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徐:有钱,才能到达诗和远方

2017-01-16 学者荟




关注 学者荟享传递价值

微信号:xuezhehui_bj

合作邮箱:497436836@qq.com

学者荟作为公众传播平台,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民生,亦传播系统化的理论,学术论文,偶发一些时事人文观点以示读者。

坚持做负责任的传播平台和渠道,服务读者,传播价值。


作者 | 江徐

来源 | 江徐的自留地(ID:jiangxv08) 已获授权


好友发来信息说:突发奇想,我觉你应该去其他国度生活一段时间,比如日本。我有个朋友,常年旅居日本,那里的怡人风光,小清新的调调,应该很对女文青的胃口

看着信息,我在心里笑了。到底是默契到我说“孔雀东南飞”,对方秒回“西北有高楼的”人。我的确挺很想去日本看一看,感受一下。

抛开民族情感不论,从日本的文学、影视作品、音乐,包括闻名于世的工匠精神,给我带来清洁且懂节制的印象。因为这点,我对这个国度一直很向往。

这种向往,不是说飞机落地,买几张门票,赶几个景点,拍几张照片,再尝几样当地美食 ,如此,不过是走马观花式的过客。

我钟意的旅行方式,是用一年半载的时间,在那停留下来,除了缤纷樱花、幽绿稻田以及漫长的太平洋海岸线,还应该一点一滴渗入日常生活的肌理。



对于好友的建议,我无法回复更多,因为当下的苟且。

直言不讳自己喜欢钱的张爱玲,还曾在文章里说过一句话:钱太多了,就用不着考虑 ; 完全没有钱,也用不着考虑了。对此,深有同感。因为当下的我就困于两者中间,一种拘拘束束的痛苦之中。

除了语言不通的阻碍,到底囊中羞涩,暂且也就只能限于向往。没有足够的钱,离开眼前的苟且,即便去往远方,看到了诗,恐怕也染有苟且的色彩。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没有钱,还去追求诗与远方,不过是从一种苟且去往另一种苟且。

所以,现在只能很阿Q地自我安慰:心在路上,何尝不是一种灿烂的自由。



朋友推荐,微信里加了一个名叫大玮的旅行者。

自称屌丝男,在旁人看来,却是牛逼得很。

他是这样描述自己的:甘肃庄稼汉,没上过啥学,万卷书没读便行了万里路。世界那么大,世间那么美好,干嘛不去看看。

他是这样想的,然后就这样做了——

自2013年3月出门,怀揣五千大洋和对世界的好奇之心,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大玮用穷游的方式,三年时间内走过了22个省市、5个国家,未花父母一分,没靠朋友一毛,一路摆摊为生。

一路行走一路记录,想看神圣的布达拉,他去了拉萨;想玩滑翔,他去了尼泊尔;想去看阿里巴巴与大盗的传说,他去了约旦佩特拉古城;想看从小就知道的金字塔,他到了埃及;想学潜水,他去了红海;想看沙漠,他去了撒哈拉;想玩一次热气球,他又去了土耳其……

大玮是一个以梦为马、行走在路上的梦想者。




背着大行囊,满世界行走三年。

不得不让很多人对大玮的旅行经费感到很好奇。居无定所,有时甚至风餐露宿,不工作哪来的钱?是不是背后有人赞助?

也的确,尽管是穷游,到底也要钱呐。

事实呢,大家只看到游走世界的新奇好玩,却忽视了家也为稻粱谋的艰辛:从拉萨一路摆摊南下,与城管斗智斗勇;在土耳其背了十五斤的玫瑰水回国卖钱挣路费,导致颈椎劳损;我也时常看到他在朋友圈代购,藏香、尼泊尔手串,泰国乳胶枕、约旦死海尼……

总之,因地制宜,凭借积攒在手的广阔人脉和好人品,旅行代购两不误。为的就是足够经费支撑自己走得更远些,也同样为了有本钱买相机,学潜水,玩跳伞。

所以说啊,即便穷游,同样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正如大玮所言:

出门在外谁没个困难,偶尔蹭吃蹭喝的也可以,但总想着靠占陌生人便宜前行,这万里路还是别走了,回家读读万卷书,学学如何做人再出门吧。

 


钱包的厚度决定旅行的长度。

这是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其实也未必,如果你有卡,而且后面跟着的圈圈够多,照样可以拉伸旅行的长度,扩展旅行的深度。说到底,得有钱。

作家毕淑敏给人的印象向来温暖又居家,大家不知道,表面看似平和如水的人,内心其实也有狂野激情的一面。

毕淑敏曾做过一件在旁人看来算是疯狂大胆的事——在家人的不解之下,毅然花光半生积蓄,十七万的船票,买了两张,带着儿子加入一百天环球旅行。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聊及环球旅行,她分享了这样一件事:

旅行途中,经过一个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当年就是在那个岛上完成了《进化论》。因此,毕淑敏特别特别(她自己用了两个“特别”)想去那个岛上看一看,走一走,现实问题是,一个星期需要四万人民币。迫不得已,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放弃。她说,回想起此事,至今都感到特别遗憾。

在节目现场,毕淑敏直言不讳:

以前没有那么热爱过钱,但那个时候就想着,如果当时有四万块,我就可以上个群岛,也就不会留下这个遗憾。

看到这一段讲述,除了感动于毕淑敏的真诚,同样给我触动的,便是钱的重要性。在传统观念中,文人总会避免谈钱,更不会在别人面前开诚布公地承认自己热爱钱。因为这样就卸下了貌似应有的清高,取而代之的是庸俗。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毕淑敏的亲身体验恰好说明了一点:没有钱,没有足够的钱,即便到了远方,找寻到了诗歌,依然会陷于苟且的窘境。




前不久,许巍唱红了高晓松的两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歌词很诗意,也很有心灵鸡汤的味儿。

在我看来,情怀有余,理性不足。

因为,谁都是赤手空拳来到这世间,却没人可以赤手空拳去找心中那片海。堂吉诃德那样一个活在自己臆想中的一个理想主义者,向世界出发前,还备有一匹瘦马、提着一把大宝剑呢。


本文图片摄影:大玮



作者:江徐
《读者》微信公众号专栏作者,80后女子,自由写作者。喜静,爱自由,有时闭门读书,有时出门云游。个人原创公众号:江徐的自留地(ID:jiangxv08)

推荐阅读

江徐:哪天人们喜欢小咪咪,世界就会好起来

吴念真:人群尽散时,方识真心友

一心:做一个灵魂的朝圣者

梁晓声:人活着,需要一点敬畏

免责声明

本平台原创或转载文章均不反映“学者荟”的意见与观点,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所载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微信号:obsessed0911,将尽快改正或删除。


黛琪

签名版

《爱情就在桑间濮上》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选购学者签名书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