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41届博士生论坛征文评选结果暨优秀论文报告会通告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论坛,是由我院党委主办、我院研究生会承办的高端学术论坛活动,也是我院研究生学术活动之传统、特色和优势品牌之一。“论坛”于1996年创设,主要面向我院博士生、硕士生,同时亦向我校相关院系及专业的研究生开放,迄今已经成功举办40届。“论坛”的宗旨是:通过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当代发展,深入探讨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及时把握相关前沿学术问题,推动研究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发现并关注现实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学术性讨论,形成相关学术成果,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意识、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论坛”一贯秉持中国人民大学尊崇学术的优良传统,为推动学风建设、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意识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本期论坛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41届博士生论坛。本期论坛主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自2019年11月27日发布征稿通知以来,得到了校内外研究生的积极响应,征得一批有一定质量、有一定特色和新意的学术论文。经学院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严格评审后,现确定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41届博士生论坛征文的优秀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41届博士生论坛获奖论文名单
一等奖
侯耀文(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历史唯物主义与“空间转向”问题
李昊天(北京师范大学 硕士):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概念认识的演变——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1950-2019)为主要线索的考察
二等奖
刘思聪(中国人民大学 硕士):党规的概念分类、制度实践和辩证关系——基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考察
蒋天贵(南京大学 博士):当前多民族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组织沟通困境与路向——基于滇东南G乡49个村级党组织样本的调查研究
李维军(新疆大学 博士):捍卫、证成、升华: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纵深发展的话语调试
田书为(清华大学 博士):贫困如何产生: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认知差异——从《法哲学讲义》到《哲学的贫困》
三等奖
杨彬彬(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革命党与执政党的统一体
安昊楠(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资本、叙事与现代性:马克思与利奥塔的思想对话
王天(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技术冲击、剩余价值链与经济周期——基于马克思两部门生产理论
李青璇(东北师范大学 博士):新中国70年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构建价值探析
包炜杰(复旦大学 博士):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三级追问——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
吴亚辉(上海财经大学 博士):试论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内在关联
优秀奖
李尚颖(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新时代制度治党的生成逻辑与现实推进
杜玥(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薛睿(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资本论》及其手稿在法国出版传播的历史演进轨迹
吕瑶(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新探索——以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为例
张楠楠(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哲学意义
贾经铭(清华大学 博士):论马克思民主观及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当代启示
袁峰龙(成都理工大学 硕士):论新时代执政党推进自我革命的思维向度
匡颖晨(北京师范大学 博士):“无声胜有声”:对中共接管清华大学过程中形象树立的历史考察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41届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报告会议程
1、论坛时间:2020年1月11日(周六)上午9:00—11:00
2、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十层高精尖中心会议室
3、议程内容:本次论坛征文获一等奖、二等奖的六位研究生进行论文宣讲。每人发言时间8分钟;论文宣讲后,由专家分别进行点评。
欢迎各位研究生同学前来交流学习。
中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委员会
2020年1月7日
扫码进入马克思主义考博资料共享群
扫码进入法学考博资料共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