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千诗碑,草堂开了一道新东门,九成观众不知道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和苏轼不同,杜甫的命运像是另一种现实主义的自我流放。苏轼一生的主题,并不是如何报效他的朝廷,而是如何与自己的命运对抗。我读过的杜甫诗作并不多,无力从他的文字里探露某些细琐的情绪泡沫,但草堂在那儿,千诗碑在那儿,“千诗碑一定是景碑,由碑构成园,由园构成景。”我最早是被杜甫“千诗碑”项目专家、资深园林专家杨玉培的这番话打动的。

今年春节,杜甫草堂的新东门悄然开了。可能九成观众都没能注意这道门的开放将是杜甫草堂博物馆成立以来首次单独兴建的一道门廊,并非由之前老的门廊改建或扩建。

- -  杜甫草堂 东门

门通常是建筑群落及院落的出入口,作为一种建筑构件,园林门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园林大门、垂花门、洞门、隔扇门等。园林门窗除了具有实用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使园林空间内外交流的渗透性,其本身的优美造型,组成园林的一道风景。当然,其开设的位置、形状及相互间的距离等,都要遵循园林设计的美学法则。

杨玉培先生说,因为在杜甫草堂这个川西园子里,诗歌才是其灵魂,园是体,诗是魂,魂赋予体之上,体又处处透露着魂的精神。他说“千诗碑”是对杜甫草堂原本诗歌灵魂的升华。杜甫诗歌是主体,园林的核心是造景,诗是景的主题,景是诗的表象。

我深以为是。和摄影师在东门内外流连,它奇妙地成为连接草堂与浣花溪部分的妙构。



关于园林,我读了不少陈从周先生的书。我喜欢他散文诗一般的笔触,但凡文学、美术、建筑、园林、历史、考古,专攻一项便成专家,陈先生博学兼收,了不起。杜甫草堂既不同于北方皇家园林的沉稳规整,也不同于苏州园林的淡雅秀丽,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营造出诗意的园林空间,古朴自然,写实写意相互转换,园林艺术与作者诗歌画作相融合,情景之间表达出人文气息与意象美。我印象中的草堂主要景观——茅屋建筑风格,与四川西部当代的民居建筑风格相近,遵循自然,采用川西民居的穿斗结构,不同于传统祠堂园林的布局方式,屋顶茅草覆盖,古朴不加修饰,种植竹子,诗意与自然相互交融,形成别具一格的杜甫草堂园林空间。

我翻阅之前成都文广新局主办的内刊,去年3月有一期专刊,做了不少关于千诗碑的专题报道,四川省杜甫学会会长张志烈说,千诗碑让我们重新认识杜甫。四川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杜甫研究专家王飞则提到,动最小的“手术”,出最好的效果。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杜甫草堂区域以传统的艺术形式呈现,保持其现有文化内涵和川西古典园林风貌不变,浣花溪公园区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公共区域,艺术呈现形式应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留下时代印记。“杜甫‘千诗碑’却是一个整体,要实现内外有别而又内外一体,历史性和现代性有机统一。”杨玉培提到,“杜甫草堂和浣花溪公园就像‘果核’和‘果肉’。杜甫草堂是核心,浣花溪公园就是包围在果核周围的‘果肉’。浣花路就是‘果皮’,将‘果核’和‘果肉’紧紧包裹在一起。”

我在草堂人日祭祀活动当天找到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他介绍说,结合千诗碑项目,东门应运而生。成都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是一座尊崇文化、尊崇文化人的城市,成都人的情怀在杜甫身上、在对待杜甫草堂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杜甫759年抵达成都后,在浣花溪建了草堂,初建的时候只有一亩,经过13次的修缮扩建,后面达到了将近300亩,2015年成都市委决定做杜甫千诗碑项目,把草堂博物馆旁的浣花溪公园一并划入杜甫草堂博物馆。如今的杜甫草堂博物馆应该是800亩的区域规模。“在城市中心用一个800亩的黄金地带来传承以杜甫为代表的诗歌文化,这个气魄值得我们赞赏。为了做好千诗碑项目,使得草堂博物馆的风貌和浣花溪的风貌能融为一体,为了加强和浣花溪公园的连接,博物馆就修建了草堂东门。开了草堂东门后,有利于浣花溪公园和草堂博物馆进一步融合,也为市民进出草堂提供了另外一个通道。”刘洪提到,作为杜甫千诗碑项目中一个重要节点和一个重要部分来表达,结合修建草堂东门,一并又修了一段围墙,于墙上把杜甫在草堂期间写的诗歌用碑刻形式放在墙面上,形成了一面文化墙景观。草堂东门是按照中国传统古建风貌来营造的,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传统工艺施工,全木结构建筑形态……为便于与浣花溪公园的连接,还修了两座桥,也是中国传统石拱桥样式,其中一座叫“浣花桥”,因为杜甫居住在浣花溪片区期间写了众多诗歌,其中都提到“浣花”这个区域,还有一座叫“客至桥”。杜甫一首著名的诗歌就叫《客至》,是客人达到之意——拱桥用石是采用传统青石,工艺也是传统工艺,石匠来自四川三台,石料来自四川雅安。

实际上,我喜欢那些墙面纯白的色泽和刻石的青灰,一位艺术家可以在故事或作品的悲怆、苍郁、幽美的情调中,寻觅出一种通达与领悟的效果:这里和江南园林最大的不同,是那些半写实半写意的手法,固有色彩的保持,原来竟最富感动的力量,因为它可以激醒我们心中的感伤、怀思与喜悦。


日本汉学家小岛毅在谈到宋代艺术时说:“去中国旅行的人肯定都看到过,美景胜地的岩石上肯定刻有古代文人墨客的题字。为了能看清楚,还特意用油漆描画……这与已经西化了的近代人保护自然景观的感觉完全相异。”石头是一个物象,一个无生命的自然物,但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里,许多无生命的物,都与生命、岁月、情感有着神秘的联系,石头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物——一种时间的储存器,“是瞬息万变的时间之物中较为恒定的标示物,”格非说,“石头不仅可以瞬时复活全部的历史记忆,而且可以穿越未来之境,擦去时间全部的线性痕迹。”而我更看重的是,这些刻有诗人诗句的石头,具有的某种神奇的叙述功能。

我们所有无法用言语表达完全的思念与情感,都能以镌刻的方式贯注到石头里,那些石刻,成为中国艺术的证明。

在我们眼里,往事并不如烟,它可以凝聚、可以固化,而石头,就是记录历史与往事的最佳载体。我们是最怕时间的吧,石头则可以通过时间,建立起自己的权威、哲学与法度。那些青石上飞展的笔画,犹如时间的刀工,淋漓刻下红尘的幻形与出离。只可惜,诗人杜甫在看到这些石头历史与精美艺术之前,就出逃了,就像一个父亲,在女儿出嫁那天,总是赧颜,总想逃遁,总是复杂。

千诗碑项目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做到“六艺合一”,六门艺术:诗歌艺术、书法艺术、碑刻艺术、园林艺术、古建艺术、雕塑艺术。

刘洪说,中国古建,特别是川西民居的形式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四川重要地方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传统石桥的建设工艺,都是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杜甫千诗碑项目的策划、设计、营造时的重要一点就是用传统形式、传统工艺,传承先贤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系统化地传承,规模化地传承,实实在在地传承,落实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点位上。”

目前,千诗碑项目目前已完成了80%的工程量,整个项目或在今年6月全部收尾完成,完全开放。

如今,我们可以推开草堂的东门,去浣花溪找那个逃走了的杜甫。

文:谢礼恒  图片:吴海燕 红墙哥   美编:西子

▽ ▽ ▽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我们差点错过!红美术馆这场让人惊艳的民间艺术大展

艺术地理学品质:借古开今吴一峰

何不怜取眼前人/秦天柱:锦水烟墨半醒斋

“明园雅集-戊戌新春中国画邀请展”武侯祠博物馆开幕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