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心·李继飞雕塑展|文化传承·丹青力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

艺术观潮 2020-10-20




文化传承·丹青力量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

李继飞、张崴

Cultural Heritage and Painting Power

    Series Exhibition of the Mid-aged and Young Artists of

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

Li Jifei & Zhang Wei


主办单位|Organized By

中国艺术研究院


开幕时间|Opening Ceremony 

2018年6月27日15:00


展览时间|Exhibition Date 

2018年6月27日至7月8日


展览地点|Exhibition Venue

中国美术馆4号厅


展览简介

 

文化传承·丹青力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展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创作力量和在艺术实践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而推出的第四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系列展”。展览为系列双个展,共由“守望经典、抱朴含真、图像寓言、消解重构”四个部分组成,将分批分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本次参展艺术家为李继飞和张崴,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并阐释了自己对艺术的探索和观点。其中,李继飞此次展览的主题是“初心”,张崴此次展览的主题是“交汇的空间”。



2018年6月27日下午15:00,“初心——李继飞雕塑展”在中国美术馆4号厅开展。本次展览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艺术家系列展之一,共展出李继飞雕塑作品18件,其中有《团结进步》《土尔扈特部东归•家乡的嘎查》《红孩子》《我在贵州等你》《元》等代表作,也有《诺夫格拉德》《雅尔塔》《运动系列》等海外游学期间作品,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李继飞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历程及学术面貌,映射出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永恒“初心”。


李继飞

1979年出生于辽宁。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专职雕塑家,

中国美协、俄罗斯美协会员,

中国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会员,

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委员。

作品分别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雕塑大展、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第十届全国艺术节、建党95周年美术作品展、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等国家级展览并多次入选全军美展。2013年“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期间在意大利举办个展。曾分别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提名奖,第四、五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最高奖),列宾美术学院第二、三届创作比赛一、三等奖、“2015国家艺术基金”优秀项目奖等。作品落成于北京、山东、沈阳、广东、江苏、江西、新疆、内蒙、黑龙江等地并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民族出版社、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和布克赛尔江格尔宫等机构收藏。


自序


我享受塑造的快乐。它像我至近的朋友,一起快乐忧伤,情感起伏跌宕。当我倾尽感情将心注入,它予我美好,将我拥抱,并满载着快乐将温情传递。

初尝塑造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对于雕塑创作,我仍是个问道的学生。此次展览权当是对我简短的雕塑创作经历的小结和汇报。

至今我仍保存着在十一、二岁时在小学第二课堂泥工组参加活动时的照片。神情专注,手中抚弄着油泥雕塑成的小鹿。塑造的游戏伴随我度过快乐的童年。而如今,一起玩儿泥的小朋友们虽早已随着儿时欢快的笑声渐渐淡去,但我相信,他们一定把玩儿泥的快乐安放在美好的记忆中珍藏。少年时,曾经一起背起绿色画夹,蹦跳着去学画的小伙伴们也不觉中汇入茫茫人海,我坚信,他们不会忘记那些曾经一起在画纸上涂抹的美好时光。我们当中有几人能一同携手并肩完成我们步入象牙塔的梦想?大浪淘沙……昔日同窗早已奔向各行各业,曾经彻夜畅谈的“雕塑艺术”再也不是我们久别相见的话题。但我深知,塑造的情结不会从我们心中挥去。

当初万不曾料到,我是那个幸运儿,今天仍在用泥巴塑造快乐,沉浸、享受着它给我的美好!不禁感慨,在三十几年的人生道路上,每每在选择的岔路口,在我动摇、萎靡不振时,当我几度徘徊彷徨、欲言放弃时,总有“贵人相助”。贵在给我精神的支持、指引方向,贵在榜样楷模如夜路中的明灯,贵在给我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是他们让我坚信“人间正道是沧桑”!唯有感恩无以言表。

文起初心,我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回忆我每一件作品创作的构思和过程,都是一段令我难忘的感人记忆,同时演绎着令我再次感动的故事。多年游学的经历让我越来越清晰地明白,用真情和热情去体验生活,用真诚去倾听生活,才能感同身受、如泣如诉地创作出情感共通的作品。当我把自己和作品融入到我深爱的生活里,当我被生活的广阔情怀所拥抱时,才是我最丰厚的收获。

本次展览既是我创作的小结,也是我人生新的起点。我享受塑造的快乐,用真诚去倾听生活,感同身受、如泣如诉地塑造情感共通的结晶。永念初心,心怀感恩、感动,以对生活的敬畏之心,以水滴奔向江河湖泊、汇入大海的勇气,继续在雕塑创作的道路上前行,我想这正是这次小结展对我的意义所在。



 作品欣赏 



《团结进步》

树脂、铁

200×50×50cm

2014年


《土尔扈特部东归·家乡的嘎查》

树脂

167×172×132cm

2016年


《红孩子》

50×50×50cm

2011年


《我在贵州等你》

树脂

102×87×89cm

2018年


《阳光西藏》

树脂

75×110×45cm

2011年


《元》

综合材料

32×16×25cm

2008年


《西路军——临泽突围》

树脂

159×102×158cm

2015年


《爷孙·王震和孩子们》

树脂

65×50×50cm

2011年


《峥嵘岁月1944·栗政通在延安》

25×15×30cm

2015年


《诺夫格拉德No.1》

铸铜

55×20×35cm

2007年


《诺夫格拉德No.2》

石膏

10×15×20cm

2007年


《节日》

石膏

20×15×20cm

2007


《雅尔塔》

75×128×82cm

2012年


《运动·鞍马》

10×7×15cm

2005年


《运动·跳高》

17×9×20cm

2005年


《运动·马术》

15×9×13cm

2006年


《运动·单车》

15×9×13cm

2006年


《运动·划艇》

63×11×22cm

2007年



艺术评价


永念初心,李继飞始终心怀感恩、感动,以对生活的敬畏之心执着于塑造的乐趣,坚持现实主义创作。他的作品关注历史,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类共同的情感。他力图以时代的眼光再现感人历史时刻,用人性的情怀记录生活的精彩瞬间,以人类共同的情感进行雕塑艺术创作的探索。他践行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原则,用敏锐的眼光,塑造有温度、有倾诉的雕塑作品。多年来他坚持深入体验生活,游历各国,深入民族地区、深入基层部队、深入乡镇街道社区。坚持艺术为人民、为观众的主张,创作出许多反映当地文化、军队生活、乡镇街道、社区生活的雕塑作品,深受群众喜爱。乐观面对生活始终是他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李继飞热衷社会公益,乐于把雕塑的愉悦与大家分享,为地区文化建设建言献策,为基层文化工作者、福利院、自闭症儿童、广大艺术爱好者讲解雕塑艺术,与他们共同作画、创作雕塑、捐赠作品。奉献回馈社会是他艺术创作的理想和信念。他相信,艺术的归宿会如同河流汇入大海般融入社会、奉献社会。这就是李继飞艺术创作的“初心”。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展期至2018年7月8日,欢迎大家前往中国美术馆观展(逢周一闭馆)。




更多精彩文章 ☟


■ 红土情寄——潘建涛水彩、粉画作品欣赏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黑龙江)杨昇作品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吉林)陆浩然作品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辽宁)董喜春作品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黑龙江)张宾雁作品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吉林)高涵作品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辽宁)李升权作品

■ 报名啦!我和草原有个约会

■ 新时代·新坐标 | 备战第13届全国美展水彩·色粉·油画北戴河创作班招生简章(13届)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包蕾水彩画作品集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王洁水彩画作品集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平台发表之图文,均经版权人授权同意方予以发布(个别转载文章已注明“图文来源:XXXX”或“本文转载自XXXX”)。为了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另,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均出于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空间和扩大大众鉴赏的受众面之非商业性目的,如有不妥之处或涉及其他问题,敬请作者谅解并来电或留言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