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地理学品质:借古开今吴一峰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点击看上期精彩报道:▼▼▼

山灵知己吴一峰: 他用66年,绘出巴蜀山水真绝色


吴一峰一生坚守"以古人笔墨,写现实山川"的创作理念,不为时风左右,用传统笔墨方式和空间结构图貌山川,形成了独具面貌的写实画风。陆俨少说吴氏的作品具有"可指名而得"的艺术特点。美术评论家郎绍君则将这一特点称为具有"艺术地理学品质",并认为他的艺术、创作经验对"思考20世纪艺术史,思考中国艺术的现代性,是一个很好的个案。"


► 实景和画画的关系,应该怎么画?  王明月老师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我和吴一峰在一个单位工作,有40年的交集,直到现在我的画路都没有跳脱出他的影子。曾经,我和吴老在三台县(1963年)画画。我画了一张,比较写实,吴老说画成了照片。我琢磨着吴老的话有道理,就另画一版。结果又被吴老说画里景象和取景地一点不像。反问我跑到这来画什么呢?跑到山里来干什么呢?我顿时像在冷水里憋了一口气,大悟过来,我们该如何理解画与实景之间的关系?

- - 《丰收在望》 三台.1963

- - 《秋林图》 三台.1963


从文学的视角仰望一峰

作家 岱峻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绘画是视觉的艺术,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追求意境。所谓意境,也就是王摩诘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画家也是好诗人,笔墨营造的即情景交融的艺术图景。

吴一峰先生善书画,自治印起。陆俨少在1944年为《吴一峯纪游画展》作序写道:“余识一峯在壬戌(1922)之秋。于时皆童穉,而好弄笔墨。一峯兼治印章,摹秦范汉,自叹弗如也。”可见其起点不凡。吴昌硕题西泠印社有副对联:“印岂无源?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铃镝,一耕夫来自田间。”印学须以小学为基础。有了文字学音韵学的训诂底子,就给写诗为文打下坚实基础。1925年,因“五卅”事件,上海美专停课,吴一峰请假休学半年,回平湖老家专力向乡儒张咏清学习古文、诗词。他后来即使蛰居四川,还不时向老师张咏清写信汇报沿途见闻,学习心得,并寄呈自己的诗作。

“羡君来结万山缘——吴一峰艺术文献展”展览现场

1932年9月,吴一峰从黄宾虹溯江而上,116日到达成都。黄宾虹被誉为学者型画家,或谓画儒。到了成都任四川美专国画系主任,推荐吴一峰该校及东方美专任教。半年后,黄宾虹辞职,欲返江南。行前,偕一峰同游青城山。山路遇雨,山色平添。寓中的黄宾虹发现“雨淋墙头”技法,水墨淋漓,云烟幻灭,雨意滂沱,积墨、破墨、渍墨、铺水,任意纵横,在氤氲变化的墨色中表现出山川浑然之气。这是诗人的灵感爆发,是学人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在与黄宾虹相伴相随大半年间,吴一峰学到的除了技法,或许更多的是这种“画外功夫”。

☞ 点击看深度访谈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谈吴一峰: 从传统深处走来,融汇贯通,最后落到成都

最全深度图文:吴一峰为什么会在美术界的视野里“消失”?

由“峰高千寻 客行万里”想到的: 我们期待,四川也能有一座吴一峰艺术馆

- - 黄宾虹题辞 1931

- - 张大千题辞 1932

- - 谢玉岑题辞 1932

流寓蜀中,吴一峰有幸结识了当时的文坛高人。1936年5月,29岁的吴一峰赴乐山写生,在凌云山乌尤寺拜识赵熙,相谈甚欢。《吴一峰年谱》里写到赵熙为其《壮游图》题诗。赵熙可谓巴蜀儒宗,他有一批了不起的弟子。其中如南充人常玉,当年巴黎,常玉与毕加索一起在沙龙里混,在酒馆里和妓女混。而今,是中国画家在国际上画价最高的人。常玉9岁到14岁,拜赵熙为师,所以常玉的抽象画还能看出中国的笔墨韵味。赵熙还有一位名弟子郭沫若,吴一峰与之也有交集。1942年1月,郭沫若出席在重庆夫子池新运服务所大厅举行“吴一峰国画展”,其后郭氏为所绘工笔重彩《剑门行旅图》题诗:“绝地通天阁道雄,至今人感武侯功。山灵点点酬知己,白云峰青一望中。”赵熙的弟子向楚,曾题《吴一峰画渝中山水索题》,诗曰:“隔岸帆樯占一湾,大江孤艇客东还。白云半抹春如笑,知是渝南雨后天。”

- - 《剑门行旅》 1942

1954、1956年,谢无量为吴一峰的手卷《岷江胜概》和《嘉陵山色》题引首。在吴一峰的交际圈里,有沈渻葊、高少安、谢趣生、车辐等一长列文人墨客。更奇葩的是,他还跟后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先生有缘。1948年秋,成都春熙路青年会举办的“吴一峰西南纪游画展”上,41岁的吴一峰,与24岁的瑞典语言学者马悦然结识。这以后时有过从。1949年,马悦然在《岁末日记》里,写平安夜在成都华西坝自家寓所与吴一峰共进晚餐,留宿夜话的记载。1950年,马悦然被迫离开成都,是吴一峰先生去送的,当时他写了一首诗《送马悦然文学硕士归瑞典》:“风大浪高大地好,相似情谊胜同胞,与君何日再把酒,痛饮欢颜义气高。”

“羡君来结万山缘——吴一峰艺术文献展”开幕式现场

那么多名家给他题诗凭什么?能与一批风流雅士长相过往凭什么?弱国无外交,如果你胸无点墨,凭什么人多加之“青眼”?青年才俊吴一峰不仅画艺卓越,且腹有诗书。例证就是他那些入蜀日记和大量诗稿。如结婚纪念,“我年二十八,潼川喜结婚。朋戚满座醉,花车喧遍城。开轩艳桃李,启帘礼亲尊……”;羁旅途中:“旅馆残灯半不明,身酸被冷梦未成。年年浪迹天涯路,又听秋风叶落声。”政权易帜的天地玄黄之时,画家吴一峰在一家汽修厂任仓库保管员, 1950年春,他写下歌行体新乐府《赶菜市》:

少壮不知味辛酸,浪迹西南财帛轻。

一自世途遭丧乱,覆雨翻云万事更。

青山写就无人买,草堂归去力躬耕。

荆棘丛中寻稻黍,尖刀山上死求生。

荷锄当午挥汗立,仰望苍天乞赐情。

菜担收拾天昏黑,赶市每于夜半行。

我挑前去儿步后,转弯时闻呼父声。

细雨巷头檐下憩,汤元担上一盏明。

可怜菜色贩菜人,何忍锱铢计较真。

我菜已比人还瘦,脱售低价满筐倾。

无米难饮愧巧妇,典尽金钗糊八丁。

暗访故旧半为鬼,频传风声梦魂惊。

儿女露肘尽失学,彷徨歧路欲当兵。

我心已碎背饮泣,回顾妻孥泪盈盈。

画家空有屠龙之技,痛感日暮途穷。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达到的艺术高度,不由得想到杜工部“三吏三别”这类“新乐府”的影子。

“羡君来结万山缘——吴一峰艺术文献展”展览现场

再谈谈他跟流沙河先生的友谊。1958年4月,吴一峰因建议成立“四川国画院”被划为右派分子,下放崇庆县怀远镇曹家沟炼铁,奉命通宵锯柴,以供高炉。他和流沙河搭档。就像流沙河后来在《锯齿啮痕录》所写的拉大锯:“改匠改,改匠改,改匠箩兜两边甩。”工余歇息,一盏马灯下,二人对坐,吟诗作乐。吴一峰先生这样写道:“烟如迷雾吹人炉,远古寒风夜夜来。”可以想到赵熙所写《情探》唱词,“秋风起,夜色衰,月光如水浸楼台,透出了西风一派”的韵味。流沙河接句,念道:“斧影刀光锯声里,大柴纷纷变小柴。”恸哉斯文!时代有负吴一峰、流沙河;流沙河、吴一峰无负时代。


►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王飞:

因为主办吴一峰艺术文献展的关系,我比较系统地读了吴老的作品。谈不上进行评价,谈谈我读吴一峰的一点感受:

首先,是吴一峰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度,以及他学习传统中国画技法的完备程度,在同时代画家中很突出,令人印象深刻,由衷赞叹。他的山水、人物、界画、篆刻、书法等技法储备很完备,给人的感觉的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表现对象他都能够应对自如,“画不输”。这也是他能够创作《嘉陵胜概》等鸿篇巨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 - 《嘉陵山色》 局部 1955~1962

第二点,我想谈谈吴一峰的写生精神。看吴一峰的画,我总觉得他很像杜甫。写四川山水,写成都写得最好的就是杜甫。画四川山水,画成都画得最深入最丰富的是吴一峰先生。恰巧这两个人都是外地人。我曾多次寻访杜甫入蜀之路,很多地方平常人觉不出什么诗意,但杜甫就写出了很好的诗,而且写景入画,深合画理。杜甫还写过很多题画诗,被尊为题画诗鼻祖,他提出“画骨传神”“元气淋漓”“咫尺万里”等论断在艺术史上影响深远。吴一峰先生一辈子在巴山蜀水间行走,他的山水画创作偏重实景。这和杜甫入蜀山水纪行诗几乎就是一个路子,对景写生,刻画精工、雄强茂美。对景写实并不是依样画瓢,也不同于风光摄影。这里面包含了画家对于山川形势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概括。比如他多次画剑门、画峨眉、画青城、画窦团山,画面经营及技法运用都富于变化,他胸中有大山水,笔下能够致广大而极精微。他画四川地区的浅丘也很精彩,他的观察很深入,概括提炼是高明的。

- - 《峨眉积雪》 1962

第三,是他身上和杜甫一样强烈的关注现实的精神。我注意到吴先生早年学画时,传统山水画的构成范式,他的画笔已然到了古画的意境。建国后他是有意识地在改变这种东西,他很少画那种传统山水画常见的题材,如隐逸的高士、离尘出世的这类的东西。而是自觉地去关注社会,描写现实生活,在他的画笔下,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非常具有可读性。吴先生一辈子坚持用传统笔墨表现当下生活,在这一点上,他处在那个年代,和很多画家比起来,他非常突出。他的画里面有极其丰厚的时代内容,堪称成都的“清明上河图”,包括川西坝子、成都杜甫草堂、青羊宫、望江楼、三洞桥等等,真正可以存一代之史料。刘克庄评价杜甫那句话,我想移过来评价吴一峰先生,“山川城郭之异,土地风物所宜,一览于诗。”人说“少陵诗卷是图经”,我想吴一峰先生几十年的艺术创作,也当得起“图经”这两个字。他们异代不同时,但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川山水养育了二十世纪很多中国画大家,吴先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位大家。前人走过的路如同一把火炬,照亮后来者前行。我想吴一峰先生的艺术,属于一个时代的经典,他一定不会被埋没,而会历久弥新。

吴一峰艺术文献展

展览地点:成都博物馆负一楼2号临展厅

展览时间:2018.2.6-3.4


一、指导单位: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二、主办单位: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成都市文物局)

三、承办单位:成都博物馆、吴一峰艺术研究会

四、协办单位:四川省文化馆、平湖市博物馆、平湖市吴一峰艺术馆、四川浙商美术馆

文:谢礼恒 摄影:付勇 美编:西子

▽ ▽ ▽

四川人民出版社与四川浙商美术馆联合推出的《何不怜取眼前人》,2018年4月即将推出。敬请期待。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何不怜取眼前人/秦天柱:锦水烟墨半醒斋

“明园雅集-戊戌新春中国画邀请展”武侯祠博物馆开幕

蔡寅坤:荷留清梦野风堂

过年,用老树画画下酒/和叶永青聊老树:入世之人出世之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