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拟获奖名单公示
为了奖励刑事诉讼法学领域优秀科研成果,促进青年刑事诉讼法学科研队伍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科研活动繁荣发展,我会于2019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第六届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申报工作。在截止日期前,共收到申报参评著作11部,论文34篇,经形式审查后确定正式参评的著作11部,论文34篇。我会成立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于2019年9月28日对正式参评的成果进行了评审。
现对拟获奖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9年9月29日至10月5日。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附件中的拟获奖名单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罗海敏
联系电话:010-58908263
电子邮箱:zgxignsufaxuehui@163.com
附: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六届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拟 获 奖 成 果
一等奖获奖成果(共3项)
(按作者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成果名称 | 作者 | 出版单位/发表刊物及时间 |
论有效辩护权 | 祁建建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 |
家庭监护功能缺位的实践表征及其治理路径——以308名涉罪未成年人为样本的分析 | 王贞会 | 《政法论坛》2018年第6期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立法化的重点问题研究 | 周 新 | 《中国法学》2018年第6期 |
二等奖获奖成果(共7项)
(按作者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成果名称 | 作者 | 出版单位/发表刊物及时间 |
刑事陪审中法律问题与实施问题的区分 | 陈学权 | 《中国法学》2017年第1期 |
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问题研究 | 董 坤 | 中国检察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 |
个人信息大数据与刑事正当程序的冲突及其调解 | 裴 炜 | 《法学研究》2018年第3期 |
论刑事辨认笔录的证据能力 | 宋维彬 | 《当代法学》2017年第2期 |
刑事法律援助合同制度研究 | 吴 羽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 |
证据法的理论面孔 | 吴洪淇 | 法律出版社2018年11月 |
迈向整体主义——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模式的转型逻辑 | 谢 澍 |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年第3期 |
三等奖获奖成果(共9项)
(按作者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成果名称 | 作者 | 出版单位/发表刊物及时间 |
刑事庭审实质化的维度与机制探讨 | 陈 实 | 《中国法学》2018年第1期 |
论值班律师制度的价值与完善 | 程 衍 | 《法学杂志》2017年第4期 |
刑事诉讼时间应如何获得审查和规制 | 郭 晶 | 《清华法学》2018年第3期 |
刑事正当程序的功能研究 | 刘 磊 | 法律出版社2018年10月 |
证据合法性证明与程序性证据法理论 | 彭海青 | 《法学杂志》2018年第12期 |
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适用观念之思考——从增强操作性到增强操作过程的规范性 | 徐 阳 | 《法商研究》2017年第3期 |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印证化之批评 | 杨 波 | 《法学》2017年第8期 |
论大数据时代我国刑事侦查模式的转型 | 杨 婷 | 《法商研究》2018年第2期 |
以社会危险性审查为核心的逮捕条件重构——基于经验事实的理论反思 | 杨 依 | 《比较法研究》2018年第3期 |
法律求职群、法学实务交流群、租房交流群等等!陆续创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