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访谈)曹辉:看山岁月里的扑蝶旧梦

成都商报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艺 术 野 子

艺 术 野 史



| 2016.11.11 |




忧 伤 的 民 国    |   昨 日 的 情 歌










《缺口》
——
蔡琴

年轻求得圆满
随着岁月走散
忍不住回头看
剩下的只是片段
生命不断转弯
起起落落变成习惯

这些年像陀螺一样旋转
爱恨都变得无关
过去的风雨留给别人评断
无愧了一切都平淡









                                              

曹 辉

______



1952年生,成都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四川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

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








五个月前,64岁的人物画家曹辉刚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了个人创作生涯里重要规模个展:“曹辉人物画作品展”。(点击查看曾经深度访谈:曹辉:一个曾经的少年回到红尘,唱起了昨日的情歌(附采访音频)) 100多件水墨人物画构成了一堵曹辉的创作思维墙,宣告他逐渐在这一领域的成熟与新的探索。实际上,在被国内画界所知之前,从1990年到1998年,曹辉已在法国办了五次个展,作品为布面重彩画“老茶馆”与“曹家大院”系列,备受关注。按照他的说法,“实在不愿意再重复自己”。



曹辉 《老茶馆系列之三》 100×80cm  布面中国画颜料  


近十年来,曹辉完全蛰伏在创作里。在收获了良好口碑和市场回馈后,曹辉又开始了新的创作,当记者走进他的家兼工作室,发现工作室甚至连一张完整的新作都没有,除了留给小孙女的一件尺幅巨大的《年夜饭》……

  

年月是个精灵怪,扑蝶旧梦纷纷飘过,看山岁月接踵而至。忧伤的民国,昨日的情歌,曹辉一边画,时间驼铃一边铃铛作响。

 





忧 伤 的 民 国






  

这些年来,曹辉的创作主要集中于水墨人物画。题材从老茶馆到曹家大院、传统雅士仕女、民国人物,再到现代都市系列,他只画触动他、感动他的事物。作品让人感受到了流年逝水、时过境迁的时空转换,及曹辉感时忧天的人文情结。特别是“民国情结”。



曹辉 《曹家大院2》 2011






( 图片较长,为方便浏览,建议横屏观看 )







曹辉《老茶馆·长卷》 856×39cm 全景图




画家总要找一个表达对象,景是一个,选择哪一个历史阶段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表达。不管是瞄准哪个历史截面,目的都是表达当代人的情感。我没有生活在民国,但画这些民国女人,对她们的情感,揣摩、表现,更多是把我的情感寄托在她们的形象里。






曹辉 《绣娘》 77×55cm


很多人看曹辉笔下的民国女人,很难看到她们开心的样子,烟视媚行中总带着丝丝忧郁与伤感,这应与曹辉的性格有关,他认为这样表达更有味道。

  


曹辉《绣娘》366x144cm 纸本设色 2016年


曹辉以为,画女人最不能失去的就是女人之美。一定要构建一套表现女人之美的笔墨关系,同时不能让色彩闲着,也要尽一份绵薄之力。而在色彩表现力上,他也寻求色彩的最大表现力。



曹辉 《绣女》 97×60cm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框框,在不失水墨气韵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色彩的作用。色彩的组合是下意识的,在一片冷色中,我会擦上两笔暖色;在厚重的石色旁,我会靠上一笔重墨;在冷暖交织的色团中,我会点上几笔浓淡墨,形成对比,镇压火气,使之交融。‘工笔看色,写意看墨’,中国画的色彩要漂亮,必须借助墨。墨和水色、石色都相生相融,墨在水墨中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






曹辉 《玉堂春全图》247×372cm





画笑的人,画哭的人,从情感厚度上看,前者肯定更薄。鲁迅先生说最能打动人的是悲剧,这里的一丝伤感,是哀而不伤……我不画矛盾冲突最极端的情况,悲伤到极点和高兴到极点我都不画,就表达日常生活中一丝丝的惆怅——如同川菜,大麻大辣,任何人都体会得到,但麻爽了辣爽了后留下些什么呢?恰巧微微麻点点辣,触动你的味觉而又意味深长。








曹辉 《为知己乐》 64×47cm


曹辉之所以选择民国作为历史截面,源于这个时期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还不是很大,传统文化相对纯粹,但骨子里时代本身又对外来文化的推演蠢蠢欲动,各种思潮层积勃发,那种跃跃欲试又颔首娇羞令人迷恋。而现在生活里纯粹的东西少了,曹辉发现民国是一个好的切入点,作为他的一个主要表达符号,一直画到现在。同时,民国留下的史料和艺术,给当下提供的时代信息并不完整丰富,可参照性并不太强,这恰好给了他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潜伏期。

  


曹辉 《秋水无声》 90×179cm


无需完全还原历史,不纠结于历史与政治。艺术上重要的是把心中的民国表达出来。


新的东西还没完全确立,旧的东西还没有完全去除,这个当口令人着迷。它只是一个载体,注重的是现在人的感受,对情感的理解,对人世的看法。

  

曹辉的忧郁民国,自有心结。

 







年 夜 饭






  

一位成都资深藏家和文化经营者看了曹辉的民国家庭系列作品,感慨说:一家人,一桌饭,要的就是这个东西。曹辉认同。



曹辉和送给小孙女的《年夜饭》



过年,年夜饭就是大家聚到一起吃饭,但它的意义超出吃饭的范畴,有更重要的情感因素、血缘纽带,中国传统、中国文化与人情都在里面得到体现。而现在的年夜饭都变味了,家族血缘的那份情感分崩离析。饭越吃越寥落越寂寞越无情,团年团不起来了,没有家的味道……






曹辉 《圣子图之三》 68×34cm


曹辉画《四世同堂》,如今已画到第四张,人来人往,大家流连,那份触动余威不减。香港一位老板在展览上看到这件作品,久久凝在那里,找到他的号码发来短信:太打动人了。




我始终相信,老一辈的任何东西,都能在一部分人心中引起共鸣,所以对民国你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你看了以后就会觉得是那种味道,会很相信那个年代带给你的温暖和冷寂。






曹辉 《花重锦官城》 113×200cm  


曹辉的思考在于时代与文化的观照,而在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看来,曹辉在创作中不带有原有的艺术概念、艺术规式,他的作品有实验艺术的因素。正因为这种成功的实验,印证了中国绘画的无限拓展空间。曹辉的画不但是中国画,而且是现代中国画。



曹辉《藏家》 241×145cm




他的作品不仅仅强调文学性,更强调文化性。他让绘画进入造型或视觉艺术自身的轨道,是其独特的价值所在。他既是一位现实主义画家,又是浪漫主义画家,我把这种风格定名为:‘梦幻现实主义’。但愿画家探索下去,让我们能在喧嚣的尘世,静听一首首昨日的情歌。








浓 淡 枯 湿






  

曹辉的人物画创作和其他艺术家显然不同,他如何处理笔墨关系令人好奇。曹辉的创作和另一位人物画大家沈道鸿的作品都趋写实,但曹辉更强调中国画的平面性,这种平面性可以戒掉很多西画痕迹。



曹辉《茶香岷江》 60×97cm  




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不存在高低,各人的追求不同。中国画中,点的方法最多,我的创作多是在画画偶然间产生的,我现在的画还是主要靠‘点’,泼墨,整张大画基本不勾线,小细节也是靠点,虚实粗细……






作为个人理解,他刻意将画面处理得很平,结构关系也有。


曹辉 《法兰西印象系列之晚礼服》 96×85cm





但我不会很强调受光背光。中国画里,光影感其实是虚和实的关系,不像油画,通过光来表达体感。中国画通过平面来表现体感。中国画在处理这些变化时,靠墨和色的浓和淡,虚与实,疏和密等等关系,所谓浓淡枯湿,形成各种对比关系,用来处理造型和画面。







曹辉 《法兰西印象系列之客厅絮语》 96×90cm


实际上业界对曹辉技巧上的探索创作颇为肯定。曹辉对传统笔墨固守的精神追求和受西方绘画光与影、形与色影响的思考,使其作品既有东方式的潇洒,又有西方严谨唯美的精准造型和丰富色彩。“他的绘画形式与传统中国画有着既关联又区别的鲜明特色,充满个性。特别是近年来所作的没骨彩墨系列,画出了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原本擅长的线条成为刻画细部的点睛之笔,使其人物形象耐人寻味。”

 





画 上 流 过 四 十 年






  

时间闪回到1975年。谁也没有想到,23岁的中学教师曹辉是怎么在煤油灯下开始自学画画的。当时作为知青轰轰烈烈地下乡,在邛崃师范读了两年书,就匆匆走上了新津中学的讲台。下课后,学校就只有他和另外一个老师,他扪心自问,难道这辈子就在这当乡村教师?凭着对画画的兴趣,他开始搜索当时极少的一些宣传品、印刷品,甚至照着报纸上的画临习,“画面极不清晰,只有点大概的影子”,当然谁也没想到他几十年后的水墨人物画多少也有点梦幻色彩。1980年,他学画5年后,一件作品参加了四川省的青年美展,这算是步入画家队伍。他记得当时自己画的一个学徒工在练习端盘子,画得艰深,印象深刻。

  


曹辉 《老茶馆》 244×144cm


四十来年曹辉画过油画,在法国办过5次展览,布面国画,纯属偶然。1991年法国办展时,外国人始终认为纸质作品不如布面,他们建议说你怎么不画在布上。中国画家一直排斥将创作落实在布上。后来遵循唐卡的一些创作技法(唐卡本就是画在布上),决定尝试。可唐卡的绢布很薄,自己买错了材料,变成厚帆布,颜料根本上不了布,曹辉就用最原始的办法去磨,压平上面的毛边层,颜料上色,焕然一新。柔和感、色泽度和画面效果堪称惊艳。



曹辉 《女孩与狗之三》 69×60cm


“绘画语言是在绘画实践中产生,我就是在实践中把这种偶然变成必然的。”对于技术本身,中国画家们大多讳莫如深,曹辉却大方说,“中国画在宣纸上更强调用笔,笔的运走方向,轻重缓急,顿挫……画水墨画,运笔的节奏是极为重要的,都是蘸了一笔墨,怎么会有那么多变化,其实就是笔和纸接触的时间和面积产生的变化。”

  


曹辉 《电梯》 69×33cm


你觉得刚过去的10年是不是你最好的十年?问题很大,当然不好回答。没想到曹辉坦然:




我认为2015-2016年是我绘画相对成熟的时期,过去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两年解决了。比如说笔墨上的问题。为什么彭先诚说中国画是老年人的画,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中国画真的需要生活实践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能认识到水墨到底是什么东西,不然就玄妙就空泛。




“现在年轻人为什么更愿意去接触工笔,这是有道理的。工笔更写实,更能与他学习的造型结合起来,‘笔墨’对他们来讲太玄了。实践的过程就是懂的过程,唯一办法就是实践。比如处理现代题材,我会考虑用传统表达,处理传统题材,会用现代方法……始终给自己制造碰撞,碰撞才能产生新东西。”








夕 阳 穿 树 补 花 红






  

曹辉接下来的创作会走向何处?一个更难回答的问题。曹辉说:





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永远是为表达服务的,肯定是不断地研究表达。比如画人,其实我们画男人画女人,只画了两种人,始终在研究如何表达人物。







曹辉 《法兰西印象系列之骑士与美女》工笔 79×58cm


曹辉说自己到底是学了谁的精髓到此境地,他自己也说不上来。

  




我本来是地摊上的书都看的人,看什么都为我所用,经常看了就忘,但作画的时候想起来很合适,就回去找,找出来又发现不是那个意思……







曹辉 《曹家大院5》 2011年



曹辉 《戏水图》 85.5x60cm


曹辉最大的方式就是没有方式,没有瞄准哪一家去学。1982年,曹辉开始画连环画,这门孤独的技艺是任何表达方式都能用上的技艺,水墨、白描、版画、铅笔、油彩……




连环画需要的就是把故事表达出来,并不讲究方式本身,所以在选择表达手段上,可以叫‘不择手段’,我掌握多少发展多少,取决于我怎样去画,而不在乎它是不是中国画。





曹辉 《午后》 66x65cm


我们画画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把我们心里的话表达出来,怎样畅快就怎样表达。曹辉强调自己作画的愉悦感:自己得到了愉悦,才能打动别人。

  



曹辉工作室墙上正贴着一件未完成的黑白水墨人物群像,依旧民国调子,眼神空茫,匆匆而逝,带着那个年代的韵味范致,作为一种褪去色彩的单纯水墨,曹辉似乎并不太喜欢这种表达方式,技法相似,色彩纯粹,但好像他一直在更合适的表达效果。“要达到当初对画面设想的效果,需要反复端详自己的创作。”




很少有人知道,曹辉每天清晨5点就起床画画,中午12点准时收工,雷打不动,随后午饭、午觉、下午茶,一样不落。采访结束,走时正好遇到他开泡第二壶茶,然后起身去书架翻书。“夕阳穿树补花红”,曹辉的这杯下午茶,味道有点长。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录音整理 李佳泽

排版 王心怡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


听说酷的人都关注了艺术野疯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