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发布

学术之路 2022-03-24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其中提到:有序疏解中心城区部分普通高校,压缩高校中心城区在校生规模。研究推进相关高校到郊区落地,努力推进实现“区区有高校”的目标。
此外,《规划》还提到:
(一)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开创新局面
积极推动教育领域“疏整促”工作,严格控制市属高校和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以建设良乡、沙河大学城为重点促进部分中央高校向外转移聚焦推进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城市学院等5所市属高校向外疏解,教育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统筹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14所优质学校,北京学校、黄城根小学分校等已开始招生。积极参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4所援助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3所“交钥匙”学校建设进展顺利。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不断深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水平显著提高。以援藏、援疆等为重点深化教育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为决胜脱贫攻坚做出了应有贡献,形成了北京经验。
(二)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开创新局面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更加显著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群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市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国际学生和高端学术交流的吸引力显著增强。
(三)持续疏解中心城区部分教育功能
深入落实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有序疏解中心城区部分普通高校,压缩高校中心城区在校生规模。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新校区建成使用。加快首都医科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新校区建设,推动中心城区校址整体腾退。统筹新老校区资源,结合区域规划和功能,有序推动已疏解高校老校区腾退空间的合理利用。推进沙河、良乡高教园区向大学城转化,建设结构合理、要素齐全、职住平衡、充满活力的科教融合新城。加快建设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和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研究推进相关高校到郊区落地,努力推进实现“区区有高校”的目标。
(四)深化跨区域教育交流合作
充分发挥首都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紧密结合对口支援地区实际需求,细化完善教育帮扶机制,提升教育帮扶精准度和实效性。办好内地民族班,落实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发挥好开放大学在线教育帮扶作用。强化与发达地区交流合作,共享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平台和项目合作,共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模式和经验。
(五)支持“双一流”建设
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立完善的分类管理、分类支持、分类发展的引导机制,支持高校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合理定位、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支持一流大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引导一流大学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引导“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动服务国家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双一流”大学与其他在京高校学科合作共建,深化校际平台合作,加强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学术水平,深入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构建市属高校与中央高校学科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新模式。
(六)深化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改革
完善市属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改革市属高校考核模式,建立分类的财政支持政策,深化市属高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市属高校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实现高校在不同类型和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聚焦国家、北京和特定领域的核心需求设置专业,突出重点领域、促进学科交叉,大力开展前沿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加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面向国家发展和首都急需,集中力量发展最具优势和前景的学科专业,深入推进行业产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培养品学兼优、能力突出、社会需要的行业建设优秀人才。
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开展高相关性理论探索和科技创新,重点培养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应用型建设人才。
(七)深化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方式变革

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发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主要依托的智能教学系统,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学习分析、深度学习等技术,实时监测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与状态,刻画知识图谱、能力图谱,为学习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智能诊断、资源推送和学习辅导等服务,支持差异化的“教”和个性化的“学”,支持北京开放大学在智能教学领域先行先试。研发设置适应一线教学需求的“智能助教”系统,利用人工智能为教师提供全程助教支持,帮助教师完成查找资源、批改作业、在线答疑等辅助性工作,支持教师课堂教学,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实现人机共教、人机共育。支持研发符合在校生学习需求的“智能学伴”,为学生提供高度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来源:北京市教委。


三校合并?官方回复了

又一条高铁即将开通!

这个市放话:区区有高校

天津商业大学“双碳”研究院成立

官宣!专项支持昆明理工大学创建“双一流”!

1949-2021年《人民日报》头版的国庆

司法部关于任命刘威等440人为公证员的决定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各拟增设一个硕士点公示

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评定结果公示,86人!
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方案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细则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育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天文学院(含李政道研究所)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扬州大学、天津大学拟增设目录外二级学科“党的建设”公示
上海大学拟增设交叉学科“文物考古科学与技术”公示
中山大学关于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决定,博士135人

考博之路2021年9月推文汇总

问津学术圈2021年9月推文汇总

问津学术2021年9月推文汇总

用这几个方法,你起草的合同“身价倍增”!
“吴一凡”申请改名成功!
冯军任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
最高法:户籍迁入农村不等于取得农村集体组织成员身份
我国名牌大学离世界一流有多远,一份20年前的专家预测稿!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22年研究生学科专业概览
高中生坐高铁回家,书包里竟多了八万元!
245人!2021年下半年重庆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以下群组凡有发广告者立即请出群组,永远不得进入

考法学博士,进入法学考博交流群;考医学、工学、理学等等的进入非法学考博交流群!

▼以下为2022年非法学考博交流群▼
▼以下为2022年法学考博交流群▼

凡有发广告者立即请出群组,永远不得进入。
《人权》2021年第3期要目
“京师刑科论道”启动仪式暨第一期活动成功举办
《刑事审判参考》第128辑目录(附案例要旨)
2021年商法学研究会“中青年优秀商法学论文”一等奖获得者访谈
李自民被查!桂阳警方通报!中国恒大、恒大物业在香港暂停交易!
河南新任免一批干部
计算法学研讨会暨CCF计算法学行业分会成立大会将在深圳举行
天津大学法学院承办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第十三届“创新与法治”论坛暨天津市法学会科技法学分会2021年年会
又一位法律人即将成为正部级领导干部!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又一所新的法学院成立啦!
32人因学术不端,被通报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项百余万名法律人参与的1500万大项目发布公告,历史梳理发布!
合肥工业大学拟增设目录外二级学科“环境资源法律与政策”硕博点公示
南京师范大学关于公布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可用计划的通知
原司法部部长傅政华接受审查调查!
西南政法大学2022年接收推免生复试须知
“研”要贯穿研究生的一生——许中缘院长在法学院2021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白建军教授在法学院教工大会上的退休感言:我的快乐退休生活
北京理工大学通报
国庆长假闲聊群
今日必做!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引进多名法学青年人才!
中南大学法学院关于2021年秋季学期研究生退学预告的公告(一)
崔满顺同志任南开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人文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22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说明
北京市2022年度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 招聘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告
第二届韩德培法学奖拟获奖人员及成果公示公告
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招聘研究系列教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