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幼儿园的孩子到底该学什么?

2017-03-21 楼夷 BetterRead

注:这是发在罗辑思维上的文章,记录了我家两个小孩在康涅狄克州纽黑文的Daycare 和 Preschool时的经历。为了了解美国幼儿园的教育,我采访了朵拉的Preschool EBJ的园长Amy,也和闹闹的幼儿园班主任有很多交流。之前和罗辑思维商量过,可以以原创形式在本公号发表,和BetterRead的读者分享。


以下是正文。

 
1 美国幼儿园是怎么教孩子的?


幼儿园应该不应该教知识,在国内有两种观念。


一种崇尚“快乐教育”,认为小朋友在幼儿园期间就应该痛痛快快地玩,什么也不用教;


另一种则认为不应该输在起跑线,至少让孩子学点英语、数学、《三字经》之类。


不过,大家对于美国幼儿园的看法似乎比较固定——“只玩,不教东西”。大部分有关美国幼儿园的介绍,都是在讲美国孩子怎么玩、玩、玩。


我观察两个孩子在纽黑文的幼儿园,还真是这样。


孩子们每天户外自由活动时间至少两个小时;老二的教室里全是玩具,没有课桌椅;老大回家天天都说玩,从来没有提及上课。


直到我参加了两个孩子的家长会,才算打破了这种固有的印象。


2 幼儿园教学标准竟厚达70多页


在老大的家长会上,班主任首先宣读了教学大纲,介绍课程以及教材的设计和目的。这些课案设计依循的是康州的《早期教育学习和发展标准》。


康州《早期教育学习和发展标准》是用于指导康州幼儿园的标准。自2002年以来,全美各州大多推出了类似的标准,提出幼儿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各州标准自行制定,覆盖的孩子年龄阶段以及具体内容不同。虽然这些标准并非强制,但对本地的幼儿早期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我在老大幼儿园的墙上看到了一份标准的简版海报,其中列出了早期教育学习和发展涉及的八大领域,包括:社交和情商、体能和健康、语言、创意和艺术、数学、科学、认知、社会等。




在各个领域项下,给出了详细的行动指南和具体达标要求。


完整的文件则厚达70多页,在康州早期教育办公室网站可以下载。

这份手册针对0到5岁的儿童,即婴儿到Preschool的孩子。


中国人通常所说的Kindergarten在美国属于学前班,收5到6岁孩子,公立Kindergarten一般设在小学,不属于早期教育范畴了。


有意思的是,这份手册不仅仅是给教育机构的,也是给家长以及孩子所在社区的。手册认为这三方都是教育的提供者,而且三方密切沟通很重要。也就是说,这是一份给所有大人的参考标准。


也许因为不只针对教育工作者,手册除了具体标准,还提供了简单易懂的行动指南,告诉读者如何帮助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3 最好的教育:在玩中学习


手册到底是抽象的,具体到每家幼儿园、甚至是每个老师,他们的理解和实践都不同。那么教什么?老师又是怎么教的呢?


“就是玩。“在朵拉的幼儿园EBJ,园长Amy Angelo说,“他们整天玩,但他们不知道,他们其实是在学习。”


Amy介绍,老师设计的课程里,有剪刀、字母模块、积木、鼓等各种玩具和器具,但老师不会说这是在上课,而是通过有趣的课程和课件,让学生自然地通过玩来学习。


为什么非得通过玩呢?


“因为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Amy说,“人通过听、看、动手,以及与他人的互动来学习。在玩耍的时候,孩子就一次性通过以上所有渠道来学习,还不是大人强迫的。你说是不是高效?”


举个例子:EBJ的老师Tanya用搭积木和打鼓的方式教孩子数学。她告诉我,孩子们把积木搭起来,数数用了多少块,然后再推倒;击鼓的时候要喊着“1,2,3”的节奏敲击,无形中学习了数学。


我们家老二不到两岁,这个阶段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他的幼儿园Bodel,班主任鲁文特别强调“要以非授课的方式教学”。


老师的办法是边做边说,比如洗碗的时候,老师会边做边讲解自己的每个步骤,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老二的班里有三个教室,根据其功能和存放的主要玩具来命名,分别是拼图室、滑梯房和小剧场。


小剧场是孩子们玩角色扮演游戏的地方,里面有各种各样迷你生活和工作用具,从塑料小刀、小扫帚、迷你推车、玩具厨房、小针筒到白大褂。


角色扮演游戏国内小朋友也经常玩。但是这些游戏能够教孩子什么呢?


“社会研究。”鲁文说,“这些游戏能够帮助孩子增加社会体验,而游戏中相互之间的配合也有助于孩子社交和情商的发展。”


我们开家长会的时候正值流感疫苗注射季,Bodel就在耶鲁医学院边上,所以那几天小朋友会遇到大量注射疫苗的人。这让孩子们感到既困惑又害怕。幼儿园趁机搞起了医生扮演游戏,让小朋友穿着白大褂互相打疫苗。这样小朋友就不害怕了。


角色扮演在朵拉这样的Preschool阶段,就更真实了。


在朵拉幼儿园的教室墙上,我看到了一个清单,列出了包括art helper,water plans,morning snack,book helper,page turner等各种名称,每周小朋友都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角色。



比如:page tuner就是老师在讲绘本的时候帮忙翻书;morning snack就是早上帮忙分早点的,recycling helper就是帮忙收垃圾的。


事儿很普通,但有个职称顿时显得责任重大。老师说,这是为了鼓励小朋友参与到班级活动组织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4 社交和情商是重中之重


问及幼儿园主要教什么,老师们关注的重点都是社交和情商。


在孩子幼儿园的家长会上,鲁文介绍说,开学当月的要务就是一个字:Safety,即“建立安全感和信任”。过了9月适应期,重点就是社交和自控能力。


这种培养有时候是润物细无声的。


比如,在幼儿园日程里有一项,从室外活动回到教室准备吃饭,中间孩子们要坐在小凳子上等5分钟。鲁文解释说,这段时间老师在加热午饭,而孩子们则学习等待。


另一个例子是拼图。拼图一般是自己独自做的,独立完成拼图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也给他们独处的空间,学习控制情绪。


“那不会拼怎么办?”我问鲁文。


“他得来问老师。能够主动找老师帮忙,也是一种能力。”鲁文说。

EBJ园长Amy说得更具体。她认为,0到5岁阶段的小朋友,最需要培养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说,就是通过沟通和交流,来促成合作或者解决困难的能力。


EBJ的家长会自助餐就是个例子。一群三、四岁的孩子和家长一起排队,自己拿盘子、水杯,自己倒水,装吃的。有时候杯子洒了、凳子倒翻了,小朋友会在惊呼中帮着老师来收拾。


有时候,孩子们会自己做点心。老师从家里拿来面条机、搅拌机之类当作教具,和孩子们一起做面条、饼干和苹果派。


按照老师Tanya的说法,只要能让孩子自己动手的,他们都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


在EBJ,8、9个月的孩子自己吃饭,三岁的孩子自己做橡皮泥,四岁的孩子自己做木工活。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小朋友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可以增长孩子的自信心。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任务是提供安全的环境和工具。


5 孩子天天要出门


烘培课、角色扮演这些课程和活动国内也有。但和国内幼儿园不同的,就是这里极为强调户外活动。


相关法规规定幼儿园必须要有操场设施,操场必须有沙坑或者软垫。两家幼儿园的操场设施虽然普通,用得相当频繁,保证每天至少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冬天也不例外。


我接孩子的时候经常看见孩子们在寒风中玩耍。老师也会强调给孩子穿暖和点,“因为每天都要出去玩。”


纽黑文冬季太阳下山早,很长一段日子我接朵拉的时候天都黑了。我想,这下孩子们该呆在教室了吧。没想到小朋友们人手一个手电筒,在黑漆漆的操场爬上爬下、追逐打闹。


除了雷打不动的操场活动,幼儿园夏天玩水、秋天玩泥巴、冬天玩雪,以及以“社会研究”、“科学研究”为名义的各种活动层出不穷。


我这才深刻理解幼儿园家长手册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多准备一套衣服,因为“孩子几乎肯定要弄脏衣服”;为什么老师劝说不要给孩子穿最好的衣服,因为很可能弄破了。

户外活动的目的,也有高大上的说法哦。


(1)锻炼肌肉


按照鲁文的说法,要锻炼全身上下的肌肉,所以要用攀爬架、跷跷板、沙坑等不同设施;为了锻炼手臂和腿部肌肉,老师让孩子推着迷你手推车在草坪上兜风;为了让孩子全身肌肉都活动起来,老师还不时在操场上吹泡泡,促使孩子跑动,并挥动他们的小胳膊。


(2)科学研究


听上去很高级吧,其实就是在幼儿园门口的草坪上东张西望,看看小鸟、小松鼠、大树和树叶的变化,美其名曰探索。


Preschool走的更远。有时候是郊游,有时候则是给老师帮忙。比如有一次EBJ为了筹资,做了一个卖二手玩具和衣物的活动。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幼儿园附近的社区到处贴广告。


这算社会研究的第一步——认识自己的社区。


走得多了,朵拉对公寓附近的环境比我们还熟悉,对于哪里有公园、哪里有小学,说得头头是道。她甚至给我画了一张“我家的地图”,这也算是研究成果了吧。



这些户外活动和室内教学游戏,国内也有。但是每一种课都能说个子丑寅卯,每一个活动背后都有系统的思考,每个做法都形容得那么高大上,我还是头一次见到。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早期教育的核心理念贯穿其间——


为未来真正学习知识和技能打好心理和身体的基础,我们这里叫“不输在起跑线”。 


6 不输在起跑线的正确打开方式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但是什么叫不输在起跑线呢?


这方面最常见的做法是:早点教26个字母或者加减法,或者多背几首诗、多认些字。理由也很简单,让孩子早点学,以后上学轻松点。


这其实是把人生所需的技能简单等同于两三门需要通过重复练习和背诵掌握的学科知识,把打基础视为抢跑。


抢跑这件事,非常容易引发竞争。一旦谁都可以随便抢跑,就算你本来不想抢,也不得不抢。


如果人生是一场短跑,抢跑的确是合理有效的途径。可是,人生是长跑。不只距离长,而且一旦跑上了,就停不下来。竞争每时每刻都在。也就是说,就算把长距离分割成一个个短跑,爸妈在每个短跑开头都帮忙抢跑,也不一定有效。


所以,短时间的爆发力和几秒钟领先就没那么重要了。更关键的是耐力、体力、技巧和毅力。



如果把目光从起跑线挪开,放到遥不可及的孩子人生的终点,就很清楚了——


作为父母,我们全部努力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孩子在某项功课上省点力气,不是为了有机会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更不是为了孩子能够背出多少首诗。


我们的目标,是在我们无法陪伴他们的时候,孩子依然能靠自己的双手,谋求更好的发展。


“孩子人生的头五年非常关键,不仅在于孩子的脑部发育,而且在于他在这个阶段将习得一生需要的能力。”Amy说。


这包括安全感、对生活的激情和动力、健康的体魄,以及与人为善等等。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在5岁前能够获得这些技能,他们将终生受用。”


一旦获得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体力和能力,孩子就真正上路了。这,也许就是早期教育的真义吧。


相关文章

姐弟大战爆发|耶鲁带娃手册

用Raz Kids来玩虚拟人生

教育孩子,先释放爸爸的能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