权论要(李玉娥,贾志杰)

4、论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的体系化(胡锦光)

5、合宪性审查的宪法政策论思考(林来梵)

6、让中国合宪性审查制形成特色并行之有效(孙煜华,童之伟)

7、关于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的几点思考(韩大元)

8、公职人员就职宣誓的效力与责任——基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香港基本法》第104条解释的分析(周斯佳)

9、警察用枪裁量权规制的法理与程序(孙丽岩)

10、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应当坚持以审判为中心(陈邦达)

三、刑事法学

1、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刑法规制问题论纲(阴建峰,刘雪丹)

2、科技发展、治理挑战与刑法变革(叶良芳)

3、从“侦查权”到“审查权”——我国刑事预审制度改革的一种进路(洪 浩)

4、法无规定时正当程序原则之适用(杨登峰)

5、论结果加重犯的因果关系——基于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关系的反省(徐 岱)

6、受贿罪的保护法益及其实践意义(孙国祥)

7、刑事庭前会议运行实证研究(秦宗文,鲍书华)

8、“认罪认罚从宽”应警惕报复性起诉——美国辩诉交易中的报复性起诉对我国的借鉴(赵旭光)

9、论承继的共犯(〔日〕桥爪隆著,王昭武译)

10、正当防卫、维稳优先与结果导向?——以“于欢故意伤害案”为契机展开的法理思考   (陈 璇)

11、论终身监禁的必要性和体系化构建——以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防控为视角(舒洪水)

12、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刑罚体系重构的法理基础(刘宪权)

13、强制猥亵、侮辱罪构成要件的法教义学分析——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研究(王政勋)

14、论不能犯的不可罚性(何 龙)

15、刑事司法证明中的专门知识:权力支配与认知偏差(谢 澍)

16、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中的行为无价值与正当性(王耀忠)

17、行为共同说的法教义学批判(马荣春)

18、强奸究竟侵犯了什么?——作为通说的“性的自主决定权”法益之检讨(贾 健)

19、比例原则视角下的法庭秩序维持权——以刑事庭审中的驱逐措施为中心(贺红强)

20、论人工智能刑事主体地位之否定(时 方)

21、《刑法》第29条第1款后段的教义学分析(黄旭巍)

22、刑事合规理念的国内法表达——以“中兴通讯事件”为切入点(李本灿) 

四、民商事法学

1、错误二元模式的罗马法教义及现代继受(赵 毅)

2、从政府中心规制到社会共治:互联网金融治理的新视野(潘 静)

3、网络服务提供者知识产权注意义务的设定(司 晓)

4、《民法总则》规定的虚假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适用(杨立新)

5、论中国式“好人法”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王道发)

6、论侵害未成年人性自主决定权的特别时效制度——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91条(吴奕锋)

7、我国保险法告知义务“全有全无模式”之批判与制度改革选择(王家骏)

8、比较法视阈下的一般反避税规则再造(欧阳天健)

9、论显失公平规则的内在体系——以《民法总则》第151条的解释论为中(王 磊)

10、《民法总则》中英雄烈士条款解释论研究(刘 颖)

11、我国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立法的反思与完善——以经济法义务民事化归责的制度困境为视角(肖 峰,陈科林)

12、法院调解悖论及其化解——一种历时性大数据的分析进路(陈慰星)

13、未经行政审批之矿业权转让合同的效力认定:裁判实践与应然路径(秦鹏,祝睿)

14、财产保全“申请有错误”的司法考量因素(李喜莲)

15、美国专利间接侵权默示许可抗辩的反思与借鉴(朱雪忠,李闯豪)

16、网络交易标价错误的经济分析(张伟强)

17、商业自动化决策的算法解释权研究(张凌寒)

18、真意保留与意思表示解释规则——论真意保留不具有独立的制度价值(纪海龙)

19、商标共存的法理逻辑与制度构造(王太平)

20、交强险中受害人直接请求权的理论构造与疑难解析——基于解释论的视角(张力毅)

21、论合同中的人格利益损害赔偿(许中缘,崔雪炜)

22、论实用艺术作品的“美”和“艺术性”要件——以适用路径的反思与重构为中心(谢晴川)

23、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的结构性重置(林剑锋)

24、企业间借贷合同效力认定研究(汪 君)

25、陪审员参审民事案件中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高 翔)

26、体育赛事网络实时转播法律保护困境及其对策研究(赵双阁,艾 岚)

27、民事证明责任本质的再认识——以《民事诉讼法》第112条为分析对象(李 浩)

28、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入典”的正当性质疑——兼评《民法总则》“法人章”的立法技术(薛 波)

29、诉讼时效正当理由和中断事由的重构(冯洁语)

30、论“违约方获益”之归属(陈凌云)

31、司法实践需要何种指导性案例——以指导性案例24号为分析对象(孙光宁)

32、论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侵权获利的分摊方法(刘 晓)

33、专利侵权获利赔偿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徐小奔)

34、德国法中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计算——以德国《专利法》第139条与德国《民事诉讼法》第287条为中心(胡晶晶)

35、人工智能与司法的裁判及解释(李 飞)

36、智能汽车的侵权法问题与应对(殷秋实)

37、金融禀赋结构理论下金融法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的革新(刘 辉)

38、民事案由的功能:演变、划分与定位(曹建军)

39、我国民法上的禁止权利滥用规范——兼评《民法总则》第132条(李 敏)

40、债权人原因引起的给付不能(庄加园)

41、中国专利消极许可的构建(张 轶)

42、邻接权客体判断标准论(王国柱)

43、论税务稽查局管辖权限的认定——基于法律解释学的分析(李 刚)

44、论网络用户对“数据”的权利——兼论网络法中的产业政策和利益衡量(吕炳斌)

45、从“可以适用习惯”论地方性法规的司法效力(谢 晖)

46、中国民法典的“绿色”需求及功能实现(吕忠梅)

47、民法典物权编“绿色化”构想(巩 固)

48、论绿色原则在民法典合同编的实现(刘长兴) 

49、论“绿色原则”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制度展开(刘 超)

50、从《物权法》到“物权编”——我国用益物权制度的完善(温世扬)

51、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权益归属理论探析(曹新明) 

52、论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形成机制(刘克毅)

五、国际法学

1、论我国内地民商事判决在香港的认可与执行——HCMP1797/2015号判决析评(张溪瑨)

2、涉外民商事审判中外国判例的适用问题研究(孙尚鸿)

3、系属的体系化与体系化的系属——从《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1条展开(张春良)

4、“保护的责任”:制度化进程之夭折(徐崇利)

 

详细内容参见:

《法律科学》2018年第6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法律科学》2018年第5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法律科学》2018年第4期目录及文章摘要

《法律科学》2018年第3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法律科学》2018年第2期目录及文章摘要

《法律科学》2018年第1期目录及文章摘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