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族情韵的视觉呈现——姚殿科作品欣赏

艺术观潮 2021-09-26




姚殿科


1940年生

1956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

1959年升入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

1964年毕业分配到辽宁美术出版社

先后从事美术创作、美术编辑工作

1985年调回鲁迅美术学院任教

曾参与艺术摄影系创建工作

副教授


代表著作

《怎样扑捉色彩——姚殿科风景油画技法》

(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

《景物色彩分析与应用》

(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摄影色彩分析与应用》

(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人像摄影技巧》

(辽宁科技出版社出版)



作品欣赏:以下分为三部分

(粉画、小小油画、油画)



第一部分:粉画



《读》108×78cm



《园林写生》38×54cm



《顶哞》65×54cm



《阿妹》108×78cm



《带白头巾的女孩》54×38cm



《苗族少女》54×38cm



《大宝》54×38cm



《二宝》54×38cm



《赛马会之序曲》120×220cm



《演员李依晓》54×38cm



《两个格格》54×38cm



《小骑士》38×54cm



《银饰节》38×54cm



《云雾山中》54×38cm



《金色的秋天》38×54cm



《苗族女娃》54×38cm



《牧童短笛》38×54cm



《笙韵悠长》54×38cm



《惠安女娃》38×54cm



《苗族女教师》54×38cm



《青春圆舞曲》38×54cm



《牦牛》38×54cm



《回家看看》54×38cm



《泸沽湖之夜》38×54cm



《演员写生》54×38cm



《学问》38×54cm



《小夜曲》38×54cm



《少女祈祷》93×120cm



第二部分:小小油画写生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游行队伍》12×18cm/1957年



《牛娃》12×18cm/1957年



《小仓》12×18cm/1960年



《礁石》12×18cm/1962年



《繁忙的黄昏》12×18cm/1962年



《金秋》12×18cm/1963年



《憩》12×18cm/1972年



《秋夜朦胧》12×18cm/1996年



《通往长白山的路》12×18cm/1996年



《松花江的早晨》12×18cm/1996年



《一弯秋水》12×18cm/1996年



《汤沟度假村》12×18cm/1997年



《晨练》12×18cm/1997年



《秋天的印象》12×18cm/1997年



《群山》12×18cm/1998年



《秋风拂过》12×18cm/1998年



《老屋》12×18cm/1998年



《秋色》12×18cm/1999年



《眺望浑河北岸》12×18cm/2000年



《春到婺源》12×18cm/2003年



《晚归的渔船》12×18cm/2003年



《日归白沙湾》12×18cm/2003年



《南屏深巷》12×18cm/2004年



《长白山小景》12×18cm/2004年



《庆云侗塞鼓楼》12×18cm/2006年



《侗塞酒店》12×18cm/2006年



《庆云侗塞小景》12×18cm/2006年



《保山石头城》18×13cm/2006年



第三部分:油画



民族情韵的视觉呈现

谈姚殿科先生的油画创作

文 / 马喆

(沈阳书画院创研究部副主任、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拉开了中国全面学习和借鉴西方艺术的序幕。在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作为舶来品的油画已取得与传统中国画分庭抗礼的地位。油画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自然早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真正意义上的碰撞、交锋、吸纳、融合却发韧于此端。

油画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和技法方面的问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随着油画艺术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新一轮关乎艺术当代性、民族性的论争亦愈演愈烈。审视艺术还是要还原历史,仅以当下油画艺术的文本语境,去品评近百年油画民族化的发展之旅,显然有失公允。确切地讲,一个艺术家和他的作品,总是要归属于一个真实存在的具体的历史年代和特定的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家和艺术品往往是以深蕴其中的时代特征和审美趣味来打动人的。油画的当代性和图式风格正是在民族化的进程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甚嚣尘上的利欲炒作氛围中,油画艺术当代性的呈现有时会成为一些艺术玩家遮蔽艺术本质的布幔,进而使艺术远离人类精神和现实意识视觉幻化的初衷。艺术需要沉静的状态,从而还之以人们心灵的宁静。姚殿科先生的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就显现了他沉寂的内心状态,他在油画民族性、本土化的实践中,追问着现实存在的艺术发生方式。

姚殿科的油画追寻的是生命的记忆、生活的体验和生存的方式。平实淡定的艺术生活态度,是他能在艺术创作上远离喧嚣浮躁的缘由所在。他通过油画实现的是心灵的慰藉,而非功利的欲求。

姚殿科先生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学院教育体系”下培养起来的油画家。他成长于鲁迅美术学院,接受了正规的美术教育,有着较高的绘画天赋和扎实的基本功。他具有敏感而细致的艺术洞察力,善于捕捉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并能通过艺术的再现将由此生发的美感表现出来。所以,他的作品总是在唯美的情调中展现生活的场景和艺术家对现实的感受,但这种表露是现实主义而非自然主义的。与同时代艺术家不同的是,他没有着眼于大型主题性绘画创作。事实上,在他成长的艺术环境里,产生了数量可观的表现历史和现实的主题性绘画作品,他的师长和同学们也多以此道见长。在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时,他师从任梦璋、袁耀鄂、乌叔养、万今声等先生,任梦璋先生曾在马克西莫夫油画班学习,以大型主题画创作著称,这些因素自然会影响到他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创作。

从本质上说,人生的经历决定着一个艺术家的艺术道路。姚殿科先生曾长期从事艺术图书编辑出版工作,艺术积淀厚实,艺术修养全面,从而更能深刻地理解和体悟艺术的真谛。他在自然中生发艺术创作的灵感,表现现实景致中丰富色彩的变化,着意于营造色彩的形象表现力,以冷暖、点线和块面的色彩对比关系,结构出和谐温馨、清新韵致的画面。他长于风景画的色彩处理和意境表达,能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景色,这得益于他在摄影艺术领域的谙熟技巧。他能在油画创作中实现图像生成的转换,借鉴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运用于风景画创作,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但他追求的绝不是照像写实主义绘画风格。他能充分观照油画笔触的视觉传达作用,以变化的笔触在画布上涂抹出不同的情绪,表达出情感的变动不居。

姚殿科先生的油画创作探索的是本土化的道路。他要表达的是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丰赡的民族文化。为了达此目的,他从人物肖像画着手,表现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开朗明快的性情。他多次远赴川、滇、藏、云、贵等地区搜集素材,觅得了最具民族图式化符号特征的视觉表现对象,创作出一批描写苗族、侗族和藏族人民生活的油画作品。这些创作,人物刻画真实生动,表现手法细腻丰富,色彩运用明丽沉稳,画面清新隽永,富有感染力,如作品《雾中苗族少女》《节日的早晨》《苗族少女》等。在此基础上,他还尝试艺术语言由具象向意象的延伸,以写意的笔触和色块去构建复杂的画面,显然,他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作品《唱支山歌》《银饰节》《序曲》等,就反映出画家日臻成熟的技法和艺术表现力。

姚殿科先生的油画创作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意识,这是他的内心情愫所在,是他的艺术源泉所在,也是他艺术走向新境界的精神动力。正是因为这样,他的作品才能在现实中给予观者品茗般的回味,使人们在沉静温情的视觉感受中理解艺术的存在,思考生命的存在和意义。


2012年3月28日



《小嬉嬉》1960年



《模范饲养员》1963年



《读小说的少女》1963年



《抱小熊的女孩》65×54cm/2001年



《讲述前清的故事》80×80cm/2004年



《三个格格》54×65cm/2005年



《小憩》97×130cm/2005年



《千户苗苗族少女》97×65cm/2006年



《整装》97×65cm/2006年



《沱江的早晨》100×80cm/2006年



《心系远方》80×80cm/2007年



《苗姐》130×97cm/2007年



《思念》73×54cm/2007年



《德夯苗族少女》80×60cm/2007年



《庆云侗族少女》130×97cm/2007年



《秋天的歌》130×97cm/2007年



《相约老树下》80×80cm/2007年



《摩梭女郎》60×50cm/2008年



《晚会上的侗族歌手》80×80cm/2008年



《对歌》97×65cm/2008年



《待歌》100×80cm/2008年



《节日的早晨》100×80cm/2008年



《唱一支山歌》130×155cm/2009年



《百花园之春》130×97cm/2010年



《提马灯的苗族少女》91×73cm/2010年



《邂逅》130×97cm/2011年



《演出之前》100×80cm/2011年



《姊妹节上》120×120cm/2011年



《雾中苗族少女 》100×80cm/2011年



《细雨姊妹节》120×220cm/2012年



《远离篝火的两青年》100×80cm/2011年



《挑南瓜的女孩》80×60cm/2013年



《施洞苗族少女》93×65cm/2013年



《绿草地》36×36cm/2013年



《万江波女士像》73×54cm/2014年



《闫淑菊女士像》73×54cm/2014年



《舞芦笙》54×73cm/2014年



《喇叭声声》54×73cm/2015年



《苗族少女》65×54cm/2015年



感谢阅读




更多精彩文章 ☟ 


■ 刘凤兰水彩画作品集预售
■ “逐梦时代·塑我青春——全国青年雕塑家作品展”:文旅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雕塑专题班作品赏析
■ 李升权 | 水彩画的气韵
【色之谐】闫平 周刚 作品展
■ 回顾·总结·展望:2018中国美术馆这一年
■ 浴血淞沪 英魂永存——记十九路军陵园浮雕墙创作者李汉仪教授
■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胡泉纯作品《天坑地漏》获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环境设计金奖
■ “生命之树——中国美术馆藏非洲木雕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 名家讲堂|水彩画网络课程正在进行中!
■ 好书推荐|《雕塑华章》(第二辑)作品选
■ 好书推荐|《雕塑华章》(第一辑)作品选
■ 好书推荐:《影响中国美术发展之水彩篇》
■ 一本几年前的水彩画册
■ 家乡即景——刘建军油画作品
■ 陶言心语 塑瓷塑魂|胡发烟

■ 陶艺·陶意|青年陶艺雕塑家张伟泽的“水浒传108将”

■ 刀笔塑魂——郝京平作品欣赏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包蕾水彩画作品集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王洁水彩画作品集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平台发表之图文,均经版权人授权同意方予以发布(个别转载文章已注明“图文来源:XXXX”或“本文转载自XXXX”)。为了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另,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均出于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空间和扩大大众鉴赏的受众面之非商业性目的,如有不妥之处或涉及其他问题,敬请作者谅解并来电或留言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