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辽宁)冯建宇作品欣赏

艺术观潮 2020-10-20




编者按

美丽富饶的“东三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北大仓“粮仓,不仅养育着黑土地上的人们,更有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美丽景致。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工业遗迹……不仅是这块黑土地的标志,也为水彩画家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得天独厚的环境中用画笔记录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家乡的发展,创作出独具地域特色又风格各异的水彩佳作。

继2018年1月15日,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北京、天津、河北)首展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后,6月15日,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黑龙江、吉林、辽宁)第二展日前又于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成功举办,反响强烈。该展通过展示“东三省“老、中、青三代颇具代表性的45位水彩画家的120余件精品力作及相关文献资料,充分展示了三地水彩画发展的艺术特色、重要成果和传承关系,立体呈现了三地水彩画发展的地域性特征及多样化趋势,为研究当代水彩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本次展览,《艺术观潮》特推出参展艺术家个人专题介绍,旨在通过此次推介,更全面地展示他们的艺术风貌及创作状态,让更多的读者欣赏到他们的精品力作。

精彩不断,敬请大家持续关注。


冯建宇


1985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

199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

1999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

2002年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

现为鲁迅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辽宁省水彩艺委会副主任、秘书长,

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辽宁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主要参展及获奖:

2000年作品《窗外的阳光》获“辽宁省第三届水彩画艺术展”优秀奖。

2001年作品《女人体之二》获“首届中国水彩人物画展”优秀奖。

2002年作品《城市印象》获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和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联展探索奖。

2002年作品《虚拟的物语》入选“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2003年作品《昔日的机器声》入选“首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

2006年作品《女人体》获“辽宁省水彩画学会双年展”学会学术奖。

2006年作品《女人体》入选“首届中国当代学院水彩艺术展”。

2009年作品《相伴》获“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暨迎接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辽宁美术作品展”铜奖。                           

2011年作品《废墟》参加“辽宁省优秀美术作品展”。

2011年作品《废都》参加“第三届中国当代学院水彩画展”。

2015年在北京举办“异质的维度——冯建宇作品展”。

2015年作品参加“异彩——中国当代水彩画邀请展”。

2015年作品参加“意·彩——当代学院水彩画邀请展”。

2016年于沈阳举办“方式的直面——冯建宇作品展”。

2016年参加“三生万象——东北三省当代水彩画精品展”。

2017年于北京举办“虚拟语像——冯建宇作品展”。

2017年作品《往事之九》入选“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17年作品《野火》《生日》《三个人》《面孔》《面孔系列No.11》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年度提名展”。

2018年《抽烟的男人》《影》《野火No.2》参加“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黑吉、辽)。



创作感悟


我的作品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创作,只是一时的心理所想,总想从中能够寻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向,让自己的作品能有所不同。包括内容的选择和画面的处理,总是想在形式上探索出一种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真正能表达内心的感受。记录性即心境的直接表达,寻求内心的真实,放弃结果,注重过程。力求做到具有独立的思想判断,但总是事与愿违,没有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结果,还会不断的寻找。

水彩只是绘画表现的一种材料和手段,过分强调技术、过于修饰势必削弱绘画的精神感染力。现代艺术理论不断的证明,对一件物体或风景的逼真描绘在今天已无任何意义。这种真实应该是心灵的真实,而好的作品又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至关重要,好的作品是两者完美的结合。




 参展作品


《抽烟的男人》

75×55cm/2016年


《影》

32×24cm/2016年


《野火No.2》

41×32cm/2017年



(一)


《面孔》

75×55cm/2015年


《面孔系列No .2 》 

24×32cm/2015年


《面孔系列No .3》

24×32cm/2016年


《面孔系列No .4》

24×32cm/2016年


《面孔系列No.11》

32×41cm/2017年


《人体No.1》

24×32cm/2015年


《人体No.2》

32×24cm/2016年


《背》

32×24cm/2016年


《人物》

32×24cm/2016年


《三个人》

41×32cm/2017年



 (二)


《乐山》

24×32cm/2015年


《一角》

32×24cm/2016年


《剃头》

32×24cm/2016年


《黑与白》

32×24cm/2016年


《野火》

24×32cm/2016年


《废墟》

41×32cm/2017年


《影No.2》

41×32cm/2017年


《生日》

41×32cm/2017年



 (三)


《秋》

32×24cm/2016年


《一块白布》

32×24cm/2016年


《角落》

32×24cm/2016年


《角落》

41×31cm/2017年


《街》

41×31cm/2017年


《古城》

41×31cm/2017年


《正午》

41×31cm/2017年


《城门》

41×31cm/2017年


《城门南》

41×31cm/2017年


《往事》

41×31cm/2017年


《烟雨》

41×31cm/2017年


《长城》

41×31cm/2017年


《走西口》

41×31cm/2017年




更多精彩文章 ☟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辽宁)陈桂芝作品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吉林)许韶晶作品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黑龙江)闫海涛作品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辽宁)宋彬作品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吉林)张群作品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黑龙江)权振龙作品

■ 中国美术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展|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

■ 草原情怀——蒙古族青年画家包胡其图

■ 初心·李继飞雕塑展

■ 交汇的空间·张崴雕塑作品展

■ 红土情寄——潘建涛水彩、粉画作品欣赏

■ 报名啦!我和草原有个约会

■ 新时代·新坐标 | 备战第13届全国美展水彩·色粉·油画北戴河创作班招生简章(13届)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包蕾水彩画作品集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王洁水彩画作品集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平台发表之图文,均经版权人授权同意方予以发布(个别转载文章已注明“图文来源:XXXX”或“本文转载自XXXX”)。为了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另,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均出于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空间和扩大大众鉴赏的受众面之非商业性目的,如有不妥之处或涉及其他问题,敬请作者谅解并来电或留言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