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向标丨健身大时代下的行业5痛点 互联网+健身成为大势所趋

2016-03-24 尹相植 互联网十体育

纪胖说: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去年马拉松、跑步等赛事的火热兴起,健身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加上互联网O2O的融合,健身大时代逐步走来,火热表面后的诸多行业痛点也浮出水面。

当然,“三月不减肥,五月六月七月徒伤悲”,在此春夏过渡之时,同志们的当务之急还是抓紧在即将到来的“露肉季”之前练出一副好身材,我们才有在海边、泳池边“浪”的资本啊。

   

随着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发布之后,体育产业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全国各地健身运动项目广泛开展,让健身项目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马甲线、人鱼线、六块腹肌”渐渐成为了现在人们追求的目标,健身行业热度升级。

健身器材市场持续升温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人们在健身方面的投资也日益增加,我国健身器材行业呈现出了国内外市场销售稳定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

健身器材市场的火热程度从刚刚结束的IWF中国(上海)国际健身及康体休闲展可以看出,展馆面积35000平方米,比去年增加近10000平方米,参展品牌300多家,观众人数达24613,相比去年增长了约50%。

2016上海国际健身大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近日的两会期间表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会越来越重视亚健康问题,未来健身器材行业一定会呈现井喷式增长,初步预计这个时间临界点会出现在2017或者2018年。

可穿戴健身设备成为新风口

Fitbit首席商务官伍迪斯盖尔表示,与肥胖症、糖尿病等其他与体重有关的慢性疾病作斗争的人群日益庞大,对可穿戴设备的普及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可穿戴设备可以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服务,跟踪数据包括多方面,比如所走的步数、心率、爬楼梯级数、跑步或骑车里程、睡眠模式等。这些都可激励用户选择更活跃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据消费者科技协会研究显示,2015年可穿戴技术市场价值超过42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40%以上。2016年可穿戴设备销售额有望增长30%,超过50亿美元。

而根据研究和市场分析预测,可穿戴智能设备,特别是与健身技术相关的那些产品,将会在2016年到2022年之间以每年13.7% 的增长率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到时候,可穿戴智能健身设备市场无疑将会成为一块价值连城的巨大蛋糕。

健身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行业痛点一适合亚洲女性的健身课程稀缺

健身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兴起于欧美国家,导致与之相关的健身会所、健身课程等从一开始就打上了 “欧美范” 的烙印。但对于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女性来说,偏重于力量和肌肉的 “欧美范” 并不适合东亚女性的体质特点和审美需要。

亚洲女性习惯于在家通过电视机节目健身,市场上缺乏能够改变亚洲女性在家通过电视机跳操等专业健身房健身课程。

行业痛点二教练缺乏

国内专业健身从业人员比较缺乏,专业性有待提高。一是我国健身行业起步晚,导致从业者从业年限较短;二是专业的教练教育比较薄弱;三是健身从业人员普遍对适合亚洲人的健身方式 “不专业”。

行业痛点三健身房场地少

中国健康产业的健身场地基础设施较发达国家薄弱。全国拥有1500平米以上规模的健身房从2008年的2770家增长到2014年的3949 家。

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健身房场地较少。在美国平均1万人拥有1家健身房,但在中国平均100万人才拥有1家健身房,以发达国家为标杆,增长空间非常可观。

行业痛点四健身房收费不合理

北京活跃健身人群约有120万人,全国的健身人群约是北京活跃健身人群的10倍。对于健身俱乐部,这部分人群有些许抱怨。

抱怨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昂贵的时效卡、由于健身房信息不透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教练、花了不少的钱并未得到较好的健身预期效果等。此外,用户还经常被健身教练、销售人员滋扰,经常被半强制销售。

行业痛点五运营成本高

健身行业的B端,也即供给端,由健身工作室以及健身房构成,分布于居民社区、商业区等人群密集地。

以北京四环2000平的社区健身馆为例,按照健身房的标配,其前期需投入每月15万-20万元的房租(租金每年在递增)、300万元的装修费、150万元的设备投入、每月25万元左右的人工成本。据此测算,该健身房运营半年需投入近700万元。

“互联网+健身”已经是大势所趋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健身领域也搭上了移动互联网的顺风车,运动健身类App作为最契合的载体,受到了众多互联网创业公司的青睐。

很快,市场上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运动健身类App。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刺激下,该类App的功能被不断细分,移动互联网运动健身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

ASO100从多个维度对移动互联网运动健身领域进行了剖析解读。据统计的数据结果显示,2016年1月份,在iOS平台,运动健身类App综合指数TOP10的排名中,明星APP“Keep”以综合指数81.23分拔得头筹,而老牌运动健身App“咕咚”排名第2,另一个新起之秀“火辣健身”排名第3。

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过分的虚假包装,导致消费群体对互联网产品产生不信任感,转而重视线下店铺体验。

O2O模式也应运而生,品牌通过互联网引流,让消费者到线下去体验,在线上订单,这将是一大趋势。

健身行业B端的缺点通过上文描述可知一二。具体而言:

一是营销方式颇为原始,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街上派单依旧是销售人员惯用方式;

二是人员成本高,在管理方面,健身房的管理依旧落后,大部分场馆并未实现信息化管理,为私单、教练的代消课等灰色收入带来滋生空间;

三是在会员方面,会员黏度差。

中国的健身市场充满希望,它会越来越成熟,用户也越来越趋于理性的消费。但是我们必须明白,靠烧钱、补贴去扩大市场而不注重线下服务、生态链平衡的企业注定会被市场淘汰掉。而挖掘用户深层健身需求,完善健身生态链,整合专业智能的互联网+健身服务,才是这个行业发展的正确路径。

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的要求,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

虽然随着城市化发展,中国7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国民不断增强的健康意识催生不断攀升的运动健身需求,从而推动运动健康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

同时,搭乘互联网东风,我国健身行业飞速发展,城市居民健身消费额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带来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种种政策的扶持再加上群众日益增强的健身消费意识,2016年健身市场,前景可期。

  

实习作者/尹相植

声明:本文为互联网+体育公众号独家原创或编译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引用,欢迎转发。

相关文章

① “互联网+健身”:纪宁博士2016湖南省健身协会年会讲座

② 2016中产阶级消费升级为什么首选“路跑”?

③ 城市马拉松  最廉价的体育产业赚钱模式

关于我们

本平台是互联网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财富风向标!

平台负责人为闻名体育圈的“纪胖”——纪宁博士及其团队。“纪胖”现任维宁体育创始人CEO、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国内第一本《体育赛事经营与管理》著作者,国家体育总局认证体育经纪人讲师、北京大学与北京体育大学EMBA、MBA教授,培育体育产经业界精英学生逾千人;他曾任北京奥运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港交所上市传媒集团总经理、互联网上市公司副总裁等,主攻体育营销、体育赛事、体育互联网等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