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人抄袭了我的论文,还把我署名为第二作者…

学术之路 2021-09-17
本文来源:本文募格学术撰写。参考来源:微博用户@付额慶-QP、@博士圈、人文地理期刊官网及官方微信

这是一种多么轻喜剧的画风:
有人抄袭了你的论文,然后特别认真地把你放在第二作者的位置上......


11月5日,微博用户@付额慶-QP 发的一条微博引起了大家注意。文中提到,博主在期刊《人文地理》查看文章时,发现了一篇抄袭的文章,有趣的是,作者居然还把原作者放在了第二作者的位置上....
图源:见右下角水印



以下图1为原文,图2为抄袭文章


图1


图2


据博主介绍,图2是于2015年发表在台湾的杂志上的,之所以能通过查重可能是因为内地查重系统查不到台湾的数据库。


也正是如此,才导致了抄袭钻空子。


该微博被转发后,也引来了大量网友评论


有人笑称:第二作者对本文最大的贡献,应该就是贡献了原始论文



这可真是... 讽刺版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啊



当然,事情也很快有了后续。小募注意到,11月6日,人文地理期刊公众号发布了声明。对该涉嫌抄袭的论文进行了撤稿处理并公布了作者的道歉信。


附:《人文地理》期刊简介(欢迎文科小伙伴留言科普下该刊论文含金量)
《人文地理》(HUMAN GEOGRAPHY)是由中国地理学会与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创办的我国唯一注册命名“人文地理”的期刊,是专门研究人文地理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发在我国人文地理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研究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力求及时反映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主要栏目有:进展与动态、文化、城市、社会、经济、旅游、政治等。自1986年创刊以来,《人文地理》始终坚持开放办刊、追踪理论前沿与学术动态、关注热点问题的宗旨。在编委会、编辑部及广大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人文地理》期刊成为国际地理联合会文化地理研究会中国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

撤稿声明中称:


接到举报,发现2019年34卷第5期1-8页文章“领域化与网络化:“地方的多重张力——人文地理学中'地方'概念的再探讨”一文中,作者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经查,系刘彬剽窃了王志宏发表于《城市与设计学报》2015年第7期的“领域化与网络化的多重张力——'地方'概念的理论性探讨”一文,并未经其本人同意,将王志宏列为第二作者,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现声明如下:
1.撤销刊登的稿件。
2.积极配合王志宏先生维权。保留进一步追究刘彬相关责任的权利。
3.将加强本刊的论文审查工作,完善评审程序和问责机制,杜绝学术不端事件的发生。



并公布了作者刘彬的道歉信。
事情至此暂时告一段落。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在检举的微博下面,小募注意到,这种抄袭别人论文后再把原作者列为第二作者的事情并非首例。


有人表示,自己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这是一种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果你也遇到了这种情况,小募的建议是


“一定要举报维权,联系期刊进行撤稿。不要嫌麻烦。因为如果有不知道事情真相的人看到两篇论文,不会认为是对方抄袭,只会认为是你存在一稿多投现象。”


对学术不端现象的零容忍,就是对认认真真搞学术的人的尊重。


第三届“中国宪法学青年论坛”宪法程序法学术研讨会议程
山东关于选树首批全省法学法律研究领军人物的通知
《现代法学》征稿启事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重磅发布
东南大学法学院“硕士及博士生的学习与研究”学术沙龙成功举行
324项未通过!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材料审核结果出炉
黑龙江关于开展2019年度全省法学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年年会在上海政法学院举行
“社会变迁与刑法学发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东南法学实践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法学实践教育中心成立大会邀请函
中国知识产权管理网络项目运行与协调会议预告(20191107-1108)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贸大法学院学生法律沙龙”第20期征文通知
关于开展“法大故事”作品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
这道简单的数学题我一直不敢算,因为害怕法学博士生看到......
央财法学院举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指导意见》实施焦点问题研讨会
一位C刊编辑对青年学者的叮嘱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