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水训”故宫藏画•朱炳仁熔铜创作展在京开幕

艺术观潮 2020-10-20



『纵观艺术之态  尽享艺术之美』


Throughout the State of Art  

Enjoy the Charm of Art 



      

2018年3月24日,“山水训”——故宫藏画•朱炳仁熔铜创作展,在北京SKP精彩呈现,由中国当代熔铜艺术家、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传承人朱炳仁,及其子‘朱炳仁•铜’品牌创始人朱军岷创作的大型熔铜壁画系列,首次和大家见面。

此次展览,朱炳仁父子将故宫博物院一号国宝文物《千里江山图》作为创作灵感,用熔铜艺术表现“千里江山”的波澜壮阔,通过不同的形塑组合,或立体或平面,颠覆了大家对传统铜文化的想象。




这是朱氏父子第二次选择“宋画”作为创作主题。2017年,朱炳仁带着占地40平方米的当代装置艺术作品《宋画迷宫》,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以史上数量最多的熔铜壁画群,艳惊四座。


朱炳仁曾说:“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文化寓意来看,宋画在世界上,都是文化的高峰。”他在仰慕宋代美学的同时,也提出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现代人是否继承了“宋式美学”并超越了?我们传统巅峰的美学精神是否在历史的进程中迷失了?




本次展览,朱炳仁父子再次选择“宋画”,目的就是向“宋式美学”发起挑战,在创作的过程中感悟答案。而展览之所以会取名《山水训》,也可谓是朱炳仁父子与北宋画家郭熙父子的一次跨时空交谈。


“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


这段话出自宋代大画家郭熙父子合著的《林泉高致》,其中《山水训》一节集中叙述了郭熙山水画创作经验和主张,认为人们生在太平盛世,想要“苟洁一身”,不一定去隐居归向大自然,借助好的山水画,完全可以不下堂奥而坐穷泉壑。




朱炳仁父子认为,这恰恰也是现代人的生活写照。他们希望,能通过熔铜那刚柔并济的表现方式,再一次给人们以心灵的抚慰和宽快的悦适。


今日开幕式上,朱炳仁大师及‘朱炳仁•铜’品牌创始人朱军岷与嘉宾共同分享了熔铜艺术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谈起追寻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朱军岷认为,有一种平淡优雅的美蕴含在生活里,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学与讲究个人品味颇为一致。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戾家。”朱军岷说, 自2008年创立‘朱炳仁•铜’,10年间,他一直致力于让铜回归生活,在生活与艺术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





奥运副总导演舞蹈千手观音缔造者张继刚先生在现场讲述:“收藏朱炳仁作品,等于收藏了他的灵魂!”


展览现场,由‘朱炳仁•铜’呈现的精致铜生活空间,也成为了本次展览的另一个主角。


吸睛的铜屏风,古朴的铜茶桌,再配上匠人手造的铜茶壶,打造出了精致的铜生活空间。


从国宝画作《五牛图》设计而来的“五牛积福”,从《八骏图》设计而来的“乾隆八骏”等国礼系列,表现出了大国工匠的魅力价值。


今年登上央视春晚节目的铜雕生肖狗,也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此次“山水训”——故宫藏画•朱炳仁熔铜创作展,从主题展览到对话交流,从静态展示到互动体验,都带领着大家走进了铜的世界。


无论是朱炳仁父子的创作,还是‘朱炳仁•铜’的文创,都以逾越的方式创造着铜艺术前所未有的当代新视域,而这,是对中国匠心的最好诠释。


“山水训”——故宫藏画•朱炳仁熔铜创作展


时间:3月24日-4月1日 10:00-22:00


地点:北京SKP商城五层文苑






更多精彩文章:


■ 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纪念大展于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 《国美之路大典》首发仪式暨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纪念大展新闻发布会隆重举行

■ 展览预告: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纪念大展即将于中国美术馆拉开序幕

■ 展览预告|光之言说——2018中国高校玻璃艺术展

■ 河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十周年教学成果展今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

■ “第二届中国画学会展:时代华章·2018” 开幕式今日于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

■ 彩墨生香——任耀义中国画作品欣赏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首展(北京)杨晓作品欣赏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首展(天津)郭振山作品欣赏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首展(天津)董克诚作品欣赏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平台发表之图文,均经版权人授权同意方予以发布(个别转载文章已注明“图文来源:XXXX”或“本文转载自XXXX”)。为了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另,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均出于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空间和扩大大众鉴赏的受众面之非商业性目的,如有不妥之处或涉及其他问题,敬请作者谅解并来电或留言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投稿联系方式:

E-mail:ysgc@vip.163.com

电话:010—88797730

13911014279

联系人:李太原

微信号:ysgc365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