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terRead 2018年度书单
每逢年底结书账。照惯例凭主观作三星评级,三星为不可不读,两星为不妨一读,一星为不如不读。
认知
The Righteous Mind: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 ***
Jonathan Haidt
三观不合没办法,因为它很大程度是天生的。你能改变另外一个人的味蕾吗?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
Ronald S. Burt
怎样最高效率地建立人际关系网?没有冗余关系,没有同构关系,但是,事情不要做绝。
The Model Thinker: What You Need to Know to Make Data Work for You **
Scott E. Page
跟去年读的Algorithms to Live By相似,这本书介绍常用的能用于工作生活决策的数学模型,相比这下,这本书介绍的模型更多,更形式化一点,阅读难度略大一些。作者强调我们必须依赖多重模型,用许多棱镜看复杂世界,好象是从有很多面窗户的房间往外看,每面窗户朝着不同的方向。每个模型各有其逻辑框架,强调各自的因果链条,其洞见和影响因此交错交织,带来丰富深刻的理解。最后一章用多个模型来分析社会不平等的因果,很有意思。
Guitar Zero: The New Musician and the Science of Learning ***
Gary Marcus
一般人认为学习有个窗口期,许多技能在特定年龄段过了以后就学不会学不好了。作者是发展心理学家、人工智能专家,不信这个邪,年近40开始学吉它,这本书讲他的发现:老狗也能学新招。
How We Talk: The Inner Workings of Conversation **
N. J. Enfield
为什么有些人说话老是被对方打断?为什么你说话停顿略长一点对方就会想多?哼哼哈哈有何用?这书里有令人意外的答案。
Inventing Ourselves: The Secret Life of the Teenage Brain ***
Sarah-Jayne Blakemore
青少年为什么都以父母为耻?青春期为什么自我意识特别强?这本书讲青春期大脑发生的变化。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家长们必读,我则预为绸缪。
Prediction Machines: The Simple Economic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jay Agrawal, Joshua Gans & Avi Goldfarb
用经济学思维看AI,那么AI大幅降低预测这件事的成本,其后果是什么?那些向来从预测中获利的专家和专家系统受损,那些与预测这件事互补的行业受益。
Primer on Decision Making ***
James March
基于理性模型的决策,基于规矩的决策,基于有限理性的决策,这本老书讲透决策之妙,出自“大师中的大师”马奇。
The Denial of Death ***
Ernest Becker
死亡面前一切皆虚妄,反而创造出自由。本书用的是后佛罗依德的精神分析学框架,认为驱动人的不是佛罗依德所说的性,而是对死亡的恐惧。精神分析学框架早就过时了,绝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完全是错的。但这些不妨碍我读这本书受到震憾。作者坦然面对死亡,书成后即离世,用经历为自己的书写下了最好的注脚。
金融
Mastering the Market Cycle: Getting the Odds on Your Side **
Howard Marks
橡树资本创始人上一本书《投资最重要的事》获得广泛赞誉,这本讲怎么掌握周期。优秀投资者,不论是进取型还是保守型的,长于通过资产配置获得不对称回报,也就是上涨时战胜基准的幅度大于下跌时输给基准的幅度(指进取型投资者,保守型投资者则反过来),如果还能在面对周期时作出正确择时,那就结合了两者优点,无论上涨还是下跌都赢。至于面对周期怎么择时,我倒是很好奇他能怎么讲,但书里找不着。这东西可能哪里都找不着。
传记
The Autobiography of Benjamin Franklin ***
Benjamin Franklin
富兰克林自传。聪明人很多,我读过的聪明人当中最公认为聪明的人,就是富兰克林。我读他自传的感受是这个:人与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做什么,要做有价值但没什么用的事。
Unended Quest
Karl Popper
波普尔的学术自传。他英语不好,写作晦涩,再加上喜欢使用自己发明的术语,读起来很不容易。波普尔说,理性就是理性批判。rationality is rational criticism。 他并不像逻辑实证主义者那样拒斥形而上学,他认为形而上学有用,应问题而生,也有助于对付问题,只是无法检测(test)。他对达尔论进化论(现代大综合版)评价极高,但认为它不可检测,也属于形而上学,或者是套套逻辑(tautology)。他拒斥归纳逻辑,“不存在归纳这件事”。归纳逻辑的大前提是未来跟过去差不多,虽然没有什么好理由反对这个说法,但也没什么保证它成立。波普尔认为人的知识演进不是观察-归纳-验证的反复迭代,而是问题-猜想-反驳的反复迭代。在问题(problem)面前,人们提出猜想,猜想来源于人类理性能力,人可以从单一事件中学习,这是归纳做不到的。一切科学理论都是猜想,而它们永不会被证明,只会被证伪,在被证伪之前,它有用,我们就接着用。猜想/理论之间不是没有优劣可言,取决于内容(content)多少,所谓内容,就是这个理论排除了多少东西出现的可能。
作为一个哲学家,波普尔与科学界的学术交往惊人。他跟薛定谔多年好友,争论墒与时间,跟爱因斯坦讨论实在论,跟玻尔辩论说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不对。当代哲学家无法跟科学界保持这样的对话了。
Idea Makers: Personal Perspectives on the Lives & Ideas of Some Notable People **
By Stephen Wolfram
作者发明了Mathematica语言。这本书写人,有些他有亲身经历,有些他学习过。这本书见地很高,缺点是作者代入感太强了。另外,我推荐用他的app, WolframAlpha,口袋中的做题机器。
Keyne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
by Robert Skidelsky
作者Robert Skidelsky写凯恩斯传记三卷本公认为定鼎之作,前后耗时几十年,获奖无数。不过我读的是他为牛津出版社Very Short Introductions丛书写的简版。这套书每本一百多页,大家写入门书的定位,总共出了两三本种,每本都在水准线以上,但不易出彩。这本凯恩斯则非常漂亮,文字精美。一流英式传记的华彩在评论:精确、有层次、富于文彩地表达出复杂的评价。
历史
On Grand Strategy ***
John Lewis Gaddis
历史学家讲大战略,将无限的抱负与有限的条件协调起来,老生常谈一句话,有无穷的智慧。2018年所读书之中,这本我推为第一。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 ***
Karl Polanyi
自由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乌托邦,不是自然状态,而是于19世纪首次出现的独特现象,土地、劳力和货币都由市场自决,形成一套彼此支持的制度安排:自由派政府、自治市场、力量平衡的国际体系、金本位。市场从社会中分离独立并企图反蚀整个社会,而社会的自我保护逐渐摧毁自由市场经济的制度。金本位垮台是19世纪文明崩溃的近因,而当金本位垮台时,其他三个已经为了它被牺牲得差不多了。当它崩溃时,剧变立即席卷一切,经济和政治同时突然失效。全书快结束的时候,Polanyi说,自由主义者为了坚持自由市场理念而无视它已经不再管用的现实,相反,纳粹全力拥抱现实,摧毁自由。
这本书的预言是错的,开的药方不值一提,写作也很粗糙,但还是值得一读。大历史每个世纪押一次韵。
Noble Savages: My Life Among Two Dangerous Tribes -- the Yanomamo and the Anthropologists ***
Napoleon Chagnon
作者是20世纪最有争议的文化人类学家。他考察亚马逊丛林最深入的原始部落,得出结论:狩猎采集时代没有田园牧歌,而是无尽战争,战争不起源于争夺物质资源,而是争夺繁衍权。危险总是来自邻居。霍布斯是对的,卢梭是错的。本书的书名是反讽。
现代日本史 ***
Andrew Gordon
这本书之这所以叫作现代日本史而不是日本现代史,旨在强调它是现代化发生在日本的历史:作者认为日本性是个现代构造。现代日本史重点在现代化,而它发生在日本。民族国家特质形成、资本主义兴起重构社会,国家间的冲突重新锻造国家,现代化的这三种力量怎么在日本展开。虽然是个简明日本现代史读本,但颠覆了许多我对日本的刻本印象。被视作日本传统的那些东西,能剧、相扑、柔道、盆景,都是在明治维新后重新创造出来的。在这个阶段,很多旧文化形式被急剧改造,但日后世代则视这些改造过的形式为“传统”,代表想象中自古而来的那个日本。
西周的灭亡 ***
李峰
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这本书是其博士论文扩展增订而来,最近译成中文出版,译笔很好。这本书用青铜器、文字、文献参照,讲了一个故事,就是西周到底是怎样被西戎所灭的。故事里有宫廷政治,有父子相残,有内外勾结,还有褒姒,但没有峰火台。他完整地剖析了峰火戏诸侯故事是怎么变得丰满起来的,因为中国知识分子要解决一个基本难题:周代之治既然那么完美,那怎么会灭亡?褒姒是完美替罪羊。当然,褒姒确实是西周灭亡的关键人物。
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
谭凯(Nicolas Tackett)
门阀大族在唐末集体消失,东汉以来主导政治舞台的门阀体制再不见于中国,原因不在于科举制,也不在于藩镇割据,这些过往解释低估了门阀大族的适应能力。谭凯研究的新意在于使用了新出土的数千墓志。墓志及其相应的一套墓葬安排很贵,能留下墓志的只能是世宦大族。谭凯根据墓志大数据得到了两个门阀大族的社交网络,一个集中了传统文化门阀如崔卢李王,一个是以皇室为核心的勋旧军功家族。谭凯发现,门阀大族在唐朝逐渐离开各自乡土,集中到长安、洛阳以及两京之间的狭小地带。然后在唐末被黄巢急促爆烈地一网打尽,全数败亡。此前王朝代谢,大族固然损失枝叶,但各在一地,不会同遭灭亡,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主干新枝与新王朝合作,继续开枝散叶。大族集中到王畿,恰逢黄巢改变游戏,一场来自底层的横扫一切的“阶级”革命,把士族扫出了历史。寒族士人出头,在宋以后主导了官僚体系,不是因为他们上升取代了士族,而是因为士族被黄巢杀光了。
这本书原书名是The Destruction of The Medieval Chinese Aristocracy,中文书名消亡不符原意,译作毁灭正好,士族不是慢慢消亡,而是突然灭绝。
《蒋廷黻回忆录》***
蒋廷黻
蒋出身湖南邵阳农村中小商人之家,从小展现读书天份,由家办私塾到长沙新式学校,从新式学校到教会学校,再经传教士帮助留学美国,最后入哥伦比亚大学。他关心政治,先学新闻,指望以报业介入时政,发现这条路不靠谱,再学政治学,再发现不靠谱,最后转入历史。搞政治从学历史开始。回国后入南开大学,抗战后加入国民政府,从此宦海沉浮。蒋出身民间,质本书生,但看人看事并不天真。讲张伯苓一段,尤见功力。文字平直舒缓,写得好译得也好。
社会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组织学研究 ***
周雪光
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国家治理出现的所有重大问题,都由大一统与离心力这对基本矛盾而来:自上而下的一致性与自下而生的多元化:相机决策永恒,运动常在,两者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作者把书放在网上供自由下载,链接:https://web.stanford.edu/~xgzhou/zhou_book2017.pdf
组织社会学十讲 ***
周雪光
用交易成本学派、制度学派、社会网络学派,纵横交错分析社会中的组织。这书既是入门之书,又极为凝炼。
Triumph of the City: How Our Greatest Invention Makes Us Richer, Smarter, Greener, Healthier, and Happier ***
Edward L. Glaeser
所有城市政策决策者必读这本书,没想清楚要不要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们也必读。书中处处洞见,这里只转介一条:穷人多不是城市病,相反它是城市成功的标志。城市贫困的参照物不是城市富人,而是乡村贫困。穷人不是城市制造出来的,他们自更穷的乡村而来,进城是因为在这里能过得更好。城市吸引穷人的首先是工作:劳动力市场发达,就业机会多而且分散,且更能找到自己所长。相反,没有穷人的城市一定是出了问题:要么是缺乏公共服务,要么就业机会少,或者其他。穷人区本身不是问题,在穷人区就只能锁定在贫困之中才是问题。城市要有流动性,穷人能往上走,走出穷人区。解决穷人区问题没有简单方案,但我们至少知道一件事:公平教育是关键。所有人都希望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教育是社会的均衡器,不能反过来加剧分层。
写作
Story: Style, Structure, Substanc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 **
Robert McKee
当代关于怎么工业化写故事最有名的一本书。故事必须要有价值转折(turn):生死、爱憎、成败等等,从结构上讲,从场景到系列到一幕幕最后到整个故事,层层叠加,对应着不同层级的价值转折,小中大的转折,无转折不成场景,更何况其他。麦基说,每写完一个场景就要检查有没有转折,没有就删掉,只有故事的转折是不可逆的。
你的心意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